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人生观(蔡元培随笔)/大学者随笔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其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本书为其随笔作品集。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先生的随笔作品集,收录了《在北京留法俭学会讲演会演说辞》、《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词》、《北京大学开学式之演说》、《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中法协进公会开会词》、《北京大学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之关系——在北京高等师范国文部演说》等文章。

目录

美与人生

 世界观与人生观

 在信教自由会之演说

 《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序

 大战与哲学

 我之欧战观——在政学会欢迎会演说

 哲学与科学

 黑暗与光明的消长

 洪水与猛兽

 美术的起源

 义务与权利——在女子师范学校演讲

 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讲

 吾侪何故而欲归国乎——旅法学界西南维持会之通告

 欢迎柏卜先生演说词

 杜威博士六十生曰晚餐会演说词

 我的新生活观

 在李超女士追悼会的演说

 在林德扬君追悼会之演说

 游保定日记

 与北京大学学生话别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教育真义

 华法教育会之意趣——在巴黎自由教育会会所演说

 《勤工俭学传》序

 《华法教育会丛书》

 在北京留法俭学会讲演会演说辞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词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北京大学开学式之演说

 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

 中法协进公会开会词

 《北京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册》序

 北京大学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

 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之关系——在北京高等师范国文部演说

 国文之将来——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说

 在国语讲习所的演说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民国元年南京政府教育总长任内

 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在天津中华书局直隶全省小学会议欢迎会的演说

 教育之对待的发展

 北京大学二十二周年开学式之训词

 告北京大学学生暨全国学生联合会书

 回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全体学生欢迎会演说

 国立北京大学校旗图说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在青年会的演说

 《法政学报》周年纪念会演说辞

 在北京高等师范学生自治会演说辞

 在平民夜校开学日的演说

 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

修养意趣

 北京大学之进德会旨趣书

 在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之演说词

 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旨趣书

 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之演说词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之演说

 《学风》杂志发刊词

 文明之消化

 在清华学校高等科演说词

 《国民杂志》序

 科学之修养——在北京高等师范修养会讲演

 燕京大学男女两校联欢会的演说

 北京大学授与班乐卫氏等名誉学位礼开会辞

 华工学校讲义

 对于学生的希望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试读章节

世界无涯诶也,而吾人乃于其中占有数尺之地位;世界无终始也,而吾人乃于其中占有数十年之寿命;世界之迁流如是其繁变也,而吾人乃于其中占有少许之历史。以吾人之一生较之世界,其大小久暂之相去既不可以数量计,而吾人一生又决不能有几微遁出于世界以外,则吾人非先有一世界观,决无所容喙于人生观。

虽然,吾人既为世界之一分子,决不能超出世界以外,而考察一客观之世界,则所谓完全之世界观何自而得之乎?日凡分子必具有全体之本性,而既为分子则因其所值之时地而发生种种特性,排去各分子之特性而得一通性,则即全体之本性矣。吾人为世界一分子,凡吾人意识所能接触者无一非世界之分子。研究吾人之意识而求其最后之原素为物质及形式,犹相对待也。超物质形式之畛域而自在者,唯有意志。于是吾人得以意志为世界各分子之通性,而即以是为世界之本性。

本体世界之意志,无所谓■的也。何则?一有■的,则悬之有其所,达之有其时,而不得不循因果律以为达之之方法,是仍落于形式之中,含有各分子之特性,而不足以为本体。故说者以本体世界为黑暗之意志,或谓之盲瞽之意志,皆所以形容其异于现象世界各各之意志也。现象世界各各之意志则以回向本体为最后之大鹄的,其间接以达于此大■的者又有无量数之小鹄的,各以其问接于最后大鹄的之远近为其大小之差。

最后之大鹄的何在?日合世界之各分子息息相关,无复有彼此之差别,达于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相交之一点是也。自宗教家言之,吾人固未尝不可一瞬间超轶现象世界种种差别之关系,而完全成立为本体世界之大我。然吾人于此时期既尚有语言文字之交通,则已受范于渐法之中,而不以顿法,于是不得不有所谓种种间接之作用。缀辑此等间接作用,使厘然有系统可寻者,进化史也。

统大地之进化史而观之,无机物之各质点,自自然引力外,殆无特别相互之关系;进而为有机之植物,则能以质点集合之机关共同操作,以行其延年传种之作用;进而为动物,则又于同种类间为亲子朋友之关系,而其分职通功之例视植物为繁。及进而为人类,则由家庭而宗族,而社会,而国家,而国际,其互相关系之形式既日趋于博大,而成绩所留,随举一端,皆有自阂而通,自别而同之趋势。例如昔之工艺,自造之,而自用之耳。今则一人之所享受,不知经若干人之手而后成;一人之所操作,不知供若干人之利用。昔之知识,取材于乡土志耳。今则自然界之记录,无远弗届,远之星体之运行,小之原子之变化,皆为科学所管领。由考古学人类学之互证,而知开明人之祖先与未开化人无异;由进化学之研究,而知人类之祖先与动物无异。是以语言风俗宗教美术之属,无不合大地之人类以相比较。而动物心理,动物言语之属,亦渐为学者所注意。昔之同情,及最近者而止耳。是以同一人类,或状貌稍异,即痛痒不复相关,而甚至于相食。其次则死之,奴之。今则四海兄弟之观念为人类所公认,而肉食之戒,虐待动物之禁,以渐流布。所谓仁民而爱物者,已成为常识焉。夫已往之世界,经其各分子经营而进步者其成绩固已如此,过此以往,不亦可比例而知之欤?

道家之言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曰:“小国寡民,使有仲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此皆以目前之幸福言之也。自进化史考之,则人类精神之趋势乃适与相反。人满之患虽自昔借为口实,而自昔探险新地者率生于好奇心,而非为饥寒所迫。南北极苦寒之所,未必于吾侪生活有直接利用之资料,而冒险探极者踵相接。由推轮而大辂,由桴槎而方舟,足以济不通矣,乃必进而为汽车汽船及自动车之属。近则飞艇飞机更为竞争之的。其构造之初必有若干之试验者供其牺牲,而初不以及身之不及利用而生悔。文学家美术家最高尚之著作,被崇拜者或在死后,而初不以及身之不得信用而辍业。用以知:为将来而牺牲现在者,又人类之通性也。

人生之初,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谋生之事至为繁重,无暇为高尚之思想。自机械发明,交通迅速,资生之具日趋于便利。循是以往,必有菽粟如水火之一日,使人类不复为口腹所累,而得专致力于精神之修养。今虽尚非其时,而纯理之科学,高尚之美术,笃嗜者固已有甚于饥渴,是即他日普及之朕兆也。科学者,所以祛现象世界之障碍,而引至于光明。美术者,所以写本体世界之现象,而提醒其觉性。人类精神之趋向既毗于是,则其所到达之点盖可知矣。

然则,进化史所以诏吾人者:人类之义务,为群伦不为小己,为将来不为现在,为精神之愉快而非为体魄之享受,固已彰明而较著矣。而世之误读进化史者,乃以人类之大■的为不外乎具一身与种性之生存,而遂以强者权利为无上之道德。夫使人类果以一身之生存为最大之鹄的,则将如神仙家所主张,而又何有于种姓?如日人类固以绵延其种姓为最后之鹄的,则必以保持其单纯之种姓为第一义,而同姓相婚,其生不蕃,古今开明民族,往往有几许之混合者。是两者何足以为究竟之鹄的乎?孔子曰:“生无所息。”庄子曰:“造物劳我以生。”诸葛孔明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吾身之所以欲生存也。北山愚公之言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是种姓之所以欲生存也。人类以在此世界有当尽之义务,不得不生存其身体。又以此义务者非数十年之寿命所能竣,而不得不谋其种姓之生存。以图其身体若种姓之生存,而不能不有所资以营养,于是有吸收之权利。又或吾人所以尽务之身体若种姓,及夫所资以生存之具,无端受外界之侵害,将坐是而失其所以尽务之自由,于是有抵抗之权利。此正负两式之权利,由义务而演出者也。今日吾人无所谓义务,而权利则可以无限,是犹同舟共济,非合力不足以达彼岸,乃强有力者以进行为多事,而劫他人所持之棹楫以为己有,岂非颠倒之尤者乎?

昔之哲人有见于大鹄的之所在,而于其他无量之小鹄的又准其距离于大鹄的之远近以为大小之差。于其常也,大小鹄的并行而不悖。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曰:“好乐,好色,好货,与人同之。”是其义也。于其变也,绌小以申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日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禹治洪水,十年不窥其家。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曰:“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范文正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是其义也。循是以往,则所谓人生者,始合于世界进化之公例,而有真正之价值。否则,庄生所谓天地之委形委蜕已耳,何足选也!P3-6

书评(媒体评论)

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这是十分正确的。正是因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大成为新文化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因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

——学者、思想家 梁漱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人生观(蔡元培随笔)/大学者随笔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元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75279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1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