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书搞懂俄罗斯文学
内容
编辑推荐

高莽主编的《一本书搞懂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名著的精缩版。其特点是“精缩”与“原汁原味”兼顾:既不是介绍性的。也不是摘录式的,而是保持原著结构的完整,并遵照原著的叙述角度和人称,最大限度地体现作品原貌。每部名著精缩为1万字左右,这个篇幅既减小了阅读压力,也使原汁原味成为可能。

内容推荐

高莽主编的《一本书搞懂俄罗斯文学》内容简介:“粗犷”,“厚重”,混杂着“生猛的动物性与优雅的文化感”,这是俄罗斯人以及俄罗斯文化——包括文学——给人的最直接、最真实的印象。俄罗斯文学深深扎根于现实,从中挖掘人性,并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弥漫着野性的气息。《一本书搞懂俄罗斯文学》中野性与文明,世俗与超越,隐忍与爆发,融合成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

目录

绪论

上尉的女儿

钦差大臣

死魂灵

奥勃洛莫夫

罗亭

贵族之家

罪与罚

白痴

怎么办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第六病室

母亲

乡村

日瓦戈医生

青年近卫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静静的顿河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试读章节

厚重俄罗斯

“俄罗斯”这个词,带给人的想象是比较固定的——广阔厚实的土地、寒冷而漫长的冬天、高大的建筑、强壮的男女、憨态可掬的熊、浑厚的音乐,还有如春天冰河解冻般清新的水彩画。

在中国东北,有很多俄式建筑,大多给人一种石头城堡的感觉,近看粗糙,远看笨拙,但仔细体会,则会感受到深藏着的优雅;如果在严寒冬季进入这类建筑,则会惊诧于里面的宽敞、温暖和舒适。

建筑是凝固的诗歌,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性格。也许。俄罗斯民族的个性,还可以在一个特定建筑中得到形象化的说明,那就是莫斯科地铁。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最复杂、里程数最长的地铁,里面采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陶瓷、玻璃等,镶嵌出各种浮雕和壁画,再加上别致的照明。好像富丽堂皇的宫殿,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称。不过,要说莫斯科地铁最独特之处,应该是它的深度。莫斯科地铁距离地面大多在一百米左右,最深处达二百米,俄国人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完工。地铁是地下的莫斯科,是莫斯科的心脏和灵魂。当地面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地铁还在运行,如同沉睡者的心跳,如同沉静背后的绮丽梦境……

俄国人粗大的外表下,掩藏着令人耳目一新的丰富、深刻与高贵。

画家陈丹青在《重归俄罗斯——通往文学故乡的旅程》一文中,谈到自己对俄罗斯人的感受:

特征显著的俄罗斯相貌占据人群十之六七:粗大,厚重。缘自北方的草原种族,混杂鲜卑与蒙古的原型,与精致优雅的西欧南欧人相比,那么土,土得十二分触目而坦然。……我所惊动的俄罗斯美人,大致奇异地混杂着生猛的动物性与优雅的文化感,……而俄罗斯式的若有所思(有时,相貌就是表情)会使寻常的脸显得高贵起来。

艺术家的感觉是敏锐的:“粗大” “厚重”,混杂着“生猛的动物性与优雅的文化感”,这是俄罗斯人以及俄罗斯文化——包括文学——给人的最直接、最真实的印象。从中可以看到独特的民族性。简单地说,英国人文质彬彬,英国文学颇有绅士风度;法国人自由奔放,文学上更擅长描画人的欲望;德国文学中理性的思考太多,往往稍嫌艰涩;而俄罗斯文学则扎根于现实,从中挖掘人性,并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弥漫着野性的气息。

俄国文学是丰饶厚重的。野性与文明、世俗与超越、隐忍与爆发,融和成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俄国文学史的几乎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发现这一点。古代文学

俄国文学泛指产生于俄语文化环境中、以俄语写成的文学作品。从地域上讲,不仅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

俄国文学起源于公元10世纪与11世纪之交。初期作品多为简单的历史记录。充溢着神秘的宗教气息。这种特征,在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初期,是十分常见的,不具备独特性。带有俄罗斯民族独特性的作品,产生于12世纪末,代表作是《伊戈尔远征记》。这是一部史诗,讲述了民族英雄伊戈尔孤军出征南方蛮族,兵败被俘,最后历经千难万险返回祖国的故事。史诗采用民歌体,感情激荡,色彩浓烈,文风雄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技巧上,《伊戈尔远征记》都堪称俄罗斯的民族史诗,可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并驾齐驱。

13世纪之后的两百年,俄罗斯被蒙古人占据,经济凋敝,动荡不安。在此期间,文学发展停滞不前,鲜有值得一提的作品。1480年,伊凡三世赶走了蒙古侵略者,并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国,逐渐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这一时期的文学,带有过重的政治色彩,艺术成就不大。

早期俄国文学,在语言上以斯拉夫语为主,还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俄语。直到17世纪中叶,才出现第一部以现代俄语写成的文学作品,那就是神学家阿瓦库姆的《行传》。作品讲述他同大教长之间的冲突,以及受到迫害、被流放西伯利亚的经过。行文朴素,情节生动,强烈的反抗精神贯穿始终。在俄国文学史上,《行传》是第一部以个人为中心展开情节的作品:同时,又通过个人的视角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作品中出现了细腻的心理描写,这在当时是极为难得的。

17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学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在语言、文学形式、题材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变,摆脱了之前浓厚的宗教色彩。出现了大量描述世俗生活的作品,反映出对僵化的传统的反思,以及对新生活的憧憬。即使是宗教文学,也或多或少地染上了新时代的特色。18世纪古典主义

18世纪之前,俄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落后的。原因之一是,俄国地处欧亚大陆深处,与西欧发达国家缺乏交流,文化和经济上非常闭塞;原因之二是,俄国长期以来遭受外族的侵略和占领。政局混乱,整个民族缺乏向心力。

18世纪初,彼得一世厉行改革,俄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彼得按照欧洲发达国家的方式建设军队,军事实力大增,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并从瑞典人手中夺回波罗的海出海口,加强了与西欧发达国家的交往。彼得改革使俄国迅速成为欧洲强国。

彼得是俄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沙皇,史称彼得大帝。1697年,二十多岁的彼得——当时他已经成为俄国沙皇——来到荷兰,化名进入一家著名的造船厂,当了一名普通木匠。在荷兰人看来,这位青年身体强壮,干活卖力,虚心学习;他们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怀负着振兴俄国的梦想。仅仅过了六年,即1703年,彼得就为自己的国家造了四十三艘大型战舰,成立了波罗的海舰队。

在彼得之前,俄国与欧洲先进国家相比,至少落后半个世纪。大部分俄国人还生活在中世纪的愚昧之中。彼得一世提倡科学,简化俄文。出版报纸和图书,推广文艺,效果显著。而彼得对当时欧洲强国法国的推崇,则使法国古典主义直接影响了俄国文学,使俄国文学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P1-3

序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书,是世界文学名著的精缩版。其特点是“精缩”与“原汁原味”兼顾:既不是介绍性的。也不是摘录式的,而是保持原著结构的完整,并遵照原著的叙述角度和人称,最大限度地体现作品原貌。每部名著精缩为1万字左右,这个篇幅既减小了阅读压力,也使原汁原味成为可能。

这套书的另一特点是权威性。编委会由当前西方文学研究界的顶级专家组成,以确保选目的精度和成文的质量。可以说,这套书体现了目前国内同类书的最高水准。

丛书总计8册,每册涵盖该国(区域)的经典作品。选目兼顾“代表性”和“可读性”,亦即综合了学术标准和通俗标准。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以诗歌、戏剧为辅。

每册第一部分,是五千字左右的绪论,对该地区的文学史做梳理。以使读者有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把握。文风以学术准确性为基础,尽量做到轻松愉快、可读性强。

据有关机构统计,中国人年平均阅读量是4本书,即使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线城市。每人每年读书量也不超过10本,如此算来,普通人要想了解世界文学名著,即使只读其中的200本左右,也需要20年时间。另外,某些名著的篇幅是很长的,比如《悲惨世界》有一百多万字,部分内容对于中国人来说很是晦涩、无趣,即使硬着头皮读完,也往往因为篇幅过大、阅读周期过长。而无法把握故事情节。

为了让普通读者更切实可行地阅读世界文学名著.我们制作了这套书。如果能实现这个愿望,我们会非常欣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书搞懂俄罗斯文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56919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06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