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治学与治己--方汉奇学术之路研究/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刘泱育的博士论文《治学与治己--方汉奇学术之路研究》共有七章(引论加六章正文),本书选题有代表性。研究方汉奇先生六十年学术道路,就是通过研究方汉奇先生的学术道路,探索知识分子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知识生产的独特规律,思考知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知识生产与社会、社会环境、社会环境问的互动关系,其研究的社会和学术价值应当说远远溢出了方汉奇“这一个”人的范畴。本书选择了方汉奇先生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主要学术活动,分“学术探索之路”、“组织研究之路”和“人才培养之路”三编予以展开。其间既顺带介绍了有关背景和相关人物和活动,但着重于方先生在学术探索、组织研究和人才培养这三个方面——这既是高校教师和新闻史学者方汉奇的主要社会活动,也是社会环境与社会知识分子关系变化的主要领域。

内容推荐

对于任何一位高校教师而言,如何做一个有贡献的学术探索者,如何做一名有影响的研究组织者,又如何做一位有声望的人才培养者,这既是个体心里的企望,也是全体直面的难题。

《治学与治己--方汉奇学术之路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先生的学术之路为研究对象,发现“兴趣为业”、“与时俱进”、“与人为善”和“角色均衡”——这“四项基本原则”,既是共和国学者扮演好“学术的探索者”、“研究的组织者”和“人才的培养者”,因而“以学术为乐业”的必要条件,也是任何个体追求和践行一种幸福生活方式的必要价值理念。其中,以“兴趣为业”的前提是“认识自己”,而“与时俱进”、“与人为善”和“角色均衡”则皆需以“修身为本”。

作者刘泱育认为,方汉奇学术之路的最重要的价值,并不是如何思想和行动才能做好学术研究,而是作为一种经验事实,让我们有理由重新思考和高度重视中西方文明传统中的“认识自己”和“修身为本”。

由于“认识自己”——进而选择“性之所近”的职业,是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社会功能、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因而,“以学术为乐业”,其前提是所选择的“学术”与自己“性之所近”。这等于说,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适合从事学术研究。

通过研究方汉奇的学术之路,《治学与治己--方汉奇学术之路研究》发现,无论社会环境和个体年龄如何变迁,个体从来都不缺乏选择的自由。因而,对于任何个体而言,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之上,重要的问题和核心的任务便是,如何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下和年龄阶段之中,评估和利用自己此时所拥有的选择的自由,通过“修身”去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目录

引论 为何及如何研究方汉奇的学术之路/1

 问题:为何研究方汉奇的学术之路/1

一、探察共和国学者以“学术为乐业”如何可能/3

二、追问社会变迁与年龄变迁中个体的选择空间/7

 方法:如何研究方汉奇的学术之路/9

一、学术界相关研究进展的勘测:寻找前沿/9

二、知识社会学与理性选择理论:致思取径/18

 起点:方汉奇怎样走上了学术之路/26

一、方汉奇“何时开始”及“为何从事”新闻史研究/27

二、从高考到执教:方汉奇是否具有个人选择的空间/34

上篇 学术探索之路/51

 引言 作为学术探索者的方汉奇/51

 子 兴趣为根:《中国近代报刊史》成书的启示/53

一、中国近代报刊何以成史/54

二、如何评判《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学术价值/59

三、《中国近代报刊史》与学者地位建构的“软规律”/67

 丑 事实为本:“事实是第一性的”何以重要及如何践履/75

一、史料质量与“一手材料”/76

二、史料数量与“竭泽而渔”/86

三、写史态度与“事实是第一性的”——以为《大公报》辨诬为例/89

 寅 史识为鹄:“见前人所未见”与“学术”之关系/94

一、史识的时间之流与空间场域:从异思到传播/95

二、邵飘萍是否为共产党员/101

三、如何理解方汉奇反复倡导的“多做个案研究”/110

 卯 尊重为贵:“发现与探索”在“理”和“礼”之间/117

一、我们应怎样“转引史料”/118

二、“可以各说并存”的必要性何在/125

三、“商榷之道”——“自我实现”视阈下的学术争鸣/132

中篇 组织研究之路/141

 引言 作为研究组织者的方汉奇/141

 辰 协作选题:从“前人所未及就”到“后世之所不可无”/145

一、“前人所未及就”:从《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到《(大公报)百年史》/145

二、“后世之所不可无”:《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与《清史·报刊表》/149

三、“协作选题”与“立言不朽”:追求“后世之所不可无”/158

 巳 协作范式:《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与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161

一、《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与20世纪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最高水平/162

二、《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的编纂过程与“最高水平”的协作范式/170

三、《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与方汉奇声望的损益/185

 午 协作机制:中国新闻史学会与新闻史学术共同体的建构/190

一、中国新闻史学会的肇造:书生办会与道德领导/191

二、“一级”学会的活动与身份差序的生产/203

三、学术共同体的建构与新闻史学派的萌生/209

 未 协作资本:“技能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运营逻辑/214

一、协作资本的运营方式:从“牵头组织”到“署名支持”/215

二、协作资本的运营理念:从“各出机杼”到“做好人梯”/219

三、协作资本的运营与个体声望的增减/222

下篇 人才培养之路/226

 引言 作为人才培养者的方汉奇/226

 申 育材之言:“说服学生”与事在“师”为/227

一、新闻史课可以讲好与“事在‘师’为”/228

二、新闻史课的核心理念:说服学生/232

三、从事科研的“醉翁之意”与备课的诗外功夫/238

 酉 教材之编:“从无到‘有’”与“从有到‘好’”/243

一、“知识地图”与“从无到‘有’”/243

二、从突破个人限囿到扶植年轻人:教材宜“编”?/248

三、“从有到‘好’”与“精品教材”的评判标准/253

 戌 据材之导:“与时俱进”与博士生培养/257

一、“因材施教”与“不要选不是自己优势的东西”/258

二、从填补空白到研究真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规训及操练/263

三、从仪式到内容:博士生指导实践的“变”与“不变”/269

 亥 翊材之念:“与人为善”与作序和书评/274

一、作序与书评的角色扮演/275

二、作序与书评的实践理性/281

三、作序与书评的选择逻辑/287

结语 重思“认识自己”与“修身为本”/297

 结论:从“认识自己”到“修身为本”/298

一、作为一种可能的幸福生活方式的“以学术为乐业”/299

二、社会变迁与年龄变迁中的个体选择:自发与自觉/306

 讨论:方汉奇学术之路的普适价值与专业启示/309

一、方汉奇学术之路的普适价值:“认识自己”和“修身为本”/309

二、方汉奇学术之路的专业启示:如何扮演好学者的社会角色/312

 余论:关系范式、选择自由与人物个案研究/314

一、“关系范式”与人物个案研究的成果实质/314

二、“选择自由”与人物个案研究的意义前提/316

参考文献/319

 录音资料与电子邮件/319

 方汉奇著述及未刊稿/326

 引用过的著作和文章/344

附录:方汉奇学术简历/364

后记/371

索引/38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治学与治己--方汉奇学术之路研究/新闻出版优秀博士论文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泱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37613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2013222298
中图分类号 K825.42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