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晋书解读(精编本)/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新科主编的《晋书解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典籍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以期达到“原汤化原食”的目的,赋予死的冷冰冰的资料以活的热乎乎的生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语言上,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真实的故事、精彩的解读将把你带进中华历史的悠悠长河,让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残酷无情,领略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惊叹古代文化的灿烂不息,使你了解中国历史的大略,深刻体会读史的乐趣。

内容推荐

张新科主编的《晋书解读》主要参考“二十五史”中的《晋书》。《晋书》为唐代房玄龄等人所撰,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一百五十六年的历史,包括西晋和东晋,并且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按照“二十五史”所记载历史的先后顺序,《晋书》紧随《三国志》之后,属于第五史,但其成书年代却在南北朝各史书之后。关于两晋的历史,从晋代到南北朝时期有很多人撰写,其数量多达二十家以上,即使到了唐初,还有所谓“十八家晋书”之说。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视史书的撰修工作,撰写一部较为严密详细的晋史是唐太宗的一大心愿。贞观二十年(646),李世民下诏让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担任监修,组织编写《晋书》,到贞观二十二年(648)成书,历时不到三年。《晋书》之后,历代正史的编撰都是非官修不可。可以说,《晋书》的修撰是中国史学史上由私人修史到国家修史的一个转折点。

《晋书》修撰时间之所以较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晋书》作为官修史书,人力、物力、财力和图书档案资料都有足够的保障,这些条件,是私人修史无法比拟的;二是有很多以前的晋史著述可供参考,由于有蓝本作为依据,成书自然就快得多。

《晋书》所参考的资料,主要是臧荣绪的《晋书》,另外还有其他的晋史资料和文集,比如《世说新语》、《幽明录》、《搜神记》等。这就造成《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太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语涉神怪,选材芜杂,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晋书解读》中记事亦有前后矛盾、疏漏和重复的地方。此外,《晋书》还有一些缺陷:作为官修史书,它的忌讳很多,这就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历史;晋代佛教和道教较为发达,但书中对士大夫与道教的关系以及对高僧和佛教的记载不甚全面。但是,《晋书》毕竟是参考了很多史书编撰而成的,可以说,两晋时期重要的史实,《晋书》保存得最为集中和系统。

目录

1.两晋时期中国历史的总体状况如何?

2.司马氏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魏政权的?

3.晋武帝司马炎采取了哪些有利于统治的措施?

4.什么是“太康之治”?

5.白痴司马衷何以能登上帝位?

6.什么是“八王之乱”?它对西晋政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7.晋怀帝司马炽何以被杀?

8.什么是“永嘉之乱”?

9.晋愍帝司马邺为什么成了傀儡皇帝?

10.西晋是怎样灭亡的?

11.晋元帝司马睿是如何成为东晋第一个皇帝的?

12.晋明帝司马绍是怎样的一个帝王?

13.晋成帝司马衍何以被俘至石头城?

14.东晋前期北伐情况如何?

15.海西公司马奕为什么被废?

16.简文帝司马昱为何只能拱手听命于桓温?

17.如何评价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统治?

18.什么是淝水之战?它对当时南北局势有何影响?

19.晋安帝时期东晋政局如何?

20.晋恭帝司马德文为什么欣然逊位于刘裕?

21.晋文帝明王皇后有何过人之处?

22.晋武帝元杨皇后为人如何?

23.贾南风是如何专权弄政的?

24.晋惠帝羊皇后有何曲折经历?

25.晋康帝褚皇后为什么能屡次临朝称制?

26.简文帝郑太后有何事迹?

27.晋孝武帝李太后有何传奇经历?

28.“卧冰求鲤”的故事是怎样的?

29.王祥为何被司马昭父子所信重?

30.王览有何孝友之行?

31.郑冲其人学识如何?

32.何曾对晋室有何贡献?

33.石苞有何战功?

34.石崇与王恺是怎样斗富的?

35.羊祜有何远见卓识?

36.“堕泪碑”为谁而立?

37.杜预有何战功与政绩?

38.杜预为何被称为“《左传》功臣”?

39.陈骞为何被晋室视为勋臣?

40.裴宪为何受到石勒、石虎礼重?

41.卫瑾为何上疏请罢九品中正制?

42.《四体书势》的作者是谁?

43.“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所指何事?

44.张华的杰出才华表现在哪些方面?

45.司马孚何以自称曹魏“纯臣”?

46.司马腾为何被杀?

47.王敦为什么要执杀司马承?

48.司马榦清虚静退有何表现?

49.司马骏在朝野为何德望颇高?

50.司马攸为何怨愤而卒?

51.王沈有何学识与建树?

52.王浚为人操行如何?

53.荀勖有何固宠之术?

54.贾谧门下“二十四友”都是什么人?

55.刘寔俭素笃学有何表现?

56.王济的清谈与豪奢都有何表现?

57.王溶为何能在伐吴战役中立有首功?

58.何谓《山公启事》?

59.山涛为人如何?

60.王戎为人明鉴而为何受时人所讥?

61.成语“杯弓蛇影”出自何事?

62.郑袤卒时司马炎为何亲自发哀?

63.华恒清素有何表现?

64.华峤著述《后汉书》情况如何?

65.刘毅敢于正言直行有何表现?

66.被杜预称为有“钱癖”者是谁?

67.任恺为何纵酒耽乐?

68.郭奕为人有何明鉴之处?

69.傅玄著述及文学成就如何?

70.傅咸为何上疏力主务农、反对奢侈?

71.向雄为人有何值得称道之处?

72.阎缵因何事而获朝廷嘉奖?

73.阮籍名士风流有何表现?

74.阮籍文学成就如何?

75.阮裕明识精论有何表现?

76.嵇康为何能成为“竹林七贤”的领袖?

77.嵇康被杀是否与其作.《与山巨源绝交书》有关?

78.嵇康著述及文学成就如何?

79.向秀为何而作《思旧赋》?

80.刘伶肆酒的原因及表现如何?

81.谢鲲淡薄荣辱有哪些表现?

82.曹志为何被司马炎免官?

83.郭象《庄子论》是否为剽窃之作?

84.晋武帝为何屡次征召皇甫谧?

85.挚虞《文章志》、《文章流别集》等有何影响?

86.时人为何叹服束皙博识?

87.郤诜对策为何受到晋武帝赏识?

88.晋武帝为何叹赏阮种?

89.愍怀太子为何被废杀?

90.陆机缘何被杀?

91.陆机的文学成就为何被称为“一代之绝”?

92.“云间陆士龙”是谁?

93.潘岳在文学上有何突出成就?

94.张协在文学史上地位如何?

95.周处为何被当地视为“三害”之首?

96.周境为何被谢玄比作苏武?

97.司马亮及其五子结局如何?

98.司马伦篡位的情况如何?

99.司马颖挟持晋惠帝人邺结局如何?

100.周(岂页)、周嵩兄弟为何均被王敦杀害?

101.刘琨是如何在危难中孤军奋斗的?

102.“闻鸡起舞”说的是谁的故事?

103.祖逖北伐有功为何半途而废?

104.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是如何乱政祸国的?

105.王导何以能稳定东晋偏安局面?

106.“大手笔”出自于谁?

107.陶侃为何受到世人推重?

108.温峤为何能先后击败王敦、苏峻?

109.郗超为何能权重一时?

110.纪瞻在东晋政权建立中功绩如何?

111.戴若思幡然改过后表现如何?

112.王导为何为周颧之死而痛哭流涕?

113.卞壶为何屡屡令权贵震惮?

114.敦璞博学多才有哪些表现?

115.葛洪在道教理论与实践上有何贡献?

116.庾亮于晋室有何功过?

117.桓彝与苏峻之战结局如何?

118.桓冲因何事惭恨而卒?

119.王承为何成为渡江名臣之首?

120.王述为人有哪些值得称道之处?

121.王坦之忧国疾俗有何表现?

122.王国宝是如何贪佞不法的?

123.王忱放达有何表现?

124.范宁著述情况如何?

125.刘恢明鉴有何表现?

126.陆纳为人如何?

127.诸葛恢任职会稽政绩如何?

128.殷浩空书“咄咄怪事”是怎么回事?

129.“东山再起”说的是谁的故事?

130.谢安是如何指挥淝水之战的?

131.谢玄于淝水之战中立有何功?

132.“东床袒腹”说的是谁?

133.王羲之为何被尊为书圣?

134.王徽之任诞不羁有何表现?

135.王献之为何能与其父并称“二王”?

136.刘胤任江州刺史前后有什么变化?

137.桓伊有何才华与政绩?

138.毛宝立有哪些战功?

139.朱序于淝水之战中有何特殊功绩?

140.陈寿著《三国志》得失如何?

141.干宝《搜神记》是怎样一部著作?

142.习凿齿著《汉晋春秋》有何寓意?

143.顾和刚直不阿有何表现?

144.“囊萤夜读”说的是谁的故事?

145.殷仲堪与桓玄之间的矛盾及结局如何?

146.刘毅与刘裕之战结局如何?

147.张寔、张茂兄弟割据凉州情况如何?

148.张骏统治前凉时期为何能达到鼎盛?

149.前凉是如何灭亡的?

150.李暠是如何创建西凉的?

151.西凉是如何灭亡的?

152.李密的《陈情表》为何感人至深?

153.王裒为何终身不西向而坐?

154.“孝顺里”为谁而名?

155.庾衮为何获得“庾贤”之美誉?

156.孙晷为何被时人比作梁鸿?

157.何谓“北州之学,殷门为盛”?

158.“嵇侍中血”是怎么回事?

159.天水民众为何要挽留鲁芝?

160.胡质、胡威父子因何而著称当世?

161.吴隐之是如何力矫时弊的?

162.刘兆授业及著述情况如何?

163.范宣何以不谈《老》、《庄》?

164.左思的《三都赋》何以令洛阳纸贵?

165.赵至佯狂及改名是为了什么?

166.顾恺之有哪“三绝”?

167.两晋有哪些著名隐士?

168.陶渊明为何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169.佛图澄是什么人?

170.鸠摩罗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

171.“咏絮才”指的是谁?

172.王敦是如何逐步控制朝政的?

173.桓温前后进行了几次北伐?

174.桓温为何有篡位之心?

175.桓玄势力是如何壮大的?

176.桓玄篡位情况如何?

177.张昌是如何聚众建立“后汉”的?

178.孙恩、卢循起义对东晋政权有何影响?

179.刘渊是怎样建立汉(前赵)政权的?

180.刘聪的统治情况如何?

181.前赵是如何灭亡的?

182.苻坚是怎样成为统一北方的霸主的?

183.王猛为何极为苻坚倚重?

184.李雄建立成汉情况如何?

185.成汉是如何灭亡的?

186.《晋书》所记东夷国有哪些?

187.《晋书》所记西戎有哪些国家?

188.《晋书》是怎样记载匈奴国情况的?

189.自西晋至东晋疆域变迁情况如何?

190.两晋时期流民情况如何?

191.东晋户籍制中的黄籍与白籍是怎么回事?

192.晋朝的衣食客、佃客是什么人?

193.自西晋至东晋货币制度有何变化?

194.两晋时期讨论肉刑的情况如何?

195.为什么说东晋是门阀制度走向鼎盛的时期?

196.什么是玄学?它在两晋时期是怎样繁荣的?

197.魏晋风度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试读章节

1.两晋时期中国历史的总体状况如何?

两晋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分裂多于统一,混乱多于安定。

魏咸熙二年(265),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政权。不久,灭掉吴国,统一了全国。为了稳定政治、发展经济,司马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如修订法律、鼓励农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出现了太康年间(280~289)短暂的繁荣局面。但西晋王朝代表的是士族大地主的利益,因而又导致各种现实矛盾迅速加剧。太康元年,颁布了占田制,士族凭借官位可以合法占有大量的土地。同时,九品中正制则成了士族享受政治特权的工具。这些制度加深了统治阶级与下层人民的阶级矛盾。西晋初期,又推行分封制,大封司马氏诸王,并使他们拥有武装。晋武帝死后,诸侯王争权夺利,导致了“八王之乱”,前后持续长达十六年(291~306)。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惨遭破坏,西晋国力大大削弱了。这时,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入侵,西晋也就在内乱外患相继发生下灭亡了。从此,以淮河为界,进入了南北分裂时期。

西晋亡后,司马睿在南北士族的联合支持下,于建武元年(304)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史称东晋。东晋仍是士族特权政治,门阀制度更加严格,各种现实矛盾继续发展。统治阶级偏安江南,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虽然也有过祖逖等人的北伐行动,但统治阶级为了私利竟蓄意加以阻挠,使北伐无法成功。而内部为权力争夺不已,常常爆发混战。从王敦之乱到桓玄篡位,内战不断发生,政局动荡不安。东晋偏安的江南地区经济有进一步的发展,但因为政治腐败,赋税徭役不断加重,终于在东晋末年激起了以孙恩为首的江南诸郡人民大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兴起的刘裕,于元熙二年(420)废掉恭帝,自立为帝,东晋便灭亡了。

东晋灭亡后,北方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人居中原的几个少数民族统治者互相攻杀,混战了一百多年,中原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

2.司马氏是如何一步步夺取曹魏政权的?

在夺取曹魏政权的斗争中,关键人物是司马懿(179~251)。他出身于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望族,字仲达,少年时即得名士赞誉,颇有名气。曹操当政时,请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称病不去。后来,曹操再次召用他,并以拘捕相威胁,司马懿才被迫应召。司马懿与曹丕相交甚好,曹丕称帝后,委任司马懿以要职。黄初七年(226),曹丕死,遗诏司马懿与曹真等共同辅佐明帝曹叡(rui)。魏明帝时宫人众多,农桑失业,国库空虚,而统治阶级竞效侈靡,政权衰落,日益腐败。景初三年(239),曹叡死,司马懿又受遗诏与曹爽共同辅佐幼主齐王曹芳。屡次率兵抵御蜀、吴和平定辽东公孙渊,威望日重的司马懿,这时又进位太傅,权势越来越大,与曹爽集团的权力之争日益尖锐。在曹爽掌握军政大权,排斥司马懿的情况下,司马懿就装病在家,表面上不参与政事。有一次,曹爽集团的一个官僚李胜去观察司马懿。司马懿让两个婢女扶着出来见他,故意错乱其辞,言语荒唐,装作衣服也拿不住;喝粥时,粥都流出来沾湿前胸,好像命在旦夕。李胜受骗回去便对曹爽说:“司马公病人膏盲,形神已经离散,只是一具尚有余气的尸体,不足为虑了。”司马懿骗过曹爽,就与长子司马师在暗中加紧筹划。这时,司马师任中护军,仍然统领一部分中央军队,又暗中养敢死士卒三千人,潜伏在洛阳城内,准备随时集中使用。齐王曹芳嘉平元年(249),曹爽陪同皇帝外出谒祭魏明帝陵墓,司马懿父子突然关闭洛阳城门,控制了中央禁军,发动政变,将曹爽兄弟及其集团人物全部杀掉,诛灭三族。这样,司马氏控制了曹魏中央政权。

嘉平三年(251),司马懿死,长子司马师(208~255)继掌大权。司马师当政后,搜罗人才,培植自己的力量。正元元年(254),齐王曹芳与中书令李丰、国丈张缉等谋以夏侯玄代司马师辅政。然而,事情泄露,李丰、张缉等被司马师诛杀。接着,司马师废掉曹芳,而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第二年,司马师镇压了反对他的毋(guan)丘俭、文钦。不久,司马师病死。

司马师死后,弟弟司马昭(211~265)继掌朝政。甘露二年(257),拥护曹魏政权的诸葛诞起兵。第二年,司马昭诛杀了诸葛诞,被封为晋公。由此,司马昭掌握了军政大权,威势更盛。景元元年(260),魏帝曹髦不甘心于政权旁落,召大臣王沈、王经、王业等谋议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曹髦亲率近侍童仆讨伐司马昭,但由于王沈、王业等的告密,司马昭早有准备,其僚属贾充的部下成济,挥戈直刺魏帝,洞胸而刃出于背。魏帝曹髦被杀后,司马昭斩成济以遮掩人的耳目。而没有随王沈等奔告魏帝亲自用武的王经,也被司马昭所杀。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傀儡皇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平蜀成功,次年,受封为晋王。咸熙二年(265),司马昭出入仪仗皆同皇帝,封国内建置了御史大夫、侍中等正式官员,但他还没来得及戴上皇冠,就病死于这年的秋天。

同年,司马昭长子司马炎继立为晋王,他用“禅让”的方式,代魏称帝,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3.什么是“太康之治”?

西晋统一后的十年中,即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到十年(289),是西晋比较繁荣的时期,社会生产二度获得发展,史称“太康之治”。

西晋初期,晋武帝曾多次下诏劝农务本,督促垦荒,发展农业。太康元年平吴之后,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分裂局面的结束,无疑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同年,晋武帝颁布了占田、课田和户调的法令。所谓占田,是政府规定农民占有土地的一个假定目标。所谓课田,是征课田赋,即规定每个农民所必须向政府交纳田租的法定指标。户调是指政府以户为单位向农民征收的赋税。占田、课田制下的农民,他们的粮食除缴纳田租外,都归自己所有,这就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于是出现了“太康之治”的繁荣局面。据干宝《晋纪总论》记载,当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太康时期的这一局面虽仅有十年,但仍是社会相对安定,人民相当安居的历史时期。P1-5

序言

三年前,我们出版了《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这套丛书从二十五史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有价值的数千个问题,采用问答的形式,用原书中记载的史实作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解答,不作随意发挥,更没有妄自“戏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出版界老前辈许力以先生不只一次地对我说,这套书创意好,编得也不错,对于普及中华历史知识,弘扬和传播中华文明大有益处。他建议我,如有可能,再出版一套简读本,每册所列问题精到一些,字数压缩一些,书价便宜一些,这样,普及面就可以更广泛一点。我将许老的意见同本套丛书的创意人来新国、王文成二位仁兄转达后,当即得到了赞同。新国兄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编书、出书,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读书。只有让入读了书,我们的一切初衷才能真正实现。于是,有了今天《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精编本)的问世。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学习了解中国历史,对于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加民族自信,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的史书浩如烟海,有正史、野史、杂史。读史,要先读正史。野史、杂史可以作为参考。从整体上讲,正史的记载,比野史、杂史相对更系.统,更真实。当然,也不排除野史、杂史中在个别事件、个别人物的记载上,比正史准确、丰富。至于历代文人创作的各类历史小说,可以启发读史时的某些思考,但切忌与史实划等号。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在读史时可能还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点“影子”,但一定不要做机械的比附。“影子”只能是“影子”。借助历史对今天的社会生活进行反思无可厚非,但历史总是螺旋式向前发展着的,绝不会是昨天的简单重复。

我们在认识历史的同时,提高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从自己民族的早期经典中寻找可依靠的东西,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故而史籍中记载的先民的生活智慧、精神信仰、价值原则就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凭借。

《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精编本)即将付梓之际,新国、文成要我写篇序,如此重任,实不敢当。思前想后,就说点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勉吧。不妥处,还请方家赐教。

2009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晋书解读(精编本)/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新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85770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7.04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3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