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滚烫的印记(中共抗战将帅风云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平原游击的吕正操、拼尽热血的左权、无敌将军杨勇、浴血奋战的曾思玉、夜袭机场的陈锡联、鏖战崇山的黄新廷、精忠保国的马本斋、铮铮铁骨的杨靖宇、忠肝义胆的吉鸿昌,这十位中共将领是中华民族喋血抗战的最优秀、最杰出的代表。为了争取抗战胜利,拯救中华民族,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甚至献出宝贵生命。他们惊天动地的抗战伟绩永垂青史,但是纵观历年出版的诸多抗战书刊,至今还没有一本专门反映中共将领英勇抗战的专集。为此,高士振特将《滚烫的印记——中共抗战将帅风云录》献给广大读者,让我们永远不忘中华民族深重的国耻,让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们的抗战精神,为中华的统一与强大而努力奋斗。

内容推荐

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人民武装力量,以最坚强的抗战决心、最顽强的战斗意志、最伟大的牺牲精神,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战争,牵制了百分之六十三以上的侵华日军!在《滚烫的印记:中共抗战将帅风云录》中,作者高士振讲述的是十位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英雄的抗战史诗——横刀立马的抗战大帅彭德怀,以身殉国的卫国将军左权,伏敌降魔的无敌将军杨勇,夜袭飞贼的“钢炮”将军陈锡联,精忠保国的驱寇将军马本斋,耿耿丹心的铁骨将军杨靖宇,抗战反蒋的忠义将军吉鸿昌……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魂,是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

他们,应该得到中华民族永远的敬重和爱戴!

《滚烫的印记:中共抗战将帅风云录》由台海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一、彭德怀 横刀立马 抗战大帅

二、吕正操 平原游击 传奇中外

三、左 权 拼尽热血 卫我中华

四、杨 勇 伏击降魔 无敌将军

五、曾思玉 卓尔不群 浴血奋战

六、陈锡联 夜袭机场 首创奇迹

七、黄新廷 鏖战崇山 威震平原

八、马本斋 精忠保国 铁心驱寇

九、杨靖宇 铮铮铁骨 耿耿丹心

十、吉鸿昌 反蒋抗战 忠肝义胆

试读章节

奔赴鲁西 扎根平原

平型关大捷之后,当时任第六八五团政治处民运股长的曾思玉,奉师部罗荣桓政委之命带1个连直插到同蒲铁路沿线的太谷、祁县、介休地区,进行扩兵、筹款等任务。两个月后,他带着300多名新兵和筹集的3万余元,回到师部,受到了罗荣桓的表扬和赞赏,升任他为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

可是,曾思玉没有想到,1939年9月初,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一个电话把他叫到总部去,对他说:“一一五师到达山东后,形势发展很好,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壮大,急需大批干部。现在把你调回一一五师,并由你率领‘抗大’分校的400多名毕业学员赴山东。你马上找‘抗大’分校何长工校长,接收这批学生。”

他带上这一批学员,组成了山东营。虽然也任命了营长卢迪和教导员魏金山,但曾思玉实际上就是这一群学生兵的指挥员。山东营对外称为独立游击大队,而他就是大队长。

这样一支没有实战经验的学生兵,要从山西出发经过河南、河北到山东去,沿途既要经过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又要通过日伪军严密把守的平汉路、沙河、卫河等几道封锁线,要想顺利通过并非易事。学生队伍在曾思玉的带领下,辗转迂回,几经波折,先是通过陵川、草坡一带的孙殿英、朱怀冰新五军的区域,亲眼看到了“国军”的骄横与腐败;后又转到林县万羊坡、秦家一带。原准备由此向东,在安阳、新乡之间跨过平汉铁路,不料正赶上敌人在铁路沿线“扫荡”。于是转向北面,沿着太行山东麓经涉县,过漳河,向东插到沙河,在一个初冬的黑夜从沙河、永年之间跨过了敌人深沟加碉堡严密封锁的平汉铁路。当晚,八路军冀南部队向日军进行袭击以引开敌人的注意,这群学生兵才得以顺利通过。

他们跨过平汉路后,很快就进入了鲁西平原。这一次小小的“长征”,400多学生兵,迂回行军1000多公里,在3个月的时间里,历经艰险和困难,一枪未发,一人未减,在友区、敌区、根据地、游击区纵横穿行,终于全部安全到达了第一个落脚点——鲁西地区第一一五师独立旅驻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这次行动,对这一群从课堂上走出来的学生兵来说,无疑是增加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感性认识。这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行军,可以说是“抗大”的又一个进修班。学员们亲自实践了行军、宿营、侦察、警戒,亲自接触了根据地的干部和群众。其实,大队长曾思玉比学生兵大不了几岁,但他那严谨干练、十分标准的八路军军事干部的机灵、睿智的精神状态,他那平易近人、淳朴宽厚的风度,处处都给大家树立了榜样。学生兵们觉得不论哪一方面都应该跟他学习,因而对他的命令、指示都乐于接受,乐于执行。一路行军,他始终走在队伍的前面,随时观察了解沿途的情况。他有一匹马,但没有人见他骑过。

初冬,鲁西平原上晴空万里,濒临东平湖的岱庙镇迎来了又一个晴朗温煦的早晨。独立旅旅长杨勇,这位年轻的八路军指挥员,在一座普通农舍里迎来了曾与他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曾思玉。一年前他们同在第六八六团,杨勇是团长,他是政治处主任。故友重逢,兴高采烈,说了别后的思念之情,也谈了鲁西根据地开创的经过。

谈话中,杨勇特别向曾思玉介绍说:鲁西这一带是一个古老的战场。范县东北有一个村子叫道口,实际上叫马陵道口,就是战国时代孙膑大战庞涓,用诱兵之计使庞涓孤军深入,最后把他困于大树下,万箭齐发使他愤而自杀的那个马陵道。往东,就是水浒传故事发生地水泊梁山了。东平湖在夏秋季有方圆数百里的湖面,沿岸有许多村子都与梁山英雄们的战斗故事相关。例如张青营就是孙二娘开店卖人肉包子的地方,阳谷县的沙蝈堆就是武松打虎的景阳岗,袁口、靳口就是朱贵施号箭的金沙滩,昆山、岱庙就是阮小五、阮小七的家乡,小吴就是军师吴用的三家村……此外,西南的濮阳就是吕布打败曹操的古城。稍往南走,东明、长垣一带又是有名的曹(操)袁(绍)官渡之战的古战场。南面的菏泽地区,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王仙芝的故乡。再往东,徐州周围和我们所处的湖西地区,就是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萧何等名人、名将崛起的地方。清代农民起义军王伦的家乡就在阳谷,他所攻下的临清州旧城也在边区西北部……

曾思玉对杨勇、何德全等几个老战友的介绍听得很入神,可是没有想到杨勇最后说:“老曾啊,我已经发报请示过朱老总、彭老总和罗主任,他们答应把你留在鲁西了。你和我们再作搭档,并肩战斗吧!老伙计,怎么样?”

不但把他留在鲁西,而且把他带来的400多名“抗大”毕业学员也留下一半。其余的学员由山东营营长卢迪带着到师部去分配工作。

曾思玉正像去年叫他离开第六八六团时一样,他无条件服从组织上的决定;何况,他对杨勇这位英勇善战的年轻指挥员一向很钦佩,早就希望同他一起战斗。

从这时起,曾思玉投入了鲁西大地的抗日战争之中,并奉命担任了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

就在这时,萧华率领转战于冀鲁边区的挺进纵队来到了鲁西,与鲁西独立旅合编为第三四三旅,成为鲁西军区的主力部队,下辖运河支队和黄河支队。曾思玉被任命为运河支队的政委,辖第四团、第五团。

这一年,曾思玉27岁。从1930年由赤卫队员参加红军离开家乡——赣南的信丰,至今整整10年了。经历了五次反“围剿”的战火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困苦的严峻考验;现在又转战到华北,战争环境十分严酷。鲁西军区成立后,有了一个稍稍稳定的时期。

P116-118

序言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长达14年极其艰苦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人民武装力量,在这场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残酷的抗日战争中,以最坚强的决心、最顽强的战斗意志、最大的牺牲精神,前仆后继、浴血鏖战,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牵制了大部侵华日军,为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平原游击的吕正操、拼尽热血的左权、无敌将军杨勇、浴血奋战的曾思玉、夜袭机场的陈锡联、鏖战崇山的黄新廷、精忠保国的马本斋、铮铮铁骨的杨靖宇、忠肝义胆的吉鸿昌,这十位中共将领是中华民族喋血抗战的最优秀、最杰出的代表。为了争取抗战胜利,拯救中华民族,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甚至献出宝贵生命。他们惊天动地的抗战伟绩永垂青史,但是纵观历年出版的诸多抗战书刊,至今还没有一本专门反映中共将领英勇抗战的专集。为此,今天特将《滚烫的印记——中共抗战将帅风云录》献给广大读者,让我们永远不忘中华民族深重的国耻,让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们的抗战精神,为中华的统一与强大而努力奋斗。

后记

吾于2003年退休,在上有90多岁的老岳母,下有3岁的小孙女,又照顾儿子与媳妇繁重的家务劳动下,争分夺秒,见缝插针,读书写书。战友们问我为何?我笑日:一不跳舞,二不赌博,三不拈花惹草,四不混吃混喝,只把宣传爱国当己任,挑灯夜读,奋笔疾书,著书立说。而且下定了决心:“小车不倒,尽管推”,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

我只是初中文化水平,是没有资格搞文字工作的。但恰恰相反,我却搞了一辈子文字工作。在部队我干了14年新闻报道工作,转业到省政协当了20多年文史编辑,退休至今又干了8年写作,笔耕40余载,编书大几千万字,写书大几百万字。一生勤奋,出了一些成果。我觉得读书很快乐,写书更快乐,我一天10多个小时的忘我工作,不断为宣传爱国谱新歌。我能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就是最大的长寿与快乐。

还要特别感谢曹辉、周小莉、胡立言、何念选、郑尚可、魏跃进、汪德荣、李方诗、马国超、王晓建、吉瑞芝、刘涓迅、黄小同、郑吉平等同志的文字成果与历史照片,因种种原因,仍有部分原撰稿人未联系上,请谅。现请见书后与我们联系,好付转载薄酬。

高士振

于武汉水果湖斗室书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滚烫的印记(中共抗战将帅风云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士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19460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7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