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悲鸿人生的一幕幕会不期然地闪现在脑海。有时划过的是悲鸿隐忍着饥饿和疼痛在作画,有时又闪过悲鸿在绝望中悲号着冲向黄浦江边,有时悲鸿笑着和齐白石探讨书画,有时悲鸿摩挲着他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脸上是难抑的激动和兴奋……这本由廖静文、崔立秋合著的《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徐悲鸿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内容推荐

徐悲鸿说过:“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应当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徐悲鸿凭借他的天才智慧、坚毅精神和毕生努力,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少有的能够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艺术大师。这本由廖静文、崔立秋合著的《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是“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 《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介绍了徐悲鸿青少年时代生活,包括家世、家教、兴趣爱好和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还探究其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目录

一 水乡小镇

二 启蒙画师

三 “江南贫侠”

四 流浪少年

五 勇挑重担

六 四赴上海

七 取名“黄扶”

八 悲鸿画马

九 结识康公

十一 场婚姻

十一 北平任教

十二 巴黎!巴黎!

十三 拜师达仰

十四 问学康普

十五 穷途末路

十六 买画·卖画

十七 游历欧洲

十八 “二徐之争”

结语徐悲鸿和他的学生们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水乡小镇

1895年7月19日深夜,塘河水无声地流淌着,岸边一所灯光摇曳的小屋里,忽然传来一声婴儿呱呱坠地的清脆哭声,接着便是一串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打破了沉沉黑夜的寂静。于是一阵阵狗叫声此起彼伏,在这个江南小镇宽宽窄窄的巷子里久久回荡。

这个婴儿就是徐悲鸿,他出生的小镇是宜兴县屺亭桥镇。有一座石拱桥将河的两岸连接起来,桥的名字叫屺亭桥,小镇也因此得名。徐悲鸿在《悲鸿自述》对这个江南小镇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

距太湖之西三十里,荆溪之北,有乡可五六十家。凭河两岸,一桥跨之,桥日屺亭。吾先人世居业农之所也。吾王父砚耕公,以洪杨之役,所居荡为灰烬。避难归来,几不能自给,力作十年,方得葺一椽为庐于桥之侧,以蔽风雨,而生先君。室虽陋,吾先君方自幸南山为屏,塘河为带,日月照临,霜雪益景,渔樵为侣,鸡犬唱答,造化赋予之丰美无尽也。

徐悲鸿的故乡江苏宜兴,位于苏浙皖三省接壤之地,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陶都”和“江南水乡”。紫砂壶便是宜兴递给远方客人的一张靓丽名片。

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期属吴国,秦置阳羡县,是宜兴设县的历史源头。宜兴可谓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散落在黄土地上的一座座石碑,无言地见证了宜兴的千古文明和沧桑岁月。被称为“江南第一碑”的“国山碑”,历经千年风吹雨打,文字大多湮灭不见,这座三国吴孙皓封禅的古碑,记录了宜兴境内最早的地震资料。晋陆机撰文,王羲之书写,记载周处射虎、斩蛟、改过自新“@--害”的生平事迹,被称为“一庙三绝”的‘‘平西将军周府君碑”,在全国现存古碑之中亦可列为珍品。《吴越春秋》中记载宜兴乡女救伍子胥的“贞义女碑”,由唐李白撰文,李阳冰书并篆刻,有极高的文史价值。

宜兴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这里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墓,还有记载梁祝故事的“碧藓庵”碑。在宜兴,人们随处可见很多美丽的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飞来飞去。当耳畔响起梁祝的千古爱情绝唱时,很多人都会突发奇想:在这些美丽的蝴蝶中,是否有一对由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而成的呢?

宜兴还有关于范蠡与西施的美丽传说。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知道越王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的人,便悄悄地带着西施,深夜乘了一条小船,秘密地离开吴都,逃往宜兴。在无以为生之际,偶然发现了宜兴的紫色陶土可以制陶,后来范蠡就成为宜兴紫砂陶器的祖师,许多制陶工人都供奉他的画像。

此外,宜兴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湖泊遍布,风光优美,竹林苍郁。当年苏东坡走遍天下,从天府之国到河南开封,到杭州,再到海南,最终却在宜兴买田置宅,准备在此安度晚年。他在《菩萨蛮》一词中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如今,在宜兴周处斩蛟的蛟桥下,还保存着苏东坡亲笔题写的“晋征西将军周孝侯斩蛟之桥”的石碑。

徐悲鸿的祖父砚耕公曾参加太平天国起义,革命失败后便在屺亭桥镇上做工,茹苦含辛地十年,才在河边盖起一所小屋躲避乱世风雨。徐悲鸿便出生在这间小屋里,并度过了他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徐悲鸿曾经满怀着美好的爱恋回忆这所小屋:

我们的屋子虽然简陋,但有南山作屏风,塘河像根带子,太阳和月亮,霜和雪都点缀了这江南水乡的美丽。我们在这里和打鱼砍柴的人做伴,鸡鸣犬吠,互相唱答,大自然给了我们无尽的美妙。

然而,现实生活却并不像徐悲鸿在文章中所描述的这般风花雪月,当时的清朝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处于一片风雨飘摇之中。徐悲鸿出生的1895年,正值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与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康有为、梁启超率一千三百名赴考举人上“万言书”,要求光绪帝变法维新;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高举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大旗……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动荡的中国农村日益凋敝,农民、商人、小手工业者很多都破产流亡。徐悲鸿家境贫寒,他刚一出生,便体验到了刻骨铭心的生之艰难。徐悲鸿曾经多次用“坎坷”、“落拓”、“颠沛”、“流离”、“穷困”等词语来形容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不幸遭遇。

在如此乱世背景下,父亲徐达章希望徐悲鸿长大后能够健康长寿,过上幸福的生活,遂给儿子取名“寿康”。徐悲鸿是家里的长子。徐家有六个子女,兄弟三个,姐妹三个。子女众多,使这个家庭的生活倍加艰辛困苦。P1-4

后记

《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已经完稿多日,但是我的思绪依然无法从悲鸿的生活中走出来。

悲鸿人生的一幕幕会不期然地闪现在脑海。有时划过的是悲鸿隐忍着饥饿和疼痛在作画,有时又闪过悲鸿在绝望中悲号着冲向黄浦江边,有时悲鸿笑着和齐白石探讨书画,有时悲鸿摩挲着他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脸上是难抑的激动和兴奋……

从四赴上海叩开求学的大门,到成为一个艺术大师,悲鸿用坚韧诠释着自己的生命。当一次又一次的困难袭来时,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个瘦弱的年轻人呢?悲鸿自己的话“爱画入骨髓”也许是最好的解答。我想人生因为有爱才有意义,徐悲鸿正因为对美术爱得深沉,才会在艺术道路上积极求索,百折不挠。正因为爱到骨髓里,所以有了对其他艺术品类的喜爱,有了对艺术家的惺惺相惜,有了对中西方艺术交融的探索,有了对国家美术事业发展全局的关心。正因为由内心对美术的小爱勃发了大爱,徐悲鸿在中国美术史上画上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笔。

人生很短暂,有了爱便有了寄托,为了这个寄托而忙碌一生,这一生便是精彩的。

悲鸿短暂的人生是精彩的,是充满魅力的。这种魅力感染和影响着无数人。也感染了他的爱人廖静文女士,她用自己的一生守护悲鸿和悲鸿的艺术。《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正是根据廖女士的《徐悲鸿一生》改编整理的。完稿之后,我真正理解了廖女士的心情。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廖静文就是在对徐悲鸿的怀念中度过的,她的脑海中每天都会闪过悲鸿生前的一幕幕。悲鸿的音容笑貌沉淀下来的是悲鸿的艺术,悲鸿的一幅幅画作,悲鸿的艺术理念,悲鸿艺术对后代美术工作者的影响,这些逐渐成了廖静文的寄托。正因为有爱,廖静文有了寄托,有了这寄托,廖静文的人生是精彩的。和廖静文聊天,她的口中时时挂着悲鸿的名字,脸上挂着的是幸福的笑容。

我深深感到廖静文是伟大的。不仅是守护,廖静文对徐悲鸿艺术的保护和传播,在中国美术史上都是巨大的贡献。

通过编写这本书,我走进了徐悲鸿和廖静文两个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了久违的爱的情愫。忽然觉得人生真美好,人生可以很精彩。但愿读者朋友们通过读此书也能找到一点同感。

崔立秋

2011年8月于石家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廖静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2059944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03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