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界之地/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玛丽·奥斯汀所著的《无界之地》为读者展示了一个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前工业化的世界,这无疑吸引了成千上万渴望一种更为简朴、也更为精神化的生活的人。作家在书中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现代人应当逐渐放弃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近自然,经历自然,融于自然。

内容推荐

玛丽·奥斯汀所著的《无界之地》中以自然原色的风格真实描绘了美国西部沙漠边缘地带“边缘人”的情感和生活。在这里,野性的自然与人们简陋的生活浑然一体,而令人畏惧的自然背后的神秘力量又与人难以控制的心灵激荡和情感宣泄相映成趣,《无界之地》中作者恰切地把握了自然与人性内在的律动与节奏,从而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充满质感与生命意义的丰富画卷。

目录

米涅塔的不祥之物

威尔斯先生的回归

最后的羚羊

阿瓜迪奥斯

十八里屋的女人

女人的辛酸

开垦地

苦行者

良心问题

土地

犯罪的妓院

徒步旅行的女人

重新适应

试读章节

米涅塔的不祥之物

在鳞状湖岸的欧文斯湖东南,缕清了通往科索的熔岩肋腹的网络一样交织的小径,你最终会来到米涅塔,一条崩塌的隧道,一座毁坏的熔炉,狭窄溪谷中一排被太阳晒变了形的房屋,朝着白如骷髅的高崖。

它如此秘密地躺在岩石之乡的裂缝中,在无遮拦的辽阔阳光中,显得如此阴暗,以至你马上就会发觉,这样的地方会让你对矿区的看法固定下来,贪婪、憎恨、欲望的灼热本质,就像过去那样,它们怎么样被激发,就怎么样被吸收,隐藏在房屋中、土地上或石头里,给拥有者带来伤害。在新的、未驯服的土地上,这种情况是很普通的,在那里,命运的作用清晰可见。曼纽尔·德·博巴无法说服警察局长接受他用来杀死玛丽安娜的刀作为礼物,熟悉其晦气的矿工也不愿意和米涅塔打交道。

安东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它,已经忘记了。没有人知道他另一个名字——在帕纳敏特,矿区投入使用之后,人们叫他达奇——由此你推测他可能是德国人、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甚或是荷兰人。他是个外国人,他进山时病得很重,出山时病得更重;他外出勘探了三周,发现了矿脉,他口袋里装满了矿石,回到杰克·霍根的小木屋,得意扬扬,身无分文,筋疲力尽。

他向霍根和盘托出,一直谈到深夜,瓶子里的蜡烛闪耀着,闪光的矿石样品铺在他们中间的桌子上。矿石沉重而沉闷,有油脂样的丰富感。在一阵阵痛苦的剧烈咳嗽中,安东期待着伟大的事业。他后来躺在床铺上,语无伦次,发起烧来,接着又陷入了昏迷。三天后,因为不能自己去分析矿样,他就请霍根去做,并给他把报告带回来。在安东期待的目光中,报告显示矿含量非常低,以至一周后,厌恶了肮脏小屋和糟糕的食物,感到死亡迫在眉睫,一心想回家的安东,接受了霍根的两百块钱,出让了他所有的权利和利润。霍根体贴地送他上了莫哈韦的驿车,然后马上召集起人马,前往一处有白色高崖的溪谷,那里的矿石沉重而沉闷,但摸上去有油脂的感觉。

很久以后,当愤怒使他醉酒的时候,霍根——他的卑鄙给他的诅咒增加了毒性——泄露了他在天完全黑透的时候,当歌声喧哗的舞厅在街道上投下斑驳的灯影,他怎样去了矿样分析室,那里有微弱而邪恶的炉火在地上闪烁。用其它样本替换了安东的样本,除了含矿量不同,两个样本非常相似,达奇那时正裹着毯子辗转反侧,因咳嗽而可怕地颤抖着,他永远也不会知道。霍根说,在他诅咒人们把他赶出了米涅塔的时候,他自己就是那种人;那就是说,作为一只癞蛤蟆,他喷射毒液,而且不允许被人踩。一想到他的罪行,他一定就更高兴了。

一个月内,所有帕纳敏特和科索的营地,还有远至塞罗戈多,都知道杰克·霍根在米涅塔撞了好运。

霍根组建了一个股份公司,开采矿石,还建了一座熔炉,开始惊人地富裕起来。成队的步伐轻盈的小驴来回送水,十八头骡子拉的货车在黄色灰尘中运送供给。这座营地繁荣兴旺不容置疑,扭来扭去的激动不安的女人在白色悬崖下那歪斜的小屋里正梳妆打扮。

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成功地经营矿山股份公司的。霍根期望米涅塔归自己所有,他以分享探得矿藏为条件给探矿者提供装备,每周都投入数千元。但是因为他的无知,在他组建公司的时候,他并不明白他的股份公司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因为他的产权是偷来的,他担心同样会有人搞阴谋把它夺走。在第二年的年底,霍根、和米涅塔采矿与冶炼公司就公开在法庭上彼此贬损对方的名声了。

霍根最终得到的判决不足他所要求的一小半。他不服从判决,向高一级法庭上诉,结果判决撤销了原判,他却什么也没得到。于是最后他退出米涅塔时,他的收益仅仅比他的投入多出了一点点——你能够明白,愚蠢而羞愧的霍根离开了矿山,在悬崖下的小屋中那些涂抹的面孔的窥视下,那些人都从他那里得到了不义之财。他离开时诅咒着米涅塔,用他所有的力气,痛快淋漓地诅咒了它。他诅咒坑道、矿井、通风的小暗井;诅咒滑轮和横巷;滑车和皮带;绞车下的鼓风机和拉绳。因为他建造了它,他就诅咒它的每一部分。那些听到他诅咒的人坚持认为,就是他的诅咒造就了米涅塔的不祥之物。可是事实上,它起源于霍根带给卧床不起的安东的那份假检验报告,他在他的诅咒中自行泄露了这桩罪恶,带着一个被查出有罪的人的轻率鲁莽,揭发了他自己造的孽。P1-4

序言

二十世纪下半叶,尤其是后二十年来,美国文坛上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生态文学,它以描写自然为主题,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内容,展现出一道亮丽的自然与心灵的风景,有美国文学史上的“新文艺复兴”之称。它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堪称美国文学中最令人激动的领域。

现代社会对自然造成的人为破坏,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是核战争的威胁、慢性辐射的毒害、化学或生物战争、世界人口的可怕增长、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加剧、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表层土壤和地表水的急剧丧失、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垃圾泛滥、植物和动物不断增快的灭绝速度……

在此背景下,“生态”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核心话题。在现代文明世界里,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相伴的则是信仰缺失、欲望泛滥、自我原子化、生存意义平面化等人类精神方面的危机。自然生态的危机和人的精神生态的危机密不可分,人怎么对待自然,就怎么对待社会和他人。仅仅通过生态科学发展提高环保技术、完善环保政策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关键是要通过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的变革来培育一种新的生活世界观和生态文化。因此,对自然的歌颂与描写、对保持我们脚下一片净土的向往与追求,已经跨越了国界,具有一种普遍意义。

首先,生态文学注重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观,自然不再仅仅是人类展示自身的舞台背景,而是直接成为写作的主要对象。以这种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去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势必决定了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不再是从人类中心主义出发、以人类利益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它关注的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稳定和持续性的自然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将自然生态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生态破坏与危机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只有确保了整个自然的再生性存在,才能确保人类健康安全的持续生存。

其次,在考察自然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对人的影响,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对自然的赞美,人与自然重建和谐关系等方面时,生态文学重视的是人对自然的责任与义务,热切地呼吁保护自然万物和维护生态平衡,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遏制人类不断膨胀的自我欲望,尤其是要反思和批判人对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等等工具化对待自然的态度。生态文学探寻的是导致生态灾难的社会原因,文化是如何决定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与方式,社会文化因素的合力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这就要求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向生物中心主义过渡,承认万物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标准的“内在价值”。人类与其它生命一样,只是地球生命团体中的成员。所有物种都是互相依赖的系统的一部分。所有生物都以自己的方式追寻自身生命的完善。人类并非天生就高于其它生命。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之中,探索自然与人的关系,唤醒人的生态意识,已成为文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功能。生态文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的定义,作家必须以全新的位置意识和生存方式呈现人与世界,与此同时,文学所要呈现的对象,则从人类社会延伸向整个世界与宇宙,文学关注的将不仅仅是人类的利益,而是整个生态圈的利益,并从是否对这个生态整体的利益有所贡献来确立文学品质的标准。文学在升华为守护家园的事业以后,文学家的使命也必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不应再像主体性文学时代的文学家那样简单地讴歌人的力量、描述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而应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视野,反映和推动人们守护家园的事业。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生态文学的源头是英国博物学家和作家吉尔伯特·怀特的《塞尔朋自然史》。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玛丽·奥斯汀、阿尔多·利奥波德、雷切尔·卡森等继承了这一传统,使之延伸到了美国。生态文学之引人注目,不单是因为万物关联的深刻思想,对当下人类困境的触及与揭示,更在于它形式上的新颖和独特,它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其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钢筋水泥的文明世界走进荒野冰川的自然环境时那种身心双重的朝圣与历险,是将个人体验与对自然的观察融合无间的结果。

生态文学也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它从开始时偏重科学考察的纯粹自然史,逐渐过渡到将文学的诗意与科学的精确结合起来;由早期的以探索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关系为主的自然散记,发展到当代主张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促使人们去理解文化对自然的影响,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视为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深层内涵和动因,并从自然生态寻求走出生存困境的深刻智慧。因此,阅读生态文学作品,我们不应将它们看做游山玩水的休闲读物,而应看做人类为摆脱生存困境、寻求精神健康的朝圣记录。

本丛书选译的三位作家均为美国生态文学名家,他们的著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收录的他们的作品多为国内首译,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

主编马永波

二0一二年三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界之地/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玛丽·奥斯汀
译者 马永波//杨于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52256
开本 32开
页数 1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4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4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