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告诉你一个真三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的魅力在于没有真相,历史的价值在于探寻真相。《三国演义》没有告诉你的——

“古代四大美女”中的貂蝉,原来只是一个虚拟美女;“三姓家奴”吕布,其实是一个铁杆汉室忠臣;仁义齐天的刘备、关羽、张飞,也曾涉黄涉暴;关羽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是戏说;草船借箭”“空城计”“舌战群儒”“三气周瑜”只是小说家的虚构而已;以为刘备死了而投江殉情的孙夫人,其实与刘备之间感情龃龉……

看热闹的读《三国演义》,看门道的读“真”三国,“真”三国,比演义更具真相,比传说更具内涵。

内容推荐

我国再现“三国热”,《三国》电视剧热播,“曹操墓”热议,《三国演义》再度热读。读三国,说三国,品三国,三国到底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因为《三国演义》的文学成功,对文学的感受往往代替了对历史的认识,三国的历史真相往往被人们忽视。本书从正史的角度,还原因《三国演义》而被误读的历史,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三国。

目录

前言

品人录

 第一章 与曹氏父子疑似“四角恋”的女人

 第二章 貂蝉本是虚拟美女

 第三章 被“三姓家奴”的吕布

 第四章 吕布也是“智多星”

 第五章 吕布才是汉室忠臣

 第六章 涉黄涉暴的刘、关、张

 第七章 由曹操墓看曹操

 第八章 曹操的DNA问题

 第九章 孔明何曾是军师

 第十章 本无奇谋蜀汉大丞相

 第十一章 魏延何曾有“反骨”

 第十二章 张飞也是书画达人

 第十三章 蜀汉“克星”张邻

 第十四章 鲁肃不是窝囊男

 第十五章 完美英雄周瑜

 第十六章 二乔寂寞姊妹花

 第十七章 “野蛮女友”孙尚香

 第十八章 “守户犬”曾是“藏獒”

品事录

 第十九章 漫话桃园三结义

 第二十章 怒鞭督邮故事的演变

 第二十一章 孟德献刀为哪般

 第二十二章 捉放曹与陈宫

 第二十三章 “三英战吕布”的虚实

 第二十四章 从“匿玺背约”说开去

 第二十五章 莫名其妙的磐河之战

 第二十六章 扑朔迷离的“三让徐州”

 第二十七章 吃人肉的一代仁君

 第二十八章 “爱屋及乌”的马腾故事

 第二十九章 吉平与吉本

 第三十章 小斛分粮与割发代首

 第三十一章 土山之上本无事

 第三十二章 横空出世的周仓故事

 第三十三章 害死关羽的赤兔马

 第三十四章 千里走单骑实为“躲猫猫”

 第三十五章 古城相会怪事多

 第三十六章 起死回生的刘岱

 第三十七章 反诗与反心

 第三十八章 若隐若现的诸葛亮夫人

 第三十九章 真假参半的徐庶故事

 第四十章 博望坡首功与诸葛亮无关

 第四十一章 长坂坡前故事多

 第四十二章 莫须有的“舌战群儒”

 第四十三章 蒋干盗书与蒋干其人

 第四十四章 千年演变的草船借箭

 第四十五章 华容道上本无事

 第四十六章 子虚乌有的甘露寺招亲

 第四十七章 发展变化的关羽战黄忠

 第四十八章 暗藏玄机的“骂死王朗”

 第四十九章 刮骨疗毒非华佗

 第五十章 失街亭与斩马谡

 第五十一章 是非颠倒的刘表故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与曹氏父子疑似“四角恋”的女人

演义品读——三国曾被演义

她,本来是一个人间女子,却总被当做《洛神赋》里的神女,有着“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的美貌,让人痴迷到“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的地步。

她,本来和很多后宫人物一样没有名字,但是在后世却有了“甄洛”和“甄宓”两个典雅高贵而又让人想入非非的名字。

她,本来是袁绍的儿媳,袁绍被灭后成了曹丕的妻子。

她,本来是端庄内敛的女人,却有人说曹操攻打邺城就是为了得到她,同时,曹植写《洛神赋》就是为了抒发对她的爱慕之情。曹氏三父子真的都与甄氏有感情纠葛吗?

她,本来是曹丕最心爱的女人,被封为皇后,成了中国第一夫人,但是最后被曹丕赐死,死后嘴里还被塞满秕糠。

她,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个这样的女人,在正史里又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让我们打开《三国演义》,走进这个虽在尘世却风情万种、妖媚万端的女人吧。她在《三国演义》里出场两次。第一次在第三十三回,曹军攻破邺城,曹丕闯到袁绍家里,发现甄氏的美色,不顾她是袁绍次子袁熙的现任妻子,就决定娶她

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遂按剑坐于堂上。

以一人之美色而救袁绍全家,甄氏之美色,让人心驰神往。

接下来,曹操“检阅”甄氏来了——

操至绍府门下,问曰:“谁曾入此门来?”守将对曰:“世子在内。”操唤出责之。刘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就甄氏为世子执箕帚。”操教唤出,甄氏拜于前。操视之曰:“真吾儿妇也!”遂令曹丕纳之。

甄氏第二次出场,已是人生谢幕。当初对甄氏一见钟情的曹丕,听信新宠郭皇后的谗言,将甄夫人赐死。

罗贯中以极简省的笔墨,勾勒出了曹丕的好色本性。对曹操“检阅”甄氏的描写,却很是暧昧:曹操日理万机,来袁绍府干什么?曹丕在袁绍府里泡甄氏,曹操生气干什么?吃醋了?曹操把甄氏叫来,看上了其美色,然后让儿子娶了她 有这样的公公吗?

这有点像今天的八卦新闻:某名男夜会某名女,虽然没有说二人怎么怎么,可是就是这半遮半掩的叙述,却可以让读者通过想象尽情地来补充情色情节。

罗贯中的意思很明白:曹操也对甄氏有意,不过是他动手没儿子早罢了!

因为没有票房的压力,所以《三国演义》对情色的描写是少到了极限,这和一些影视剧大肆渲染情色来吸引眼球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罗贯中是今天的畅销书作家,肯定会淋漓尽致地在曹操、曹丕和甄氏的三角恋上做足文章。

罗贯中暗示曹操对儿媳有意,并非完全杜撰。《世说新语》的“曹公屠邺”篇记载,曹操打下邺城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人把甄氏召来,结果手下汇报说甄氏已经被曹丕带走了,曹操就不甘心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今年破贼,正为奴。”官渡之战,原来是一个女人引起的战争。

要是罗贯中想把《三国演义》改编成电视剧剧本,导演可能还会建议他加上曹植暗恋嫂子甄氏的情节。有人说,《洛神赋》是曹植对甄氏有情的“铁证”。  《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洛神赋》写的是人神恋,曹植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与洛神宓妃邂逅,对她产生爱慕之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以此为题材画了《〈洛神赋〉图》,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也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自己的小楷代表作《洛神赋》。中国的编舞大师王玫也创作了舞剧《洛神赋》,作为北京舞蹈学院院庆55周年的舞剧之一。

《洛神赋》如此广为流传,除了其自身的文学成就之外,还因为人们认为它表现了曹植对嫂子甄氏的暗恋。王玫的舞剧《洛神赋》,就直接把曹植、曹丕与甄宓的三角恋作为情节骨架。

相传,曹植见到甄氏后,亦有意娶她为妻,而甄氏亦钟情于曹植,二人似乎是一见钟情,但曹操却把甄氏嫁给曹丕,将河北大户崔琰的侄女许配给曹植。曹植心中不平,十分怀念甄氏,终日借酒浇愁,言行更为任性。甄氏死后,有一次曹植进宫,曹丕忽然动了恻隐之心,将甄氏使用过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他。曹植睹物思人,泪如泉涌。归途中经过洛水,夜宿舟中,取枕而眠,恍惚间遥见甄氏凌波御风而来,并诉说“我本有心相托”之语。梦醒后,便连夜写下那篇传世名赋 《感甄赋》,借洛河中的水神宓妃作为甄氏的化身,抒发蕴积已久的爱慕之意。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认为曹植与甄氏是一对有情人,故世代相传,就把甄氏认定成洛神了。宋代人编写的神话小说《太平广记》里记述了一个叫萧旷的人与洛神女的艳遇,洛神女说——

妾,即甄后也 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

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

综合各种说法,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曹氏三父子,与甄氏之间演绎了一段“四角恋”。

还原历史——三国不是演义

曹丕与甄氏之间的感情,不容置疑。《三国志?后妃纪》、《魏书》、《魏略》等正史明确记载着甄氏的生平。甄氏是中山无极美女,被袁绍次子袁熙纳为妻子,后来袁熙被派到幽州,甄氏和袁熙的婆母刘氏住在邺。曹操攻破邺,曹丕发现了甄氏,为其美貌所吸引,于是迎娶了甄氏,并且十分宠幸。甄氏生了魏明帝和东乡公主。曹丕即位后,以甄氏为后,但是甄氏后来失宠,她成了怨妇,口出怨言,曹丕将其赐死。

《三国演义》对甄氏与曹丕之间感情的描述,基本符合史实。

那么,《三国演义》暗示曹操对甄氏动心,是否有史实可依?

P3-6

序言

从189年董卓进京算起,到280年西晋灭东吴,三国也就90年的时间,在漫漫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大书里,三国只是一个顿号。不,三国是惊叹号!除了三国,还有哪个历史时期让人如此欷感喟,回肠荡气?三国这段历史,最为中华儿女所熟知,它甚至成了中华的一个符号。

持久不衰的“三国热”,与《三国演义》的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永恒的风景线,它的成就是不可复制的。《三国演义》是文学的一个巅峰,文化的一个碑铭,但是它首先是一部炎黄子孙的英雄史诗,是人生理想的一个标杆。《三国演义》满足了人们被世俗几乎挤压成空气的英雄梦,读《三国演义》,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假如真的能穿越到三国,我会是谁?会看到谁?会遇上谁?会和谁在一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三国演义》,就是读英雄。人们花钱花时间去读、去看、去听三国故事,不是为了学习历史知识,而是为了让英雄情怀在自己的心里跑马。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东坡志林》里描写人们在书场听三国故事时,“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哭了,笑了,过瘾了,给说书人的几文铜钱就算是没打水漂,才懒得管刘备和曹操谁失败了对历史更有利一些呢!高希希版电视剧《三国》中,著名影星陈好扮演的貂蝉被网友称为“村姑”,甚至被指为“大妈”。可是,在网民凶猛“拍砖”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历史上根本没有貂蝉这个人。不过,这不影响人们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评点吕布对貂蝉的真情度有多少。公主王子是偶像,美女帅哥是偶像,英雄霸主也是偶像。《三国演义》则是中国最早的“偶像剧”了,而且流行了七八百年,并且还要继续流行下去。

偶像剧是永远的主流。人们沉溺在偶像的魅力里,不考虑生活中有些王子虽骑着白马却是唐僧,有些美女虽穿着婚纱却是野兽,有些英雄虽举着利剑却是神像。在对偶像的追捧里,我们可曾知道偶像也有黯淡的一面?在对英雄的崇拜里,我们可曾知道神圣的光环下是一副怎样的面孔?

揭开《三国演义》的文学面纱,我们可曾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三国?

任何文学作品都属于特定的时代,都属于它的作者。拍摄于“雷语”满天飞的网络时代,高希希版电视剧《三国》也有很多很雷、很穿越的台词,诸葛亮说出了“天天向好,蒸蒸日上”的励志语,甚至还有“因为,你劝了,公瑾才相信你没看出他的苦肉计!你劝了,苦肉计才显得更苦,更痛,更真切!公瑾也才显得更高明,难道不是这样吗?”这种带着《大话西游》风格的台词;“吕布是来给貂蝉小姐送生日礼物的”这句话则更穿越。貂蝉和吕布的爱情故事,高希希将其导成缠绵细腻的言情剧,一个因小男生邂逅知心姐姐而擦出火花的姐弟恋,浪漫唯美,则体现了今天而非三国时代的爱情,透露出了高希希争夺年轻观众的企图。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是这样属于时代、属于作者的。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说《三国演义》是“依史以演义”。“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实际上,《三国演义》写的不是三国,而是作者罗贯中所处的那个时代,《三国演义》写的不是三国人物,而是罗贯中本人。元末明初,全国人民深受元朝统治者的压榨,人心思“汉”,刘备寄托了当时的正统思想,所以,《三国演义》就确定了“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罗贯中身处底层,是一个勾栏瓦舍之中的草根戏曲平话作家,所以,他的理想和审美也脱离不了平民色彩。曹操虽然是统一北方的霸主,对恢复当地经济也有很大贡献,但是曹操东征西讨,在平民的切身体验里,是曹操导致天下大乱,所以,曹操就成了《三国演义》极力贬低的对象,而曾经携民渡江的刘备,却成了《三国演义》着重塑造的仁主明君。

“七实三虚”是对《三国演义》历史真实性的最普遍说法。可是,《三国演义》并没有告诉我们哪些内容是“实”的“七”或者“虚”的“三”。《三国演义》的成功,反而使人们得鱼忘筌,迷失在文学的原野上,忘记了回归历史的道路。

不能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误读了空间,也不能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误读了时间,同样,也不能说《三国演义》误读了历史。但是我们可以说,因为《三国演义》,我们误读了历史。文学触摸的是人们心底隐秘的一角,能够在心底引起回音的,就是成功的作品了。可是,我们还是有一种叩击历史的墙壁、聆听历史回答的冲动。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误解历史也意味着背叛。历史的魅力在于没有真相,历史的价值在于探寻真相。还原因《三国演义》而被误读的历史,是对经典最有价值的尊重。

陈瓷

2010年6月20日于泰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告诉你一个真三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忱//陈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3806
开本 16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6.0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