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爆贴,天涯点击量超过30万,首页头条推荐。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专业地还原了事件原本的细节,是生动、鲜活、严肃、深刻的事件备忘,呈现一个公众不曾认知的真实中国。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作者:雷宇)用大量第一手的客观资料,记录了许多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以及对事件的深刻理性的思考,从大事件的角度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兼具人文关怀和社会学价值。
吴小莉、闾丘露薇、刘春、梁文道、胡彬、曹景行、鲁健……联合推荐
《看见》之后,又一本直指真相、震撼人心的中国社会备忘录。
图书 |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
内容 | 编辑推荐 网络爆贴,天涯点击量超过30万,首页头条推荐。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专业地还原了事件原本的细节,是生动、鲜活、严肃、深刻的事件备忘,呈现一个公众不曾认知的真实中国。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作者:雷宇)用大量第一手的客观资料,记录了许多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以及对事件的深刻理性的思考,从大事件的角度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兼具人文关怀和社会学价值。 吴小莉、闾丘露薇、刘春、梁文道、胡彬、曹景行、鲁健……联合推荐 《看见》之后,又一本直指真相、震撼人心的中国社会备忘录。 内容推荐 一个连续七年深入新闻一线现场记者的大事件观察侧记,地震、泥石流、溃坝、奥运……一位与汪洋、孟建柱、孟学农、李毅中、郭伯雄等众多政要名流面对面的采访者的真实感受;一位最受网友欢迎的新闻记者职业生涯的回顾和总顾。 真实的现场细节的还原、第一线材料,呈现一个公众不曾认知的真实中国,她的笔触生动、鲜活、严肃、深刻,带给我们思考和反思,为时代留下个体的注脚。 当我们翻开关于那些曾经影响无数人命运的事件的记录,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也看到一个个事件原本的面目,我们将更深刻地理清事件与人、人与人,以及我们与国家的关系,了解我们这个国家,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怎样面对。 崔永元说:我希望五六十年以后终于有一本被大家公认的书,不管它是宏观叙述的还是细节叙述的,大家认为它是真实的。 相信,《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就是这样一本书。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由雷宇编著。 目录 序 不一样的雷宇/胡彬 自序 做一颗滚动的石子 第一部分 多难如何兴邦 第一章 玉树的深度 第二章 煤,血煤 第三章 悲城舟曲 第四章 雅安十日 第二部分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边 第五章 阳光下的罪恶 第六章 一场奶粉引发的震荡 第七章 大连惊天爆炸 第三部分 个体与时代 第八章 蚁族:我不是失败者,只是还没成功 第九章 忧伤的村庄 第十章 我们时代的建筑 第十一章 奥运来了 第四部分 另一个世间 第十二章 大阅兵 第十三章 朝鲜:神秘之门渐开 第十四章 走入非洲 第十五章 台北,北京,有多远? 跋 在这里读懂记者/刘春 试读章节 玉树的深度 2008年5月12日那天,我在常州出差,中午时分大家一起吃饭。午餐还在进行中,窗外晴朗的天空突然刮起一阵怪风,呜咽声恰像寒冬的夜晚才可听到的风的哀嚎。杯盘碗盏之间,人们忙于寒暄,没人关注这阵怪风意味着什么。餐后我们来到常州一处著名的寺院参观。静寂的寺院中,松林中一阵风吹过,松涛声连成一片。这时我接到潘力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他用急切的语气问我能不能从常州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四川,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我这才意识到中午的那阵怪风意味着什么,那是灾难的声音。 因为常州没有直达成都的飞机,若转道南京或是上海,势必要耽误一些时间。出于时效性的考虑,总部派出了其他记者。我最终没能亲历汶川现场。 之后的一段日子,我都是在电视上关注灾情的发展。灾难让我感到了被唤醒的民族的力量。在和朋友的交流中,他们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是这场地震使他们意识到原来中国人这么团结,原来人间有大爱。很多人甚至因此改变了人生观,认为应该给予身边的每个人关爱。 但这只是在后方的人们的感受,对当时在灾难现场的人来说,灾难既不浪漫也不美好。 《潇湘晨报》记者倪志刚告诉我,汶川地震后,他第一站去的是平武阿坝镇。最让他震动的是到当地的小学采访,到达后,他第一眼就看到从废墟中清理出来的遇难孩子们的书包,整齐地摆在地上。那时他的孩子4岁,很快就要上小学了。后来他将当时的感受写进了给儿子的一封信里,他写道:在废墟边采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属,被再次提起亲人遇难的情况时,压抑的感情再次倾泻,那种伤心让人窒息。很多时候,觉得记者是一个残酷的职业。 他说,初到汶川时,很多地方的道路被阻断了,通讯也中断,灾区全部失去联系。以前总觉得没有人类不能到达的地方,但现在连一个汶川都进不去。 《凤凰周刊》的邓飞则提到:在红白镇中心小学,参与救援的深圳特警来这里之前,家人在他们的口袋里塞了很多糖和巧克力,要他们一定送给这里的孩子。但特警们一颗糖都没有发出去。小镇上几乎看不到活着的孩子——幸免于难的孩子都被带走,去了什邡市的广场。那些特警很多都是年轻的父亲,在打电话回去的时候,泪流满面。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时,我正在上班路上。 3小时后,我和摄像王昭诚坐上了前往青海的飞机。 我们从北京到达兰州后,才知道从兰州到玉树还有差不多十多个小时的路程。玉树原本有一个小机场,每周二、四、六三班飞机。地震中机场虽然并未受到损害,但因为要运送救灾的物资,被军方占用,汽车成为唯一进入玉树的途径。 和我一起的是来自二炮部队的心理专家,还有来自其他媒体的记者们。到玉树后我们将与那里的二炮救灾部队吃住在一起,报道当地的灾情状况和救援进展。这种嵌入式的采访方式多用于战地新闻的报道,记者与部队的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其获得前线的最新战况。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有600多名记者跟随美军部队的脚步深入伊拉克。之前内地的媒体也曾在军演中使用过这种报道方式,直到汶川地震,媒体与救援部队的合作才前所未有地密切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嵌入式的采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内地的灾害报道中。 在汽车的颠簸中,天光渐亮。车窗外的景色显示,汽车已经在山区的山谷中行进。道路较窄,只能容纳两辆车通过。正是初春,两边的山上土较多,显得有些荒凉。山谷中偶尔有小河流过,能看出,当地总体比较干旱。 来之前,我查阅了关于玉树的资料,位于甘肃高原的玉树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三江源的所在地。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这里的人民创造和发展了一部举世瞩目的伟大史诗——《格萨尔王传》。藏语里,“玉树”意为“王朝遗址”或“部落遗风”,指的就是格萨尔王所创立的岭王国。它还是六世达赖的故乡,这个西藏当年的最高统治者不是以统治名震四方,而是以他流传至今的缠绵悱恻的情诗。或许因为曾经出过这样一位浪漫的人物,提起玉树,人们总能想起威武的康巴汉子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扎着长辫子的美丽姑娘随之起舞。P3-5 序言 我是不太“看”电视的人,通常一边上网一边“听”电视播新闻,偶尔才侧目兼顾一下。对电视记者我也敬而远之,起因是多年前打过一场著作权官司,开庭前电视台强烈要求现场采访并做专题,真到开庭时,他们却晚了40分钟才抵达。不顾法庭里正在激烈争辩,记者们旁若无人地架设机器、灯光和麦克风,然后大声插了一句:“请你们从头再来吧!”全场人都傻眼了,个个哭笑不得,后来还是审判长拍桌子将记者一行赶了出去。 当然,凤凰卫视的人不太一样,他们没什么了不起的来头,甚至连级别都没有,只能老老实实,靠专业精神和敬业作风,以及从个体到整体的鲜明性格,在传媒的夹缝中一路打拼,获得了应有的江湖地位,也赢来了难得的口碑和尊敬。 雷宇也不一样。她一个温柔和气、知书达理的小女生,处处与人为善,没有城府,更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样的女书生也能当记者?胆子真够大的。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在网上出没,而且真名实姓,不加掩饰。她将自己的采访见闻和工作心得一一贴出来,与网友们互动交流。她知道在天涯这样的网站不会只有一面倒的夸奖,挖苦嘲讽肯定少不了,她一概坦然面对。友善归友善,但要论起理来她却十分执拗,容不得丁点含糊,也不在乎可能会得罪谁。 那年冬天,我和雷宇在“歌诗达经典”号邮轮上有过一面之交,她被网友评为“年度最喜爱记者”之一,前来参加天涯社区的盛大聚会,在海上漂了好几天。她混迹于上千网民中,没有任何优越感,言谈举止毫不张扬,像个邻家女孩。这反倒让大家替她捏了把汗—如今记者这碗饭很不容易混的,这么低调能行吗? 几年过去了,雷宇一如既往地低调、勤勉,正如网友所言:“跟普通人一个样哈。”直到前不久传出消息:雷宇要出书了。才又引起一些骚动。 书稿在天涯开始连载,照例又是两种不同的反响,有人赞扬支持,有人冷嘲热讽。连载才刚三分之一,点击已达30多万。 不错,还是那个雷宇,老老实实,原原本本,质朴谦逊,文如其人。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以单纯而又理性的态度和不懈的求真精神,对记者职业生涯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了忠实记录。没有处心积虑的铺垫和老谋深算的策划,也几乎没有什么写作技巧,或平铺直叙、直抒己见,或引经据典、对比呼应,都是自然而然的由衷表达。 雷宇在书中让我们见识到,媒体这江湖,并非充满风光和荣耀,女记者的生活更无关浪漫。伴随采访报道的往往是难以想象的辛劳和艰险—随时随地出发,哪里有灾难到哪里去,风雨无阻,昼夜兼程。跟男同事挤在同一个帐篷过夜,睡在别人办公室的椅子上,吃人家剩下的饭菜,到网吧传送稿件,甚至挨家挨户敲门求陌生人帮忙上网……这些还只是劳其筋骨。更有苦其心智的时候,那就是如何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圆满完成报道计划,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加出色。她为此孜孜以求,多年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常会有“被逼到悬崖的感觉”,“前面是无穷无尽的山,翻过一座还有一座”。 她采访的对象大都是底层民众—灾民、矿工、普通农民等,她对这些人有一种先天的敬重和同情,并希望用自己的工作给他们的境遇带来某种转机。 透过灾难、事故和贫困,雷宇发现了它们背后的尖锐问题,如家园问题、环境问题,她对此感到深深的忧伤和痛惜。“故乡已经面目全非,童话般的小村不复存在。天空不再呈现通透的蓝色,变成灰蒙蒙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工业原料燃烧的味道。村头的小河早已干涸,大片的田地被盖上了房子或修建了停车场。而且根据规划,村庄还要被整体搬迁到更远的地方,这里不久就会变成旅游度假村并盖起高级别墅,这些房子会以极高的价位出售……” 这是对当今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活生生的写照。令人痛心的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没有变得更合理、更友善、更文明的,何止是乡村。 “从本质上讲我们都是灾民,这是真的。”雷宇说。 跟老百姓一样,对那些只爱国家不顾自家、只救他人不管家人的英雄,雷宇直来直去地表示:“我感到钦佩,却永远无法认同。”估计不少读者都有同感,不喜欢那样的英雄,更不喜欢那样的宣传。 我还注意到,雷宇在新闻报道中和这本书中,不止一次试图将不同价值观相互融合,而不是彼此对立,这一点很有新意。如果她的尝试获得普遍响应,那么,媒体在未来社会和解的过程中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那些苦的、累的现在都不记得了,留在我记忆中的全都是些美好的画面。”这就是雷宇,总往好的方面想,说好听点是胸怀正能量,说难听点是没心没肺。 后记 离开凤凰卫视两年多了,尽管很多朋友仍称呼我为“春台”,但是凤凰乃至电视界对我已经越来越远了。我做了近20年电视,又在凤凰做了11年电视策划和管理工作,本以为自己这辈子注定和电视联系在一起,没想到仅仅是一个离开的决定,一切便迅速成为背影,我的工作、专业视野甚至社交圈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让我诧异之余,也感受到人生与历史的某种残酷。 这两年,我一直想写一本与电视有关的书,算是对过去的告别,可惜,由于忙碌和懒惰,始终未能如愿。所以,看到雷宇这本书,我一是感到亲切,这里面所讲述的人和事我大多熟悉,它把我重新拉回往昔的记忆中;二是佩服和惭愧,记者的工作是忙碌的,但雷宇也好,闾丘露薇也好,居然能在繁忙的业务中笔耕勤奋,佳作频出。相形之下,我实在太懒了。 感谢雷宇,让我重新回到电视回到凤凰。我2000年从央视辞职去凤凰。当时央视真是兵强马壮独步天下,仅仅我所供职的新闻评论部,其聚集的人才恐怕就超过国内的任何一家电视台。所以当我步入位于香港红磡的凤凰总部时,看到拥挤的办公间和狭小的演播室,内心的反差感非常大。此后,我有幸赶上了凤凰的喷发期,凤凰资讯台成立了,“9·11事件”的直播名满天下,我开始对凤凰的栏目进行改造,一个个优秀栏目先后推出,《凤凰大视野》、《一虎一席谈》、《冷暖人生》、《社会能见度》、《文涛拍案》等,一个个优秀的主持人、记者、评论员先后涌现。从2002年到2007年,凤凰以创新的姿态推出了很多优秀的电视节目,这些栏目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基本奠定了今天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基本格局。今天,我在互联网领域摸索实践时,最经常怀念的就是两段时光:20世纪90年代的央视和那一段的凤凰。创新的事业艰辛而快乐。 其实,我在凤凰最少参与的,反而是新闻报道。2003年,刘长乐总裁希望我担任资讯台副台长,深度介入新闻的管理工作,我因为偏爱纪录片和人文历史节目,还是选择留在中文台。所以,我对记者的工作并不熟悉,除了在差旅单上签字外,记者站的工作我基本不介入。我印象中的记者站就是忙碌,一早办公室里跑动的身影都是记者,傍晚的办公室,也数记者们最为忙碌,他们要为晚上的新闻赶制节目。我和记者们交流很少,主要怕耽误他们的工作。所以,我对于雷宇的工作情况与新闻实践,也没有深入了解。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和她第一次谈话,她非常腼腆。此后,她的几次出色的灾难报道,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雷宇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凤凰记者的精彩人生,也从自己的经历中告诉我们记者是怎样炼成的。做电视人,非常辛苦,收入不高,但电视这个职业还是充满吸引力,我想原因有两条:一是电视记者必须永远在现场,因此他是历史的目击者、见证人和记录者。二是电视工作又是一门艺术,对于影像叙事艺术的探索,让电视的摄录和编辑工作充满挑战引人入胜。从雷宇的讲述中,我们看到她如何一步步成长,在熟悉凤凰的报道风格后,如何从职业走向出色。我们还看到一个记者是如何进入现场,如何获取新闻信息,如何一步步逼近真相。而在记者的工作中,我又觉得几种报道特别刺激而精彩:重大历史事件报道,这时的记者是历史的一部分;突发事件报道,这时的记者是新闻的目击者;调查类报道,这时的记者是真相的揭秘者。在雷宇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几类报道的艰辛与精彩。今天,新闻报道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新媒体崛起,自媒体正在发展,社交媒体的发达也使得新闻来源更加多元化,很多平面媒体的新闻报道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但是,电视新闻报道依然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影像报道的专业性与现场性。所以,雷宇把这本书命名为《现场》。 近年来,我看了很多外国记者写的有关晚清和民国的著作,记者的职业素养,使得这些著作非常真实,具有极高的社会学价值。记者写的著作,除了对于个体人生和专业经历的讲述外,往往传递来自历史现场的真实材料和直接印象,往往追求材料的翔实与具体,让自身的价值判断变得非常结实可靠。雷宇这本书也是如此,我看这本书,除了回到往昔的亲切感,除了看到一个电视记者的职业成长与专业追求外,还看到很多具有社会学价值的现场讲述与历史记录。我们正在目击的,我们正在经历的,我们正在记录的,都会成为历史。玉树地震、襄汾溃坝、拉萨“3·14事件”,等等,这里记录的每一个事件,都会成为未来历史研究的案例,而作为一名电视记者,作为细腻的小心翼翼的历史材料收集者,作为一名永远充满疑问与思考的记录者,作为一名温良悲悯的女性讲述者,雷宇对于这些事件的记忆与讲述,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历史文本价值。若干年后,人们会像阅读那些外国记者的民国记录著作一样,也会在这本书里阅读我们这个时代,触摸我们这个社会。 祝福雷宇!祝福凤凰! 书评(媒体评论) 这里记录的每一个事件,都会成为未来历史研究的案例,而作为一名电视记者,作为细腻的小心翼翼的历史材料收集者,作为一名永远充满疑问与思考的记录者,作为一名温良悲悯的女性讲述者,雷宇对于这些事件的记忆与讲述,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历史文本价值。若干年后,人们会像阅读那些外国记者的民国记录著作一样,也会在这本书里阅读我们这个时代,触摸我们这个社会。 ——刘春 本雅明曾经说过,战场上回来的士兵没有故事可说。我想,一个见多识广的记者大概也是如此。因为他看过太多灾难之后的废墟,晓得一切值得珍重的事物终将无常;他还见过种种美丽图景与修辞的背后,明白人间的诡诈与冷漠。所以他也应该没有真正故事可说。他开始习惯用大家喜欢的表情去遮盖他的嘲讽、麻木、犬儒,乃至于虚无。然而,年轻的雷宇却依然有感,居然还懂得感动,懂得难过,甚至还在相信些什么。好比战争之中对自己许下了诺言的幸存者,把故事带了回来。那些在她生命之中所折射出来的,其他生命的故事。 ——梁文道 对于热爱新闻工作的年轻朋友来说,凤凰是一个聚集理念和实践机会的舞台,雷宇在这个舞台上也曾经历了向往、磨练、成长、茁壮,我们称之为“凤凰化”的过程,这本书就是她把这段历程分享给所有热爱新闻工作的朋友们。 ——吴小莉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年轻同事,也已经可以用资深来形容了。对于做新闻的人来说,平台很重要,但是平台提供了机会,个人的努力也很重要。看一个媒体人的成长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记者这一行,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闾丘露薇 做新闻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凤凰卫视这样媒体里的年轻人,必须付出多。如果没有点新闻理想,如果没有点吃苦耐劳的傻劲,最好还是别干这一行。但雷宇坚持到了今天。在新闻现场你会很快磨砺成熟,变成一个真正的新闻人,她的《现场》就是成长记录。 ——曹景行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作者有机会到达许多新闻事件现场。她以细腻的笔触平实的视角,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新闻事件活了起来。这体现了作者的职业素养和悲悯情怀。 ——鲁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雷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426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2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2 |
CIP核字 | 2013232290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4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