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野渡(精)/凤凰网读书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从废墟到花园

——朱天文北京访谈录

我像海底里的金鱼

朱天文:各位朋友,大家好!从上海书展来到这个地方,总有人问我这一趟的感觉怎么样。我觉得这一路非常的震惊,就像一个文化震撼一样,让我感觉像是一个摇滚巨星。文学是非常寂寞的一件事情,而且我又不用电脑,如果在台北的家里,我妈妈在的话,她会接电话,通常也是说谁谁去大陆了,去日本了,其实我就在她的旁边,她帮我把很多的电话挡掉。为什么这样呢?好像很不近人情。不用电脑,用手写,还不接电话?因为台北是自己生活的地方,自己的朋友不是在出版界,就是在传媒界,如果你自己不稍微做一下区隔的话,大概就无法写作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来到上海和北京,我想十天就回去,不在这个地方生活,所以当时译文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陈飞雪说希望为这四本书来这里,我想那就去吧,好像在大陆的书目前都出完了,那就来一趟吧。既然“山顶洞人”决定走出洞,随便你们怎么办。我在台湾绝对不上电子媒体,人家认识你,那么,你的生活,比如坐公车、去咖啡厅写稿子,会变得很难。但这次既然决定来,那就随便译文出版社怎么安排了。

决定是一回事,出来以后才发现,世界怎么会变成这样?!“山顶洞人”一路被惊吓到这个地方,我们今天还不是终站,明天还有一场。可给我的感觉是,明天结束以后得赶紧回到台北的“山顶洞”里。因为在场有这么多的朋友,让我觉得很像是一只海底的金鱼。我记得写《荒人手记》的时候,詹宏志讲到金鱼在唱歌——金鱼在海底唱歌的频率,几千里以外的另外一只金鱼也可以听到。我在写作的状态里,我发出的声音,其实根本不知道多遥远的人会收到这个音波。我这一趟走下来非常震惊,原来有这么多的人在看我的东西,而且居然受到我的影响。所以我会觉得赶快结束赶快回去,因为我的书已经全部出版,没有新作了,我觉得应该再回到自己的状态里,再写出新的东西,才能够回报这一趟行程。

陈飞雪跟我说要有一个题目,我说:从废墟到花园。我记得这个题目也是北京出版人田伟青的《出版人》的题目——《从废墟到歧路花园的新天使》。当时我给陈飞雪定的题目就是按照这位出版朋友定的,这里有三个元素,一个是废墟,一个是歧路花园,一个是新天使。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读过这位出版人的文章,或者在去年看过一些访问,所以如果我讲重复的话,请听过的人忍受一下,再听一次。

为什么是废墟、歧路花园跟新天使呢?现在出了四本书,尤其是《荒人手记》写完之后,我回首来看这部长篇小说,我给了它一个说明——所有的说明其实都是在后面的,都是事后之明,并不是写之前就可以清楚的。是写完之后,回头再看的时候,好像它有这么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废墟里的新天使。什么是废墟里的新天使呢?最有名的当然就是本雅明所讲的“新天使”,是画家保罗画的一幅画《新天使》。本雅明很喜欢这幅画,在纳粹德国时期他从德国逃到法国,就带着这幅画,而且到巴黎的时候他曾经想过办一个杂志就叫《新天使》。这幅画里,新天使眼睛张开着,嘴巴张大,翅膀张开,他的脸望向后方,他看到历史的灾难,像碎片一样落在他的前面,这个碎片越积越高,他好想把灾难的碎片变成一个整体。但是从天上刮来的风暴把他一步一步吹向他所背对的未来。这个风暴之名为“进步”。意思就是说,我们大家都是向着未来在前进,可是新天使是背对着未来,脸是望向过去,被风暴一步一步推向未来。这就是新天使的图像。我觉得这个图像说明了《荒人手记》书写者的样子。他为什么面向着他的过去呢?我觉得作为一个书写者,其实就是我记得、我记得……当所有人往前去的时候,只有他的眼睛一直看着后方,我记得、我记得……然后把“我记得”的东西书写下来,所以是一个新天使的姿态。

关于废墟。在废墟里面,他捡拾碎片,把碎片分类出来,粘成一个整体。新天使的姿态是一个捡拾者,本雅明也讲过,是一个漫游者,是垃圾的捡拾者,这个垃圾是时光过去留下来的东西。他工作的姿态就是捡拾、分辨,把它修补成一个整体作为纪念——二战之后所有人跟人的阻隔,种种废墟的形象。当时我自己写完一个长篇,想要再写下一个长篇的时候,就是一个废墟里的“新天使”。现代主义的小说家里,在中国,第一位当然是鲁迅,鲁迅之后是张爱玲。现代小说就是拆生命的房子,用砖块盖小说的房子。我在写完《荒人手记》《巫言》的时候,就是想写一个小说书写者的创作过程,他是怎么在拆生命的房子,然后来盖小说的房子这么一个状态。《巫言》算是我的最新作品,是两年前的。结果写出来之后,我想写的“废墟里的新天使”这个图像,居然成了歧路花园,这是我写这个长篇最大的收获。号称写了八年的一个长篇,把一个“废墟”变成“花园”,这是我这八年做的一件事情。

P1-3

后记

天空还有飞鸟的痕迹

现在,这样一辑书就在你面前了。

你手上这本,如果不是《临渊》,便是《盗火》,或者《野渡》。这三册书,便是我们凤凰读书几个年轻人近几年周折于京城书店或讲堂之间,集的一些关于读书会的文字。每本书都是简简单单两个字的书名——《野渡》,与文学和艺术有关;《临渊》,与历史掌故有关;《盗火》,则为思想。作为“凤凰网读书文库”的第一辑,我们希望还会有第二辑、第三辑……将这些书,恭恭敬敬地放到你面前。

一些朋友应该是熟悉我们的。比如在“凤凰网读书会”的豆瓣小站上,如今有八万余位读者,他们是爱书之人,见证着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一同读过的书。阅读的趣味是多样的,有人因作家莫言而来,有人不愿错过一次与梁文道先生对坐谈书的机会,有人常常只是为了与朋友一起享受周末难得的阅读时光,或者恰好在单向街与我们不期而遇,我们就算认识了。

当你读到这里,心里一定有一份恰当的书单了。某些书你和我们一同读过,某些书你打算买来一读。现在,我们剩下一些关于它的故事,可以谈谈。

去年七月,凤凰网读书会恰好办到第100期,在国家图书馆有一个半天三场的读书会,大的主题是“常识”,前后约一千位读者,与秦晖、熊培云、李敬泽、阿乙、梁鸿、十年砍柴一道,分文学、思想、民生三个方向来谈。当天的特约主持是凤凰卫视的沈星女士。后来有媒体问我。“你们如何想到要做这样一个读书会?”“三年了,你们如何坚持做一个读者喜欢的读书会?”……

确实,到了一定时间,就适合一起谈谈几个简单的问题,回答“为什么”,以及“如何”,或者“将要”。2010年5月1日,我们选择在北京的单向街书店,邀请香港导演兼作家的林奕华来谈一本名为《单向街》的杂志书,当期主题为“先锋已死?”要知道,5月1日不是什么特殊的读书日,林奕华也不是以作家的身份闻名,而且当时的单向街书店在圆明园一角一间狭窄的屋子里。那天之前约一月,我和同事曾宪楠女士在日常的工作之余,谈起是否做一个在书店举行的读书会。缘由很简单:既然都是为了读好书,别人做过,我们是否也可以做,甚或可以做得更好,何况,我们各自还有几个作者朋友,也熟悉几家书店。做的是细腻的文化活,但我们免不了互联网行业的速战速决,很快便扛着宣传品,确定好选题和流程,开始了第一期。

现在来看,第一期读书会不是我们最好的一期读书会,更不是北京城最好的一次读书会。读书需要精心和沉淀,四年了,我们现在才敢回头,发现我们不止简单,不避烦琐,也曾文艺清新,也曾心怀天下。毕竟是过来了。就在昨天,在北京大学二教109教室,杰克。哈特教授刚与我们分享过“故事背后的故事:普利策非虚构写作的创作秘籍”。

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期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以各种大小的单元充斥着我们的时空,今天来不及回首昨天,而我们竞不忍埋没曾经最为留恋的这些读书岁月。于是,同样经过并不太复杂的考虑,特别地,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品牌策划人范新先生的鼓励和肯定,我们决计将四年来读书会上的语言交流凝于纸上。

在此,要感谢范新兄对本辑图书的悉心提点。我们于咖啡馆数次谈书,终于付梓。

感谢为这几本书付出心血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余慧敏、徐婷、赵金,没有你们数月的伏案,散乱的数百万字不可能集结成书。

也不能不提及四年来为读书——我们这件共同的小事,做过工作的同伴:创始人之一、读书会策划执行人曾宪楠,第二任活动策划与执行人马培杰,先后在凤凰网读书会实习过的同学们——孙玉坤、吴毅恒、果旭军、欧阳萱、徐欢、邓欢娜、谢生金、杨涛、师义帆、李奥林……以及我们可亲的支持或不反对我们因读书而夜归的家属们,还有好心的志愿者们。我们一起做过这样一件事情,曾与中国最值得阅读的书籍和最好的作者为伴。

这一生有几件事情值得书写并且被阅读?你我都很幸运。

读书没有止境,我们还在路上。

严彬于北京郎园执笔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七日

目录

序:做个自由幸福的读书人

从废墟到花园

——朱天文北京访谈录

朱天文

未亡人的哀悼与伤逝

——《时光队伍》里的“盗梦空间”及其他

苏伟贞 、骆以军 、吴兴文

我的写作生涯的痛与情

——严歌苓和她的书

严歌苓

《烛光盛宴》里的“大江大海”

——一个家国历史下的三代人及其他

蔡素芬、林佩芬

穷,以及经验匮乏

——漫谈香港写作经验

骆以军 、 梁文道

文字里的中国人

——中国文学的现状与建设

莫言 、 李洱 、陆建德 、 李莎(意大利)

耄耋之年回眸诗歌传统

——对话“诗魔”洛夫

洛夫 、 欧阳白、黄梵等

春秋的老实人和天真汉

——兼谈古典与国学

李敬泽 、安妮宝贝 、 李洱

中国式的优雅

——白先勇话昆曲

白先勇 、谭飞

“梦先生”的知情识趣

——漫谈音乐与人生

林夕 、顾青

对话九把刀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九把刀 、苏紫紫

青春如丧,青春如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高晓松 、刘震云 、 崔永元

我不纯洁 , 巨复杂

——关于《我的奋斗》

罗永浩 、 柴静

如何成为一个怪物

——冯唐眼中的尘世风暴

冯唐 、李银河 、罗永浩

跋 :天空还有飞鸟的痕迹

序言

做个自由幸福的读书人

这样一个娱乐至死和网络至死的年代,静心读书的日子,已变得比北京的蓝天还少。

网络无处不在,快餐化、碎片化、娱乐化、情绪化的海量纷繁信息,通过微信、微博、电邮、短信、推特、朋友圈、APP推送、游戏更新、电商打折、APP更新等,以“非死不可”之势来袭,马不停蹄地消费你我,吞噬着我们吃饭、如厕、开会、驾车前后的分分秒秒.不知不觉中,夺走我们的闲暇时间,扼杀注意力、思维力、原创力。我们内心日益浮躁、肤浅、纠结、冷漠、迷茫,渐渐远离思考的价值、理性的尊严、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本质。

在电视与网络的双重夹击下,在这个制度转轨、社会转型的大时代,在物欲膨胀、消费过度、理想无力、信仰已死、意义缺失的当下,个体如何能不随波逐流?靠什么保卫我们的自由?

答曰:读书。

读书?读书有什么用?

当视讯取代文字,数码取代铅字,从纽约到京港沪的民营实体书店一个接一个关门;当年轻人日益感受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上行遏阻、社会板结、身份决定未来——书、书香、书店、读书、读书人、读书会。这些词会继续存在多久?我们离书的基地有多远?

最近一次参加凤凰网读书会活动,重回暌违二十多年的涵芬楼书店。又看到、触摸熟悉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回想起八十年代末轰轰烈烈的大学里的读书会、全国书展、全民读书热,还有那套著名的《走向未来》丛书——那时想象的“未来”,从时间上应该已经到了、甚至过了吧?

从那时到现在,回望文明的过去,遥想人类的未来,书籍,随技术、社会的演进,无论展现形式怎样改变,哪怕遭受时代的冷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永远不能、也不会消失。

读书,带给人力量、智慧、自由、幸福,带给我们美好的社会。

读书意味着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也许受到整体社会环境的制约,但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相对更容易被个人所把握,因个体努力而实现。古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管是什么样的x二代,要想冲出身份社会的陷阱,“读书改变命运”仍是颠扑不灭的真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艰难而持续地演进,知识就是财富,读书就是力量,知本胜过资本,这个大趋势也将越发显现。

读书意味着智慧。在汲取知识之上,读书使我们有幸与古往今来的伟大灵魂及人格对话,超越生活时空或命运境遇的局限。透过书籍,我们得以体味先贤亲历的或作品中勾勒的人生颠沛、困顿、聚散、寂寥、苍茫、坚守、悲悯、决绝、风骨、情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生旅程,千回百转,最难得春风得意马蹄疾,又或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无论望尽天涯、千帆过尽、蓦然回首。书籍的力量,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豁然开朗,以智慧勇气作出最明智的选择,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终生的读书,是生命智慧的不断修炼,是人生体味的反观升华,让我们从年少时的率性、偏执、勇猛、激狂,到达成熟后的雍容、豁达、圆润、平衡,在看清了功名富贵的转瞬即逝之后,终不改追逐梦想的本真之心。

读书意味着自由。我们汲取书籍的力量、智慧,通过自足、自信、自主而自由。这是一种真正的自由,它比人们想象的建立在财富基础上的自由意志的自由更加真实、高尚,而不受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等支配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古今中外智者先贤的书籍智慧,以高山仰止的深邃思维与广阔视野,抚慰我们骚动的自我,帮助我们超越波澜起伏的不受约束的激情,达到内心平和与平衡的东方智慧之境,成为一个强大的自由自主的人,即使在面对人生苦难或社会动荡时,也能拒绝做环境或命运等外力他律的奴隶,而“平静地背负起所有赤裸的真理,直面一切现实,达到至高无上的权力”(济慈)。

读书意味着幸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有多少件“未完成”的心愿、梦想,或秋月当空,对酒当歌,或埋于心底,深夜梦回。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在时空上的渺小,生命本质的悲剧性。怎不让人感慨唏嘘。读书,给我们力量、智慧与最高的自由,让我们跨越时空岁月,超越人生的无常,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无论人生境遇,在每一个瞬间和当下,乐观地接受现实的不完美,以平静的心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追寻精神上的永恒,成为自我幸福的主宰。

读书,使社会更美好。儒家读书人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国家社会而言,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通过读书,才能发展、保障个体的知识素养、自由精神、独立人格、道德勇气;读书的人越多,理性的力量、民意的声音、公民的意识、民主的实践、公共生活的参与才能越壮大,真正的现代性文明社会才可能建立。

这套“凤凰网读书文库”的精神之源,多是我(和我们)钦佩敬仰的作者、学者、思想者以及精神上的老师、人生中的朋友,为之代序,荣幸而惶恐。

让我们一起,做个自由、幸福的读书人。

凤凰新媒体首席运营官李亚

2013年11月3日

内容推荐

朱天文只给侯孝贤写剧本?她眼中的胡兰成是怎样的人?苏伟贞如何为亡夫完成极限书写?严歌苓为什么不再写移民小说?骆以军的“经验匮乏”和梁文道的“穷”是怎样的故事?洛夫给最爱的女人写情诗最难?莫言如何塑造中国人的形象?白先勇为推广昆曲做八年义工?九把刀小说里的女主角都是沈佳仪?林夕从不选歌手写歌词?冯唐写书之前是妇科医生?……他们是情感与心灵的书写者、精神苦旅的探路者,他们也是平凡生活的体验者、世事变迁的记录者;他们有的是对文字的痴迷及对写作的坚持,寻找一种永远向前的精神。

《野渡》汇聚了活跃于当代文坛的大陆及港台众多知名作家的对话与访谈,话题人世百态、语言趣味横生、见解精彩独到,引领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品味思想的盛宴。

《野渡》由严彬、马培杰编著的。

编辑推荐

做一个自由的读书人:凤凰读书四年磨一剑,新民说2013压轴之作!

严彬、马培杰编著的《野渡(精)》中,朱天文、苏伟贞、骆以军、严歌苓、梁文道、莫言、李洱、洛夫、安妮宝贝、白先勇、林夕、九把刀、罗永浩、冯唐、李银河……分享他们精彩独到的文学见识,畅谈文学背后的故事,讲述写作中的痛与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野渡(精)/凤凰网读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彬//马培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45155
开本 32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2013258825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7
15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