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记录了作者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时,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通过本书,读者朋友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动植物学知识和广博的人文、地理、历史知识,同时还可以领悟到优美的散文中所阐发出来的人生哲理,体会到作者在行文之中所提炼出来的振聋发聩的思想,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图书 | 瓦尔登湖 |
内容 | 编辑推荐 《瓦尔登湖》记录了作者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时,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通过本书,读者朋友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动植物学知识和广博的人文、地理、历史知识,同时还可以领悟到优美的散文中所阐发出来的人生哲理,体会到作者在行文之中所提炼出来的振聋发聩的思想,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内容推荐 梭罗所著的《瓦尔登胡》既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又是—本优秀的人生哲理书。它在西方被称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之一。书中记录了作者于1845年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隐居时,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通过《瓦尔登胡》,我们不仅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学知识,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知识。阅读它,我们能在平凡与简单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义与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静之美。 目录 经济篇 生活之地,生活目的 阅读 声音 孤独 访客 豆田 村子 湖 贝克农场 更高的规律 禽兽为邻 木屋取暖 旧时的居民,冬天的访客 冬天的动物 冬天的湖 春天 结束语 试读章节 经济篇 在我写下面的这些文字,尤其是后面的大部分时,我正独自住在森林中,与任何邻居都至少有一英里的距离,就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中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搭建的一所木屋里,仅仅靠自己双手的劳动来养活我自己。我在那里待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回到文明社会里了。 要不是镇上的人对我的生活方式如此关注,以致有许多特别的要求,我是不会拿自己的这些私事来烦扰读者的,我总感觉这有些冒昧。有人会认为打听我的生活是很唐突的、不合适的,但我并没有觉得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妥,鉴于当时的具体情形,那倒是非常自然而又合乎情理的。有的人问我都吃些什么,是否会感到寂寞,会不会害怕,如此等等。另一些人则是出于好奇地想知道我将收人中的哪些部分捐给了慈善事业,而那些身后有一大家子的人则很想知道我收养了多少个穷孩子。因此,如果我在本书中尝试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时,还请对我并不是特别感兴趣的读者多多谅解。在许多书中,第一人称“我”常常被略去不用,但本书却是用的。这一点,就自我意识而言,正是最大的不同之处。归根结底,无论什么书总是第一人称在发言,而我们却常常忘记这一点。如果我的知人之深能及得上我的自知之明,那我就应该不会喋喋不休地畅谈自己了。不幸的是,我阅历尚浅,只能局限于这个主题了。此外,就我而言,我认为每一个作家迟早要能简单而诚恳地写出自己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写他道听途说来的那些别人的生活。他的描述要仿佛是他从远方寄给自己亲人的信,因为一个人如果是真诚地生活着的,那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离我很遥远的地方。或许这些文字对于清贫的学生来说更加适宜。至于其余的读者,我想他们是会各取适合他们的部分的。我相信没有人会把衣服缝儿撕开去穿衣服,因为只有合乎尺寸的衣服才会让他穿起来舒服。 我乐意谈论的事情,并非是许多有关中国人和三明治岛人的,而是与你们相关的。你们是本书的读者,据说都生活在新英格兰。我要谈的是有关你们的境遇,特别是关于你们在这个世界、这个城镇的外部情况或者说是环境,诸如它的现状,它是否一定要像现在这样糟糕,这种生活是否已经到了无法改进的地步。我在康科德走过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论是在商店、办公场所,还是田野,在我看来所有的居民仿佛都是在用成千种令人惊诧的苦役来赎罪。我曾经听说过婆罗门教的教徒坐在四堆火中间受烤,眼睛直视太阳;或者倒悬着身体,头垂在火焰之上饱受烈焰炙烤;或者转着脑袋看着天, “直到他们的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原状,更因为脖子被严重扭曲了,所以除了液体,别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流进肚子里去”;或者终生用一条铁链把自己锁在树下度日;或者像毛毛虫一样,用他们的身体来丈量巨大帝国的广袤土地;或者用一只脚站立在柱子的顶端…一然而,即便是这些有意识的赎罪苦行,也不见得比我每天见到的景象更难以置信,更使人心惊肉跳。赫拉克勒斯从事的十二项苦役跟我的邻居所做的比较起来,简直算不得什么,因为苦役仅仅也只有十二项,总算还有个尽头,可是我从来也没有看到过我的邻居们杀死或捕获过什么怪兽,也没有看到过他们做完过什么苦差事。他们没有伊俄拉斯那样的朋友鼎力相助——用一块烧红的烙铁来烫掉九头怪兽的头颈,然而它的一个头被砍去,很快就有两个头生长出来。 我看到一些年轻人,与我同镇居住的同乡,他们的不幸在于自从生下来就继承了田地、房屋、谷仓、牲口以及各种农具,而这些东西得来容易舍弃难。如果他们出生在空旷的牧场上,喝狼奶长大,那样会好得多,因为这样他们便可以用更加明亮的眼睛来看清自己究竟是要在何等的环境下辛勤劳作的。是谁让他们变成了土地的奴隶?当世人命中注定只能啄食尘土忍辱过活时,为什么他们却能享受六十英亩田地的出产呢?为什么他们生下来就得开始自掘坟墓呢?他们不得不过人的生活,不能不推着这所有的一切前进,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些。我曾碰到过许多可怜的、不死的灵魂,他们被生活重负苦苦地压着,几乎喘不过气来,在生活的道路上匍匐前行,在一座七十五英尺长、四十英尺宽的大谷仓前奋力挣扎,还有一个从未打扫过的奥吉亚斯的牛圈,一百英亩的土地、耕地、草地、牧场和小林地!那些没有继承产业的人,虽然不必受这类继承下来的累赘羁绊,但他们也发现不得不付出足够的劳作才足以安抚和养育自己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P1-3 序言 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19世纪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出生于美国独立战争发源地之一的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曾经先后就读于康科德中心学校、私立康科德学院、哈佛学院(即现在的哈佛大学)。尽管学习成绩不错,但从哈佛毕业后,梭罗并没有从事“体面、有前途”的职业。而是返回了故乡,与胞兄约翰一起合办了一所私人学校。后来他又从事过测绘员、园丁、农夫、铅笔制造等工作。在哈佛期间,梭罗曾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杂文,在办学事业中断后,他开始撰写一些随笔,随后几年,他陆续又有一些文章发表。 1845年,梭罗来到了离康科德不远的瓦尔登湖畔,并独自一人在这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1847年,他离开瓦尔登湖后,开始研究自然史,并于两年后出版了《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的一周》。此外,他还发表了《对市政府的抵抗》,也就是著名的《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1854年,他出版了这本以瓦尔登湖命名的散文集《瓦尔登湖》。1862年,时年45岁的梭罗因肺结核去世,他的其他作品和日记陆续被出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想和观点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在梭罗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和《瓦尔登湖》。前者不仅对美国民主主义产生过重大影响,其影响甚至远远地走出了美国本土,对列夫·托尔斯泰、甘地等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后者,即本书,美国著名作家哈丁曾经这样评价:“(《瓦尔登湖》)内容丰富而又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美国国家图书馆则把本书与《圣经》’等书一起评为塑造读者心灵的“二十五本书”。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所做所得、所见所悟.是梭罗回归简单、朴素而纯净的原始状态中认识自己、探索大自然的体验,是梭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正如梭罗所说的: “我喜欢独处。我从来没有碰到过比孤独更好的同伴了。” “不要给我爱,无须给我钱,我也不要名誉,我需要的只是真理。” “一个人如果能充满自信地在他梦想的方向上前进,努力争取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最终他往往能获得超出期望的成功。” 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这本传世经典,静静地阅读,细细地体味梭罗那种心灵的修炼,使自己沉淀下来,尽情地浸透在那一泓清澈、纯净的湖水中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瓦尔登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梭罗 |
译者 | 黄毅//孙梦霞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6122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712.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6 |
宽 | 166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