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然之道/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约翰·巴勒斯所著的《自然之道(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作者对动物的感官描写深入而独到,作者认为:知识仅局限于现在和现场的东西,反思或回想是动物无法做到的。它们唯一的语言包括各种呼喊和叫声,痛苦、警觉、快乐、爱和愤怒的表情。它们通过叫声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心理感情。在书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查和常年与动物亲密接触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交流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约翰·巴勒斯所著的《自然之道(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以其自然的书写教导无数美国人如何欣赏自然。读者将会发现,《自然之道(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的调子与作者其他的书有所不同,尤其在涉及动物智慧方面。书中描绘了自然的情状、鸟的歌声、鸭子的机智、动物生活的种种因素:动物之间的交流、动物们知道些什么、动物是否会思考和反思等。其目的是教导读者如何阅读自然之书。

目录

自然之道

鸟鸣

自然关闭了它的门

鸭子的智慧

动物生活中的元素

动物的沟通

曲径

动物们知道什么

动物会思想和反思吗

半信半疑

自然的文学处理

海狸的理智

阅读自然之书

随笔

试读章节

加利福尼亚的学生向我提出的问题是:“鸟类有意识吗?”这个问题还是让我很恼火。

这样非凡的意识被我们现在的一些自然文学作家赋予到野生动物身上,我要比以往更彻底地审查整个问题,尽我所能查明鸟类和四足动物究竟拥有多少和有什么样的意识。

在这里,我将努力发挥自己的意识,探询动物的意识,我认为,它被远远地过高估计了。

当情感过剩,就成了感情主义。在我们的时代,被全力培养的对自然的情感正经历着这种改变,并柔化成对低等动物的感情主义。很多健康情感被推向极端,成为一种软弱和疾病的标志。对我们禽兽邻居所受痛苦的怜悯可能是人类的情感;那么它是可以被培养和纵容的,以致变得脆弱感伤和不值得。当为生病和无家可归的猫狗建立医院;当任何形式的活体解剖都被呼吁停止;当动物被赋予人格、书上描写野生动物有学校和幼儿园;当它们的幼崽被溺爱子女的父母以人类的方式指导和管教;当我们愿意相信是理智而不是本能在引导它们,它们掌握了简单的外科手术技术,缝补或截除自己的断肢,给伤口涂药;当我说,我们对我们的自然生命和情感的态度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么情感就已经降级到感情主义,我们对自然的欣赏便失去了坚实的边界。

无疑,任何团体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人被当今流行的对野生自然的同形同性论的看法所吸引。这样的观点激发想象,触及感情,令野生动物有趣得多。我们应该否认任何令鸟类和动物更有趣、更值得我们研究和欣赏的东西吗?

对动物生活感情用事的看法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处在于,它让我们更照顾和怜惜我们的禽兽邻居,坏处则表现在其导致了对它们生活的错误理解。无疑我所指的倾向,部分是由于我们不断增长的人文主义和对较低等创造物的亲缘情感,部分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即兴自然研究的时代,鸟类、植物和树木快速成为半数人口的爱好,当“夸张失实”的记者遍布田野和森林,我的年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对野生生物的夸张和曲解。将人类的动机和品性赋予低等动物,并经常相信它们的计划和策略中包含有理智和一定的机械学知识,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位流行的自然作家在一九○三年五月的《北美评论》上对一对黄鹂鸟巢的描述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些黄鹂建造的鸟巢如此超凡,只有在理论上归结为说森林中有一个学校,这两只鸟在那儿读过关于绳子的高级课程。除了其它对鸟类来说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两只鸟还在绳子的尾端打了个结以避免它在风中磨损!如果一个不太聪明的孩子都觉得这个想法太过反常,试问,除了“自然研究的现代派”之外,还有什么能让黄鹂了解绳子会被风磨损,而且可以利用打结来防止呢?它们不会有机会了解;它们不会经历绳子在风中松脱散开。的确,它们经常用绳子筑巢,但那是随意性的、胡乱地绕成形状,没有留下会在风中磨损的松开的尾端。有时,它们用绳子把巢和树枝连上,但从来不打结或系起来,只是像小孩子一样绕了一圈又一圈。教鸟儿用脚或喙打结是可能的,当然我要亲眼看见才会相信。不过我们这里说的黄鹂不但打结,而且打的是那种人拴马鞍用的双反套!更奇异的是,在新英格兰一个榆树环绕的城镇,找不到一根合适悬挂鸟巢的树枝,鸟儿们就下落到地面,把三条嫩枝系起来形成“完美的三角形”!(无疑是按照计划和比例做成的)。它们把同样长度(八到十英寸)的四条绳子系在框架的三个边上,都是两倍缠在一条更粗的绳子上,再把这整个设计独特、制作精巧的机械装置带到树上,和树枝连起来,像你我能做到的一样精确!它们的巢就悬在这个框架上,整个结构有两尺长,达到了小吊篮的效果。更令人震惊的是,当这个鸟巢的真实性遭到质疑时,还有人宣称他是亲眼看到黄鹂建造的!到了现在这个程度,离水鸟给幼鸟建造小摇篮,或去湖泊河流划用叶子做帆的小船,或鹪鹩住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里还有多远呢?离有人宣称真的看见麻雀用弓和箭杀死知更鸟,甲虫用针和线缝寿衣还远吗?鸟类筑巢表现出品位和技术,但是很少有个体的智谋灵巧和发明。这里提到的鸟巢完全超出自然范畴和它的进程,它属于事物的另一种秩序,是一种机械设计,当然也就是“编造”出来的,很可能源自真的黄鹂巢,担保其真实性的作者甘愿做这个恶作剧的受害者,无疑,他在自然中专门寻找这类东西,因为他相信“自然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没有止境的,即使对某一物种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界限,我想,我们任何时候看到长翅膀的马或人马或人鱼都不会感到吃惊。P50-53

序言

二十世纪下半叶,尤其是后二十年来,美国文坛上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生态文学,它以描写自然为主题,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内容,展现出一道亮丽的自然与心灵的风景,有美国文学史上的“新文艺复兴”之称。它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堪称美国文学中最令人激动的领域。

现代社会对自然造成的人为破坏,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是核战争的威胁、慢性辐射的毒害、化学或生物战争、世界人口的可怕增长、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加剧、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表层土壤和地表水的急剧丧失、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垃圾泛滥、植物和动物不断增快的灭绝速度……

在此背景下,“生态”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核心话题。在现代文明世界里,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相伴的则是信仰缺失、欲望泛滥、自我原子化、生存意义平面化等人类精神方面的危机。自然生态的危机和人的精神生态的危机密不可分,人怎么对待自然,就怎么对待社会和他人。仅仅通过生态科学发展提高环保技术、完善环保政策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关键是要通过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的变革来培育一种新的生活世界观和生态文化。因此,对自然的歌颂与描写、对保持我们脚下一片净土的向往与追求,已经跨越了国界,具有一种普遍意义。

首先,生态文学注重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观,自然不再仅仅是人类展示自身的舞台背景,而是直接成为写作的主要对象。以这种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去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势必决定了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不再是从人类中心主义出发、以人类利益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它关注的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稳定和持续性的自然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将自然生态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生态破坏与危机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只有确保了整个自然的再生性存在,才能确保人类健康安全的持续生存。

其次,在考察自然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对人的影响,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对自然的赞美,人与自然重建和谐关系等方面时,生态文学重视的是人对自然的责任与义务,热切地呼吁保护自然万物和维护生态平衡,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遏制人类不断膨胀的自我欲望,尤其是要反思和批判人对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等等工具化对待自然的态度。生态文学探寻的是导致生态灾难的社会原因,文化是如何决定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与方式,社会文化因素的合力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这就要求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向生物中心主义过渡,承认万物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标准的“内在价值”。人类与其它生命一样,只是地球生命团体中的成员。所有物种都是互相依赖的系统的一部分。所有生物都以自己的方式追寻自身生命的完善。人类并非天生就高于其它生命。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之中,探索自然与人的关系,唤醒人的生态意识,已成为文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功能。生态文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的定义,作家必须以全新的位置意识和生存方式呈现人与世界,与此同时,文学所要呈现的对象,则从人类社会延伸向整个世界与宇宙,文学关注的将不仅仅是人类的利益,而是整个生态圈的利益,并从是否对这个生态整体的利益有所贡献来确立文学品质的标准。文学在升华为守护家园的事业以后,文学家的使命也必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不应再像主体性文学时代的文学家那样简单地讴歌人的力量、描述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而应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视野,反映和推动人们守护家园的事业。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生态文学的源头是英国博物学家和作家吉尔伯特·怀特的《塞尔朋自然史》。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玛丽·奥斯汀、阿尔多·利奥波德、雷切尔·卡森等继承了这一传统,使之延伸到了美国。生态文学之引人注目,不单是因为万物关联的深刻思想,对当下人类困境的触及与揭示,更在于它形式上的新颖和独特,它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其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钢筋水泥的文明世界走进荒野冰川的自然环境时那种身心双重的朝圣与历险,是将个人体验与对自然的观察融合无间的结果。

生态文学也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它从开始时偏重科学考察的纯粹自然史,逐渐过渡到将文学的诗意与科学的精确结合起来;由早期的以探索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关系为主的自然散记,发展到当代主张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促使人们去理解文化对自然的影响,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视为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深层内涵和动因,并从自然生态寻求走出生存困境的深刻智慧。因此,阅读生态文学作品,我们不应将它们看做游山玩水的休闲读物,而应看做人类为摆脱生存困境、寻求精神健康的朝圣记录。

本丛书选译的三位作家均为美国生态文学名家,他们的著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收录的他们的作品多为国内首译,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

主编马永波

二0一二年三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然之道/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巴勒斯
译者 马永波//杨于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52102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