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星空下的忧思/世界华人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楚寒编著的《星空下的忧思》共分三辑,分别包括:《晨光》、《当我路过广场》、《歌咏自由的异乡人》、《让思想来治疗忧伤》、《不死鸟归去》、《她是穷人的光》、《那一声柔性的呐喊》、《殷海光与五四》、《让我流连在这里》、《成长的命运》等经典短文集。

内容推荐

楚寒编著的《星空下的忧思》收录在这本文集里的文章,它们在文体上或许有些错杂,诸如散文、随笔、书评、散文诗、文学评论,都一并放置其中。但主题却是历历可辨的,作者经由这一篇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向往,对底层的关注,对人类史上思想者的敬意。  

《星空下的忧思》一来取自那位中世纪的意大利诗人在其史诗作品《神曲》中的一句话:“从这里我见到繁星空”;二来取自德国柯尼斯堡市中心广场的铜碑上,镌刻着的那位德国哲人的墓志铭:“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内心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在岁月的河流中载沉载浮,聊以自慰的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仰望星空。今日取此书名,以求自勉。

目录

第一辑 翻过历史悲怆的一页

 晨光

 百年忧思

 闽江祭

 当我路过广场

 一个书店的身影

 羽毛笔的自由

第二辑 精神星光

 歌咏自由的异乡人

 自由思想纪念碑

 笑对死亡,拥抱生命

 你会使顽石哭泣

 让思想来治疗忧伤

 不死鸟归去

 杰克·伦敦生命中的两团火焰

 她是穷人的光

 歌德的逃走

 那一声柔性的呐喊

 司徒首登,何处安放他的精神?

 殷海光与五四

 最是激情少年歌

 什么叫做世界级城市

 卓别林和他的无声悲喜剧

第三辑 从这里我见到繁星空

 漫步盘龙江

 香港,香港

 哭梅

 六月潮声

 知了,知了

 让我流连在这里

 水的颜色

 成长的命运

试读章节

曦光

平等是什么?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政治课本曾经告诉过我,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就是要消除阶级,消灭私有产权,是解放全人类的最高目标。其实在我看来,不必等到所谓共产主义图景的莅临,自从人类学会群体生活、开始聚居和形成原始部落以来,平等就被个人或群体当做一项明确的目标,不断地加以追求。只因为,人除了肉体、感官以外,还有精神、心灵之类的理智和意识层面,可以让人感受到超越肉体和感官的东西。在精神层面,人因为超越了纯粹的欲望和肤浅的情绪,而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从而拥有种种精神、心灵上的需求。平等,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精神需求之一,古往今来让无数生灵向往不已,甚至毕生渴求。由此引发的抗争绵绵不绝于史书,常常不惜兵戒相见,刀锋饮血;即使没有硝烟,却也同样惊心动魄。

它是一种需要、一个信念、一个憧憬、一道千万代人类心头无法痊愈的创痕。它挈领一代代人类的心灵穿越时空、直上云天,而现实世界的藩篱也随之悄然远遁。及至时光来到十八世纪后期,一份振聋发聩的《独立宣言》回荡在北美大地的上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一百多年后的又一份历史性文献——《世界人权宣言》,对此阐述得更是简明扼要:“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这两份载入史册的伟大文献,浸透了《独立宣言》起草人那旬名言的精髓且世代传颂——“宁要自由下的危险,也不要奴役下的安静。”

可是,在一个并非完美而是残缺破损的世界上。一代又一代人类对于平等的倾诉、呼求,大多数时候像是落在茫茫旷野之中得不到回声。为争取平等所做的种种呼喊、抗争,常常无力抵抗既定秩序的洪流,在一堵堵坚如磐石的高墙面前败下阵来,拱手而降。这几乎是人类蔓草难除的宿命,纵有不甘却也无奈。各种形诸文字的制度,或是无形的规则,总是显得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精神的价值(真理、美、正义等)却相形见绌且被颠倒过来了,良善遭到鄙薄,罪孽变得高贵,特权成为理所当然,平等只是海市蜃楼,公义和公平却弃若敝屣。于是,从古到今,凄清的荒凉之地便挤满了各色各样的漂流者,他们的尊严无处安放,精神背负枷锁,心灵遭遇鞭伤,承受着被奴役、压服、苦待、歧视的命运,而沦为奴隶、贱民、卑庶、弱者、底层人、黑五类、牛鬼蛇神、不可接触者。他们指望光亮,却尽看到黑暗;他们指望光明,却总行在幽暗之谷。

在裂为深渊的大地之,毕竟有一方耀灿的精神星空,在人类荒芜的苦难深渊种下一脉希望,让人在罪恶和黑暗面前不至于陷入绝望,而能在历史和现实的漫漫暗夜之中看到曦光。又如一阵阵高亢的战歌传过旷野,传遍荒凉之地和幽暗之谷,传入我多少个支离破碎的梦境,在我夜半难眠的时分,不时鸣响。我知道,那是沥血披肝的艰辛,知难而进的决绝,血泪盈襟的悲悯和关爱。那是一道道晨光,它照彻的不是朱门,而是底层。

圣雄

一个曾孕育了整个南亚文明、绵延千秋的文明古国却史料匮乏、史帙难觅,以至于当后世回望历史时,只能借助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一个以其精致辉煌让考古界叹为观止、在远古时代曾出现的高度城市文明,竟转瞬间销声匿迹,渺无影踪,成为永不可解的千古疑谜;一片佛陀与幻梦交织的土地,一个以反对杀生、持倡隐忍的文化著称于世的国度,竟兵燹不断、烽鼓不息、和平之音杏无。这是我对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一个邻邦的杂感。

神秘的国度、东方文化的玄奥,我更想提到这个民族让人费解甚至压抑的痼疾:种姓制度。它以神的名义构建,与东方神秘主义的典籍有关,原意是纯洁,却将国中万民划为四大阶序,以婆罗门为核心,处于最低等的叫首陀罗,世袭,僵化,这一切不可变更,界限森严如天地;渐渐地,“种姓”一词声名远扬,常被外族用来指代低贱的阶级,以与高阶级的主人们相区隔,语意间流露出的不平等则到了令人心酸的地步。

最愚暗的还不止于此。另有一个阶层被排除在四大种姓之外,低贱更甚于首陀罗,名日“贱民”,也叫“不可接触者”,绝对严格禁止与其他种姓接触,违反者按律将要被虐待,甚至被杀戮。他们只允许做被认为是非常卑贱的行业,譬如与死亡、排泄物、血污有关的工作。他们被所有的人踩在脚下,一生屈辱地漂浮在尘土之中,惊恐的眼神常年黯淡。他们的后裔也皆为贱民,世世代代宿命地栖居在南亚次大陆上。这是一个大河文明带给世界的一件不幸的礼物、一声咒语、一个留传了三千年的积敝。

摧毁贱民制度的第一声呐喊,是经由一个年逾花甲的囚犯的喉咙发出的。一个律师,一个素食主义者,一个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首倡者,因为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在这片土地上不息奔走,他裹着一条白色的长缠腰布,搭着一块土布披巾,那是他自己用纺纱工具织出来的,如今穿戴在他的身上。太阳炽烈、空气如蒸,他徒步走在烫热灼灼的路上,路面撒满了花瓣;他拄着手杖,携带着小手纺车,日行十公里,途中瞻望膜拜的人潮不时涌进、跟随。长途跋涉中,他不断地演讲,募捐,纺纱,祈祷,撰文,写日记,凡他走过的地方,皆被种下卑微的希望。

他想到自己年已62岁,他命定的道路还没有走完,他还要出发。一双历久弥坚的脚步,奔波中抚慰这片土地的暴戾,清癯的脸庞、微驼的背、瘦骨嶙峋的身躯,甚至鼻梁上的那副圆框眼镜,日光下饱受来自八方的风暴。他向着大海进军,心如波涛,为人礼敬,但最终因“叛乱罪”身陷囹固,成为囚犯。这是20世纪的30年代初,时代正陷入沉沦境地,狂躁、倾乱、动荡不安,正处于暴风骤雨的前夜。他早就感到耻辱,耻于这片土地的现有秩序,他的信仰使他无法容忍这地上的污秽,于是,他迎向警棍和枪弹,比迎向鲜花和掌声还要坦然,还要轻松。他注定要介入贱民制度,注定为之风餐露宿,承受苦难。

一个暴雨如注的午后,一名记者来到监狱里采访他。他缓缓地说道:“我虽不是‘贱民’出身,却一向自认为是一个‘贱民’,我努力使自己有资格代表他们。我不是要代表他们中的前10名,使他们感到‘贱民’中还有阶级。我是要代表那些最底层的、看不到的、不可接触的、时常萦绕在我心头的可怜大众。我想要提高他们,不在于给他们在议会中保留席位,主要在努力推行革新印度教的工作。现在准备实行的保障名额分别选举制,阻碍印度教的革新,是我最反对的……作为—个自愿的‘贱民’,我将绝不满意‘贱民’与非‘贱民’的整批交易。我所要的、赖以生存的、誓死争取的乃是根本铲除‘贱民’的阶级。”

这囚室里发出的声音,徐缓、低沉却又坚定有力。在旷阔的大地上回荡。这声音将要被时代接纳,作出回应,并且要载入历史,让后代人在诗篇里长久地传颂。它传递出的讯息是:贱民制度不过是可怕的宗教偏见和陈规陋习,我认为如果继续维持这一制度实乃罪恶,除非贱民制度消亡,否则国家不可能获得自由;我们绝不能坐待做错事的人自知罪过来改正其错误,我们也不可由于怕自己或旁人受苦而继续参与错误的事,我们一定要直接或间接地不再协助恶势力,并与之周旋对抗。

抗争者的非凡之处,在于他依靠的不是万千拥众、声名煊赫,或是才贯二酉、踔绝之能,而是他宁愿降尊临卑,情愿站立得最低,唯如此,我才能代言那些“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用的”,并且“叫卑贱的升高”;是他意识到抗争的手段在于苦难,我必须用最大的受苦来对抗不公义的制度,因为“不经苦难,不能得到自由”。

一场名为“哈里真”的社会宗教革新运动就这样开始了。哈里真,意思是“神的子民”,这是他对贱民的称呼,一个隽洁、让人如沐春风的梵语。它胜过一首优美的诗。他专以此为名创办了一份报纸,名日《哈里真报》(周报),作为废除贱民制运动的舆论阵地,让他炽热的理想源源不断地化为铅字,散播到这国中的阴暗角落和困厄人群的心头。

这时他听从了神的召唤,也是他内心的信念:坚持真理。这召唤伴随了他整整一生,此刻导引他步入宿命。这年迈的长者、为民请命的罪囚,热爱真理、贱民和非暴力思想的行动者,已然被无穷无尽的悲哀和疼痛填满胸腔,在阴暗的囚室里作出决定:无——限——期——绝——食。

这消息有如平地风雷,在天空轰鸣,让这城这国为之忧心忡忡。这位被尊称为“圣雄”的老人,长期的奔波和数度的坐牢已使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如何能经得起这番自苦?但是他心意贞定、舍命不渝。绝食后不久,他开始出现体力衰竭、心律失常、肾功能减弱、血压急剧上升、体重下降,一度只能靠特制的镇静剂维持生命。他虚弱的躯体已经感到晕眩,将要倒下,像是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P2-5

序言

四五年来,我写了不少文字。我将之归为两大类:杂文、政论类的评论性文章,重在逻辑理性,是为“硬”类;散文、随笔、诗歌、小说类的文学性作品,则需畅达柔美,是为“软”类。其中,我将“软”类文章的一部分集结在此,就成了这本文集。

写“硬”类文章,源起我的法学训练、法律文书的撰写和法律职业的经历。从十九岁起,我就立志要成为法律人以维护世间正义,遂开始投入法学的学习和研究,前后差不多有十多年,我循规蹈矩地走在这条道路上。艰辛历尽,徜徉于法学专业的自学钻研、学院的教育,以及法律职业的历练,但自幼对文学的钟爱从未曾丢掉。让我失望的是,在我成长的法治和人文环境中,法学的学术思维有着诸多匪夷所思的沉重“包袱”,而法律人的职业则常会陷入“无物之阵”的困境之中。这让惯于遐思、性本孤傲的我感到十分沮丧和彷徨,而五年多的法律职业生涯更让我尝尽辛酸,阅遍不堪,甚至一度绝望,仿若在无边的黑夜里受尽寒霜。

所幸我的生命申还有“软”类的文章可写。在人生的低谷和暗夜时分,我从文字写作中获得了安慰,借以抒发心灵深处的挣扎,记录底层受难者的悲惨遭遇,同时重新燃起内心希望的火种,让梦想突破重围并自由地翱翔。如今从法学地带抽身,在与文字相伴的日子里,那段岁月仍不时如梦魇般重现在我的脑海,那些困境负屈人群的影子也时常联翩而至,多少次提笔的时候便潸泪不止。于是,许多的语词用句。都是心有余悸的产物。但与此同时,我也越来越惊喜地发觉,语言竟是如此鲜活而又富有立体感,一如世间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丰富与美丽。

收录在这本文集里的文章,在文体上或许有些错杂,诸如散文、随笔、书评、散文诗、文学评论。都一并放置其中,但主题却是历历可辨的。我经由这一篇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向往,对底层的关注,对人类史上思想者的敬意。

书名《星空下的忧思》,一来取自那位意大利中世纪诗人在其史诗作品《神曲》中的一甸话:“从这里我见到繁星空”;二来取自柯尼斯堡市中心广场的铜碑上,镌刻着的那位德国哲人的墓志铭:“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内心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在岁月的河流中载沉载浮,聊以自慰的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仰望星空。今日取此书名,以自勉未来的人生道路。

去年五月,曾写过一篇名为《在星空下凝望》的文章,撰写过程中心头念兹在兹的,仍是这两位西方思想者的隽句。遥远的星空在向我启示着完美和永恒,引领我的心灵提升,警示我不可懈怠或是消沉。我知道,在浩瀚的星空下,我写出的每一段落每一个字都是微不足道的,故此,唯有怀揣谦卑和感恩。我也知道,那星空是因着无数双仰望她的眼睛而存在的。

而我,会永远是那无数双眼睛的其中之一。因为头顶上的星空始终使我心存敬畏,并且让我在暗夜里期待晨光。

楚寒

写于2012年4月19日

书评(媒体评论)

楚寒笔下的所有作品都和人的权利、尊严、幸福与自由有关。他认为,一群人圈起一片土地,起了一个名字,就成了一个国家。因而,人是国家的中心。——狄马

对社会不公的义愤,必然表示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悲悯。在这本随笔集的许多篇章中,时时都可以触摸到楚寒因公正不行、公义不彰,拍案而起时愤怒的脉搏。——程宝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星空下的忧思/世界华人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楚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16178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1.6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