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辛亥革命图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时隔百年,除历史研究者外,辛亥英烈们为变革社会、振兴中华而舍生取义的英勇业绩,当代的人们已不很了解。许洪新先生和严亚南女士编著的《辛亥革命图录》,不是对辛亥革命作任何艺术加工的戏说,也不对有争议的问题多作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旨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比较完整正确地介绍这场革命的历程,以期达到普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目的。

内容推荐

在中国近代史中,“辛亥革命”指的是一个历史事件,又常指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至1913年7月二次革命的一个历史时期。许洪新先生和严亚南女士编著的《辛亥革命图录》仅以至1912年4月3日孙中山卸临时大总统职为止,只是为能说明革命爆发的原由,上溯自1840年鸦片战争,这是需要先予说明的。《辛亥革命图录》供普通读者一读,以了解这场深刻影响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革命。

目录

1.危楼积薪

2.山雨欲来

3.雨夜枪声

4.四方风动

5.东南底定

6.半壁可恃

7.阳夏之役

8.南北议和

9.立国开府

10.革旧布新

11.北伐始末

12.清帝退位

13.“中立”背后

14.枭雄摘桃

15.百年评说

附录: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在英国坚船利炮的打击下,清王朝被迫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签了字、画了押。之后,列强又以一次次的战争和外交勒索,通过不平等条约,至1901年已割去了大清朝八分之一的土地,劫夺了本息十多亿两的白银,还有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租界、租借地、驻军权、路矿开发等等,严重损害了领土、司法等大宗主权。

但是,中国实在太大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也太激烈了,而环视于中国之周的列强又太多了,谁也吞不下中国,却又都想独吞中国,至少多吞一点,这种彼此的制约才未致中国被瓜分。列强按实力各攫取了一份,形成了某种均衡,上面架着一个貌似统一集权的朝廷,这就是当时的清王朝。当然,这种均衡只是暂时的,随着列强实力的此消彼长,每每会打破这种均衡,对原来各自占有的权益与势力范围进行调整或再分配。1904-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就是日俄间因实力消长而为争夺中国东北权益进行再瓜分的战争。

所以,表面上统一的中国,瓜分豆剖的危险宛如一个巨大的阴影,时刻笼罩在这块土地上,笼罩在中国一些有识之士的心上。随着19世纪末列强为劫夺路矿权,掀起划分势力范围的割地狂潮,这一危险更日甚一日地压抑着先进的中国人,中国人民近代民族意识日益高涨。1903年,为俄国爽约交还营口,反增兵欲强占东北而掀起的拒俄运动;同年为抗议原广西巡抚王之春出卖路矿权、勾结法兵镇压会党起义的拒法惩王运动,以及为反对法国修筑滇越铁路引发的个旧锡矿工人起义;1905年为美国虐待华工而引发的全国性抵制美货运动;1908年为抗议第二辰丸日轮私运军火和1909年为抗议日本擅自修筑安奉铁路而引发的广东等南方各省与东北、京津各地抵制日货运动等等,都为其中之要者。

P12-13

序言

爆发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场革命使中国社会迈人了新的历史时期。从此以后,两千多年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皇帝被赶下历史舞台,任何人都不能再在中国复辟世袭的帝制。民主、平等、共和等新思想不胫而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类陈腐的忠君观念被社会唾弃。留在男子脑后、被外国人侮称为“猪尾巴”的辫子被剪去,有辱人格的向皇帝、长官跪拜的礼节被废除。满、汉等民族之间公开的不平等状况宣告终结,中华民族朝着各民族平等、和睦的方向跨出了一大步。这场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同时,又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开启了大门。如果没有这场发生于一百年前的革命,没有打破这专制制度的桎梏,现今的中国不可能取得如此迅速的进步。

时隔百年,除历史研究者外,辛亥英烈们为变革社会、振兴中华而舍生取义的英勇业绩,当代的人们已不很了解。许洪新先生和严亚南女士的这本新书.不是对辛亥革命作任何艺术加工的戏说,也不对有争议的问题多作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旨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比较完整正确地介绍这场革命的历程,以期达到普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目的。

本书的记叙详略有致。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便在各地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各地更纷纷响应,最终建立民国临时政府,推翻了清王朝。如果将这些事件一一详细介绍,势必卷帙浩繁,这不是普及对象能接受的。于是,整体而言,本书在逐一记述介绍历史背景,革命党人活动,特别是作为辛亥革命标志的武昌起义及各地的陆续光复、南北议和、临时政府成立以及清王朝的最后倾覆等事件时,既有弹钢琴式的点到即止,又有如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之役、上海起义、会攻南京等于全局关系重大的事件作较为详尽的描述。于细而言,即便是在东北等地革命党人未能成功的起义,书中也有提及;对于一些重大事件,于详尽中加上笔墨不多的细节记叙,像对究竟是谁开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的问题还作了探讨,从而显示了故事性与趣味性。

本书对人物的评价也相当中肯。在以往,对于历史人物,包括辛亥革命时期的人物.评价过于苛刻。本书不以臧否人物为己任,主要以事实说话。于是,同盟会员、光复会员以及其他革命团体成员为革命前仆后继的高大形象自然显现。即便是以往被斥为投机或篡夺革命的立宪派人士甚至一些清朝的封疆大吏,其历史作用也得到客观体现。本书在提及原新军协统黎元洪、湖南谘议局议长谭延闽、江苏巡抚程德全时,有这样的数句论述:“原清王朝高官、立宪派代表人物在附和甚至被裹挟而加入革命后,虽以其意图于多方面影响了革命进程,但他们在坚持推翻清王朝、废除帝制、实行共和方面,表现都还坚决。”这一评论不仅对他们3人、同时对一批当时“反正”的清朝文武官员都是适用的。这种状况表明,即便在清王朝高级官员中,废除帝制、实行共和,也已成为共识。就像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在武昌起义第二天投身起义阵营后就没有动摇过,即便他是“投机”,也是冒着诛灭九族的极大风险。辛亥革命之所以能推翻清王朝,并非仅靠革命党人的力量,而是他们团结立宪派人物,分化清王朝的文武官员,才取得的成果。

本书还可引发读者对辛亥革命成败得失作深入的思考。本书虽只是一本普及历史知识的读物,而非研究性著作。然而,辛亥革命的史实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如为什么似乎是盘根错节的清王朝统治,在不足4个月的时间里就彻底崩溃,成了中国历朝历代中覆亡最快的朝代,那就是民心向背。很多州府都是兵不血刃、传檄而定.当地的官员或是站到革命一边,或是挂印出走。一批封疆大吏能被说客说动,正表明即便是高级官员也都认识到清王朝已到了穷途末路。再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全凭群众捐输和发行公债、军用票勉强度日,列强拒绝临时政府借款,孙中山意图抵押汉冶萍公司、轮船招商局、上海内地自来水厂等企业的史实,又可以理解革命党人作出同意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决定的无奈。

后记

这是一本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普及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的小书,但也寄寓了我对辛亥革命的特殊情结。

1952年2月,我转入母亲执教的高桥区第一中心小学(今高桥镇小学)五年级春季班。自该年下半年至1956年下半年,我家借住在学校东侧的一座民房内。房东是位老人,曾在南京临时政府邮电部门工作过。他对我很是亲近,指点过我古文诗词。在合用的客堂侧墙上.悬挂了一个大镜框,里面是一幅南京临时政府邮电部门职员合影,前排正中坐着的便是孙中山。老人曾指着告诉我:“这是某人,那是某人。”可惜我当时太小,年时又久,所说人名已没有印象了。只记得末第二排右起第三或第四人是老人自己。然而,从他那儿随意听得的诸如黄兴遇刺等辛亥掌故,却至今犹记。老人病故于上世纪60年代初,那时我已进大学了,但他植下的辛亥革命情结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就是我比较关注辛亥革命史料。甚至报考过辛亥革命方向研究生的原因。

不过那次报考,我没有参加考试。之后,随着国家政治生活的风风雨雨,我也坎坎坷坷地颠簸了几十年,一直没有从事研究的机会。参加地方志工作后,少许的研究空间,也只是工作的略微扩展,主要是上海文献与上海史。2002年退休后,也一直在忙忙碌碌,直到2009年,应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费成康先生之邀参与的《清史·中国租界志》课题已近尾声,承纂的《黄浦经典》与《云翔寺志》也已出版,而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则已迫近,这才下了决心,对手头的积累开始了梳理。适逢锦绣文章出版社罗英女士前来商谈选题,于是,有了这本小书。

这本书虽是我的遂愿之作,却是与严亚南女士共同完成的。经长年的积累,手头资料、图片固然不少,可梳理之下纵横缺口仍然很多,补缺搜资的工作量不小。但我自199'7年脑梗塞之后,行动一直不便,又不会电脑,小严便成了我的合作者。从补搜资料,到书的定位、框架、撰稿,都是共同研究、共同进行的。

这本书又是在诸多学者、朋友的帮助下完成的。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熊月之研究员与费成康研究员,为本书获得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图书出版专项基金的资助作了推荐,费成康先生还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著名货币收藏家与鉴定家马传德先生慷慨提供了一批珍贵的筹饷券、货币和债券的图照。辛亥人物赵凤昌的外孙杨小佛先生、尹维峻之孙裘燕江先生提供了图照,余如陆米强先生、方小芬女士、景智宇先生、郑洁小姐、罗环女士、林子君女士、张富强先生、陆保尔先生、孟婕小姐等,也在提供图照、代借资料、拍摄扫描等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锦绣文章出版社的领导特别是副总编辑罗英女士,为本书的出版更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为申请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费心费力,还帮助翻拍图照,特别在我遭遇就诊难时,各处联系,请著名专家为我诊治,令我十分感动。在该社实习的上海师范大学施昕怡小姐、上海外国语大学张敏小姐帮助义务输入与修改,任劳任怨。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谨对上述学者、领导与新老朋友,致以深切而衷心的谢意。

同时,感谢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图书出版专项基金对本书出版韵资助。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妻子胡志芬女士,她在照料我生活及其年迈八旬的老父的同时,承担了图片贮存整理、邮件收发和前期文字输入等工作。

本书原名《图说辛亥革命》,因申报出版专项基金时作是名,后来已无法改回,难免有名实欠符之感,这才有了“图说清王朝覆没”的副标题。

由于学识浅疏,囿于见闻,书中鲁鱼亥豕,终为不免,还望学者读者,指正赐教。

最后,愿以这样一本小书向为辛亥革命献身的志士仁人、民族先进,献上一个后学的由衷敬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辛亥革命图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洪新//严亚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0217
开本 16开
页数 3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9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7.06-64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60
19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