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呐喊(青少年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
内容
编辑推荐

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命者助战振威。

《呐喊》中的小说,以振聋发聩的气势,揭示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喊出了“五四”时期革命者的心声。它反映了“五四”彻底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适应了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需要,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内容推荐

《呐喊》是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也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呐喊》描写了日常生活里一般人对狂人的围观、注视、谈论,以及由此反激起的“迫害狂”患者内心的恐惧,他看到每一个人都觉得想要吃他,列举出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目录

《呐喊》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试读章节

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幢’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问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P7-10

序言

本书收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后来鲁迅先生抽出去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补天》),另编入《故事新编》,因此所余十四篇于此。

关于先生为何要将这部小说集取名为《呐喊》——这个极富有深意的名字——编者在此不敢代先生叙言,因为在后面的自序内,先生详尽叙述了他彼时的想法和思想变动的过程,请读者们不吝翻阅,且,务必翻阅。

自序之中,先生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便可窥见一二。

编者唯一想在这里说明的是,《呐喊》中那些文学形象:狂人、阿Q、孔乙己、闰土……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典型也是最为成功的人物刻画,竖立起了一座座旁人无法企及的丰碑。鲁迅先生擅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和勾勒场景,潦潦几笔,市井小民潦倒书生的嬉、笑、怒、骂便呼之欲出,江南水乡的民俗风物则历历在目,对革命即将发生前的看似平静实则已风云暗涌的压抑场景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这份功力,值得我们的小读者们细细揣摩,用心研习。

总之,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先生留下的丰富的精神财富更值得我们穷一生之力去研究和学习。《呐喊》犹值如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呐喊(青少年版)/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272624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6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25
15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