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好故事/教育好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金改平主编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好故事》选取了一些中华传统美德好故事来启发读者,包括约300篇好故事,每篇故事由两部分组成:(1)教育好故事。(2)朋友对您说:从故事中得到的智慧、方法启示。通过故事让读者吸取传统美德的好营养。该书的出版对广大读者继承传统美德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容推荐

金改平老师与十余位多年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老师一起,将所见所闻的教育故事并加上自己的感悟分类编写成“教育好故事”,共六本。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好故事》为其中一册,选取了一些中华传统美德好故事来启发读者。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好故事》由读者品味评说、养德启智、终身受益、除邪归正、铭铸心田、安康常伴。盼平安,得先心安;要心安,须先得理;要得理,务需受良善真诚的教育。

目录

第一篇 孝悌篇/1

 子路的故事/2

 母亲的“受难日”/3

 孙元觉苦心劝父/4

 兰姐善谏/4

 韩伯俞孝母/5

 包实夫拜虎/5

 李忠孝亲/6

 庭坚涤秽/7

 寿昌弃官孝亲/7

 庾黔娄辞官孝亲/8

 王祥孝感后母/9

 王裒孝母/11

 孟宗哭竹/12

 陆绩怀桔/13

 董永孝父/13

 江革负母/14

 汉文帝尝药/15

 郯子鹿乳/15

 恒言不称老/16

 曾子孝亲/17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19

 道纪法师孝母/20

 杨黼注释《孝经》/21

 吴猛至情孝亲/21

 黄香温席/22

 庞氏孝婆/23

 大三女生带着癌症父亲上武大/24

 七旬老汉照顾百岁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5

 巨人也会变老/26

 真正的孝子/27

 让我抱一抱您,我的妈妈/27

 多了1000元/28

 杜环代人养母/29

 兄弟折箭/30

 季札让国/30

 至城感通/31

 严凤敬兄/33

 廷机教弟/33

 章溢代戮/34

 张闰无私/35

 朱显焚券/35

 温公爱兄/36

 文灿拒间/37

 陈昉百犬/38

 士选让产/40

 百忍家道兴/41

 文本乞恩/41

 李绩焚须/42

 梅妻鹤子/42

 田真叹荆/43

 刘琎束带/45

 庚衮侍疫/46

 王览护兄/47

 缪彤自责/47

 许武教弟/48

 赵孝争死/49

 泰伯采药/50

 姜肱大被/50

 几块?/51

 治还是不治/52

 她一直没有睡好/52

 生日派对之后/53

 好福气也是会传染的/54

 手足情深/54

 相亲相爱的姊妹/55

 老母亲为何流泪?/56

 爸爸您喝口水/56

 包公辞官尽孝/56

 不松手放掉的钱袋子/57

 一盘沪剧磁带/58

 葫芦兄弟/59

 打虎亲兄弟/59

 惺惺相惜/60

第二篇 忠信篇/63

 龙逢极谏/64

 比干死争/64

 纪信代死/66

 苏武牧羊/66

 朱云折槛/68

 嵇绍不孤/70

 嵇绍卫帝/71

 元方举知/72

 真卿劲节/73

 李绛善谏/75

 岳飞报国/75

 戚继光驱逐倭寇/76

 王旦荐贤/78

 樊姬进贤/80

 魏负匡君/82

 滂母无憾/82

 李秀忠烈/83

 报国忠心/83

 长孙规谏/84

 朱韩新城/84

 董杨训儿/85

 陈冯杖子/85

 施氏奴事/86

 蓝姐捕盗/87

 拒子入门/87

 济南空军飞行员——冯思广/88

 抗震救灾县长——经大忠/88

 歼一15总负责人——罗阳/89

 南海守礁王——李文波/90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90

 “卧底民工”局长——陈家顺/91

 残疾医生——周月华/92

 创办爱心小院——高淑珍/92

 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朱光亚/93

 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刘金国/94

 坚守肝胆事业的医生——吴孟超/95

 “雷锋传人”——郭明义/95

 舟曲之子——王伟/96

 草原医生——王万青/97

 三栖尖兵——何祥美/98

 魏征妩媚/99

 季札挂剑/100

 郭伋亭候/101

 朱晖许堪/101

 张劭待式/102

 陈实期行/103

 羊祜推诚/103

 曹摅约囚/104

 刘平期贼/104

 戴胄守法/105

 子仪见酋/105

 曹彬激诚/106

 母师止闾/106

 义母践诺/107

 陈妇一诺/107

 钱林心许/108

 潘金止旌/108

 定姜戒诬/109

 昌蒲慎言/109

 邓曼抚民/110

 冬梅践言/111

 卢女慰父/111

 晏殊树誉/112

 曾参杀猪/112

 季布“一诺千金”免祸殃/113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113

 没有诚信的商人/114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115

 诚信的店主/115

 岔路口的选择/116

 制造商的选择/116

 不经意的谎言/117

 言而有信/118

第三篇 礼义篇/121

 项橐三难孔夫子/122

 孟子休妻/123

 孔融让梨/123

 程门立雪/124

 齐桓公礼待齐东人/125

 孔子的沟通之道/126

 批评他人,点到为止/127

 玉帛化干戈/127

 中山君的得与失/128

 卫国新妇/129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129

 长江的宽度/130

 王忱与张玄/131

 魏文侯以礼敬贤/131

 燕昭王与黄金台/132

 孔子阐礼/133

 班超宽以待人/134

 张飞问路,越问越远/134

 敬酒三杯/135

 名相、车夫与妻子/136

 千里送鹅毛/136

 仁义胡同/137

 宰相肚里能撑船/137

 张之洞中计/138

 张良拜师/138

 三顾茅庐/139

 曾子避席/141

 礼尚往来息边衅/141

 来而不往非礼也/142

 齐桓公登门访士/143

 村妇识帝王/143

 伤害风化/144

 刘宽雅量礼让人/145

 蔡邕倒履迎宾客/146

 晏子使楚/147

 宣子守敬/148

 握发吐哺/148

 君子无不敬/149

 匡人解甲/149

 曹操的雅量与陈琳的智慧/150

 赵氏孤儿/151

 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151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152

 羊角哀与左伯桃的舍命之交/153

 刘备、关羽、张飞的生死之交/154

 管仲和鲍叔牙的莫逆之交/155

 割袍断义/158

 率义之为勇/159

 大勇与小勇:秦武王之死/159

 刘备撤军扶老携幼/161

 关羽千里走单骑/161

 陈宫大义保母子/162

 大公无私/162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163

 大义的徐霞客之母/164

 汤捕鸟网开三面/164

 徐母大义/166

 执法以公居心以仁/167

 诤谏之益/168

 卜式重义轻财/168

 终身托付/169

 贤达之士不弃妻/170

 祖逖避难/170

 士为知己者死/171

 约法三章/173

 退避三舍/173

 止楚攻宋/174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75

 天下第一家/176

 清静守节,安贫乐道/176

 取其所长,弃其所短/177

 李离自请伏剑/178

 司马光砸缸/179

 齐太史秉笔直书/180

 背禄向义/181

 挂牛头卖马肉/182

 三个和尚/182

 眉毛与肚皮/183

 林回弃璧/184

第四篇 廉耻篇/185

 廉耻释义/186

 大禹克俭/186

 孔明洁身/187

 孟尝还珠/189

 孙谦感物/190

 包拯贡砚/190

 许衡心主/191

 柳韩和丸/191

 修母荻训/192

 朱冲送牛/193

 一念忏悔/193

 上行下效/194

 负荆请罪/195

 准奏,刘穷/196

 唯一一次占公家便宜/197

 凑钱买棺材/197

 觉悟了的王士稹/198

 陆绩带石过河/198

 两袖清风/198

 克己奉公/199

 狐狸本不坏/199

 让乌龟飞,让兔子追/200

 鱼国国王/201

 馋嘴老鼠/201

 打草惊蛇/202

 水滴石穿/203

 不贪为宝/203

试读章节

曾子孝亲

曾子名参,字子舆,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与父亲曾点都是孔子的优秀学生。曾子非常孝敬他的父母,尤其是他顺承亲意、养父母之志的孝行,成为后世普遍赞美和效仿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中,每到吃饭的时候,曾子一定都会细心观察和体会父母的饮食口味与习惯,并将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牢牢记在心里。因此,一日三餐,曾子总能准备出父母最爱吃而又很丰盛的菜肴。

父亲曾点深受圣贤教诲的熏陶,平常乐善好施,经常接济贫困的邻里乡亲。对于父亲的这个习惯,曾子也同样铭记在心。

在曾子的心中,时刻想到的都是父母的需要,父母所喜爱的一切事物,他也都会放在自己的心里,以便随时可以满足父母的心愿。父亲平时很喜欢吃羊枣,曾子就会在外出时尽量给父亲多带回一些。待父亲过世之后,曾子睹物思情,看到羊枣,他就想到父亲在世的情景,心中不免勾起无限的伤痛。所以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忍吃羊枣了。

有一次,曾子到山里去砍柴,只有母亲在家。不巧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母亲一时不知所措,唯恐因待客不周而失礼,情急之下,她就用力咬了自己的指头,希望曾子心中能有所感应,赶快回家。果然,母子连心,曾子正在山中砍柴,忽然感觉一阵心痛,他马上就想到了母亲,于是,就赶紧背着木柴赶回家中。

还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蒸梨给年迈的婆婆吃。当时梨蒸得还不熟,她就端给婆婆吃。

曾子看了非常生气,也很懊恼,就把妻子休出家门。从此,曾子没有再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儿子曾元从小就教得非常好,使他后来也成为贤达之人。

曾元长大成人之后,因为思念自己的母亲,向父亲请求是否可以把母亲接回来住,但是曾子并未答应。他告诉儿子说:“人一生最重要的无过于他的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在于孝道。一个女子嫁到丈夫家,最重要的是要使这个家能够承上启下,也就是能孝敬公婆、教导子女、辅佐丈夫。”

由此可见,曾子极其重视孝道。他认为妻子连蒸梨这种小事都处理不好,又怎能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怎能尽到一个儿媳、母亲和妻子的本分?如此身教会有损于家风,会影响到后世子孙。所以与妻子分离也实在是不得已之举。曾元听到父亲这番意义深远的话语,也理智地认同了父亲的看法。

又有一次,曾子路过一个叫“胜母”的地方,他很避讳这个名字,所以就不肯踏人这个地方。

孔子知道曾子是一个孝子,所以将“孝道”的学问传述给他。在《孝经》当中,孔子与曾子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孝道表露开解无遗。他嘱托曾子一定要把孝道发扬光大。由此可见,曾子的为人和孝心孝行非同一般常人。

曾子不但对于奉养父母的身体非常重视,即使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当中,也非常谨慎,唯恐有辱父母养育之恩,担心因为自己表现不好而使父母蒙羞。

同时,他更非常留意如何教导自己的学生,时刻以自己的修身来做学生们良好的行为典范。所以,他的学生“子思”继承了他“养志”的精神,不仅使自己成为贤人,他的学生“孟子”后来则成为“亚圣”。

曾子一生秉承孔子的教诲,依教奉行,专心致力于孝道,也用自己一生的行持来告诉我们,如何顺承亲意,如何将孝道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不但做到了“人则孝,出则悌”,还做到了“谨而信”,并且把夫子所教的这些德行流传于后世,培育他的学生。而由他所传述的《孝经》,也流传千古,直至今日。期间不知造福和成就了多少的家族。

朋友对您说

纵观天下父母之心,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希望他们能有所成就。然而,成就“功名利禄”并不算真有成就,而成就“道德学问”才算真有成就。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丝絮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一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假如今天是我们,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是否能够承受?是否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可是子骞一点也没有怨恨他的后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被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缰绳脱落了,这样就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因为子骞驾车的技术一向很好,今天却大失水准。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就非常生气地抽了他一鞭子,衣服破了,芦花飞了出来,父亲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丝絮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得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冻成这样,遭这样的罪,是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啊!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品行竟然这样恶劣,对子骞如此狠毒。子骞的父亲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就是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冻挨饿了。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后悔,从此也把子骞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

在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妻赶走了,那么可以说,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妻离子散,这是何等的悲惨!可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才使整个家庭结局为之转变,避免了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而造就这种转变的力量只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也就是每一个人心目当中都有的自性的纯孝。

朋友对您说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子骞挽留后母的话,非常的恳切,完全是肺腑之言。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这句话流传千古,让后代的人都不禁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如果能向子骞学习,相信在家庭生活当中,一定可以免去许多的误会、许多的争执和许多的不愉快。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会有人心肠像铁石一样,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悟的一天。

道纪法师孝母

南北朝时的南齐,有一位很有修行的高僧——道纪法师。他常常在邻城东边讲经,来去之间都挑着两个担子,一个担子里坐着他的母亲,一个担子则摆满了佛经佛像。日常生活中,不论穿衣、吃饭、大小方便,都是由道纪法师亲自为母亲料理,如果有人要来帮忙,他一定会拒绝,并且说:“这是我的母亲,不是你的母亲!你应对你的母亲也这样做!”道纪法师时常告诫人说:“自己的母亲一定要亲自供养,供养母亲的福德与供养登地菩萨的功德一样大。”很多人被道纪法师的行为感动,纷纷效法他的孝心孝行。

法师说:“为什么说对待父母好,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大最大的恩人,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人如果对父母能够念得起这份恩德,业障就会慢慢地消除。念父母恩,要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好,也要懂得回馈。同时也要懂得感激他人和为他人着想,这份能够感激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心,必须从感念父母的恩德开始。”

朋友对您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敬师师严道尊,人伦表率,道德学问,是效是则。养我蒙正,教我嘉谟,不敬其师,何能受益。

P17-20

序言

庆贺 期盼

金改平老师与十余位多年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老师一起,将所见所闻的教育故事并加上自己的感悟分类编写成一套书,共六本。很有意义,特致祝贺。

期盼世界文明进步,务须尽快改善人心!

不要让今天的无知,增加明天的后悔。

人,生命有限,不必将憎恨及不顺心的事情驻留在心间。成功人士的经历明明白白地证实,优秀是从勤奋、刻苦中接受正道教育所得。天赋、兴趣及机遇也大有催化作用。

昨天经历的事情今天成为故事。真正可取的故事由读者品味评说、养德启智、终身受益、除邪归正、铭铸心田、安康常伴。盼平安,得先心安;要心安,须先得理;要得理,务需受良善真诚的教育。

期盼读者从细读这些故事中真实地共同得到安定和快乐!

伴草山民:容津萶涂鸦

癸巳岁夏末于苴兰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好故事/教育好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改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674204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2013185769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45
18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