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宜敬/桂派名老中医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二节 匪劫阴霾

1914年4月的一天,曾学志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赶到曾宇志、曾宇庆两公的肉铺,装好一天要卖的肉,精神抖擞地到新桥墟赶闹子。往常这个时候,曾学志一放下担子就会有顾客光临,忙得不可开交;而此时,整个市场几乎没有人,平时都争着抢占摊位的小贩们这天却没来做生意。这太奇怪了!曾学志心里立刻警觉起来。他忙去打听发生了什么事。不打听还好,一打听吓了一跳。原来昨天玉林匪首们勾结县匪攻入武陵墟,大肆杀伤抢掠,连公家的枪支都抢走了。曾学志听后,心里咯噔一沉。这不得了,武陵墟就在距自己家二三十里的东南方,土匪可能说到就到。他想到家里此时可能还在熟睡的儿子和妻子,决定立刻挑担回家。可这时自己的腿却不听使唤,哆嗦个不停。由于回家心切,他便高价雇了辆车。

一路上曾学志浮想联翩:玉林在宾阳的东南方,距宾阳500多里地,土匪怎么会打到这儿呢,看来宝地也会惹祸啊……土匪是不是已经到自己家了……自己出门时没有土匪要来的迹象……

一到家,曾学志顾不得放下肩上的肉担便急忙冲进房间。当他看到妻子抱着小儿子还在熟睡,大儿子在旁边的小床上也睡得香甜的时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接下来的日子,曾学志没有外出赶闹子,做生意,而是在家里帮妻子种菜,料理家务。曾学志明白,这个时候家人的安全最重要,自己应该在他们身边保护他们。况且家里还有些积蓄,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那天上午小宜逊醒来的时候,照例环视了一下房间四周,父亲和母亲都不在,一切还是往常的样子。他像以往一样,自己穿好衣服,轻轻跳下床,穿上鞋子,然后往院子里走。很快小宜逊就发现今天有所不同,父亲竟没有出去做生意,母亲也没有去菜园。他们两人正默默地在院子里开着一小块地。小宜逊没有问任何问题,只是在父母的旁边蹲下来看他们忙活。很快小宜逊又发现,父母脸上的神色与往日不同。接下来,小宜逊被父母告知,不要到街上跑着玩了。

一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父母没说原因,小宜逊也没问。他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还是跑出家门,来到他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熟悉的街上。小宜逊发现,今天街上与往日不同。往日大人们都在街上来来往往地行走,忙着农活或者生意,今天大人们竟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议论着什么。

小宜逊忙凑上去听,大人们并没注意到他,只是继续议论着。

一个说:“真是不得了,武陵几户大人家都被土匪抢了。女人、佣人被抢的抢,杀的杀,死了不知多少,血汩汩地流啊,真是造孽!”

另一个说:“哎呀,我听说,不少小孩子让土匪的马踩死了,小脸儿跟土和在一块儿,鼻子和眼儿都没了,脑门开了,白的红的都有,太可怜了!”

又一个说:“是啊,我也听说了,小孩子也被土匪抢走了不少,全装到猪笼子里拉走了,哇哇哭叫成一片。大人们在后面死命地追,哪儿还能抢回来……你说他们抢孩子干嘛,卖掉还是吃了”……  小宜逊听到卖小孩儿、吃小孩儿的话,再也不敢往下听了,吓得扭头就跑。小宜逊平时在街上玩儿常听到一些话,“再淘气就卖了你”;“再不听话就把你喂狼吃”。这是父母吓唬自家顽皮孩子的话,那些小孩子听了倒没什么,可是小宜逊听了却很害怕,生怕把自己也卖掉、吃掉。

小宜逊吓得跑回家后,再也不敢偷偷地跑出去了。父母走到哪儿,他便跟到哪儿。吃过晚饭,廖氏给小宜逊洗了澡,照例把他抱上床拍他睡觉。平时拍一会儿小儿子就能睡着。那晚小宜逊却很异常,廖氏拍了他很久也不见他有睡意。小宜逊睁着乌黑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望着廖氏说:“妈妈,土匪是什么?”小宜逊突然这么一问,廖氏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廖氏想,可能白天小儿子跑到街上听到大人议论土匪抢劫的事情了。“土匪是坏人。”廖氏想了想这样说道。后来,廖氏见小儿子不说话也不睡觉,就把他抱在怀里,边拍边晃哄他睡觉。时间久了,小宜逊还真睡着了。当廖氏轻轻地把他放下来后,才感觉到自己的胳膊酸得快动不了了。活动了活动疲惫的身体,廖氏便歪躺在小儿子的旁边。当她朦朦胧胧地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被一阵哭叫声惊醒。廖氏听到睡着的小儿子嘴里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别卖我”、“别吃我”之类的话,叫了几声后,接着又抽泣了一下。廖氏意识到儿子在做噩梦,连忙把他抱起来,拍着、晃着、哄着,好大一会儿,小儿子才恢复平静,又睡了。

又过了一些时日,土匪抢劫武陵墟的阴影逐渐变淡,人们才敢外出活动,忙着农活或者生意。曾学志也重新开始了挑担卖肉的生意。每天他还是像往常那样早出晚归,只是增加了肉担的分量。他想尽快把因为土匪侵扰而耽误的生意补回来。虽然这让他感觉更加疲惫,但一想到招人疼惹人爱的儿子,便咬咬牙撑了下来。廖氏也恢复了正常的种菜、卖菜生意。因为儿子还小,廖氏不能挑菜去远地方赶闹子,只是把自家菜园的鲜菜卖给街坊邻居,就近摆个小摊儿。即便是离家很近的摊位,廖氏也不放心把小儿子留在家里。她习惯了小儿子这个“小尾巴”,因为每次出门他都会自觉地跟在妈妈的后面。可现在,小宜逊不仅不主动跟妈妈上街卖菜,还缠着妈妈也不让她出门。嘴里老嚷着“街上有坏人,有土匪”。无论廖氏怎么劝说他都不听。小儿子竟然呜呜地哭起来:“妈妈,妈妈”,叫得廖氏好不心疼。廖氏只好放下手中的活儿,抱起小儿子哄他。廖氏不禁感慨起来:“幸好土匪没杀到这里,不然这孩子都要吓傻了!”

1915年,韦荣昌领兵来县治匪,先后围搜界塘、八卦、六岭、老唐等村,擒获土匪数十名。韦荣昌,1864年生,旧桂系将领,广西龙州人,早年尚奇侠入绿林。1894年与陆荣廷、莫荣新一起接受清廷招抚。“民国”后,历任巡防司令、龙州镇守使等职。粤桂战争爆发后,任前敌指挥;后被谭浩明等杀害,卒于1931年。

剿匪胜利的消息在全县传开后,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曾学志和廖氏两人更是很高兴地把这一消息多次讲给小宜逊听:“乖孩子,以后不用怕了,土匪坏人全被抓起来了。”小宜逊听了反而问道:“有没有关到猪笼子里,有没有吓得哇哇哭?”曾学志夫妇相视一笑:“关进猪笼子里了,都吓哭了。”小宜逊接着问:“以后不会出来吃小孩儿了吧?”曾学志夫妇异口同声:“再也不会了!”从这以后,小宜逊才渐渐地从劫匪的阴影中走出来。

P28-33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名医降世:初生及家庭背景

 第一节 家庭背景

 第二节 名医降世

第二章 幼年生活:最是懵懂无知时

 第一节 聪慧始露

 第二节 匪劫阴霾

 第三节 目睹灾害

第三章 少年远志:在学校中成长

 第一节 私塾生活

 第二节 初小生活

 第三节 高小生活

第四章 追梦时代:梦起梦落梦成真

 第一节 梦沉疾患

 第二节 异地追梦

 第三节 名落孙山

 第四节 重拾旧梦

 第五节 梦想成真

第五章 宾阳岁月(一):雏鹰初试翼

 第一节 雏鹰起飞

 第二节 初露锋芒

 第三节 悬壶济世

 第四节 卫生稽查

第六章 桂林深造:先“输血”再“造血”

 第一节 六月磨炼

 第二节 进修提高

第七章 宾阳岁月(二):救死扶伤和宾中生涯

 第一节 遭劫白花

 第二节 避难上林

 第三节 行医新、芦

 第四节 宾中生涯

第八章 宾阳岁月(三):人道精神和政治热情

 第一节 再行医新、芦

 第二节 医人从政

第九章 高教生涯:在广西中医学院执教

 第一节 转执高教

 第二节 教学科研

第十章 传承创新:医学总结和培育新人

 第一节 晚年岁月

 第二节 潜心医学

 第三节 心系医传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曾宜敬临床治验

 一、喘咳治验

 二、泄泻治验

 三、眩晕治验

 四、类中风治验

 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验

 六、脚气病治验

 七、砂淋治验

 八、肺痈治验

 九、月经后四肢麻痛治验

 十、厥阴头痛治验

 十一、头痛治验

 十二、痫证治验

 十三、肝硬化腹水治验

 十四、胃脘痛治验

 十五、脐腹剧痛治验

 十六、颅内瘀血治验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医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不仅贯穿于中医药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理论和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临床实践,而且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趱来越显示出其宝贵价值、独特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

广西地处岭南,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丰富。历史上,无数医家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广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者认真继承,加快创新,涌现出了一批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全国名老中医。为了展示他们的风采,激励后学,广西卫生厅组织编写了《桂派名老中医》丛书,对“国医大师”班秀文等28位全国名老中医作了全面介绍。传记卷记录了名医的成长历程、诊疗实践和医德医风。学术卷展示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读者学习“桂派名老中医”独到的医技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也将为促进广西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信赖中医药,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医药,中医药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衷心希望广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者抓住机遇,以名老中医为榜样,坚持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不断成长进步,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2011年1月

内容推荐

郭爱涛编著的《曾宜敬》是全国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曾宜敬教授的个人传记。

曾宜敬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七十年,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一生经历坎坷,屡遭磨难。

《曾宜敬》从有限的文字资料中探寻了曾宜敬平凡而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从中我们可以感受他对患者的博爱之心和对中医药事业的一片赤诚,他对中医药事业的执著追求成就了他的医学人生。

编辑推荐

由郭爱涛编著的这本《曾宜敬》为《桂派名老中医》系列丛书·传记卷的一个分册。该书从出生、童年、求学、从医、执教、晚年生活六个部分介绍了全国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曾宜敬教授的传奇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宜敬/桂派名老中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爱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202756
开本 32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7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6
丛书名
印张 10.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