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海国
内容
试读章节

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国人充满了对神秘海洋世界的向往,寻找着外部海洋世界的梦。拉开历史的帷幕,无数的发现犹如梦境般把我们带到先人的追寻和探索当中。无论是对美洲的发现,还是徐福率领数千人众东渡日本的故事,这些探索都与茫茫的大海有关,都有待于我们继续寻找历史的真相。

中国的东边,是茫茫的海洋,这就是现代人们所称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再往大洋深处延伸,便是无比浩瀚的太平洋。在太平洋的彼岸,矗立着另一个古老文明——印第安文明。那时的航海技术尚不能支持远洋航行,浩瀚的太平洋把中国与外部世界几乎隔绝开来,而先秦时期的经典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和海洋有关的成语:

秋水来临之时,所有山川的水都灌注入河中。江河奔腾,经过的地方两岸之间,连对岸的牛马都看不清。河神欣然而沾沾自喜,以为天下的美景都被自己所据有,于是顺流而往东行,来到北海边,朝东望去,只见一片汪洋没有尽头。河神这才知道世界之大。

上面“望洋兴叹”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庄子·秋水》,它和另一个成语“坎井之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对辽阔海洋的认识,那就是我们祖先居住的陆地之小,而海洋之大。

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是丰富的,既有对海洋的敬畏,又有探索海洋的渴求。大多数先秦文献中,都把东方的海洋看成是陆地的终点。司马迁的《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说,大禹朝代中国是“赤县神州”,共有九州,而周边地区是“裨海环之”,这个“裨海”似乎就是现代所称的近海,孟子称当年大禹治水就是“以海为壑”。“裨海”的外面,还被更大的一层海洋“大瀛海”所包围,一直延伸到“天地之际”,而“大瀛海”的概念应当就是大洋。

海洋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呢?《列子·汤问》里的描述,显示出中国人对大洋深处的认识:

渤海之东不知道有“几亿万里”,那里有着深深的大壑,实际上是无底的海谷,名叫“归墟”。全世界山川以及天上降落的水都灌注其中,但这里的水却无增无减。

后来有人认为,《山海经》中描述的大壑、归墟等地方,就在大洋彼岸的美洲印第安部落生存的地方。

向往海洋的中国人,在古代的神话故事中传承着许多有关海洋的故事。最为有趣的传说被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记载下来。书中说,海洋中有个岛国叫“张宏”,人们把鱼作为食物,能驯化四种禽类。书中还说,进入东海七千里的陆地上有个流波山,山上有一种异兽叫“夔”,被黄帝得到,以它的皮做成鼓,用它的骨头来击鼓,声音能够传到五百里之外,黄帝用它来威震天下。这个传说表明古代中国人已经能够征服远洋,并且战胜了海岛上的怪兽。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伟大的圣人孔子叹惜自己的理想难以推行,对他的弟子说: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意思是说:“如果自己的理想不能推行于天下,我就要坐着木筏到海里去,我的弟子仲由可以跟随我而去!”孔子的理想在中原国家中得不到实现,就要乘着木筏到海洋中寻找新的地方去推行,说明寻找海外世界的想法已经存在于这位先哲的脑海中。中国人对海洋的征服精神,在凄婉的成语故事“精卫填海”中也得到了反映。

然而,文献毕竟只是对当时人们传说的记载!两三千年以前,中国人的足迹真的走出海洋了吗?这样的疑问只能由当代考古发现为我们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

20世纪之初,中外学者们忽然有了一个重大历史发现:最早找到美洲大陆的并不是哥伦布,而是古代中国人。这个惊人的历史猜测得到了考古实物、人类学家的证实。仅举下面几例。

当时的文化人类学者提出了证据:美洲印第安人(当时称为“红印度人”)的语言、形体都和中国人相似。考古发现,在墨西哥发现了很多泥制古像,面貌和华人无异,衣饰也是古代中国之物;还发现泥制佛像数百枚,塑法与中国近代木雕神像相似,“盖亦千余年前中国之技术也”。佛像旁边还发现了1500年前的古钱币。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还发现了两千余年前王莽新朝发行的钱币。在这以后的百余年间,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的证据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趣。

在众多说法中,最有意思的是“殷人东渡”的说法。考古学家在今天墨西哥中南部的奥尔梅克文化遗址拉文塔祭祀中心,发掘出了16尊雕像和6块玉圭,认为玉圭铭文的刻写方法与甲骨文相同,并认为在一块玉圭上铭刻着殷商列祖列宗的名字。有学者断言,今天居住在美洲广大地区的印第安人、玛雅人和拉文塔人等,实为3000年前越海东渡的殷商后裔。奥尔梅克文明是已知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它存在和繁盛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中美洲。委内瑞拉学者维西弗兰卡研究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商朝一批移民从黄河流域向东迁徙,渡过太平洋在中美洲登陆后,将高度发达的文化在美洲传播的结果。

尽管人们对“殷人东渡”的说法存在着激烈的争议,可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让人难以反驳。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高凯(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极力支持“殷人东渡美洲论”,他除了从考古遗迹、人种学、东渡的动机、历史文献等方面给予全面论证外,还从现代科技中发现的海洋流向中找到了新的证据:

北太平洋及附近海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顺时针流动的大环流。该洋流自太平洋北赤道附近产生,经吕宋岛北部、台湾东部进人台湾海峡,在舟山群岛交汇;到对马东海,在日本九州南部,有一支分流北上,形成对马海流;该海流经对马海峡进人日本海,又经津轻海峡回到太平洋上。这个北上的大暖流也被称为“黑潮”。P3-6

目录

第一章 五千年文明五个精彩的历史节点

 第一层帷幕: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大陆

 第二层帷幕:引领对外贸易近2000年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三层帷幕:领先世界航海史的郑和七下西洋

 第四层帷幕:大航海时代与海洋开放政策——“隆庆开关”

 最后一层帷幕:从“海上之王”到民族英雄的海洋贡献

第二章 “大海国”:中国近代海洋思想之梦

 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近代中国人——林则徐与《四洲志》

 “大海国”,宏大海洋战略构想的提出

 被誉为“东方伽利略”的中国人

 严复:促成中国海洋思想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

 洋务派以防御为主的海防思想

 百日维新与“大海国”理想的破灭

第三章 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面不在陆

 在“沧海之阏”中“穷天地之想”

 “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

 “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海权之争延伸到了美丽的白鹅潭

 “今日中国欲富强,非厉行扩张新军备建设不可”

第四章 大手挥挥就: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31颗明珠

 曹妃故里,成就孙中山“北方大港”百年梦想

 “东方大港”,海港“海母群”的理想与崛起

 改革开放书写着“南方大港”的神话

 孙中山海南建省、建港愿望梦想成真

 中国渔业港口:庞大海港“航母群”周围的“小舰只”

 中国港口群的崛起,令孙中山后人感到欣慰

第五章 孙中山告诫我们:兴船政以扩海军则中国富强“如反掌之易”

 近代造船业的一声叹惜:“十载经营瞥眼空”

 九十年前江南造船所的惊天一瞥

 振兴海洋实业,要像郑和造宝船那样“知难行易”

 血染江阴:以牺牲海军来换取战略转移的时间

 半个多世纪前发出的呼喊:我们也要建造航空母舰,

 为了中国人生存的权利

 鸣炮,升旗,勒石,觉醒中的中国海权

 抗日战争胜利之时,也是我国收复海权的开始

 新中国海军建设的第一声呼唤

 民国海军官兵见证了辛亥革命38年之后的天地翻覆

第六章 强国海军梦,从西柏坡小山村开始

 人民海军诞生在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时刻

 “紫石英”号事件,结束外国军舰在中国的“内河航运权”

 旭日东升,新中国海军诞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建国初期海洋思想的中心:为保卫国家海权而建立强大海军

 毛泽东为建设海军五次题词的历史意味

 在陆地上要依靠群众,在海上仍要依靠群众

 西沙西沙,为维护国家海权而战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宏伟气魄推动共和国海洋事业向前

 中国海洋管理拓荒者的豪言:国家海洋局要做中国的“海龙王”

第七章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

 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提出解决国家海洋主权的三种模式

 运用第一种模式,失去的“中华七子”收回两个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海权问题的解决留下空间

 维护和平,需要建设强大的海军、空军

 邓小平海防思想:近代魏源以来中国海防思想的延续

第八章 超越千年的开放从沿海港口城市开始

 动荡之后,中国人重新面向海洋

 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超越千年的海洋开放

 大海, “记载着邓小平一生的光辉历程”

 联合国公约掀起“蓝色革命”中国进入全面管理海洋的新时代

 海洋思想的两个“创新”构成了中国海洋思想两个新的高度

 从“濒海大国”到海洋强国,从经济建设层面上的解读

 海洋管理的新理念被引入“海洋强国”建设

 在海权危机中猛然警醒的中华民族海洋意识

 保护与开发,关键是适度,海洋意识不仅仅只有海权,而且还有海洋开发和保护

 从“濒海大国”到海洋强国,从军事建设层面上的解读

第九章 强大海军“和谐海洋”、“海域法”与“海岛法”,新世纪中国海洋思想的重要刨新

 海军大检阅:开创“中国千年水师未有之盛”

 强大实力与“和谐海洋”的奇妙共生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海洋科考的气势与光荣

 世纪之交,中国人颁布了一部彻底颠覆

传统海洋管理观念的法律

 “海岛法”,中国海岛的“保护神”

第十章 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新世纪中国海洋思想的科学创新

 “海洋世纪”,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蓝图

 “沧海桑田”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规划比“人定胜天”更重要

 我们需要欢乐的海洋,不需要哭泣的海洋

 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认识在一步步加深

 在可持续发展中解决海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共和国海洋思想如海上日出,渐入佳境

 “十二五”规划的海洋思想闪烁着科学发展观的光辉

序言

2011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的帷幕在中国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徐徐拉开。与往年的盛会相比,今年这次海洋人的盛会带着一些庄重,一些感奋,一些思考,一些向往——她是如此的亮丽,如此的与众不同。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世界海洋日中国庆祝活动的主题“辛亥百年,海洋振兴”便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和意义。近代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百年以来仁人志士们对振兴海洋孜孜不倦的追求,把我们带进艰难而又沉重的海洋意识觉醒的过程,继而又步入奋起而又振兴的海洋思想殿堂。从林则徐、魏源到梁启超;从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孙中山到共和国创始人毛泽东;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到第三代中央集体领导;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海洋的思考与追求,像圣洁的雪山融出的涓涓细流奔腾向东,汇合为波涛滚滚的江河,最后汇入浩瀚的大海。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海洋思想,就如同江河入海,走过了伟大的历程;更如同海上日出,照亮了海洋振兴的未来。

在收集、研究和梳理有关材料的过程中,笔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历史的渐进的积累过程。随着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对海洋权益的重视,这种认识逐渐上升为一种海洋观,或者称为海洋思想,并且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海洋观。当我们带着这种正确的科学精神来看待海洋的时候,所产生的海洋思想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形成科学的政策规划,这对于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建设海洋强国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历史是一面宝贵的镜子,可以鉴古今,可以知未来。

不了解中国近代任人宰割的沉重历史的人,就不会有奋发图强的昂扬斗志;不走进中国海洋思想的神圣殿堂,就不会有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的时候,环顾四海五洋,海洋权益的维护仍然是摆在国人面前的难题。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的中国海洋“十二五”规划,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辛亥百年,海洋振兴”之所以成为今年“海洋日”活动的主题,这正如国家海洋局刘赐贵局长所指出的那样:确定这个主题,目的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海洋精神,唤起全社会的海洋意识,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进一步凝聚共识,奋发图强,实现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我们正在一步步实现。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我们面对一个崭新的海洋世纪的时候,当我们在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路探索之时,应当认真了解一下近代海洋思想的来龙去脉,了解一下当年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有过哪些闪光的思想,感悟一下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及第三代中央集体领导海洋思想的熠熠光华,这既是“辛亥百年,海洋振兴”所要张扬的“凝聚共识,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是本书所要阐发的内容。

对海洋的探索与思考永无止境,每个中国人都可以为振兴海洋献计献策,都可以为发展海洋思想作出自己的贡献。但愿这本凝聚着中国人百年海洋思想历程的书,能够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启发,从而使我们在历史的尘埃落定之后,倍加努力地迈步在21世纪——海洋的世纪。

是为序。

作者

2011年6月8日

内容推荐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我们面对一个崭新的海洋世纪的时候,当我们在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路探索之时,应当认真了解一下近代海洋思想的来龙去脉,了解一下当年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有过哪些闪光的思想,感悟一下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及第三代中央集体领导海洋思想的熠熠光华,这既是“辛亥百年,海洋振兴”所要张扬的“凝聚共识,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是《大海国》所要阐发的内容。

《大海国》的作者是盖广生。

编辑推荐

纵观中国海洋历史,激发国民海洋意识,不知道中国近代任人宰割的沉重历史的人,就不会有奋发图强的昂扬斗志;不走进中国历代海洋思想的神圣殿堂,就不会有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盖广生的《大海国》讲述了中国的制海权历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海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盖广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781743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73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