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钧所著的《图解民居》运用了大量的说明图画来解释和说明一些典型的传统民居和村落,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实用和有趣味的图书。本书回顾中国传统民居,只是为了追溯它端庄、优美、素雅、高洁的意蕴曾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借此挽留它离去的背影。
图书 | 图解民居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其钧所著的《图解民居》运用了大量的说明图画来解释和说明一些典型的传统民居和村落,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实用和有趣味的图书。本书回顾中国传统民居,只是为了追溯它端庄、优美、素雅、高洁的意蕴曾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借此挽留它离去的背影。 内容推荐 王其钧所著的《图解民居》内容简介:中国民居是中国古建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形式。旧时的官式建筑总是从民居建筑中吸收养分,民居建筑的某些构造方式一旦被官式建筑所采用,就反过来限制民居继续使用。但民居又在新的方面继续发展,譬如民居的雕刻装饰,就明显优于官式建筑。研究民居,不仅对于人民了解中国传统的营造方法大有裨益,而且对于人们了解民俗文化也大有帮助。作者调查民居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包括香港和台湾。《图解民居》运用了大量的说明图画来解释和说明一些典型的传统民居和村落,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实用和有趣味的图书。 目录 前言 一、中国民居的典型特点 (一)群体组合——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二)千年宅制——民居的历史发展 (三)因地择宜——中国地理气候总体情况 (四)形制多样——民族建筑的特点 (五)祈福消灾——居住建筑的装饰 二、因地制宜的宅居 (一)黄土窑洞——高坡上的土居 (二)北京四合院——规矩方整的大宅院 (三)皖南民居——蕴藉奢华的简朴高楼 (四)江南水乡民居——小桥流水旁的人家 (五)晋中单坡屋顶——封闭坚固的青砖楼 (六)干栏式住宅——底层架空的木构屋 (七)闽南红砖民居——喜庆祥和的砖造屋 三、民族聚落的典型 (一)维吾尔族——散落天山南麓的平顶屋 (二)藏族——石砌土筑的碉房 (三)蒙古族——大漠上的半圆穹庐 (四)朝鲜族——长白山下的抗风矮屋 (五)侗族——溪涧河湾畔的干栏寨 (六)傣族——隐身西双版纳的竹楼 (七)白族——云南大理的汉风坊屋 (八)纳西族——糅合异族风格的土墙屋 四、不越雷池的堡垒 (一)福建土楼——群山环绕的城寨 (二)赣南围屋——地处险恶的土围子 (三)梅州围拢屋——散落田间的马蹄痕 (四)开平碉楼——潭江畔的奇异堡垒 (五)闽西土堡——守卫家园的楼堡 附 录 参考书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图解民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其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1329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241.6-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4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