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用文字谱写乐章--论黑人音乐对莫里森小说的影响/外国文学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自197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以来,迄今为止发表的每一部小说都会在评论界掀起一阵波澜,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透彻的社会分析、激情洋溢的哲学关照和对黑人美国的诗化描述享誉全球。

本书从音乐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的视角评论了莫里森的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对莫里森作品乃至其他各种文学文本的解读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内容推荐

本书从音乐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的视角评论了莫里森的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对莫里森作品乃至其他各种文学文本的解读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有效的范例。莫里森的作品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具有丰富的隐喻特征,而其中探讨的文化民主思想理念则与黑人音乐中隐含的开放、动感、民主等思想息息相通。本书在分析文本和音乐相通性的同时,考证了美国黑人文学及艺术中所表达和蕴含的文化民主思想理念,认为莫里森对非文学文本的种种“挪用”和“改造”也会对研究美国所谓“正史”之外的历史提供有力的佐证材料,并为研究美国文化多样性和黑人民族性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莫里森用写作不仅重构了美国黑人历史,而且在美国奴隶制历史源头的历史语境下,融会了她对历史、种族、文化、性别和“爱”的再思考。作者所探讨和关注的主题如奴役、精神创痛记忆、女性努力摆脱囚禁她们心灵和肉体牢笼的痛苦等都对研究美国历史、文化以及非裔美国人的经历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奏响灵魂深处的旋律:美国黑人文学中的黑人音乐传

 第一节 休斯诗歌对黑人音乐的创新性借鉴

 第二节 拉尔夫·埃里森通过爵士乐构建的文化观

 第三节 音乐作为象征性表达方式

 第四节 黑人音乐作为文化同化和文化认同的历史进程

第二章 用音乐治疗创伤:审美敏感性与文化保持

 第一节 莫里森的音乐美学

 第二节 审美敏感性与身份保持

 第三节 集体社区表达与文化保持

第三章 莫里森的黑人灵歌:荒野中的精神栖息地

 第一节 在精神的荒野上

 第二节 主体性的丧失

 第三节 黑人身份的丧失

 第四节 黑人社区身份的丧失

 第五节 精神家园

第四章 莫里森的布鲁斯:从痛苦与挣扎中的痛哭到宣泄痛苦

 第一节 黑人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

 第二节 宣泄痛苦

第五章 莫里森的爵士乐:通过文化杂交重构身份的框架

 第一节 再继承黑人文化遗产与唤醒黑人文化意识

 第二节 黑人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南方的过去和北方的现在

 第三节 超越历史、创造未来:新文化身份与创痛的黑人身份

 第四节 参与、交流与沟通:姐妹情、社区和博爱

 第五节 超越强加的姓氏、重塑身份

 第六节 与白入主流意识和男权王国抗争

第六章 莫里森小说中融入的音乐元素

 第一节 结构层面

 第二节 语言层面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用文字谱写乐章--论黑人音乐对莫里森小说的影响/外国文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美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78894
开本 16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074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