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闵越编著的《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是一部建立在虚构基础上的幻想小说。

按照慕容夜焕的说法,灵异社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那么这一天之后呢?是不是所有人之前所说的那种理想或是追逐就到此为止了呢?

是否也意味着我们终将是要回到学校,过上平常人的生活?

比如范庆元……

比如樊浩……

比如杜磊……

比如林晓月……

那些鬼的故事、怪的故事、妖的故事、魔的故事,内底里都被一种情感和信念支撑着,正是这种支撑,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灵魂。

内容推荐

主人公“我”考入X市D大学,出于对种种灵异事件的好奇,“我”参加了该校以探奇闻名的“灵异社”,从此开启了灵异社会员的不凡旅程和际遇。

闵越编著的《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分上、中、下卷三个部分,上卷描述了多起令人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中卷是寻觅探求解释这些灵异事件的线索及成因,下卷为全书的高潮,在揭开一个个谜团的进程中,作者倾注大量笔墨叙写了历尽求索险阻后的灵魂感悟,颇具一些哲学意味。

奇幻、悬疑、惊悚、风趣交相辉映,层层迭进,值得不同年龄的人一读。

《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紧贴当下阅读时尚,是一部广受热宠的灵异志怪类作品。

目录

亦梦亦幻亦性情 刘冬冠

上卷

来到D大

窥视

蛛灵

玫瑰园

遗愿树

网魇

中卷

复魂丹秘闻

林晓月归来

四人游戏

中秋

突如其来的线索

下卷

冰晶之梦

风暴前的平静

逐渐浮现的真相

生死抉择

梦醒时分

后记

试读章节

来到D大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类不能理解的事,无论一个城市多么璀璨辉煌,也总会有人们看不到的阴暗角落。有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近在咫尺,但我们看不见,听不着,或许这也是一种幸运,因为那可以免去许多烦恼。

我,林秋,那年以593分的成绩考入了X市并不知名的D大,与其说是在X市,不如说是生活在它的犄角旮旯里。

593分在当年并不算高分,相反,对于毕业于市重点学校的学生来说,这分数应该算是低得出奇。

人的一生中很多事都是被迫去做的。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上学——是别无选择的一条路径。而学海无涯,长路漫漫,我们一生近乎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习中度过的,或者按照家长的话来说,这叫做学无止境。

于是,这成为了一种潜规则、一种标志,当一个人生下时便被隐匿地烙印在其身上。潜规则,把它具体化时便会让人觉得很残酷,所以我们把它模糊了,于是我们就会潜意识地做出一些安排。

就比如我,我的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医生、爷爷是医生,所以我似乎天生就应该成为一个医生。但是我不喜欢。

有一个词语叫做事在人为。想要逃避某件事情实在简单,我不想当医生,不想考医学院,只要在高考时假装发挥失利便可达到目的。所以我理所应当地“失利”了。我那个分数想要上好的医科专业不啻是痴人说梦。即使,我父母在社会上的人际关系不错,也没有丝毫用处。

说实话,看着父母叹息的时候我真的有些后悔,但我知道,有的事退一步就必须要连退好几步,所以我选择沉默:沉默地来到x市,沉默地进入D大。而后来我也发现,有时候沉默或许是最好的出路。

进入D大可以说是恍恍惚惚的,幸好我平时喜欢写写东西,发表过几篇文章,所以进了D大鹤立鸡群的中文系。当然,这是和同类专业相比较的。

原本一直以为大学生活就是碌碌无为地生活四年,不过到了D大我才发现,其实这四年主要看你想怎么过。很多学生都会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各式各样的活动,所以这里社团的种类很多,譬如篮球社、足球社、漫画社……可以说是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

但是,有人听说过灵异社吗?

至少我在进入D大之前闻所未闻。而且和诸多刚人学的学生一样,在听说灵异社之后是嗤之以鼻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人们对于虚无缥缈的事物总是持怀疑的态度。

但我却加入了灵异社。可以说,我进入灵异社是糊里糊涂的。灵异社与其他社团不同,他们对新成员的要求很高,甚至说是苛刻,而且据说历届灵异社社员每届不超过十个人。

而那年,我是第十一个。新生里的唯一一个。

灵异社社长叫徐康。他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不是那种整日热衷于灵异事件的神经质的人,而是像学生会的宣传委员那样和善而有亲和力。

他是一个胖子,笑起来五官像是被人揉捏在一起而分不清楚。我很奇怪,这样的一个人也能当灵异社社长。

后来我听人说他父亲是一位商界名流,他来D大也是因为灵异社,可以算是慕名而来吧。

我进灵异社实际上却并不是因为徐康,而是因为大三的学长慕容夜潇。他是一个冷漠的人,外表看上去像小说里女孩子最喜欢的那种冰山王子类型;他身高1米85,眼睛的瞳孔是紫色的,紫得妖艳。

第一次见到他,他走过来只跟我说了一句话:“加入灵异社可以有很多特权,逃课是其中之一。”于是,我加入了灵异社。因为我感觉,他和我是同一类人。并非性格、长相,而是对人生的态度。

或许,他比我早逃了三年课。

那天,来新生中招募社员的只有徐康和慕容夜潇二人。当然,在别人看来,只能算徐康一人,因为慕容夜潇当时除了和我说过一句话之外,其余时间就像尊雕像般矗立在角落,而他身边像是有一种无形的气场,把礼堂的喧嚣嘈杂阻挡在了身外。

到学校报到之初,接下来的事无非是收拾行李了解校园之类。很快,我发现了加入灵异社的另外一个好处——配有学校专门的宿合,一人一间。

住在我对门的是一个看上去永远睡不醒的男生,头发乱蓬蓬的,甚至让人感觉那其中会藏有跳蚤之类的微小生物。他叫范庆元,去年本市的理科高考状元。

社内的人都说他擅长推理,至于他为什么会来D大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那也只能用“慕名而来”解释了。

范庆元告诉我,灵异社的社员很少在学校。

入学那天,我只见过这三个社员。范庆元的为人属于那种典型的分裂人格,任凭谁都不会想到这种成日懒洋洋的学生,竟然是一个打开话题就说不停的话匣子。对于D大的风土人情,基本都是他告诉我的。  学校午饭过后基本就是休息时间。我属于那种非常宅的学生,每从食堂回到宿舍我就不再出去。我照例会打开电脑,写下一些文字。

记得那天我写了这句话:“D大,梦开始的地方。”

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的梦也分很多种。当然,包括噩梦。并不是D大有多么恐怖,而是因为有些事情对普通人来说实在难以接受,甚至有的时候我希望那只是错觉……

当时写完那句话,我听见有人敲门。敲的节奏由慢而快,根据声音我能判断出,门口的人在为敲门而犹豫。

敲门的人叫王磊,他不是灵异社的成员。可能是由于到处奔走的缘故,他被晒得很黑,手上皱纹很多很深,像是刀刻后留下的伤口。但是王磊长相绝不丑,属于那种五官端正、中规中矩的脸形。

大学里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经常穿梭于各个寝室间贩卖东西,当然仅仅是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手链之类的小玩意儿,他们会收取些“路费”。这对于像我这类的宅男来说是一种方便。王磊就是这种赚“路费”的人。

可以看出他是新手,因为他甚至在推销时说话都不是非常连贯。我买了他几包方便面,以及一些零食之类的。让我奇怪的是,他还卖望远镜,而且据说销量不错。当然我是不会买这种毫无用处的东西的。

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我第一次碰到的灵异事件与望远镜有关。

P3-5

序言

亦梦亦幻亦性情

刘冬冠

上世纪80年代,我在《萌芽》杂志做小说编辑。那是一个文学狂热的年代,杂志社收到的小说来稿是要用麻袋装的——我每日都沉浸在一种因为读稿而带来的莫名兴奋中——在我的编辑生涯中,那恰也是一段最愉快、最可回味的岁月。情愫如此,离开《萌芽》后,不管何时何地,每闻和《萌芽》有关的人和事,我都会怦然心动。

缘于此,2011年夏的一个午后,当老友汪耀华将少年闵越引到我面前,介绍说“这个孩子曾在《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奖”时,我心下顿时的感觉就和他近了几分。

眼前的闵越不高的个儿,有着一张年少的俊朗的脸,话不多;我和他交谈时,他略有些矜持、腼腆,甚或还有些紧张。他的眼睛始终盯着放在面前的电脑屏幕,只是极偶尔地抬一下眼,匆匆扫我一瞥,我觉到此时他的眼里似有什么光亮闪了一下,我知道,那必是我和他谈话中的某一内容此刻在他的心里得到了呼应。

我隐隐感到,这是个很自恃而内心十分丰富的孩子——而文学,最需要的禀赋就是丰富的内心世界。

是的,我后来在细读他的这部《冰晶之梦一灵异社的_故事》时,确时时感受到了他的这种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细腻。

这不是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这部作品糅合了魔幻、惊悚、推理、恐怖多种要素——自然,我能理解,闵越之所以写这样一部题材的作品,离不开他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当下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然而,我读着读着,越来越有新的发现。我发觉,在这个少年内心世界的真实追求中,惊悚和魔幻并非是他的终极表现目标——尽管他在这本书中以不无诱惑的笔触,为读者布下了一个又一个扑朔迷离、变幻莫测、古怪神奇、骇人听闻的陷阱,勾画了一个充满惊惧和意外的神秘世界——然而,剥开这些惊悚而怵人的外衣,我真切地感到,作者心中另有所求。

那就是一种对于真诚的向往,一种对于信念、忠诚、纯情、友谊、责任、担当、牺牲……的理解和表达。

那些鬼的故事、怪的故事、妖的故事、魔的故事,内底里都被一种情感和信念支撑着,正是这种支撑,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灵魂。

——而,这也是,我对这部小说最为赞赏之处。

据说,闵越写这部小说,是在就学期间请了创作假来完成的。这在当下实在很难得!这要感谢那些理解他的老师,和舍得让孩子用如此宝贵的学习时间来完成他内心追求的家长。透过这部作品,我觉得闵越是有文学创作禀赋的,我不知道他自己和他的师长,是否会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让他继续走文学创作这条路,但不管怎样,他在他十六七岁的时候所完成的这部作品,无论如何,对他的人生都是有价值的,都是犹可纪念的,都是岁月的一个赐予。

2012年3月

后记

《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是我完成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从开始到修改正好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成长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

在离开学校的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被写作和看书占据着,可以说创作《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的同时,它也给了我一个崭新的生活——不再被学业“侵扰”,能够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热衷之事的生活。

创作假审批下来的时候还是暑假,我记得最初的想法只是休学来完成我的这个心愿,所以接到电话的时候,我还有些难以置信。

庆幸之余,我明白对于正在着笔的小说我有着前所未有的责任,不仅是不辜负学校的期望,更多的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总体来说,创作《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从动笔到结束大约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我记得刚写时的感觉,并不是预想中的兴奋、满足,反而是一种无所适从。关掉笔记本的时候大约是早晨6点,那个时候天已经泛起鱼肚白了。我在窗前站了很久,第一稿的结局是比较圆满的,但那个时候我的感觉反而是遗憾。

每个故事都会有一个结局,不同的只是过程的长短。

反观本心,我并不希望这个故事结束,或者说是不想让这段写作的过程结束。

所以在后来的修改中,我把故事的结局设定成了梦境式的结尾。大团圆的结局固然美好,但却意味着故事的完结,之所以如此设定,是为了给这个故事留下一点空间。在写完终章的同时我在想,或许有一天我会让这个故事继续下去。

当然,那至少也是高考以后的事了。

在这一年的时间中有很多人陪伴着我,关注着我——家人、老师、同学、朋友。

虽然离开学校已经很久了,但偶尔在学校或是网上遇到同学或老师,总是会收获一句:“小说怎么样了?”这样的问候很温暖,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不是孤军奋战。

我是幸运的,有着理解并支持我的家人,关心并激励我的同学,不遗余力帮助着我的老师们,我想,《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的完成和这些问候和陪伴也是息息相关的。对于陪伴我、帮助我的人,我衷心感激他们。

所以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原型也来自我身边的人——懒散并时常和主角混迹在一起的范庆元;不喜言辞外冷内热的慕容夜潇;有才带着喜感的丁宇……

我想在塑造这些形象的同时,我也是在怀念并感谢着过去的那些同学吧。

有关创作假的想法来自、于我母亲的朋友——蔡康叔叔,他的建议和几次的交谈让我终于下定决心走上这样一条路,从创作假开始审批到现在,我都一直感激着他;他的建议和他的谈话,才让我有了这样的成就。

而创作假的审批源自于校方不遗余力的帮助,我为能够进入这样一个开明、不拘一格的学校而感到自豪。

三  在我创作遇到困难或是寂寞的时候,我通常会去玩一会儿网游,很多时候那些朋友无心的一些话或是举动就会触发我的灵感。网游就像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在娱乐的同时可以看到平日里难以看见的一些事,无论好坏,除去平日里用于伪装自己的面具之后,在网游中展现的才是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在网游中,我认识了很多朋友,获得了很多的灵感,包括第一卷的终章《网魇》的灵感便来自于网游。

有的时候,感受到那些现实中和你并不相识的人在一起融洽地谈天说地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网游中年龄的差距不会造成隔阂,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能够看到不同的人的想法、喜悦、烦恼,或许这也是网游的最大魅力之一吧。

毫无疑问,网游也是在这一年中陪伴我的重要角色之一。

它对我来说,似乎像是一本小说——能够让你亲身体验的小说。

后半年去学校补了一段时间的课之后,我在汪叔叔的引荐下见到了刘冬冠老师,他是对这本书影响最深的人之一,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小说的不足,让我明白了一些之前不曾考虑过的问题。

譬如对角色的塑造、对剧情的把握,初稿做得都是不够到位的,说实话,将自己辛苦劳动的结果舍弃并不好受,但我明白如果听不进劝告,那么无论是对读者还是对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

和刘冬冠老师谈话后,用了半个月来修改这部小说。相比于之前的半年,这半个月才是最为艰难的,不过蓦然回首,我才发现那半个月无论是对小说还是自己的心态都是至关重要的。

刘冬冠老师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回首审视那些瑕疵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一部好的作品的诞生绝对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

虽然现在《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仍不乏瑕疵,但至少要比初稿好上很多了。修改时最令我犹豫不决的就是小说的结局,我至少拟写了三种版本,但似乎选择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令我满意。对于选择现在的这个结局,我自己都有些惊讶。

未能给自己笔下的人物塑造一个完美的结局,相信每个笔者都是会有遗感的,但或许只有这种有所缺憾的感觉才能使故事继续下去,毕竟思想是无限的,或许对于不同的人都会是不同的结局。

这半个月我和小说在共同地成长着。

几乎在修改完的一个星期后,我就告别了这一年的写作生活,重返学校,回到了那个千篇一律的生活之中。对我来说,这一年不仅是在写作,同时也是在成长,至少在理清头绪之后,让我能够认认真真地审视学校的生活。

我想对普遍的学生来说,那种狂热的爱是不存在的,但也绝不会是很多人口中的厌恶。也许是因为我们讨厌那种被支配的生活,所以才会本能地抵触,但在内心深处,我们也在感谢着这样的生活,感激学校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让我们不再孤单。或许这就是许许多多学生毕业后,还会时不时回到母校的原因。

毕竟那些厌恶沉淀过后,来自内心的感激和爱就浮现了出来,至少连我自己都有些惊讶,我竟然是如此地感激着这所学校、老师和同学们。

高一一年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吴法军老师,他给了我勇气,也给了我自信。最初的几篇短篇小说、散文,都得到了吴老师的高度评价,也正因如此,我才有了勇气去选择这条道路。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都在鼓励着每一个学生,哪怕他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的完成,我最想感谢的人便是吴老师。

写到这里,我忽然发现《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有着太多人的影子,也有着太多人的期盼,最终的出版或许是这些期盼的一个比较美好的句号。

最后,感谢出版社,感谢为我指点迷津的编辑们,感谢默默支持着我的所有人。

闵越

2012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冰晶之梦(灵异社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闵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605134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1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