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
内容
编辑推荐

做父母也需要“持证上岗”吗?代代相传的“棍棒”为什么再也打不出“孝子”?父母究竟是孩子的“恩人”还是孩子的“祸害”?为什么说中国的家长“最爱”却又“最不会”爱孩子?新时期中国家长究竟遭遇了怎样的困惑和挑战?当一个好家长为什么这样难?家长如何认识孩子、读懂孩子、指导孩子、规划孩子?怎样让不爱学习的孩子从此快乐学习?……通过阅读《“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这本书,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内容推荐

《“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这部作品是北京大学“家长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组的科研成果,读者可以把这本《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和《读懂孩子》以及连同之前出版的《寻找失落的钥匙——中国个性化教育全景报告》(萧斌臣著、闰浩东策划、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视为萧、闰组合的家长教育“三部曲”。

在这部《“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中,作者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主张,第一次亮出了自己的家长教育大旗——号召中国家长与时俱进,做“三宽”家长(宽厚、宽容、宽松)。

目录

开篇:当—个好家长为什么这么难?

 家长也需要教育吗?

 中国家长怎么啦?

 “无证上岗”让中国家长手忙脚乱

 代代相传的“棍棒”怎么不灵了?

 本是一家亲,相煎何太急

 当—个好家长为什么这样难?

第—讲:社会转型时代家长面临的新困惑

 网络时代:尴尬的家长

 “双独”时代:焦虑的家长

 富裕时代:迷茫的家长

 “PK”时代:困惑的家长

 个性化教育时代:OUT的家长

第二讲: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上)

 关注孩子考高分的多,关心孩子快乐的少

 高指标、高要求严重脱离孩子的实际

 家庭教育里“三国四方”的争夺战

 焦虑转移:对孩子形成压迫和软伤害

 甩金钱代替爱与责任

第三讲: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下)

 家长太强势,不尊重孩子、包办一切、监控一切

 家长不爱学习、观念落伍,无法与孩子交流沟通

 家长无视孩子的实际,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

 家庭长期处在冷战状态,孩子缺乏安全感

 单亲家庭,父爱或母爱缺失,影响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四讲:家长角色的定位

 对家长角色的再认识

 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错误的家庭教育给社会带来什么?

 中国家长的“最爱”和“最不会爱”

 家长毁掉自己孩子的“七大绝招”

 改变孩子应该从改变家长做起

第五讲:认识自己的孩子也需要有眼光

 认识自己的孩子需要根雕艺术家的眼光

 孩子“早慧”的四大特征

 如何发现孩子的“早慧”密码?

 切记不要做扼杀孩子早慧的刽子手

 孩子的潜在优势是可以提前预测的

 换—个角度,其实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

第六讲:无论家有什么“才”

 家有“天才”:家长要有伯乐的眼光和胸怀

 “天才”并不等于全才

 陪伴“天才”,要多读《伤仲永》

 家有“偏才”:扬长教育才是有效教育

 家有“庸才”:要千方百计点燃孩子的梦想

 从众多“短板”中找出一块相对的“长板”

 家有“蠢才”:用满腔的爱去发现他(她)的闪光点

第七讲:正确认识生命成长的规律

 多元智能理论帮我们读懂孩子

 男孩和女孩的差别

 叛逆期:正确看待孩子的“不听话”

 青春期:两情相悦是美丽的生命花蕾

 0-40岁: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策略

第八讲:莫把早期教育变成早期摧残

 0-6岁的孩子:爱玩不是错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伪科学命题

 什么是科学的早期教育?

第九讲:如何改变不爱学习的孩子?

 孩子不爱学习也是一种“病”

 孩子学习不好的“病因”是可以准确查出来的

 “饭碗危机”教育是无效教育

 “梦想激励”是帮助孩子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的“五步棋”

第十讲:好习惯胜过黄金万两

 好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用的财富

 孩子没有好习惯责任主要在家长

 培养好习惯要从小抓起

 习惯养成的“21天法则”与“60天定律”

 放下“皮鞭”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

第十—讲:三代同堂家庭的教子原则

 0-6岁的孩子:谁带最合适?

 父母的心理抚育是给孩子童年的最大礼物

 “隔代亲”是培养溺爱的温床

 家庭教育,要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

 三代同堂的家庭,必须给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十二讲:幸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

 家对孩子而言意味着什么?

 家对孩子而言最不应该成为什么?

 强势家庭:培养“窝囊废”和“叛逆者”

 溺爱家庭:是在刻意培养“啃老族”

 聪明的家长要学会“四装”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AWE教育法;感情存款与感情提款

第十三讲:家有考生:应对策略及离效助考

 中考的两大使命:选拔和分流

 科学备战中考及家长如何高效助考

 什么惰况下可以为孩子“择校”?

 认识高考:传统考试和新课标考试

 高考命题趋势

 高考备考的五大软肋

 影响考生正常发挥的常见问题分析

 考前三件事

 家有考生:家长职责的定位

第十四讲:网络时代:如何与爱玩电脑的孩子沟通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但是一柄双刃剑

 “网瘾”危害不容忽视

 “网瘾”成为社会新公害的背景和原因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染上“网瘾”?

 根治“网瘾”的策略:是“疏”而不是“堵”

 变“菜鸟”为“老鸟”,跟着孩子一起进步

第十五讲:“双独”时代家长与孩子相处之道

 80后家长崛起:“双独”时代到来

 独生子女“最高兴”的事和’最烦恼”的事

 “双独”时代:孩子的“亲和需求”

 家长大联合 “独养”变“群养”

 把帮助孩子交朋友当做大事来抓

 双独时代:孩子世界无小事

第十六讲:“富时代”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为“财富”

 两个“孩子”都成功,才是真成功

 财富教育的两极:“有求必应”与“有求不应”

 财富教育的他山之石

 中国学校和家庭的理财教育尝试

 财商教育刻不容缓

 也说男孩的“穷养”和女孩的“富养”

第十七讲:家长与孩子沟通的32字箴言

 多用拇指,少用食指

 多做减法,少做加法

 告别抱怨,放弃唠叨

 宁做农夫,不做木匠

第十八讲:与时俱进,做“三宽”家长

 中外家庭教育观念比较

 美国家庭教育中培养品德、修为的12法则

 家庭教育的三种养育方式与“三宽”原则

 与孩子相处的8字方针:心怀敬畏、如履薄冰

后记

试读章节

还有一个例子,《中国青年报》曾经发表了河北一个15岁的初中女生向她妈妈公开下的“战书”,下战书是什么意思?就是不满她妈妈对她的教育,公开向她妈妈宣战。这个女孩向她妈妈提了10条“不准”和“必须”,她的妈妈平常也是比较强势,经常管她比较多,所以这个孩子终于有一天奋起反击,开始大声地对妈妈说“不”——

“你不准随便翻我的书包;你不准拦截我的电话;你不准查我的短信和QQ记录;你不准强迫我穿你们买的超级难看的衣服……你必须允许我听孙燕姿、周杰伦的歌,你必须每天保证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上网,你必须同意我每星期至少有一天可以睡到早晨9点钟起床;你必须允许我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类似的条件还有很多。

如果女孩的妈妈不同意怎么办?女孩的杀手锏就是,如果她的妈妈违反了这些条件中的任意一条,她宁可上街去当小偷!大家看看,孩子跟父母之间对立到了何种程度!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2010年在互联网上炒得非常热的一个现象叫“父母皆祸害现象”,说的是豆瓣网上有一个小组,说是一个小组实际上有27000多人,都是一些80后、90后的孩子,还有少数70后的孩子。他们聚集在豆瓣网上三年时间干了同一件事情——控诉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祸害,这个小组的名字就叫“父母皆祸害”,就是说父母都是孩子的祸害!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孝道的国家,衡量一个人为人的道德底线是什么?就看你孝敬不孝敬父母,因为给你身体、给你养育之恩的父母的恩都不认的话,你这个人就非常完蛋了,但是这些孩子都聚在一起控诉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祸害。这件事情传出来之后,让很多家长感到非常的寒心,也让很多教育专家感到非常震惊。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家长和孩子对立怎么到这种程度了?

还有最近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出了很多恶性案件,其中最震惊全国的就是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药家鑫故意杀人案。药家鑫这个案子应该说家喻户晓了,这本来是一个平常的交通肇事案,这个孩子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家里给他买了一辆车,据说是要到长安那些乡下的地方去做家教,因为他是一个近视眼,晚上开车的时候撞倒了一个叫张妙的女工,这个女工下晚班之后回家去,而且这个女工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就这么个事故。撞伤了人,但并没有出现人命。但是叫药家鑫的这个孩子突然发现那个叫张妙的女工没有被撞死,并且抬着头在记他的车牌号,他认为乡下人很难缠,所以用他随身带的一把水果刀,捅了这个女工八刀,最后把这个女工捅死了。这件事情就一下子变成了非常恶劣的一件事情了,就是说你因为交通肇事,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你可能要受罚,如果严重的话还可能有短期的刑期,但是这个叫药家鑫的孩子为了怕麻烦,说乡下人很难缠,最后灭口,把这个女工捅死了,这件事情震惊全国。

这个是个什么孩子?据说他的家庭也是一个“红二代”,他的父母亲也算是成功人士,应该说药家鑫的父母也是非常爱这个孩子的,就这么一个孩子,举全家之力陪他从小去学钢琴,这个我们很多家庭都有经历的。并且在孩子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给他买了一辆车,你说这个家庭不爱这个孩子吗?不是,你说这个家庭的教育不成功吗?也不是。按照时下流行的标准他是很成功的,把一个孩子培养成钢琴10级,而且考上了西安音乐学院,成为一个音乐高材生,他不成功吗?按照常规的理解他也是成功的,可是这个孩子最终是走向了彻底的失败,因为他连做人的最起码的底线,杀人是最大的不人道、最大的犯罪,连这一点都没有搞明白。你说,这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成功了吗?

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案件,发生在河北保定,也是一起交通肇事案。所谓“我爸爸是李刚”,这也是被网上炒得非常热的一个现象,这个李刚因为养了这么一个儿子,就他儿子这一句话,一夜间天下扬名,不过扬的是“恶名”,后来有很多媒体的朋友去调查了,李刚这个人并没有像网民炒的那样非常的坏,是个贪官,其实他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家长。可是养了这么一个儿子,最后不仅儿子毁了,而且他全家包括他自己的前程也全都毁了。

还有一个事情,上海有一个叫汪丁丁的孩子,这个孩子更恶劣,他的妈妈含辛茹苦不仅让他在国内完成学业,而且还把他送到了日本留学,可是最近他从日本回来,他妈妈到机场去接他的时候,他是连捅了他妈妈八刀,仅仅因为有一个老外出手相救,喊救护车把他妈送到医院去了,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最后免于一死。这件事情也让中国的很多家长感觉到非常的不可思议。母子之间能有什么深仇大恨啊?

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媒体披露的信息也足以让我们感到震惊和寒心:汪丁丁刺母的真实原因,就是因为他妈妈为他筹集费用的时候反应慢了一点!可能这个妈妈已经很难了,为什么?养育这么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大手大脚的在外面花钱,根本不知道他家钱从哪儿来的,也许他的妈妈很多钱都是七拼八凑,从左邻右舍借来的,可这次实在没有地方借了,反应慢了,所以他儿子回来了怒气冲冲,见他妈妈的面之后,不是按人之常情给他妈妈一个热烈的拥抱,而是上去之后连捅了八刀!中国的家长为了孩子含辛茹苦,不仅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感激,甚至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那么这到底是谁的罪,谁的过呢?

我们现在再回头来看一看,中国的家长都是怎样来当家长的?

当孩子刚一出生,我们就手忙脚乱地晋升为家长。每一个家庭都望子成龙,每一个家庭都望女成凤,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一出生,他的第一声啼哭就恨不得是一首好诗,是一首好歌,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一个天才。所以我们举全家之力去帮助我们的孩子做早期开发,比如当孩子刚刚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就要教他去认字、识数、背唐诗、念英语单词,孩子刚刚可以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们就牵着他的小手到外面去报一个班、两个班、三个班,最严重的是我在杭州遇到一个家长,她告诉我,她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八个学前兴趣班。八个班是什么概念?就是那个家长别的事儿都不干了,带着孩子今天跑这儿明天跑那儿,还有一个家长很羡慕她。就问我说,“老师,我才给我孩子报了三个班,我觉得我很对不起我的孩子,她报了八个班,我到底应该给孩子报几个班才合适呢?”我觉得我真的没有办法回答这些家长究竟报几个班合适。

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家长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都非常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我们说孩子的竞争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那么过去的竞争基本是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才逐渐激烈起来,但是现在的竞争提前到什么时候了?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开始就要竞争了。为什么?比如现在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头,所以从幼儿园就开始竞争了,因为好的幼儿园也是非常难进的。成都有个朋友就告诉我,成都的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一个好幼儿园,要背着被子在幼儿园外面排队、守通宵,因为你第二天早上哪怕6点去了,那里早就人山人海了,就没有机会了。

所以,中国的家长真的是非常伟大,同时也非常可怜,不容易。P14-16

序言

今年四月,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曾经向全国家长热情推荐过萧斌臣、闰浩东先生的家长教育作品《读懂孩子》,这部书上架发行后,迅速成为广受家长热捧的畅销书。时隔4个月,在炎炎盛夏,我们再次向广大家长和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推荐萧斌臣、闰浩东先生的新著——《“三宽”家长大讲堂》。

和《读懂孩子》一样,这部作品也是北京大学“家长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组的科研成果,读者甚至可以把这两本书连同之前出版的《寻找失落的钥匙——中国个性化教育全景报告》(萧斌臣著、闰浩东策划、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视为萧、闰组合的家长教育“三部曲”。在这洋洋百万言的篇幅中,读者可以完整地看到作者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寻找失落的钥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中国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钥匙”丢了。这把“钥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要让中国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走出误区,必须寻找回来这把钥匙。

在《读懂孩子》一书里,作者开宗明义提出了一个观点——孩子是一本书。家长要想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首先必须读懂孩子,惟其如此,才能拿到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在这部《“三宽”家长大讲堂》中,作者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主张,第一次亮出了自己的家长教育大旗——号召中国家长与时俱进,做“三宽”家长(宽厚、宽容、宽松)。

作者之所以提出“三宽”主张,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家庭教育现在普遍进入了“笼养”状态。

作者认为,家庭教育本来有三种养育方式:即“放养”、“圈养”、“笼养”。

所谓“放养”,就是像著名作家冰心老人所说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的成长。”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里自由自在地成长。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所谓“圈养”,就是要画一个大圈,这个圈就是道德规范、法律意识、行为规范、品德修为、社会责任等等,在加强这些方面教育的前提下,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大的空间自己去成长。这是在“放养”生态遭到破坏的大前提下,退而求其次的教养策略。

所谓“笼养”,就是把孩子关在狭小的笼子里去喂养,现在中国的很多家庭就是这样一种教养方式,尤其是一些限制孩子交友的家庭,还有那些誓死不让孩子上网的家庭,孩子的世界除了教室就是家庭,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与父母短兵相接,矛盾丛生;孩子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减少,孩子的成长空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压……

作者认为,要想改变现有的家庭教育现状,中国家长必须先学会做“三宽”家长。

何谓“三宽”?就是要“宽厚、宽容、宽松”。

“宽厚”就是说家长要有爱心,要真心实意的爱自己的孩子,要有高远的境界,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一直按照这个规律办事。家长有“宽厚”的胸怀,才能够理解孩子成长中间发生的很多事情,才能够“宽容”地对待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孩子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因为上帝知道,孩子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这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吃亏、上当、走弯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长记性的过程。不犯错误的孩子是没有的。所以上帝原谅孩子犯的一切的错误,一个“宽厚”的家长,也要像上帝那样,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和包容孩子的错误。

家长拥有“宽厚”的胸怀、“宽容”的心态,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能给孩子创造“宽松”环境的家长必须是那种胸怀大志、有大格局、大目标的人,他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人,并且深谙培养目标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者苦口婆心地提醒家长,如果把孩子比成一棵树,家长希望孩子这棵树就长房子那么高,那当然可以把这棵树关在这个笼子里养。但是,这意味着这棵树的高度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房顶的高度就是它成长的极限,哪怕长10年、20年、30年还会是这么高。

但是我们知道,这不是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真实愿望。我们千家万户都希望孩子成龙成风,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新松高千尺,长成华盖如云的参天大树,长成国家的栋梁之才,能够经天纬地,甚至安邦定国……

要实现这样的梦想和培养目标,家长就必须把孩子这棵树从笼子中移栽到大自然当中去,让他们到崇山峻岭里去感受日月之精华,去承受风雨雷电的严峻考验,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宽广的未来。

和作者的其他作品不一样的是,这是一部“讲”出来的书。《“三宽”家长大讲堂》的另一个形态是时长20多个小时的系列讲座,其视频光盘已经由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值此新学年开学前夕,我们把这套家长教育新作送给天下父母,送给奋战在中国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小、幼教师们。

衷心祝愿中国家长都能成为学习型家长、开明家长、“三宽”家长。

祝愿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是为序。

北京大学“家长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组

2011年8月于北京

后记

《“三宽”家长大讲堂》即将付梓出版。和我们以往的作品不一样的是:这是一部“讲”出来的书。作品的另一种形态是时长20多个小时的系列讲座,其视频光盘(11张DvD)已由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即将在全国书店发行。

细心的读者也许能够发现,这是我和闰浩东先生的第三次合作,在这之前的2010年6月,我们合作出版了《寻找失落的钥匙——中国个性化教育全景报告》,闰浩东先生是这本书的总策划,今年4月,我们联合撰写了《读懂孩子——破解中国家庭教育中的80个“怎么办”》,时隔四个月,我们又联合推出了这套包含有文字及视频的读物——《“三宽”家长大讲堂》。

因为这样高密度的合作,有朋友戏称我们为“萧、闰组合”。我们倒是很乐意接受这样一个称谓。而且这个提法还给了我们某些启发,现在各种名目繁多的组合多集中在娱乐界,两个做家长教育的人也形成一个组合,大约还算一件新鲜事儿。

组合的诞生必须基于以下条件,一是“共识”,二是“互补”,三是“合力”。而这三个点都符合我与闫浩东先生的合作。

首先是“共识”。我们对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理解可谓高度一致。我们都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现在陷入了重重误区,中国家长“无证上岗”的现实困境必须突破。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浩瀚无际的“海”,任何人投身子这件事,都无异于“精卫填海”,但是,我们都愿意心甘情愿去做这样一只“精卫鸟”。所以,最近一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全国各地奔波,为全国各地的家长做公益讲座,殚精竭虑,乐此不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第二是“互补”。我和闫浩东先生差不多是两代人,我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他生于70年代中期。浩东先生的敏锐、精进、勤奋以及“拼命三郎”的精神总能够激发我的斗志,让我感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并常常忘记“老之将至”。还有浩东先生对中、高考规律的探究以及中国考生家长心态的研究,也正好弥补了我的知识和经验的缺隧。

第三是“合力”。在长达三年多的合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默契和合力。现在,在北京大学“家长教育与人才成长”课题组,我们又成为亲密的同事。我们一直在酝酿着为中国家长做一点实事:改变中国家长教育缺失的现状,让中国家长“持证上岗”不再只是一个“戏谈”,也不再流于空谈。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完成的。但我们希望成为一颗火种,并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关于《“三宽”家长大讲堂》的具体内容,在这里不再赘述。读者诸君可以从书稿和视频中去感受我们的苦口婆心。

需要说明的是与这部书稿和视频节目出版相关的人和事。

这部书稿是根据我们二人的讲课录音整理的。具体地说,是根据今年5月在南昌的讲座整理而成。

虽然有演讲录音为基础,但从录音到书稿依然是一次工作量极大的再创造,再劳动。面对速记员整理出的文字稿。我的感觉就像小时候在田间拔草。既要拔除杂草,又要保护好幼苗,这份辛劳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在整理这部书稿的同时,我正好在全国各地讲课。当时正值雷雨频发的季节,每一趟旅程都因为天公的影响变得扑朔迷离,充满凶险,充满莫测和不确定。而这一段时间,我也是一边旅行,一边改稿。记得从上海到大连的旅程因为大连大雾,飞机无法起降,两个小时的旅程,变成30多个小时的等待。在上海浦东机场的咖啡厅里,我就是一边修改这部书稿,一边等候飞机起飞的通知……

细心的读者也许能从这部书稿的字里行间读出一点艰辛和不易。

这部书稿虽然是我和闰浩东先生的作品,但它同样倾注了许多朋友的心血。

为了组织5月份的讲座和节目录制。南昌学大的李学俊先生、梅庭斌先生以及王卫萍女士和江西日报下属的“大江网”的朋友给予了很大支持。在此,谨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感谢。

现在出版、发行的《“三宽”家长大讲堂》是今年六月在北京录制的。学大教育作为产品的联合研发单位,为保证课程的录制做了大量周密的安排,其中学大教育CEO金鑫先生、总裁王钧先生、副总裁杨海先生以及尕灵女士、常云女士、晋宇女士、江能银先生、吴文国先生、李智先生等都对课程的录制和出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北京金火龙公司是视频产品的录制方。炎炎夏目,制作方的朋友们为了确保产品按时出版,多次放弃休息时间,录制、剪辑作品,并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出版、发行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在此,谨对张勇总经理、粱彦总监,以及叶鲁生先生、张磊先生等表示诚挚的感谢!

书稿依然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许新先生除了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外,还在百忙中抽空担任该书的责任编辑,这让我们甚为感动。在此,对许新先生及另一位责任编辑王婷女士表示感谢!

感谢北京大学教育与人力资本研究所的严奉平所长、叶军副所长对本书出版的指导和关注。

感谢我的易学老师韩元茗先生以及师兄王曦先生对本书的指导和关注。

感谢课题组的同仁张旭玲老师、何奎博士提供的案例和给予的关注与支持。

感谢时空意匠的萧蓝女士为本书的装帧设计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

感谢我们的家人为本书出版倾注的心血。其中闰浩东先生的夫人徐亚娟女士参与了书稿的校对,并以家长的身份对本书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我的夫人、大公主、小公主都对书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女婿则全程参与了课程的录制和后期的制作,并贡献了创造性的劳动。

今天是立秋。炎炎酷暑行将过去,新学年开学的钟声很快就要敲响。请允许我们将这部《“三宽”家长大讲堂》作为新学年的礼物,献给天下家长。并带去我们给天下学子、天下父母最诚挚的问候和最深深的祝福!

是为记。

萧斌臣

2011年8月9日记于北京天通西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宽家长大讲堂--萧斌臣闫浩东家长教育系列讲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斌臣//闫浩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7071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5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