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0天读懂企业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10天读懂企业文化》编著者孟祥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人才的较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头戏,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就意味着企业没有辉煌的未来。于是学习管理学知识成为更多人的理性选择,人们要通过系统地学习管理理论为将来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而提前充电。但是干巴巴的管理理论是让人们难以接受的,将枯燥的理论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让人们在轻松中学到知识,就成为写书的重要原则之一。该书的目标在于让所有希望了解企业文化知识的人都感兴趣。本书不仅对于高校的课堂适用,而且对于一般的读者也是适用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感觉到轻松愉快,而且能够感觉到其中的知识厚度,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步入企业文化的殿堂。如果是大学教师采用该书作为教材,则会感觉到一节课还没有尽兴,下课的时间已经到了。

内容推荐

《10天读懂企业文化》编著者孟祥林。

《10天读懂企业文化》内容提要:本书的编写体例是这样的:全书的十章内容中,每章的开始是对企业文化理论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就是与该章内容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和管理故事,每章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板块:企业文化理论、经典案例分析、读故事品文化、成语中的文化、宠物眼中的管理。案例编写过程中首先是对案例进行精练的论述,力争用非常简练的文字表达案例中最丰富的内容,然后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展开分析,主要分析案例中问题出现的诱导机制,这部分为后面的对策探讨做准备,接下来就是对策分析部分,针对案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分别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虽然有些案例分析中在结构的不同部分文字分布有厚有薄,但写作体例基本如此,并且每个案例的分析深度也基本相同。读故事品文化、成语中的文化、宠物眼中的管理等三个板块用语风趣、讲究,但不缺乏深度,是本书的一个亮点,在同类书籍中是没有看到的。

目录

第一天 文化隐藏在不经意的身边琐事中

一、传统文化内涵埋藏在饮食中

二、百变穿着透出文化真谛

三、建筑就是浓缩了文化的“老人”

四、在文化交融中体会价值观念差别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海尔用真诚之水浇灌市场之花

案例2:全聚德以德聚才方可“财”高八斗

案例3:麦当劳倾情打造自己的“掘墓人” 

读故事品文化‘

故事1:做社会的“囚徒”就是被文化“俘虏” 

故事2:猫鼠纷争背后有文化“撑腰”

故事3:婆媳间的争权博弈目标在于“控制” 

成语中的文化

成语1:对症下药

成语2:害群之马

宠物眼中的管理

利益分配(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关心上司f2011年6月4日星期六) 

第2天 穿透历史迷雾追踪企业文化足迹

一、企业文化成为管理者求财的“宠儿” 

二、企业文化理论演变历史

三、企业文化的多重类型划分

四、把脉企业文化内涵演变趋势

五、企业文化在我国踏上漫漫征途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松下公司“不做则已做则做好”‘

案例2:“山寨”可适度“疯狂”,但勿动他人“奶酪”

案例3:“精英大众“孰雅孰俗勿草做结论。

读故事品文化‘

故事1过度授权之错使管理者难辞其咎

故事2:姓氏尊卑中有“画地为牢“的管理哲学

故事3:“留一手”保住了小猫的性命

成语中的文化

成语1:邯郸学步

成语2:口蜜腹剑

宠物眼中的管理

隐藏希望(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我并不傻(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第3天 嗅出文化的不同让管理无缝对接

一、在文化差异中体味跨文化管理

二、求同存异将“软”文化做“硬”

三、跨文化管理的招数实打实

四、掰开揉碎看文化变迁与文化冲突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守住”臭“传统就能把握财富

案例2:酒杯让血管中流淌着传统文化

案例3:TCL以“八字真言”铸就八面玲珑

读故事品文化

故事1:乌鸦寻求的改变是徒劳的

故事2:狡猾的狐狸聪明反被聪明误

故事3:小蚂蚁以精诚团结打造美好前程

成语中的文化

成语1:见利忘义

成语2:开诚布公

宠物眼中的管理

读懂上司(2011年6月5日星期日) 

讨好上司(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第4天 削葱剥笋认识企业文化本来面目

一、企业文化发展韵历史足迹

二、企业文化的庐山真面目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评头品足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星巴克张扬休闲内涵打造文化经典

案例2:小粽子将新看点注入传统内涵中

案例3:把个性加在一起就等于大众

读故事品文化

故事1:山猪“吃一堑长一智”聪明起来

故事2:壁虎与蜘蛛在体面背后都有辛酸泪

故事3:公冶长说谎言导致作茧自缚

成语中的文化

成语1:曲高和寡

成语2:游刃有余

宠物眼中的管理

绳就是权(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主仆关系(2D11年6月11日星期六)

第5天 国度不同企业文化内涵迥然有异

一、日本、美国、欧洲的企业文化鸟瞰

二、中国的企业文化览胜

三、东西方企业文化“碰碰车”

四、不同国度文化差异的深层思考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沃尔玛把员工视为企业的台伙人

案例2长虹“采百草”炼成“仙丹” 

案例3:耐克通过瞄准“靶心“击中要害

读故事品文化

故事1:挑食的小猪悟出“成败始于点滴”

故事2:鞋垫与鞋面相互支撑不离不弃 

故事3:日历晓得“主人”并非薄情寡义

成语中的文化

成语1:纸上谈兵

成语2:贪小失大

宠物眼中的管理

领导自律(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 

说话算数(2011年6月17日星期六) 

第6天 用企业家精神滋养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优秀的企业家

二、塑造全方位品格铸就企业家精神

三、企业形象是企业家精神的人格化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诚信是王致和的命根子

案例2:西门子以能本管理让能人挑大粱

案例3:华为由狼性文化转向羊性文化

读故事品文化

故事1:创新思维方式改写“逆来顺受” 

故事2:让和尚买梳近乎异想但并非荒诞

故事3:推杯换盏中隐含的文化“杀机”

成语中的文化

成语1:明察秋毫

成语2:模棱两可

宠物眼中的管理

虚心学习(2011年6月18日星期六) 

委屈下属(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第7天 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是孪生兄弟

一、企业伦理不能等同为道德

二、企业伦理的发展历史

三、企业实践中坚持的伦理原则

四、多侧面人手打造企业道德

五、企业道德建设中老板的行为准则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IBM以期望值管理挑拨员工的欲望

案例2:迪斯尼在细致八微中显管理本色

案例3:百年同仁堂在诚信面前没有“不”

读故事品文化

故事1:大公鸡的忍耐与主人的贪婪

故事2:狐假虎威后“狼狈”为奸各取所需

故事3:抹布与毛巾“千里河流终人海”

成语中的文化

成语1:买椟还珠

成语2:近水楼台

宠物眼中的管理

弱化权力(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 

了解需求(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

第8天 让营销行为与企业文化同床共枕

一、企业的经营道德与义务

二、历数营销中的不道德行为

三、营销道德失范的后果与原因

四、案例分析问题面面观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联想以“螺旋式上升”打造联合舰队

案例2:mM老总的加法运算规则。

案例3:从(大长今)品味“文化就是附着的幽灵”

读故事品文化’

故事1:谦虚的松子与骄傲的豌豆

故事2:刺猬娶亲中的将计就计

故事3:黏土变砖需要经过“炼狱”的“折磨”

成语中的文化

故事1:矫枉过正

故事2:瓜田李下

宠物眼中的管理

主动认错(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开导主人(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 

第9天 组合出拳打造出高品质企业文化

一、企业短命与长寿的缘由

二、做好企业文化需要组合出拳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营销中读懂女人就能读懂世界

案例2:让喜糖穿上文化的衣服为财富助航

案例3一句话让土鸡蛋变成金蛋蛋

读故事品文化

故事1:猫鼠巧施伎俩变“废”为“宝”

故事2:寒号鸟自鸣得意的下场

故事3: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成语中的文化

故事1:抱薪救火

故事2:伯乐相马

宠物眼中的管理

欲望非贪(2011年7月15日星期五) 

官大表准(2011年7月17日星期日) 

第10天 变革企业文化谋求管理所向披靡

一、管理者的常见错误

二、组织变革原因面面观

三、组织变革多管齐下

四、勒温的“三阶段变革”理论

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方太厨具穷则思变重在变“思” 

案例2:索尼”巧立名目”征服世界

案例3:可口可乐在卖产品中卖文化

读故事品文化

故事1:愿望乌助人为乐并非助长贪婪

故事2:用巧妙的攻心妙招让你跳水

故事3:文化。侵袭”让你改头换面

成语中的文化

成语1:大材小用

成语2:含沙射影

宠物眼中的管理

我就是您(2012年2月2日星期四)

自得其乐(2012年2月2日星期四)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小猫的家住在一个风光非常秀丽的森林旁边,与自己的妈妈经常在树林边上玩耍。小猫生性好动,这天溜溜达达来到了树林中。看到了树林中有另外一个与自己长相相似的小兄弟在玩耍。小猫非常希望有一个伙伴与自己一起玩,于是就与这个小兄弟一起玩耍起来。在嬉戏过程中,小猫发现这个小兄弟非常喜欢学习,于是就将自己所会的本领一件一件教会了小兄弟。小兄弟开始称呼小猫为师父,样子非常亲热。日子一天天过去,小猫与小兄弟混得越来越熟了。这天小猫邀请小兄弟到家中做客,小兄弟看到小猫家中的一切都很喜欢,问这问那。旁人看见了这个小兄弟后对小猫说:“你的这个小兄弟实际上不是小猫。虽然外形与你非常相似,但实际上是只老虎,老虎生性吃人并且是不讲道理的,你要当心些,以免后悔不及。”小猫听了旁人的话后,首先是为之一振,而后是不屑一顾。在一段时间的交往中小猫已经喜欢上这个小兄弟了,所以旁人的话根本听不进去。小猫还是一如既往地教小兄弟学手艺。但是后来听妈妈说了一些关于老虎吃人的事情后开始担心起来。于是在教小兄弟武艺的过程中开始有所顾虑,好在小猫的武艺还没有全部教给小兄弟。这天小兄弟邀请小猫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小猫欣然同意了。小猫开始跟着小兄弟在山林中行走,但是走了很长很长时间后仍然没有到家。小猫开始感觉有些累了,于是问小兄弟距离家还有多远。小兄弟说还有一段路,说着说着小兄弟开始停了下来,说:“师傅,我现在已经饿得很难受了,我已经走不动路了。”小猫于是怀着怜悯的心情向小兄弟说:“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我也没有带干粮,我还以为你家就住在附近呢,既然你饿了,那我们就在附近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吧!”小猫说着说着就要四处寻找食物。不料小兄弟这时开始龇出獠牙向小猫走过来。小猫慌忙中说道:“你要干什么?”小兄弟说:“不用找食物了,我从来不吃水果的,我看你就是非常不错的食物。”说着就向小猫扑了过来。小猫见状赶紧逃跑,但是小兄弟奔跑的速度远比小猫要快得多,小猫眼看就要没命了,灵机一动□溜一下子爬上树去了。小兄弟见小猫非常熟练地爬上了树,没有办法只能坐在树下干等。没有肉吃了之后的小兄弟这回可傻了眼。小兄弟急中生智对小猫说:“师傅,我刚才是在和你开玩笑的,你不用当真,赶紧下来吧,您能不能将爬树的本事也教给我呀?”小猫苦笑道:“我听旁人说过你的事,但由于咱们两个非常要好,所以一直没有往心里去.但是今天一看,你的本性是很难改的,我今天看见了真正的你,爬树的本事不能教给你,如果教给了你,我还怎么保命呀!”小兄弟看见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灰溜溜地独自离开了。

老师教会徒弟“武艺”在传统文化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老师应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全部教给学生,学生也一定要非常谦虚地向老师学习。如果按照这样的常理,小猫就算是“离经叛道”者。但是仔细琢磨小猫采取这种决策的原因后,也就会对小猫非常同情的。如果小猫不采取这样的举措,终究有一天会使自己毙命的。自己辛辛苦苦地对待徒弟,但到头来却成为了“徒弟”的下酒菜,对于小猫而言就是个悲剧。现实生活中,徒弟不一定会向“小兄弟”那样对小猫见诸血腥,但是在将师傅的技艺学到手后抢了师傅的饭碗的情况还是广泛存在的。如果师傅没有“爬上树”这“留一手”就不能混饭了。所以现实生活中的师傅们也都会像小猫那样“留一手”。但徒弟们不会就此罢手的,于是就有了“偷艺”的说法,聪明的徒弟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师傅的手艺学到,并经过自己潜心琢磨超过师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徒弟都会有“小兄弟”那样的行为,也并不是所有的徒弟都会非常聪明地能够偷艺并将师傅的技艺发扬光大,就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一些绝技最终失传,或者让一些优秀的“武艺”进展非常缓慢。

《庄子·秋水》记载,“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这段话的意思是,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燕国寿陵的那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的事情吗?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这个故事给人们留下了“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盲目地效仿别人的东西,不但别人的东西没有学会,而且将自己会的东西也忘记了。这样的学习者是非常悲哀的。燕人到赵国学习走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走路水平,但最终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都全然忘却了。盲目地效仿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邯郸学步只是一个笑话,在现实中也许并不会有这样愚笨的人。但是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发生邯郸学步的问题。一个企业看着其他的企业采取了某种做法之后,生意陡然上升,为了迅速改变自己的状态,于是打算通过效仿他人的成功做法这个捷径使自己的生意迅速好起来。但是由于自己的企业与被效仿的企业在主客观条件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别人的经验没有办法在自己的企业中应用,致使先前的很多努力白费。邯郸学步的主人公,表面上给人们非常勤奋的印象,但实际上并不勤奋,因为在学习别人的东西之前没有经过认真分析,而是跟着感觉走。不但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贻人笑柄。在激烈的竞争中,任何一家企业都希望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市场中把握更多的机会而不会巧妙利用这些机会的人,不免就会犯邯郸学步的错误。只看到别人成功的外表,而没有深切把握导致成功的内在的东西。邯郸学步故事中的燕人只是看到了邯郸人走步的优美姿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得要领。如果在看了邯郸人的优美走路姿势的同时,认真分析邯郸人走路的动作要领,并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要领,相信一定能够将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学会的。如果将邯郸人走路与现代舞蹈做比较,说说哪个动作更加复杂,相信正常人都会做出“后者动作更加复杂”的正确结论,那么连这样复杂的动作都能够学到手,更何况是走路姿势呢?如果不能学会,那只有一个结论,即这个学习走路的人太过愚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虽然竞争非常激烈,但学习的机会也是非常多样的。人们可以借助各种现代手段将想要学的东西学好。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者就需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但要效仿被学对象的表面,而且要学习被学对象的内在品质,只有将这些内在的东西融化到自己的骨子里,才能够将学习对象的真本事学到手,而不会发生邯郸学步的笑话。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是组织的头人,管理者邯郸学步,组织成员就会邯郸学步。组织表面上看起来整齐划一,但实际上都是在做表面文章。组织只能“照葫芦画瓢”,而不能学到被模仿对象成功的真谛。

成语:口蜜腹剑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元年》记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P61-P63

序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人才的较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头戏,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就意味着企业没有辉煌的未来。于是学习管理学知识成为更多人的理性选择,人们要通过系统地学习管理理论为将来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而提前充电。但是干巴巴的管理理论是让人们难以接受的,将枯燥的理论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让人们在轻松中学到知识,就成为写书的重要原则之一。该书的目标在于让所有希望了解企业文化知识的人都感兴趣。本书不仅对于高校的课堂适用,而且对于一般的读者也是适用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感觉到轻松愉快。而且能够感觉到其中的知识厚度,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步入企业文化的殿堂。如果是大学教师采用该书作为教材,则会感觉到一节课还没有尽兴下课的时间已经到了。

大学教师经常苦恼的是管理课讲授起来枯燥乏味。使管理学理论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教师授课过程中也轻松省力,就成为更多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也是管理学书籍编写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需要在大学课堂上有一本非常称心的读物为学生和教师做参考。但目前就国内的管理学教育而言,大多数综合性院校的文科院系均把《企业文化》、《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来讲授,学生学完之后对管理学有“雾里看花”的感觉。鉴于此,笔者的目标在于将传统的管理学理论讲授转变为趣味的课堂互动,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就具有发言的欲望,将授课过程由单纯的教师讲授演变为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悟出企业文化的道理,因为管理学中的很多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为此本书打破传统的编写方法,在简要阐述理论之后主要通过案例、故事等方式让枯燥的理论讲授演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学习管理学的日的在于在学会一种思维方式的同时,还在于学会一种技术,就是“用企业文化的思维思考管理”。就该点而言,本书在国内同类图书中是比较具有创新性的。

本书是在笔者多年开设“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以及“管理学案例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写就的。自开设如上课程以来,每每感觉没有一部比较称心如意的教材辅助教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就有意识地积累这方面的心得,不但精心琢磨什么样的教材在教学中比较合适,而且琢磨学生希望以什么样的教材为蓝本进行学习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也开始致力于编写一部基于自己多年潜心研究企业文化原理与案例的、适合学生使用并切实能够让学生学到一些管理技能的专著或者教材,内容不是停留在泛泛而谈层次,而是真正能够让学生学到走上社会后的一技之长,履行管理职能时得心应手。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管理学不是海阔天空的理论思变,而是一种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的“硬”技术。本书中的案例都是精心编写的。写作过程中将精力放在了案例分析层面,而不是案例编写层面,这也是本书与目前市场上案例分析方面的读物的重要区别,相信读者读了该书之后就会有感触。由于本书的编写思路有别于一般的案例分析读物的编写风格,这无形中加大了本书的编写难度。著作中的“读故事品文化”、“成语中的文化”的内容都紧紧地将企业文化与管理结合在了一起。读者从中可以品味出“管”的道理,毕竟“学”并不是终极目的,“用”才是学的归宿。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从理念层面让读者愿“学”会“用”。

本书的编写体例是这样的:全书的十章内容中,每章的开始是对企业文化理论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就是与该章内容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和管理故事,每章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板块:企业文化理论、经典案例分析、读故事品文化、成语中的文化、宠物眼中的管理。案例编写过程中首先是对案例进行精练的论述,力争用非常简练的文字表达案例中最丰富的内容,然后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展开分析,主要分析案例中问题出现的诱导机制,这部分为后面的对策探讨做准备,接下来就是对策分析部分,针对案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分别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虽然有些案例分析中在结构的不同部分文字分布有厚有薄,但写作体例基本如此,并且每个案例的分析深度也基本相同。读故事品文化、成语中的文化、宠物眼中的管理等三个板块用语风趣、讲究,但不缺乏深度,是本书的一个亮点,在同类书籍中是没有看到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书的写作特点在于注重分析,而不在于陈述案例。本书中列举的经典故事也不是简单地将故事堆积在这里,而是从管理学角度对故事中的情节进行分析,让读者感觉到入情入理,在读故事而感到幽默风趣之余也能够体会到其中蕴涵的企业文化思想。希望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本书内容紧扣管理主题,结构严格服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不是从管理学的一般意义上撰写,而是专门针对企业文化主题,案例内容涉及企业文化理论的各个层面。本书除了可以作为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成为社会上广大的需要汲取企业文化知识的读者的必备读物。即使没有学过管理者专业的人,在打开本书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到内容非常生僻难懂。相信读者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会爱不释手的,如果是这样,笔者也就感到非常欣慰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0天读懂企业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祥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119459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49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