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中的社会学/益人社科普及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邬欣言所著的《生活中的社会学》普及而不普通、平易而不平庸的研究境界。本书是“益人社科普及文丛”之一,体现了社科研究与普及工作以人为本的精神。本书能够对每一位读者都有所帮助,对塑造我们的精致生活有所裨益。

内容推荐

邬欣言所著的《生活中的社会学》从社会生活人手生动地介绍了社会文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婚姻家庭等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娓娓道来,社会学的轮廓初显。《生活中的社会学》适合于青年读者及对社会学有兴趣的社会大众。

目录

一 社会学有什么用

 一、社会学并不暧昧

 二、社会学有什么用

二 饮食男女皆文化

 一、文化是个啥玩意儿

 二、文化从来有彼此

 三、文化已难分你我

三 人生如戏话角色

 一、你我都是演员

 二、演技有好有坏

 三、谁是你的导演

四 社会互动大学问

 一、互动中的理智与情感

 二、互动其实不简单

 三、中国人的互动法则

五 群体力量有缘因

 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二、群体怎么就左右了你

 三、科层制的来龙去脉

六 谈婚论嫁说家庭

 一、婚姻的前世今生

 二、婚姻的前因后果

 三、家庭,何去何从

试读章节

社会学有什么用

一群大学生老乡聚会,大家对彼此的专业都感到既陌生又好奇,于是开始互相介绍自己的专业。机械工程的学生说:“我们就是研究怎么设计和制造各种机械设备的,比如工厂里的机床啊,摩托车、汽车还有飞机的制造啊,都离不开我们。”市场营销的学生诙谐地说:“我们就是研究怎样能更好地卖东西的。”建筑系的简洁地回答道:“说白了我们就是研究怎么盖房子修桥。”随后外语、新闻、管理等专业的同学一一发言,顾名思义,光听名字,就知道该专业的用处。最后剩下社会学的学生面露难色,做一言难尽状。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吧,众人有疑惑,社会科学不都是研究社会的么?有了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几乎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已经面面俱到了,为何还专开个社会学呢?众人常有的想法还有,人就生活在社会之中,即使不去专门研究什么社会学,人何尝不是时时刻刻地在观察社会、理解社会和研究社会呢?正在他犹豫之际,有人插嘴:“我知道,社会学就是为社会学家提供饭碗的!”众人哄然。有人又逼问道:“那你简单地说,社会学学了能干什么?”社会学的学生便更是无言以对了,憋了半天,灵光一闪,道:“可以去干居委会!”

以上并非笔者杜撰,而是在十年前的亲身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窘境恐怕并非是个人的,而是缘于社会学长期以来在中国学界并不强势的地位,以及民众将其看做无用之学的误解。学社会学的可以去干居委会的回答,并非错误,只是有些以偏概全。现在的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领域,不正是由许多社会学专业出身的人承担么?只不过,这并非社会学的全部。

一、社会学并不暧昧

在许多人眼里,社会学的形象是暧昧不清的。之所以暧昧,是因为社会学涉及面极广,可谓是包罗万象,于是易给人造成一个“专业性”不够强的形象,即使同样是社会学研究者,平时所做的工作相互问也可能天差地别。同时,社会学视野之开阔,允许它与其他任何社会科学存在交叉,因此也常给人以“暖昧”之感。此外,社会学不像管理学、广告学等学科那样,给人感觉会有立竿见影的实用性,社会学的研究虽然也有涉及应用层面的,但更多的是基于好奇心和科学精神对人类社会各种现象与规律的探索,这一点比较接近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老百姓们平时容易注意和了解到的是应用在生活中的具体技术,所以我们认为各种机械造福了人类,却对物理学并不熟悉,但殊不知,若没有物理学,现代科技便无从发展。那是不是说,社会学远离人们的生活呢?却又不是。社会学关心的恰恰是人们的身边事,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嘛。也正因为如此,社会学没有像数学、物理学,甚至经济学那样抽象与深奥,好像总是一大堆的符号与数字的演算,它的话题我们总不陌生。因此又常有人认为社会学研究的那套,尽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社会学只是将简单的常识学术化,搞得文绉绉的,很复杂。比如有人说的笑话,一个社会学家说:“据观察,三岁儿童做360度向地运动与激烈情绪反应之间存在相关。”其实讲的就是一个三岁孩子摔了一跤以后就哭了。

但当你真正了解了科学的社会学,就会发现社会学其实并不暧昧,它不是常识,也不同于哲学,它是科学!

1.社会学不是常识

尽管人人都对社会有所体会,也都能按照自己的一套理解去解释社会,因此可以说人人都是业余社会学家,但这种理解、解释与社会学的研究是不同的。社会学是以科学研究的标准对社会进行研究,也许会从经验和常识中获得灵感,但要比常识系统得多、精确得多,也负责任得多。常识常常是直观的,从一种经验中获得一个印象,从另一种经验中又可以获得一个截然相反的印象。但哪一个是真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是什么因素促使差异的产生?对于这些问题,常识就甩手不管了。但社会学研究却不能如此不负责任。比如民间的谚语便是常识的反映,谚语中有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说相似的人容易走到一起,但也有常识告诉我们“异性相吸”,说不一样的人相互之间容易产生吸引力。哪一个是对的呢?常识不去管了,反正每种情况都说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被相似的人吸引也好,被不一样的人吸引也好,你都能想到:“哦,原来早有人说过……”这便是为什么常识会给我们一个总是正确的印象。再举个例子吧,第五篇中我们介绍集体对个体影响,引用了不少的“俗语”,比如有“人多力量大”,“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有“三个和尚没水喝”,“龙多雨水少”……读者们也不难发现,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认为很有道理的俗语,但是偏偏相互之间却存在意义上的冲突。常识不会去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群体反而会促使个体的懈怠,力量反而越来越小。但社会学研究却偏要深入地研究这些,不单要思考,还要拿出个证据来。第五篇的介绍便是将复杂、艰苦的研究过程省去了,将最后的成果展现给了大家。

如果您还不愿意相信社会学与常识之间的天地之差,不妨来做个简单的测试吧。P1-4

序言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日益创新,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已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对世界文化的进步与变革产生着重大影响。毫无疑问,社会科学的普及和运用,对提高全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管理水平、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面对日益繁复庞杂的知识系统,怎样用最平实易懂的文字符号,通过最精练活泼的语言媒介,去传递思想、传播知识,是每一位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鼓舞和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每年一次的-“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著作出版资助”活动。获得立项的优秀选题均予以资助出版,形成有社会价值的系列图书。

这批图书被称为“益人社科普及文丛”,体现了社科研究与普及工作以人为本的精神。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认知体系。社会科学的普及既要着重于科学知识的普及,更要着力于人的精神的提升,尤其要把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问题作为不断追问和探讨的方向。我们开展社会科学普及著作出版资助活动,提倡专家动笔,鼓励大师写小册子,力求普及而不普通、平易而不平庸的研究境界。希望“益人社科普及文丛”能够对每一位读者都有所帮助,对塑造我们的精致生活有所裨益。同时,也希望“益人社科普及文丛”越走越远。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中的社会学/益人社科普及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邬欣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701640
开本 32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9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4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185
13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