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
内容
编辑推荐

郑雄飞编著的《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旨在平息争议和改进实践,主要探讨“土地换保障”是否成立,以“土地”交换“基本保障”是不成立的甚至是错误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农村人口可以用土地权益来添置“补充保障”且必须遵循“民生三角”的基本原理。

内容推荐

郑雄飞编著的《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讲述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土地换保障”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探索,也引发了学术界的诸多争议。《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旨在平息争议和改进实践,主要探讨“土地换保障”是否成立,其内在的理性是什么?在田野调查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切入,通过实践描述、理性分析和理论推演,从“利益需求”、“权利保护”和“抗风险能力建设”三个维度对“土地换保障”进行了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研究发现,当前流行的有关“土地换保障”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具体而言,以“土地”交换“基本保障”是不成立的甚至是错误的,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在依法自愿的前提下农村人口可以用土地权益来添置“补充保障”且必须遵循“民生三角”的基本原理。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理由

 1.1.1 研究缘起:“土地”链接两大战略

 1.1.2 实践基础:机制的磨合

 1.1.3 学界的“张力”:相关研究综述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内容厘定

 1.2.1 问题提出

 1.2.2 研究目的与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2.4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书结构

第2章 “土地换保障”的相关实践——以成都市为例

 2.1 选择“成都”的原因:典型性分析

 2.1.1 西部明珠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2.1.2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政策投入重镇

 2.1.3 城乡一体化:实践创新的前沿阵地

 2.2 成都“土地换保障”的相关实践

 2.2.1 “征地补偿安置”模式

 2.2.2 “双放弃、三保障”模式

 2.2.3 “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模式

 2.3 “土地换保障”的类型与实质

 2.3.1 “土地换保障”的类型概括

 2.3.2 “土地换保障”的实质破解

第3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一)

 ——基于利益需求的视角

 3.1 “三维审视”的缘由与逻辑起点:资源配置的研究

 取向

 3.2 从利益需求视角看“土地换保障”

 3.2.1 政府的意志力和行为取向分析

 3.2.2 农村人口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

 3.2.3 村集体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

 3.2.4 企业的意愿和行为取向分析

 3.3 小结:“土地换保障”中参与主体意愿和行为取向的

 概述

第4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二)

 ——基于权利保护的视角

 4.1 农民拥有哪些权利

 4.1.1 国民权利

 4.1.2 村民权利

 4.2 “土地换保障”中有关农民权利保护的学理分析

 4.2.1 基于公民权与村民权二者结合的人权视角

 4.2.2 基于自物权与他物权二者结合的物权视角

 4.3 “土地换保障”中有关农民权利保护的现状评析

 4.3.1 当前法律法规等行为规范的建构状况

 4.3.2 对“被征土地换社保”权利保护状况的评价

 4.3.3 对“双放弃、三保障”权利保护状况的评价

 4.3.4 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权利保护状况的

 评价

 4.4 小结:权利保护视角下“土地换保障”的综合评估

第5章 “土地换保障”的三维审视(三)

 ——基于抗风险能力建设的视角

 5.1 “土地换保障”之前农村人口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5.1.1 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农村人口面临的风险

 5.1.2 从不同群体的角度看农村人口面临的风险

 5.2 “土地换保障”为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

 5.2.1 为被征地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

 5.2.2 为“双放弃”农村人口提供的风险防御机制

 5.2.3 为放弃或出让“承包经营权”农村人口提供的

 风险防御机制

 5.3 从抗风险能力建设角度对“土地换保障”的评估

 5.3.1 基于“风险树”的分析方法

 5.3.2 对“土地换社保”抗风险能力建设的评述

 5.3.3 对“土地换保障”内在风险的评述

 5.4 小结:“土地换保障”抗风险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价

第6章 “土地换保障”的理性建构(一)

 ——资源配置的内在机理

 6.1 资源配置的方式和主体

 6.1.1 计划机制与政府

 6.1.2 市场机制与企业

 6.1.3 志愿机制与第三部门

 6.1.4 三种机制的融合: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之间的

 伙伴关系

 6.2 资源配置的内在机理:“民生三角”

 6.2.1 资源配置的模型结构

 6.2.2 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第7章 “土地换保障”的理性建构(二)

 ——基于“民生三角”的思考

 7.1 “土地换保障”的道德应该:经济社会转型中利益

 格局的变化

 7.1.1 “人一地关系”:人口自由流动与完善社会

 保障体系

 7.1.2 “地一权关系”:农业集约化经营与统筹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7.2 “土地”与“社会保障”之比较分析

 7.2.1 “土地”和“社会保障”的属性及其衍生权利

 束的分析

 7.2.2 基于“土地”和“社会保障”异同的分析

 7.2.3 小结:基本保障不能换,补充保障可以换

 7.3 “土地换保障”的实践理性:基于“民生三角”的

 思考

 7.3.1 以农民的利益需求为导向,公平配置城乡

 资源

 7.3.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实施,切实

 保护农民权利

 7.3.3 加大投入,强化能力建设,多方合作共赢

第8章 结束语

 8.1 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特色

 8.1.1 主要的研究成果

 8.1.2 主要的研究特色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雄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38243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1.1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