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掠夺者到偶像(披露商业英雄的神话)
内容
编辑推荐

米歇尔·维莱特、卡特琳·维耶尔莫原著的《从掠夺者到偶像:披露商业英雄的神话》挑战人们对成功商人及其商业实践手段的固有看法。本书将从下列问题展开:他们是谁?我们的信息来自何处?他们如何迅速致富?他们的交易行为与普遍道德认知之间有何异同?本书正文各章节主要阐述理论部分,插曲中列举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与之前的章节内容紧密联系,可看做是该章节核心观点的例证。随着本书内容的展开,其中论述的战略更加纯熟,相应的插曲故事也更为复杂。本书案例中涉及的32名商人,全部都在20年内将自己的财富增长了至少100倍。

内容推荐

谁才是商界老大哥?老大哥是如何炼成的?

米歇尔·维莱特、卡特琳·维耶尔莫原著的《从掠夺者到偶像:披露商业英雄的神话》通过考察众多商界大亨创建企业的商业实践活动,分析欧洲北美32位商人缔造财富的经历,选取涵盖不同文化、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身体条件(从巨人到残疾人)、交际方式(既有吹毛求疵又有温文尔雅)和教育背景(既有受过高等教育,又有近乎文盲)的商人案例,运用激情、个性、意志、智力水平、经历或背景等因素来解释商人行为,找出这些跨地区、跨行业、跨时代但同样取得惊人成就的商人们所拥有的共性,探究其从掠夺者到偶像这一构筑自己事业帝国的过程,揭示其如何驾驭由商机、个人决断及个人集体问责制所构成的三位一体脆弱组合而取得的非凡成就,《从掠夺者到偶像:披露商业英雄的神话》为读者呈现这些横亘整个二十世纪的商人之工作方法、行事风格以及他们在迥然相异的商业环境中采用的处变策略。

目录

前言

致谢

导论

插曲 让·保罗·比谢(福楼集团)

第一部分 神秘人物——商人

 第一章 学术视角中的商人形象

插曲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及富尼埃和德福雷家族(家乐福)

 第二章 传记和数字——聚焦商人

插曲 弗朗瓦索·皮诺(皮诺春天雷都集团)和文森特·博洛雷(博洛雷科技公司)

第二部分 如何达成(好的)交易

 第三章 商人成才之路

插曲 英格瓦·坎普拉德(宜家)和吉姆·克拉克(Silicon Graphics & Netscape公司)

 第四章 巅峰交易——资本积累的关键时刻

插曲 马塞尔·达索(达索航天公司)

第三部分 直面商业道德

 第五章 魅力、承诺和威胁

插曲 伯纳德·阿诺特(路易威登)

 第六章 也谈商人美德

终曲 克劳德·贝贝阿尔(安盛集团)

结语

附录——定量调查的主要结果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学术视角中的商人形象

社会科学的任何一项新研究都必须首先克服一个障碍,这个障碍是由事先建构社会的文字和范畴造成的,它们看似显而易见、明确易懂,实际上只是一个表现现实世界的模糊概念。

本书使用“商人”这一通用术语,来指代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以避开广为接受但实际上都存在问题的概念。“老板”(boss)这个术语主要是从雇员的角度,来强调主从关系的,暗示成立的公司是由某个要人掌管。“公司首脑”(company head)这个术语带有准军事概念,可看成是等级性组织,模糊了市场概念。“主管”(director)看起来更加中性,但不够恰当,因为无须管理什么,也能进行成功商业交易。经济控制的所有形式,都没有包括运作的直接管理,可能是委托给别人了。“资本家”(capitalist,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是通过剥削劳动者发迹的,但实际上还有别的致富之路。而“企业家”(entrepreneur)这个目前在社会科学中广泛运用的术语,专指那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创造者或新公司的开拓者。许多商人都通过收购某个别人已经创立的品牌、产品或技术,以从中获利。有些则伙同其他公司搞垄断,熊彼特或许也还没将他们纳入自己提出的那个范畴。然而,正是这些人统治了20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

本书中,“商人”这个术语,是指那些对自己的公司或试图掌管的公司采取直接行动,以专门进行资本积累和拓展活动的人,例如:公司总裁、大股东、主要行政管理人员。我们也关注这些杰出商人亲密合作伙伴的活动:其管理团队的成员、顾问、律师、银行家、会计和审计等,他们在某些大宗资本突然转手的运作中起了关键作用。

企业家和老板

企业家这个词源于法语entreprise,13世纪时用来指战争行为。Entreprendre的意思是为了抢劫而袭击一个人或一座城堡,或是为了赎金而囚禁别人。18世纪,第一批经济学家,如皮埃尔·德·布瓦吉贝尔(1646—1714)、理查德·坎蒂隆(1680—1734)等人对经济活动进行了分析,它的原意也随之有所变化,但都包含了浓重的贬义色彩。企业家的特点是进行“冒险行为”。为了贯彻实施战略,他通常摆脱行业的习俗和惯例。他徘徊于社会和行会的边缘,发展了以自我利益为指导的个人战略。他勇于冒险,精于算计,善耍手段,无视陈规惯例。这种行事风格往往遭到社会大众诟病。即使是法国大革命之后,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也仍然无法认可他们在社会中的合法地位,而将其归入边缘人或异常人的行列。

熊彼特观念中的企业家

在18世纪的英国和美国,有关企业家和企业家身份的看法已经比较正面。企业家是取得了某些成就、达成某项任务或是完成某个清教徒十分重视的活动的人。掠夺的任何踪迹已经被遗忘。1848年,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将企业家这个词引入经济学,约瑟夫·熊彼特首次采用这个术语,从此该术语开始含有褒义。企业家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他的主要职能是为经济活动带来创新(即对现有生产要素的独创组合)。

更准确地说,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是这样一个经济主体,他能够做到:(1)引入新产品;(2)发展新的生产方法;(3)开拓新市场;(4)发掘新的原材料供应源;(5)组织一个新行业(一个部门的活动)。他致力于上述艰难的活动,是因为:(a)他梦想建立一个(独立的)私人王国;(b)他有征服的欲望;(c)他乐于创新。

有评论家指出,熊彼特所发展的企业家概念富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他理念中的企业家具有高贵和无私的特质。服务社会并得到认可,对他们而言似乎很重要。与巨额财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权力欲、对财富的渴望、不知节制、犯罪行为等,在熊彼特的视野中没有一席之地。

要理解这种理想主义,毫无疑问必须考虑约瑟夫·熊彼特的特殊生活环境。他出生在斯洛伐克一个纺织制造商家庭,四岁时失去父亲。他与母亲一起移民离开故土后,试图将家产重新投资于公司,但当时正是奥匈帝国解体之后,生意因此而失败。

同样需要考虑到,当熊彼特写《经济发展理论》这本书时,他是一个满腔热情的年轻人,当时对现实商界只有一个肤浅的认识。他对经济学的抽象和探索性研究,并没有促使他研究商人的实际行为以及他们成功和失败的特定环境。在他的书中,概述经济理论时,对企业家的描写所占篇幅很小。

熊彼特晚年时,宣称有关企业家的理论必须以“企业家的切实经济活动”为基础,反对经济理论家为保证他们理论模式的优雅而进行臆想。他于20世纪40年代在哈佛大学企业家历史研究中心发起的一个研究项目,正是本文将要重点涉及的。

经分析,只有小部分商人符合熊彼特所勾画的企业家形象。然而,很多企业家(根据熊彼特的定义)都不是商人。正因如此,我们认为这两个概念不同,相关性很小。

P18-21

序言

我们迎来了法国作家米歇尔·维莱特与卡特琳·维耶尔莫合著作品的英译本,该译本的问世对美国商业发展史而言,可谓恰逢其时。这是一个迫切呼唤有效领导力而对基础机构信心深刻动摇的时代。这是一个经济危机业已来临而其深度和广度仍不可捉摸的时代。这是一个商界特别是金融业领导力极端匮乏的时代,也是一个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根源饱受公众质疑的时代。

从安然(Enron)、世通(Worldcom)、泰科(Tyco)、英克隆(Imclone)一系列丑闻到近期在雷曼兄弟(Lehman)、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美联银行(Wachovia)、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和美国国际集团(AIG)中出现的危机,我们开始明白由商机、个人决断及个人集体问责制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组合,虽然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滋长了自私无情的剥削,但其本身也存在脆弱隐患,不堪一击。

本书《从掠夺者到偶像》,通过考察众多商界大亨及其创建企业的商业实践,揭示其如何驾驭这一脆弱组合而取得非凡成就,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新奇而别致的视角。在这个无论大学、医院还是网球运动,事无巨细、只求排名的时代,我们习惯于关注最终的结果。(谁才是老大?)而忽视其过程:(老大是如何炼成的?)。在这个众人痴迷于领导者英雄事迹、好奇于富翁名流生活的时代,我们却忽略了这些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忽略了对许多本源问题的探寻。

本书作者维莱特和维耶尔莫借助社会科学的视域,解密商界非凡成功之源,并剖析这些成功如何取得。他们苦心经营,积累了丰富的例证,包括无数授权和未经授权的商界巨擘的传记,比较分析欧洲北美32位商人的实践经历,探究其如何构筑自己的财富王国,并试图找出这些跨地区、跨行业、跨时代但同样取得惊人成就的商人们所拥有的共性。

本书作者采用的方法具有高度原创性,所收集的资料丰富翔实。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资料的优点和局限,并从两方面展开仔细探讨。最终,这些分析所依赖的论据是否可靠,结论是否可信都需要每位读者自己定夺,但他们的理论、勇气令人钦佩,值得称道。

尽管该书的法文原著出版于2005年,远早于当前的经济危机,但其中所传达的信息依然对今天、明天甚至未来都有指导意义。这些信息有时令人瞠目,却总能发人深省。其中一个观点便是,“掠夺者”乃商界成功人士的共性。“掠夺者”是指成功商人所具有的能辨识市场缺陷带来的商机,进行全方位无情攫取的能力。维莱特和维耶尔莫在书中将之称为建立“良好交易”,这是一种进化论式的设想局面,即某些人的成功建立在另一些后知后觉者或错失商机者的失败之上。同时,他们又指出,商人就像以前的强盗资本家一样,当他们开始拿出小部分财富投资“正义事业”,开始从事慈善活动或对他们原始财富积累的质疑声稍作中断时,其英雄形象随之树立。或许最令人吃惊的是本书得出的结论,即资本积累似乎是革新的先兆,与人们普遍认为的刚好相反。同样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研究后发现,商人致富是因为其商业行为是建立其重视风险最小化意义的基础之上,而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以公司风险为赌注的放手一搏、成败在此一举。

当然,并非所有的掠夺者都能最终升格为英雄,顺理成章地具有社会合法性,事实远非如此。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的事例让我们不再作这种推论,并引发思考。从某些方面看,麦道夫是最大的掠夺者,他熟谙人性,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用最常规的手段创办了一个成功的企业。他从个体的固有模式中发觉了商机,在进行投资时,面对诱人的经济利润,每个人都压制可能的疑虑去信赖信托,而非进行应有的缜密思考(如果斯皮尔伯格也在投资,那必定是场好生意)。他充分地利用了这些缺陷,个人和系统层次中存在的缺陷。在这个过程中,他积聚了可观的个人财富,具备了成功者的物质基础,并且因慷慨投资正义事业,其个人名望也不断提升。然而,当这个大规模的庞氏骗局真相大白,个人及机构投资者的损失程度日渐清晰,这位最终的掠夺者声败名裂,曾经的吹捧变成如今的唾弃。麦道夫已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著名畅销书作者——译者注)概念中的“异类”,变成了社会的异类,遭到报界的嘲笑,受骗者的痛骂,还被自己的社交圈排斥。

深入阅读,你不难发现,本书引人入胜。在其悉心描写的商界成功案例中融合了社会学理论。书中指出的资本积累通常先于革新,或许给予我们另一个视角来看待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的著名理论,即技术创新引发毁灭浪潮。也许最重要的是,本书提出了许多无法简单回答的重要问题,直指文明社会中商业的作用等核心问题。我们要如何平衡掠夺和社会福利,如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商业实践和为个人私欲无止境攫取“商机”的商业行为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又该如何平衡创新需求和稳定需求?维莱特和维耶尔莫没有给出答案,但他们拟定了问题,并用最有趣和最激动人心的方式,若隐若现地提了出来。他们把余下的任务留给了我们。

约翰R.金伯利

2009年1月

于美国费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掠夺者到偶像(披露商业英雄的神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米歇尔·维莱特//卡特琳·维耶尔莫
译者 潘丽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9787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LA DECOUVERTE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