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作者杨经华兼具较开阔的理论视野和笃实的文史功底,对纵横纷纭的的宋代杜诗阐释现象予以系统的理论探讨,而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多所发明。
该书由阐释学角度系统分析这一段学术史,选题甚有价值,对于具体认识宋代杜诗学具有推进意义。
图书 | 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作者杨经华兼具较开阔的理论视野和笃实的文史功底,对纵横纷纭的的宋代杜诗阐释现象予以系统的理论探讨,而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多所发明。 该书由阐释学角度系统分析这一段学术史,选题甚有价值,对于具体认识宋代杜诗学具有推进意义。 内容推荐 杨经华等的《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是第一本全方位考察宋代杜诗阐释现象的专著。《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借鉴西方现代阐释学的理论方法,深入探讨宋代杜诗阐释与宋代诗学建构的内在联系、“千家注杜”的历史盛况何以出现等理论问题,通过对宋代杜诗的集注、拟经、编年、伪注以及评点等现象的剖析,不仅揭示了宋代杜诗阐释学的发生、发展,而且指出宋代杜诗阐释在杜诗学史上的奠基地位。正是宋人建构性的诗学阐释,彻底扭转了杜诗长久以来被冷落的历史命运,使终生漂泊行吟的杜甫在一夜之间顿然越过李白、韩愈,一举登上神坛,圣鼎独尊,垂范后世。 目录 序 绪论 一 阐释与认同:中西诗学视野中的杜甫 二 诗魂归来:宋代对杜诗价值的发现 三 宋代杜诗阐释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第一章 阐释中的建构:杜诗与宋调形成之关联 第一节 诗学阐释的相关特性 一 阐释的目的性 二 阐释的建构性 三 阐释的历史性 第二节 宋人镜中的杜甫与杜诗 一 “一饭未尝忘君”说 二 “诗史”说 三 “集大成”说 第三节 杜诗沉浮与宋调初创 一 喧嚣中的蛰伏:杜诗在宋初的命运考察 二 天圣尊韩:宋调成型与杜甫浮显的前奏 第四节 尊杜、阐杜与宋调典范的建构 一 王安石:人格与诗艺的挺立 二 苏轼:健与雅的规范 三 黄庭坚:杜诗的涅架与宋调的新生 第五节 通向宋诗之路:江西诗派的诗法阐释 一 “有孔窍始得”:陈师道的山谷模式 二 “工部百世祖”:江西派的诗法建构 第二章 千家注杜:一座永远的丰碑 第一节 杜诗注释新局的开辟 一 宋代注杜概况 二 注本形式的完善 三 阐释模式的开创 第二节 典范选择与注杜高潮的形成 一 诗坛尊杜的驱使 二 诗话笔记的刺激 三 雕版印刷的推动 第三节 千家注杜与宋文化之演进 一 宋前注释学的文化特征 二 诗文注释的历史突破 三 注杜勃兴与宋代地域文化渊源 第三章 拟经阐释与集注现象 第一节 诗圣:诗与经的联结 一 “诗圣”溯源 二 “老杜似孟子”:诗与经的联结运动 第二节 拟经:意义指涉系统的转换 一 诗与经的互文 二 文学与政治的交织 三 物象与比兴的折射 第三节 集注杜诗:别集阐释的升格 一 集注产生源流考 二 宋代杜诗集注之繁荣 三 杜诗集注与诗文阐释观念之迁变 第四章 杜诗编年:诗学阐释的历史化 第一节 诗集编年与历史意识的融合 一 宋代编年意识之复归 二 诗集编年:诗与史的重新整合 第二节 杜集编年与年谱之学 一 宋代年谱的产生 二 年谱创生与杜诗编年之互动 三 诗人年谱的阐释功能 第三节 杜诗编年:一种阐释观念的回应 一 意义存在语境的确定 二 进入阐释循环的起点 三 问题与反思:诗与史的悖立与冲突 第五章 杜诗伪注现象研究 第一节 宋代杜诗伪注考 一 伪王注 二 伪苏注 三 黄庭坚《杜诗笺》 四 从十家注到千家注 第二节 伪注产生的时代温床 一 名人效应:阐释权威的抢占 二 商业意识:时代需求的刺激 三 元佑党禁:托名他人的隐衷 第三节 “伪苏注”与宋学渊源 一 “伪苏注”的本质特征 二 伪造典故与宋学精神渊源 三 “伪苏注”与苏轼之学 第六章 刘辰翁与评点阐释 第一节 刘辰翁:杜诗评点的开山 一 刘辰翁与评点之学 二 杜诗评点的开创者 三 历代对刘评的褒贬 第二节 反对阐释:刘评对传统笺注的颠覆 一 笺注存在理论基石的坍塌 二 反对阐释的评点革命 三 辨味:对言辞与意义的超越 第三节 刘氏评点与主体意识的复苏 一 刘氏评点的时代背景 二 “观诗各随所得”:读者主体意识的复苏 三 刘氏评点与遗民阐杜情结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英文目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经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9888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3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4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