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话》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李雪梅、安久亮所著的《文房四宝史话》为其中之一,较为详细而又通俗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文房四宝产生、发展与收藏的历史。
图书 | 文房四宝史话/物化历史系列/中国史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李雪梅、安久亮所著的《文房四宝史话》为其中之一,较为详细而又通俗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文房四宝产生、发展与收藏的历史。 内容推荐 古往今来的文人,无不重视文房用具。在诸多的文房用具中,最为文人所宝爱的莫过于笔、墨、纸、砚。这四种文房用具被雅称为“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不仅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中国历代文入借助它创造出诸如书法、字画、典籍册页等绚烂多姿的文化产品。由于时代的发展,中国文房四宝已从文化用品一变而为收藏品,这一点则是任何现代书写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特征,可以通过文房四宝的发展历程及历代明贤对文房四宝的评论赏鉴,得以形象地再现。 李雪梅、安久亮所著的《文房四宝史话》就从收藏的角度,以大量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托,较为详细而又通俗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文房四宝产生、发展与收藏的历史。通过《文房四宝史话》的讲述,相信读者一定能对文房四宝——这一我国的传统精粹有一个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 目录 引言 一 笔 1从“竹挺笔”到“湖笔” 2历代制笔名家 3历代名笔简录 二 墨 1从石墨到徽墨 2历代制墨名家 3墨模与墨品 4墨的收藏与辨伪 三 纸 1纸从无到有 2中国书画用纸——宣纸 3宣纸的加工工艺和特色 四 砚 1砚之家族从小到大 2贵为豪杰的端砚 3端溪名坑与端砚石品 4砚中俊士——歙砚 5鲁砚、洮河砚、澄泥砚 6雕砚名家 五 文房四宝著述提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房四宝史话/物化历史系列/中国史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雪梅//安久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2077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3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5.4 |
丛书名 | 物化历史系列 |
印张 | 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8 |
宽 | 133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