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鲜活与枯寂--日本近现代文学新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笔者对十余年近现代日本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一次概括和总结。其中偏重于对新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社会派等的研究。文中首先梳理了近现代日本文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次论述了近现代日本文学中主要流派、代表作家、经典作品;然后归纳出了近现代日本文学的特点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最后谈了日本文学史课程与日本文学作品选读课教材的建设等问题。

目录

第一章 “扬弃”与“发展”——日本近现代文学史论

 第一节 从“劝善惩恶”到“真善美”——明治初期、中期的文学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明治末期、大正期的文学

 第三节 文学的“政治化”与作家的“贞操观”——昭和期的文学

 第四节 “国际化”背景与“自我疏离”状态——平成期以来的文学

第二章 “接合”与“断裂”——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论

 第一节 政治与文学的“纠结”——近现代文学流派演变史略

 第二节 “源”与“流”——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的嬗变

 第三节 人道主义与“空想”——白桦派作家之创作轨迹

 第四节 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游离——新思潮派文学特征

 第五节 “生动地,有力地”——对新感觉派的“感觉”

 第六节 对军国主义的批判与再认识——战后派作家群像

第三章 “开化”与“守护”——日本近现代作家论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激情演奏者——小林多喜二

 第二节 为农民呐喊的无产阶级反战作家——黑岛传治

 第三节 理想·正义·和谐——点描社会派作家石川达三

 第四节 对“中国大陆”的那份执着——井上靖的创作舞台

 第五节 “社会派”文学的传人——山崎丰子

 第六节 “残缺”与“自我救赎”——大江健三郎创作中的母题

 第七节 “欧美情结”与“中国之路”——村上春树的文学使命

 第八节 “佛理”与“禅机”——近代日本作家的文学元素

第四章 “质朴”与“浮华”——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论

 第一节 夏日漱石中期创作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

 第二节 “消亡”与“永远”的第一次吟唱——《老年》

 第三节 在希望与不安之间徘徊——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世界

 第四节 异样的东洋“美”与“丑”——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

 第五节 对青春的鲜活记录——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

 第六节 当“众生”成为“上帝”的瞬间——大冈升平的《俘虏记》

 第七节 走向“炼狱”的边缘——石川达三的《最后的世界》与其道德观

 第八节 “裂变”与“毁灭”——《青春的蹉跎》中江藤贤一郎之性格

 第九节 源于“堕落”的交际——石川达三的《洒脱的关系》初探

 第十节 社会派文学创作之坐标——《金环蚀》与《华丽的家族》

 第十一节 “反思”与“求索”——战后日本中、短篇小说五十年(1946—1995)述要

第五章 “拥抱”与“占有”——日本近现代文学与中国

 第一节 “越境”与“雄飞”——甲午、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文人与东北

 第二节 黑土地上的“樱花”——日俄战争后东北日本人作家与创作

 第三节 “亚洲主义”的风景——横光利一的《上海》

 第四节 面对“正义”的坦诚——抗日战争文学中日本人的“反战文学”

 第五节 “真实”与“虚构”——竹内好与太宰治笔下的“鲁迅”

 第六节 “拓荒”与“辍耕”——我看《日本文学》杂志

 第七节 从“注释”看“文化”——日本文学翻译漫谈

 第八节 “系统地,宽泛地”——日本文学史课程建设谈片

 第九节 “重点地,深入地”——日本文学作品选读课教材建设之管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鲜活与枯寂--日本近现代文学新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振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162768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09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