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养生就是生活(附光盘)
内容
编辑推荐

孔令谦编著的《养生就是生活》内容简介:现在的某些养生,道理不分,往往将某一入之道,演化成普天下之真理。比如某专家说敲某条经络能治百病,全国人民现在都在敲。理论上,气血通畅了自然对身体有好处,但经络同时也是病邪传递的通道,所以有些人就不适合敲。传播健康信息不能只说好的方面,而不告知可能带来的危害。

养生可以防病,但是养生绝不是治病。养生也绝不是吃什么喝什么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定位在吃什么喝什么,而没有一种理论、一种文化来指导你吃什么喝什么,那就跟动物没什么区别了。

养生不能一哄而上,茫然地拿过一个东西来就给自己用,记住:千万别给自己下黑手!

内容推荐

孔令谦编著的《养生就是生活》内容简介:现在养生有点乱,简直已成为一股狂潮,我只好说:“养生就是不养生!”很多人对养生迷恋至极,也该降降温去去火了,不仅仅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也是让整个社会冷静下来。

对于疾病的诊断,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更何况没有医学常识的普通百姓:眼下不少专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敢忽悠、胡说八道的人有,说喝碗粥就能治肿瘤的也有,甚至为了区区一点利益,即宣称某产品、某食物、某方法可包冶百病。我以为这至少是违背中医整体指导原则的,严重影响了中医在广大民众中的形象。《养生就是生活》让我们了解真正的养生。

目录

上篇 拨开迷雾话养生

 第一章 养生勿离三原原

第一节 本之子自己

 千万别给自己下黑手/盲目听信某一本书是很危险的/病同而人异/因人而养

第二节 本之子社会

 你不是古人,泥古没有用/现代人心性和古人大不同/现代人体质多阴虚、内热、牌湿

第三节 本之子经验

 切忌生搬硬套/养生不是吃喝,养生不是治病

第二版中医思维开启养生之门

第一节 掌握中医思维比看一百本养生书都强

 中医以寻找生命的功能关系为目标/中医看病如看相/中医治病是通过功能关系整体调整

第二节 五脏系统是桉心

 五脏六腑/五情/五行/五色、五味、五方

第三节 本于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阴阳失衡是为病/养生目标——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四节 循于四时之法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秋冬,生长化收藏/人生四季/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第三章 既养生又养性

第一节 养生首务在养心

 生命和性命不同/仁者寿

第二节 和喜怒,安居处

 现代人很多病症都与心态有关/放松心态靠你自己/“和喜怒”说的就是养心

 第四章 真正的养生秘方

第一节 所谓养生秘方

 中医是没有秘方的/秘方四个字:变化+良知

第二节 东坡养生秘方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规律/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中篇 千古困惑病与老

 第五章 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一节 人生病的三个原因

 天地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天地间还有一种戾气/太过或不及,六气变六淫/食物有四气五味/人有七情六欲

第二节 疾病所伤的路径

 上焦主心肺,中焦主脾胃,下焦主肝肾/外感主伤上焦,饮食主伤中焦,精神主伤下焦

第三节 疾病也有气数

 气是有数的/气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疾病也是一个气数问题/三分药七分养

 第六章 人为什么会衰老

第一节 肾气衰

 肾为先天之本/女七男八/七损八益/人过四十阴气自半/养生是为活到天年

第二节 五脏衰

 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脾对生命功能有重要影响/肝是五脏中最早衰老的/肺——肺气虚则气布无力

第三节 阴阳失衡

 阴阳平衡,健康之本/阴平阳秘是和谐

下篇 养生妙在“会”养

 第七章 四季饮防外感

第一节 史上几次重大外感疫悄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中国晋绥瘟疫/1956年保定和北京地区乙脑/2003年非典

第二节 外感分伤寒和温病

 非传染性的,为伤寒;传染性的,为温病/伤寒感而即发,温病感而后发/感冒分风寒和风热

第三节 郁热伏气引发外感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郁热伏气——体内有火/四十岁以下多实火,四十岁以上多虚火/阴虚内热是家贼

第四节 外感会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中西医所称的“心”不同/春温、伤寒、病暑

第五节 预防外感小验方桑叶菊花饮/石斛生地饮

第六节 预防外感四季饮

 春之液/夏之饮/长夏之饮/秋之露/冬之浆

 第八章 痰为百病之母

第一节 什么是痰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为百病之母

第二节 什么人易有痰

 三类人易有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第三节 食疗化湿有妙方

 秋冬多喝红小豆粥/鲜葫芦黄酒渗湿利窍从夜慎喝粥/黄豆白萝卜固护脾胃

第四节 痰湿体质多运动

 运动不如运气/中老年运动要避免大汗淋漓

第五节 清热化痰黛蛤散

 有形之痰看寒热/黛蛤散巧治妃子咳嗽

 第九章 女性养生心经

第一节 疾病也分男女

 经带胎产,女性特有/孔伯华妙治孟小冬崩漏

第二节 女性之忌八个宇

 忧思愤怒/形寒饮冷

第三节 改良古方四白散

 气血不通,痘痘和斑/祛痘四白散

第四节 减_肥有妙招

 香蕉山楂饮/多食山药

第五节 热水泡脚防痹症

 虚者元气虚,实者邪气实/热水泡脚有门道/温黄酒防痛经

第六节 溢肝养肾巧虞更年期

 精血亏耗,三十五岁是转折/滋补肝肾首选海参

第七节 孕产妇小贴士

 内热体质易感冒/下奶有方/回奶有术

 第十章 养生妙防三大病

第一节 中风

 三国医案:诸葛亮痛骂王朗/肝风内动,上冲于脑/肝肾阴虚是内因

第二节 高血压

 中老年多阴虚阳亢型/肝火旺盛是病因/桑叶桑枝茺蔚子煮水泡脚/藕汁降压/五汁饮/蛤蜊汤降压/高血压的“克星”三七粉

第三节 糖尿瘸

 燥热伤阴是病因/莫熬夜,多吃山药/预防食疗:生山药粉+大枣/莫喝大酒,节饮食/莫做剧烈运动/肺火旺多喝梨汁

第四节 预防“三高”小建议

 戒烟、限酒/饮食宜清淡,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调节情绪/适当运动,适度娱乐/避免过劳,子时前入睡/中药代茶饮/冬季晨练不宜过早/枕头不要太高,睡前勿服药/节制性生活/热水泡脚

 第十一章 中老年人重养阴

第一节 肝肾阴虚症状多

 健忘、迟钝/走路摇晃/皮肤瘙痒/痰湿瘀阻型冠心病/湿热下注、肾气不足

第二节 缓解症状小窍门

 缓解失眠:珍珠粉、乌藤枣仁粥/缓解元气虚:用劳宫穴搓涌泉穴/缓解烦躁不安:羚羊角粉/缓解口干舌燥:南北沙参饮、四味益胃汤/缓解口苦口干:耳环石斛饮/缓解胸闷:橘子络泡茶/缓解牙痛:六神[拼音:wán]

第三节 调理肝肾小方剂

 处方配伍一/处方配伍二

第四节 激填肝肾食疗方

 海参鲍鱼滋补肝肾/枸杞子、熟地黄、老鸭、核桃/老年人喝粥有误区

 第十二章 中医食疗有讲究

第一节 药食同源说来历

 用于此为药,用于彼为食/饮食调养巧妙运用/常用食药同源类食物简表

第二节 升降寒热话食疗

 根据体质选对食物/食疗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第三节 四气五味巧搭配

 四气:寒,凉、温、热/五味:酸、苦、甘、辛、咸/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第十三章 太极养生心得

第一节 太极——我的健康修养

 我练习太极拳有三十多年了/太极,不仅指太极拳,也指太极观

第二节 太极养生重点:浑曰和开合

 脏腑浑圆、经络浑圆、丹道浑圆/开合:疏通心脉,改善睡眠/开中寓合、合中寓开

第三节 升降势打通任督二脉

 心肾相交,升清降浊/缓解眩晕、头痛、耳鸣、心慌、失眠等症/

 适宜妇女痛经、腰酸、腹胀、尿频、乳胀等症

第四节 空通松散将一身浊气带走

 松散是基础,空通是目的/空通松散,将一身浊气带走

第五节 太极桩功采天地之阴阳二气

 太极桩功放松身心/浑圆桩法体会空通松散/采天地之阴阳二气

六节 倒撵猴缓解肝火旺

 平衡身体/意识转换,疏肝理气

第七节 太极揉擅,逆腹式呼吸健脾胃

 太极揉腹防治便秘/逆腹式呼吸增强肺肾和肠胃功能

附录A 我的祖父孔伯华

附录B 若要养生,先别伤身

试读章节

盲目听信某一本书是很危险的

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儿。有个朋友的女儿,十七岁,高烧三个月,很多著名的大医院都去了,说怀疑她肾有问题。但医院也没检查出什么来,可就是高烧不退,然后找到我们医馆来。我问这个朋友孩子用过什么药吗,她说什么药也没用,我说那你非常幸运,遇到好的西医大夫了。西医是对抗疗法嘛,发现敌人了才会去打枪。而因为没有找到病灶,没找到任何原因,当然不该用药。但现在有很多情况却是,没有找到任何病灶,没有发现病因,上来就用药,这就叫“杀人”了。西医有这样杀人的,中医也有很多这样杀人的,因此,有一句俗话叫“死于病者十之一二,死于医者十之八九”。我认为这个话不为过,目前社会上因为过度治疗导致死亡,因为吃错药导致死亡,因为医师的不负责任导致死亡的现象,便是医师在给你下黑手。而如果我们在养生当中再自己给自己下黑手,再盲目地跟风,盲目听信某一本书某一个人的说法,那更是非常危险的。

病同而人异

清代有一个中医大家叫徐大椿(字灵胎),他有一篇文章叫《病同人异论》。看到文章标题就知道它的主旨了,它是在强调:疾病是相同的,而人是各异的。在这篇文章里,他说:“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何也?”也就是说,天下有同样的一种病,治这个病人有效,治另一个病人却没效果,什么原因呢?这就好比H1N1流感,有的人传染上了,有的人没有传染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染上这个病的人,他的体内一定有致病的内因存在,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徐大椿在文章里这样说:“则以病同而人异也。”

接下来他又讲“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七情”指的是我们都具有的七情六欲,就是情绪致病;“六淫”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气候。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七情六欲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很公平的,每个人面对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防病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得病,有的人没得病。

因人而养

再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20世纪60年代曾流行过注射鸡血,结果闹出人命来了。注射鸡血可能对某些人有作用,但对某些人没有作用,还可能会有致命作用。再一个例子就是红茶菌。20世纪70年代流行养红茶菌,家家户户养,说是喝它煮的水防病,结果也喝出问题来了。又比如近一两年很盛行的天灸(借天之力的一种灸法),尤其是三伏帖。有家医院贴三伏帖,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来一个贴一个,没有诊断过程。三伏帖是针对一些虚寒体质人群的,并不是对所有人有益。比如哮喘,哮喘也分热喘和寒喘。寒喘患者一般在秋冬季病症会加重,因此就在夏天的时候借天之力——借天之阳气,再结合灸——这二阳相加来补人的不足,从而防止哮喘发生。这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是热喘,你也贴,就等于火上浇油了。艾灸也是这样,妇女痛经,拿过艾卷就灸。如果是寒痛可以灸,但如果是热痛,就该灸出问题来了。所以说不能够一哄而上,盲目地拿过一个东西来就给自己用,记住:千万别给自己下黑手!

我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不要盲目去相信任何人,适合于他的未必适合于你,因为人群是最复杂的。小时候老师就说,树上五只鸟,用枪打下一只,还有几只,我们说还有四只,老师说错了,没鸟了。为什么没了,给吓跑了,老师只解释到这儿。后来我逐渐体悟到,为什么没了,是因为有人的复杂因素加入了。你不能用纯数理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有人的思想、人的行为加进来了,情况就变了。中医里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因人而异,就是辨证施治。那么,在养生中,我也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养生也应该因人而养。只有坚持因人而养的原则,才能够找到正确的养生方法。P6-8

序言

之所以说养生就是平凡之生活,实在是事出有因。常遇到有些人问该吃什么或不该吃什么,似乎这已经成了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岂不闻有句俗话“听拉拉蛄叫,别种地了”,却是蕴涵着大道理、大学问。然当今社会,甚或有人索要生男生女之偏方,养生保健迷恋至此,却是一大祸害。中医若是如此,也就不是中医了。我以为该降降温,该去去火,不仅仅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也让整个社会冷静下来,因为大道理就在平凡中,就在生活中。

养生,你不要刻意去养生,如果你刻意去做就不是养生了。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张中行活了九十多岁,足可称为“人瑞”了,有人问他的养生之道,他不以为然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顺其自然,自生自灭。”无独有偶,生于1911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每年都有很多人给他祝寿,有人问他有什么养生秘诀、养生之术,季老笑着说:“我实在没有什么授之以人的养生‘秘诀’,养生无术就是术,没有‘秘诀’就是‘秘诀’。”二老所谓“不养生”,所谓“无术”,说的其实是一种对生命顺其自然的态度,一种恬淡从容的心态。

眼下养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门话题,书店里摆着大量养生书籍,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指导养生的具体方法。大众对养生的追求虽尽可理解,但因其盲目性,往往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却弄巧成拙、无病添病。比如《黄帝内经》中的养生防病之道,告诉我们的是大道理、大原则,如果我们按图索骥,照本宣科甚至教条化,自然是不得要领,所施于自己的养生方法也就离养生大道越来越远了,读者不可不思之。

但这些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在于舆论如何正确引导,在于专业医师以及专业人士是否客观说话。由此看来,“养生热”现象涉及的,简单而言是职业道德规范,往大处讲是社会风气问题。

中医有这样一句话:“损有余而补不足。”什么是补,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补身体所缺,因此人体存在有病而补和无病而补。但无论是何种补法,均应该遵循“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的原则。“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这是要义。而判断阳有余还是阴有余,当如何损有余而补不足,则是医师的责任。顺便提醒一下,对于疾病的性质诊断,医师也有误诊的时候,更何况没有医学常识的普通百姓,而且临床与教学本就是两回事,教一辈子书不见得可以看好病,临床医师则在教书方面或有欠缺。

眼下不少专业人士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有些人则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甚至为了区区一点利益,即宣称某产品对许多病有效,某保健品可以使人聪明,点某穴位可治疗某病症等,我以为这些至少是缺乏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是违背中医整体指导原则的,更会影响中医在广大民众中的形象。

我在以往的讲座中,时常引用《吕氏春秋》中“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这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倘若用白话来直译,那就是你首先要做到不要杀生,即不要对自己下黑手,更不要对他人下黑手,如此你就是养生了。我之所以这样讲,实是因为当下有不少人在对自己下黑手,更何况养生的含义绝不是仅仅几个方法而已,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告诫我们应该如何做人——这又是养性的问题了。  二

究竟何谓养生,何谓养性,《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德性本是我们人人所共有的,德性的好坏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既然德性人人俱有,因此,我们要“道问学”。这里的“道”是遵循的意思,遵循什么呢?遵循问和学。到哪里去问和学?到最普遍的地方。最普遍的地方又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人说:养生就是跑步,锻炼身体;也有人认为:养生就是要疏通全身经络。我的体会是,如果要想全面了解养生学,就应该首先从文化角度去审视它。“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两本古籍上,一处见于《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一文,另一处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中的“本神”。

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都学过,它出现在我国著名思想家庄子的《养生主》这篇文章中。《养生主》是一篇专门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的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滞。

“庖丁”是个古代的职务名称,而且是宫廷里的一个职务,按现在的话理解,就是一种专门从事牲畜屠宰的职务。丁指的是男人,古时候把男人称之为丁,把女人称之为考。庖丁是一个善于屠宰牛的男人。文章里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他高超的屠宰技术,说他的技术是“官知止,而神欲行”。“官”指的是五官。庖丁说:我在屠宰这只牛的时候,我的思想或者说我的手,我想让它停下来但是停不下来。他的这种感觉,与太极拳里的“一片神行”的境界很近似,意念为先,动则神动,静则神静,等于他把屠宰牛作为了一种高超的技术,神形融为一体了。

庖丁还说,他在前三年刚刚开始屠宰牛的时候,眼睛里看到的是全牛,但是三年后他就目无全牛了,他眼睛里已经看不到牛了,而是牛的身体内部结构,也就是说他的技术已经达到非常娴熟的地步了,这跟我们做外科手术很相似。我有一个同学在天坛医院,后调入航天中心医院,是脑外科大夫。他曾经跟我说,做外科手术做得多了,最后下刀那真是凭手里的感觉就能知道这个瘤子的根结在哪儿,就知道这个刀应该怎么去下。

那么,当时庖丁屠宰牛是给谁看的呢?是给战国时期一个叫梁惠王的君主表演的。在观看庖丁屠宰牛的过程中,梁惠王向庖丁提了一些问题,由此感悟到了养生的道理。到文章结束的时候,梁惠王说了一句话:“吾闻庖丁之言,知养生矣!”当然,梁惠王所说的“养生”,与我们今天谈的“养生”还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它是特指修身养性的意思,“生”指的就是人生。庄子的《养生主》,虽然字里行间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表达他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庖丁解牛其实是教我们如何去做人。庖丁到最后还跟梁惠王说了这么一句话,说他的技术虽然已经这么高超了,但是他在看到技术比他要低得多的人在宰牛的时候,并没有笑话他们,而是感觉到似乎他还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它是从一种社会文化的角度,告诉我们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应该如何去对待人生,尤其人处在物质世界里的时候,应该如何从物质世界中解脱出来。

所以说,养生贵在顺其自然,贵在平淡安闲。庄子早就提出了清静无为的思想,这里所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要强做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无为就是顺其自然。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度才量力,淡泊名利,努力为之而不强为,对不平之事以平常心对待之,就能减少很多疾病产生的可能。

孔令谦

2011年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养生就是生活(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令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113726
开本 16开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