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年新时空的见证
内容
编辑推荐

自2006年8月28日开播以来,《新时空》以其平民化的视角,个性化的报道,丰富的节目样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本书为宁夏电视台《新时空》栏目组成立以来播出的各期节目的编辑手记、同期声文字、图片资料的汇编,见证和记录了栏目组三年来的奋斗经历。

内容推荐

《新时空》是宁夏广电总台公共频道推出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自2006年8月28日开播以来,《新时空》以其平民化的视角,个性化的报道,丰富的节目样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故事驿站》《我在现场》《DV日记》《时空视角》《行风面对面》《画里有话》《DV剧场》……应该说,这些栏目板块在创新电视节目形态、服务社会大众方面发挥了显著效应。2008年,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复评中,《新时空》被评为“中国新闻奖优秀专栏”,这是宁夏电视栏目首次获得这一荣誉。本书对《新时空》栏目三年多来走过的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宁夏电视界留下一份可供借鉴的图示资料。

目录

序言

1 创作手记

创新,是一种使命

三年:文章合为时而著

三年:我们在这里安放青春

平淡中,感知生活的本来面目

我做记者的抱负

舆论监督报道中的是与非

用镜头思索

我的DV纪事

一次突发事件的采访

让经历成为财富

戏里戏外的角色

织就绿叶映红花

就这样,静静地聆听!

打开故事的魔盒

我的“电视生涯”

摄像机永不眨眼

作为记者

“别忘了,你是记者!”

成长,源于生活本身

经历的那些事儿

在“高压”下进步

多个角色多种体验

学会严谨

我的初学笔记

其实我还是个“菜鸟”

我做记者的一天

电视评论的尺度

让“一把手”现场办公

拿起DV秀一把

用真诚演绎生活

2 故事驿站

喊话老人

老人与鸟

渴望生命的女孩

发现“回中宫”

捐肾

知心爱人

校园之声开始广播

打工子弟

太极传人

感恩的心

马书敏:妙手偶得

好人一生平安

浴血绥西

无名英雄白江波

海天林场的主人

我的另一半:“社区更需要你”

记忆中的歌声

独闯西藏的女人

星星的孩子

八旬老人绿色梦

打工家庭走出的高考状元

慈善家——陈逢干

留守儿童的新年

我在现场

荒弃的样板村

漫漫取水路

正在流逝的荒凉

柴油补贴款补贴谁?

艰难讨薪路

谁污染了我的菜地?

公共绿地岂能私自圈占?

追踪垃圾短信

我们的绿地哪儿去了?

丽景物流带路在何方?

民乐市场:小偷缘何猖獗?

同心韦州:是谁破坏了草原?

救落水同学为何不算见义勇为?

银川公交:一卡通缘何遭冷落?

直击传销真面目

何以未经验收就售房?

DV日记

卖报纸的小女孩

母亲的牵挂

常回家看看

会说话的佛像

穿越阿里

用爱期盼

神奇的鹩哥

送战友

抓贼

灾区见闻

时空视角

这样的“青年文明号”对得起谁?

医院封建迷信为哪般?

贵宾卡不等于特权

群众的“肚子”比城市的“面子”更重要

经济适用房到底“经济”了谁?

采暖费只涨不跌,物价部门为何视而不见?

村干部贪污腐败不容忽视

新规定为何不新?

期待银川商贸零售业“战国时代”的来临

价格联动不能一边倒

平抑菜价也是民生工程

中考分数秘而不宣为哪般?

听证会真的尊重民意了吗?

行风面对面

银川城管:治理流动经营还需相互理解

交警总队:要让受害人感到执法者的热情

银川市住房保障局:修缮漏雨房屋保障居民利益

中卫市政府:大病救助应考虑群众急需

这条马路咋就无人理会?

画里有话

过期宣传牌应及时下撤

如此马路作业

是车也是房

井盖丢失的麻烦

钉子户

是田园牧歌,还是生态破坏?

雪后司机遮牌忙

如此禁停

小鬼当班

超载

火红的校外经济

车尾文化正流行

DV剧场

头发

电话

神医

附录

《新时空》主题歌

 跨越新时空(一)

 跨越新时空(二)

后记

试读章节

平淡中,感知生活的本来面目

“冬天的哈拉乌沟,寂静沉默,有不言的骄傲。行走其间,被清冷的山石和巨大的冰雪轻易淹没,一切都微不足道。阳光穿越密林深处,却无法带来温暖和安慰,只有粗重的呼吸弥漫周围。这一切都仿佛一个暗示,不断提醒着我们与山的距离。”

这是2006年冬天我的一段登山手记。这次登山后不久,一次普通的采访经历让我印象深刻而且受益匪浅。

在外人眼中,热衷户外运动的人多少有点疯魔的“自虐”倾向。其实在我看来,大众经常给那些不了解的人或事贴标签。比如,那些盲人和聋哑人,就常常被视作弱势群体,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未必如此。在宁夏特殊教育学校采访后,我发现那些孩子负重前行、不断攀爬,就是为了能被视为一名普通人。这个通常被忽略的细节,恰恰是他们幸福的目标。

说到幸福,我所拍摄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首先是热爱生活的人。即使是身处困境,有着复杂颠簸的人生经历,他们却依然有着明确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对平淡生活的善意和珍惜,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幸福。

也许有人认为眼盲或者耳聋是一种残缺,可是如果你走进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用心去了解那里的孩子和老师,也许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我们采访时,这所学校有290名学生,其中37名是盲童,学生人校后首先要适应环境。校长说,这所学校自1994年建立以来,二十多年间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这里一直没有盲生专用的厕所,孩子刚来时,常常会掉到粪池里。至于学习,每个学生人学后,首先要掌握盲文。

一名叫刘亚东的盲童告诉我,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他基本上掌握了盲文。掌握盲文后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够读小说。那时,他刚迷上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讲起书中的故事也是滔滔不绝。在被选为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后,每天下午,刘亚东都会给大家朗读一些自己精心准备的小故事。

我们采访时,他特意给我们读了一段盲文。“人的一生不是完美无缺的,总会有些地方让人感觉无比遗憾。所以,我们总是羡慕别人拥有的,自己没有的。闻名全球的音乐家贝多芬是个聋子,著名小说家弥尔顿是个瞎子,聋子贝多芬何尝没有羡慕过别人的耳朵,弥尔顿又何尝没有羡慕过别人的眼睛。命运捉弄了他们,人生欺侮了他们,而他们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不朽的巨人。”

虽然上定向行走课训练方向感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甚至骨折,虽然看不到周围世界的绚烂色彩,可是这些孩子稚嫩灿烂的笑容依然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是一个我们从来没有用心去了解的世界,也总是忽略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可即使是在这样一个没有色彩,没有玩具,也缺少关爱的世界里,他们依然有着最美好的愿望,懂得付出努力,并且学会坚强。

如果说这些孩子需要关爱,那么,和这里的老师打交道,则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付出”和“爱心”这些字眼的真正内涵。

冯新霞老师说,她毕业任教第一年教的是一年级的聋哑学生,一个班十个学生,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教会他们说“爸爸妈妈”。而当听到孩子喊出“爸爸妈妈”的时候,许多来学校接孩子的父母都流泪了。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快十年了,冯老师依然记忆犹新。她说,就是从那时候起,她从内心认定了这个职业。

这次采访我花费了比平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几期节目,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如果说过去我注重挖掘曲折离奇的人物故事,那么,这次采访后,我更加注重记录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生活态度,并在平淡真切的叙述中,触摸生活的本来面目。P13-15

序言

2009年岁末,《新时空》栏目组的同志对我说,希望能够出一本书,将栏目创办三年多来的成果和心得体会以书籍的形式保留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愿意和栏目组的同志共同来完成。

电视有其先天的缺憾,一件作品,无论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往往都是过眼即成烟云。所以,编辑出版本书的目的,一是借图书这种形式留下我们的思索与实践,为今后宁夏新闻界提供一份方便检索的文本;同时,也希望以此留下创作人员三年多来凝聚在栏目中的激情与梦想,激励今后更加勇敢地前行。

2006年,宁夏广电总台组建新的公共频道,我任总监。当时,整个频道还没有自办栏目。办一个什么样的栏目,能够既符合公共频道“。新闻综合频道”的定位,同时,又能以一支新闻生力军的姿态显现于宁夏电视荧屏,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夙兴夜寐,认真求索的过程。频道领导班子进行过反复探讨和研究之后,定下了“电视新闻杂志”的栏目方向。我们知道,既然要办电视新闻杂志,多样化的节目形态必不可少。后来,节目形式在大家的交流研究中逐渐明晰。

《新时空》创办之初,栏目记者们拿到的,是一个让人充满创业激情的节目方案。后来,思路被这群年轻人变成了一档激情洋溢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故事驿站》以讲故事的形式做新闻;《我在现场》致力于打造现场出镜的名记者:《DV日记》努力让每一个DV爱好者都能够成为电视节目的创作者;《时空视角》证明“电视栏目也能做观点新闻”。《新时空》的首播时间是傍晚18:30,开播前,这个时段的收视率长期为零。但就在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时段,《新时空》的开播却带动了这个时段收视率的迅速上扬,最高时甚至达到了3.50%。《新时空》亮相电视荧屏后,时任宁夏广电总台总台长的李文华给予了“出手不凡”的评价,广大电视观众也给予“清新、别致、贴近、显著”的赞誉。很快,《新时空》就成长为宁夏电视荧屏上一支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在宁夏电视栏目中树立了品牌形象。

《新时空》后来取得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2008年,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复评中,《新时空》被评为“中国新闻奖优秀专栏”。当时,全国入围的十个电视栏目中,《新时空》排名第五,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等栏目一并入选。这是宁夏电视界首次获得这一荣誉,我为此感到欣慰,也为栏目组同志付出的心血而深深感动。我知道,当栏目组的同志共同举起这一奖状时,背后是他们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身影。

荣誉总会成为过去,关键是如何更好地面向未来。在《新时空》开播三年后,他们又经过总结探索,大胆推出《行风面对面》《画里有话》等板块,又一次引起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注意。《行风面对面》邀请部门负责人亲临群众工作生活环境进行实地访谈,来达到沟通并解决问题的目的,是电视行风节目的一次崭新探索:《画里有话》采取栏目记者和电视观众拍摄图片新闻的方式,进一步突破了电视设备的局限,丰富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与形式。

三年多来,《新时空》一直在这样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实现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有了创新,节目就会充满活力,就会像《新时空》的团队一样,年轻而富有朝气。

《新时空》栏目成员目前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29岁,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年龄,也是一个能打敢拼的年龄。《新时空》这个团队组建之初,栏目成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从未干过电视行业。在人员构成与播出时段都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这群年轻人用他们的智慧和韧劲,在宁夏的电视栏目中拼出了《新时空》的品牌,使《新时空》成了很多宁夏电视观众生活中的一部分。三年多来,在全区和全国各类新闻奖评选中,《新时空》团队的成员也屡获硕果……

这三年的新闻实践证明,《新时空》的团队是一支出则能打、打则能赢的队伍。《新时空》的成长历程是总台领导下频道自办栏目的一次成功实践,今后,这种能打敢拼、打则能赢的精神将会激励我们努力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本书收录了《新时空》栏目记者辛勤工作之余的业务心得和部分节目文字稿。《新时空》三年多的成长历程,见证了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和事,同时,也见证了他们自己一段重要的成长岁月。他们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在事业发展当中,外在条件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

是为序。

2010年2月

后记

《新时空》作为宁夏广电总台公共频道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自开播以来,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认可。一档普通的新闻栏目,播出时段并不太好,但取得的社会效果却让许多人刮目相看。在宁夏新闻界,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今天,我们将栏目三年多来的思索与实践成果结集出书,既是栏目全体工作人员的愿望,同时,也想为宁夏新闻界留下一个今后可用来比照的样本。

所有的回顾和纪念,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这本书的出版也不例外。我们在总结过去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定下了一个新的坐标。我们相信,这本书出版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东西值得书写。

“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一个电视栏目要得到观众的喜爱和尊重,就必须在内容上贴近观众,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视角。《新时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内容选择始终以新闻价值为标准,报道视角始终追求与群众一致。由于长期坚持这种做法,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气质和品格。这种气质和品格,我们将长期坚守,始终如一。

一个电视栏目存在的意义还在于创造。没有了创造,她就会失去活力。几年来,《新时空》一直在不断创新节目形式,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推出的《行风面对面》《画里有话》播出后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新时空》还会发展得更好。今天,我们总结过去的成功,不是为了沾沾自喜,更多的是居安思危。在危机中去寻求新的创造,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又一个意思。

《新时空》发展的三年多,凝结着很多人的智慧和心血。宁夏广电总台的领导对《新时空》给予了持续的关注、指导和鼓励;台内外的很多专家同仁也不吝赐教,将他们的思索无私地与栏目工作人员分享;此外,还有在《新时空》工作过的同志挥洒下的激情与汗水,各界朋友真诚无私的帮助和鼓励,这些都深深烙在了《新时空》成长的道路上。今天,回想这一切,都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日复一日,每一个紧张忙碌而充实的日子,记录的是我们无悔的付出和默默的坚守,也见证着一次成长、一份追求、一种感动。坚持新闻理想,担当社会责任,我们的步伐会更加坚定。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阳光出版社戒爱军女士的热情帮助。此外,对本书出版提供过帮助的其他朋友,也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纂时间较为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请新闻界同仁以及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2010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新时空》填补了宁夏电视栏目的空白,创造了低收视时段的高收视率,为宁受广电总台频道准确定位和节目改版思路提供了成功实践范例。

——宁夏广电总台简报

清新、别致、贴近、显著。

——观众短信

《新时空》出手不凡!它的背后有一个令人感动的集体!

——宁夏广电总台原总台长 李文华

以前或许是我们对宁夏台的偏见颇多,总觉得自家孩子没有别人的好,一旦有什么惊人之举,反倒有些不习惯,甚至抱以怀疑的态度了。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不知道这是宁夏台的节目,那么你一定以为是上海台或者北京台的节目,甚至会误认为是《东方时空》的地方版。

——蔓草社区网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年新时空的见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泉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06324
开本 16开
页数 4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29.274.31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