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古典舞发展十年观》是金浩的第二本专著。这本专著历时两年半,是他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与事务性工作之余独立完成的。
全书是从一个“大古典舞”的视角来看待古典舞的教学实践、剧目表演及理论研究,以积极探讨的态度来辨析各个学术派别在这十年间的蓬勃发展,努力地去捕捉各学派之间的特点及尝试性的做法,试图给予中国古典舞在新世纪的发展征程一个全貌的介绍。
图书 | 新世纪中国古典舞发展十年观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新世纪中国古典舞发展十年观》是金浩的第二本专著。这本专著历时两年半,是他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与事务性工作之余独立完成的。 全书是从一个“大古典舞”的视角来看待古典舞的教学实践、剧目表演及理论研究,以积极探讨的态度来辨析各个学术派别在这十年间的蓬勃发展,努力地去捕捉各学派之间的特点及尝试性的做法,试图给予中国古典舞在新世纪的发展征程一个全貌的介绍。 内容推荐 当代的中国古典舞首创时不是立刻有了广为流传的经典剧目,而是先成立了专业学校,从抓教学与训练开始为人径,这与其他古典艺术表演形式如中国戏曲、西方芭蕾都不尽相同。站在新世纪文化发展的拐点上,我们惊奇地发现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在实践中部会有一种模糊的可能,为了使这种模糊性逐渐地清晰起来,须紧紧抓住荦荦大端,进行理论化地梳理与证实,使之实践活动不至于漂移、起伏不定。舞蹈大师吴晓邦曾指出:“中国古典舞的名称,是从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以后才形成的,由于对传统理解的概念不同,所以时至今日对古典舞认识上的争议最多,而古典舞的发源地——舞蹈学院,又是认识上最为活跃的地方。”因此,中国古典舞还是个发展中的概念,它既具有传统的稳定性和凝固性,又被赋予了时代风采的可变性与创新生,在进入新世纪这个转型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新世纪中国古典舞发展十年观》作者金浩立足于北京舞蹈学院这所中国舞蹈界的最高学府,全真地透视当代古典舞的动态变化,以直观或反观的方式诉求这个舞种的文化定位及其审美取向。 《新世纪中国古典舞发展十年观》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舞新世纪发展关口的“白皮书”,仅“立此存照”在下一个十年时“以供备考”。 目录 序 前言 起·而今迈步从头越 “十年磨一韵”——身韵的守成与改良 “服饰舞蹈”——飘逸灵动的袖舞 “道具舞蹈”——刚柔相济的剑舞 “舞情、舞理、舞技”——舞蹈表演的开掘 “有呼吸的舞蹈史”——仿古代舞蹈的编创 承·散点漫侃话源流 鲜明的民族风格性 独特的舞蹈本体性 深厚的传统文化性 科学系统的训练性 强烈的时代审美性 转·柳暗花明又一村 身韵古典舞学派 汉唐古典舞学派 敦煌古典舞学派 昆舞古典舞学派 太极与动作解构 合·千条江河归大海 《棋魂》流动的雕塑 《爱莲说》线条的飞舞 《月满春江》造型的隐逸 《丝路花雨》之情弛神纵 《铜雀伎》之悲天悯人 《粉墨》之超逸优游 结语 附录:十年大事记(2001-2010) 参考书目 代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世纪中国古典舞发展十年观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浩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1877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72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8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