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宫殿建筑史话/物化历史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杨鸿勋编写的这本《宫殿建筑史话》是《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从建筑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内容推荐

  宫殿是集中社会财富、智慧与技能而建造的最高级的建筑,是王权或皇权的象征,是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生产水平和工程技术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宫殿建筑史话》这本书概括、通俗地讲解了中国宫殿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列举了历代典型宫殿实例,生动具体地显现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成就。

《宫殿建筑史话》由杨鸿勋编写。

目录

引言1

一 宫殿的雏形——原始氏族“大房子”的蜕变4

  1 氏族盛期的“大房子”——半坡F15

  2 宫殿的雏形——大地湾F9018

二 原始宫殿——二里头F1是“夏后氏世室”吗?12

三 “宗”、“庙”一体建筑——二里头F216

四 商王宫殿——至尊的“四阿重屋”20

  1 尸乡商城的宫殿22

  2 殷晚期的离宫楼阁——小屯殷墟甲12基址26

  3 小屯殷墟妇好墓上的享堂——“母辛宗”28

  4 方国都城的宫殿——盘龙城F1和F230

  5 郑州商城的台榭残迹31

  6 殷商宫殿的营造成就32

五 殷晚期周邦君的祖庙和西周“瓦屋”宫殿35

  1 殷晚期周邦君的祖庙36

  2 周原的“瓦屋”40

六 周代宫殿制度42

七 周王的宫廷前殿——“明堂”44

八 东周列国的“高台榭”、“美宫室”48

  1 春秋时期的秦都雍城宫殿——凤翔马家庄3号遗址50

  2 春秋时期秦国宫殿的青铜构件和饰件——金53

  3 战国时期飞阁复道相连的秦咸阳宫殿55

  4 战国时期中山国王和王后的陵墓享堂57

  5 燕下都宫殿的屋脊装饰58

九 周代宫殿的营造成就61

  1 营造器具的使用和工种的分化61

  2 土结构的成就——版筑和泥土砌块工艺的定型63

  3 木结构的成就——栌、栾和抬梁屋架的创造64

  4 人工建筑材料的应用68

  5 建筑装饰的多样化69

十 秦帝国气吞山河的宫殿群落72

  1 新朝宫的前殿——“阿房”75

  2 东海疆的“国门”——“碣石门”与“碣石宫”75

十一 “非壮丽无以重威”——西汉宫殿80

  1 长乐宫(东宫)82

  2 未央宫(西宫)82

  3 建章宫86

  

十二 东汉洛阳的宫殿89

十三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宫殿91

  1 三国曹魏邺都宫殿的“东、西堂”制度92

  2 东晋建康宫殿93

  3 北魏洛阳的太极殿——最早副阶周匝的实例95

十四 庄严富丽的隋、唐宫殿97

  1 太极宫(西内)99

  2 威名远扬的大唐帝国朝宫前殿——大明宫含元殿101

  3 大明宫著名的“三殿”——麟德殿104

  4 隋避暑离宫——仁寿宫(唐改称“九成宫”)108

十五 秀丽典雅的两宋宫殿113

  1 北宋东京城的宫殿113

  2 南宋临安城的宫殿117

十六 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辽、金、元 三朝宫殿120

  1 辽上京的宫殿121

  2 辽南京的宫殿121

  3 金上京的宫殿122

  4 金中都的宫殿123

  5 元大都的宫殿124

十七 硕果仅存的明、清宫殿127

  1 明南京的宫殿128

  2 未完成的杰作——明中都的宫殿129

  3 世界现存最宏伟的宫殿群落——明、清北京紫禁城130

  4 满汉合璧的“帐篷型”殿堂组合——后金时期关外奉天(盛京)的宫殿135

试读章节

宋时中国北方地区的契丹族建立了辽国,不久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兴起。辽设立了“五京”,以临潢为“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辽阳为“东京”、大同为“西京”、大定为“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析津为“南京”又称“燕京”(今北京市西部)。金朝国势强大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金初,以上京会宁府(今吉林省阿城南)为国都。上京地偏北方,气候寒冷,为了进取中原,于金贞元元年(1153年)由上京迁都到南京(燕京),改名为“中都大兴府”。金朝皇帝命右丞相张浩仿照北宋东京的规划扩建原燕京城。1234年北方蒙古族兴起,灭掉金朝,蒙古蒙哥汗六年(1256年)忽必烈在滦河以北筑城建宫,3年告成。中统元年(1260年)定名“开平府”;四年,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1264年定都燕京,沿袭金朝仍称“中都”。1267年开始,以中都东北的琼华岛离宫为中心,建设新皇宫。1271年蒙古可汗仿照汉族习惯称帝,并建立元朝,统一了中国。1272年命汉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儿主持在琼华岛新皇宫周围规划新国都——大都城,历时8年建成。

辽、金、元三朝同属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权,这三朝的共同之处都是注重文化的提高,统治者学习汉文化、任用汉人,以图进取中原、建立全国性的政权。所以,辽、金、元三朝在统治方法和宫廷典章制度方面,都采取汉族的传统;宫殿也基本上采取汉族传统宫廷形制,但是其中也反映出游牧民族的观念和习俗。

辽上京的宫殿

辽上京的宫殿是天显元年(926年)所建,遗址在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二里。上京分南北两城,北城为皇城。皇城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2000米,东、西、北各有一门,都设瓮城。皇城内,中部有连接东、西宫门的横路,路北利用高地建成500米见方的宫殿区。宫殿区内正中是一个前为长方形、后为圆形的主殿。圆形殿堂,反映了游牧民族所习惯的穹庐型帐篷——毡包的造型。主殿以北是内宫。宫殿区正南200米处,为“承天门”,尚存基址和雕刻。门外中轴大街,将城市分为东、西两区。

辽南京的宫殿

《辽史·地理志》载南京(燕京)城的皇宫情况是:“燕京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殿二:东日‘宣和’,南日‘大内’。内门日‘宣教’,改‘元和’;外三门日‘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万春’,右掖改‘千秋’。门有楼阁,球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皇城西门日‘显西’,设而不开;北日‘子北’。西城颠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皇城里还有于越王庙、清凉殿、嘉宁殿、五花楼、五凤楼、迎月楼、凤凰门、昭庆殿、乾文阁、九层台、天膳堂、游仙殿、仁政殿等。

金上京的宫殿

金上京城内,由一道东西横墙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横墙中部偏东开有一门;横墙南部西北隅地势高平,这里建有560米见方的宫城,宫城后墙就利用了城市的横隔墙。宫城南面正门与城市南门相对,宫门前左右有高台观,既是礼仪双阙,又是军事设施。

宫城南面正门有三个门道,进宫门沿向北的长甬道两侧为东、西廊庑;甬道通向正面一殿门。进殿门,正面一座大殿,通面阔约150米,进深约50米。大殿北面有和正殿规模相等的一殿,殿后为“工”字形殿堂。“工”字殿位于宫城中央,为宫城主殿,显然是效仿宋东京的宫殿形制。“工”字殿东西有墙,将宫城分为前南北两区:南部“前朝”,北部“后寝”。“工”字殿以北中轴线上还有南北排列的三座宫殿,东西两侧仍有廊庑。以上是宫城中路;另外还有与中路差不多宽度的东、西两路宫殿。东、西路殿堂各有四进。所有宫殿都敷黄、绿琉璃瓦或琉璃剪边。金上京的宫殿仿宋宫,只是具体而微。正像《大金国志》所说:宫殿“规模曾仿汴京,然十之二三而已”。

金中都的宫殿

金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在中都宫殿建设之前,先派画工到北宋东京绘制宫殿建筑图样,然后按照这些图来建造宫殿。

皇城在中都的中央,南面宣阳门外有龙津桥,过桥大道直通中都城的南面的丰宜门。皇城宣阳门里左有文楼,右有武楼,两侧并有千步廊各250余间。直北为宫城正门——应天门。东廊外,北有太庙,南为球场;西廊外,北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南为三省。东西千步廊外偏南,分别有西夏馆和会同馆等,并各有民房杂处其间。

宫城应天门内800米处是正朝的大安殿,也就是举行皇帝登基、元旦、万寿节(皇帝生日)等大典的地方。后面是仁政殿,是常朝使用的殿堂。东面是太后宫、太子东宫和东苑;西面为后、妃居住的寝宫。宫城中轴线正对天宁寺塔(完好保存至今,位于现在北京市西南部)。

中都的宫城前有大朝大安殿和后有日朝仁政殿两座主殿,并没有按照隋、唐以降的外朝三大殿制度,后来的元大都宫殿也与此类似。

P120-123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宫殿建筑史话/物化历史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鸿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30768
开本 32开
页数 1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9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092
丛书名 物化历史系列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37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