葛涛和石冬旭编著的《具像的历史》内容介绍:人类对于信息的记录,近代有两大革命性变革,一是照相,二是录音。一是眼睛功能的延伸,一是耳朵功能的发展,两者都广泛、深刻而持久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葛涛博士对这些都有所研究。我以前为他的关于唱片的著作写过序言,这里专述照相。
图书 | 具像的历史(照相与清末民初上海社会生活)/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葛涛和石冬旭编著的《具像的历史》内容介绍:人类对于信息的记录,近代有两大革命性变革,一是照相,二是录音。一是眼睛功能的延伸,一是耳朵功能的发展,两者都广泛、深刻而持久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葛涛博士对这些都有所研究。我以前为他的关于唱片的著作写过序言,这里专述照相。 内容推荐 葛涛和石冬旭编著的《具像的历史》内容介绍: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实现长久以来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其中照相的发明与运用,就使人类在认识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真实表象方面迈出了坚实而具有决定性的一步。作为忠实记录及传播真实性的工具,照相于近代社会可谓须臾不可分离。《具像的历史》以19世纪40年代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社会为背景舞台,论述了照相传入以及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故事”,阐述了这一近代科技发明在近代中国社会的遭际及其意义。 目录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捕风捉影”的开始——清末民初上海照相业的演变轨迹 一、传人之初 二、规模初显 三、照相盛景 四、阻碍小析 第二章 社会生活中的照相 一、照相与人物写真 二、镜头中的风雅——照相的娱乐功能 三、照相与石印 第三章 影像与情义——照相的纪念意义 一、旅沪名人的拍照志奇——以郑孝胥为例 二、殊途留影——纪念人生的特殊时刻 第四章 “画影图形”——照相与身份确认 一、“画影图形”传奇 二、“犯人留影”——新版“画影图形” 三、验明正身 第五章 幻象与权谋——照片背后的政治角力 一、权贵政治与摄影 二、宫廷政治中的照相 三、照片中的共和先烈 四、时事摄影中的政情 结语 附表 一、清末民初上海照相馆及照相材料商行简表 二、清末民初上海照相业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具像的历史(照相与清末民初上海社会生活)/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葛涛//石冬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63423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9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719.9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