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康拉德海洋小说(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薛诗绮编著的《康拉德海洋小说》收康拉德海洋小说三篇:《青春》、《台风》、《秘密的分享者》。通过海洋、海船“小社会”,折射世界和人生缩影,探讨人类生存的涵义和价值。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文坛,康拉德占有重要的位置,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为传统小说和现代主义小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内容推荐

“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初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今年适逢上海文艺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我们重新整理出版这套丛书,奉献给新一代的读者。

“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所选均为世界经典作家,入选作品突出作家某一方面的艺术特色;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适当也选收一点中篇小说。

《康拉德海洋小说》是其中一册,收录了《青春》、《台风》、《秘密的分享者》三篇小说。

《康拉德海洋小说》由薛诗绮编著。

目录

选本序

青春

台风

秘密的分享者

试读章节

青 春

这种事儿除了在英国别处是不会出现的,只有在英国,人和海洋才可以说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大海进入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而人们对于在海上寻欢作乐、航行旅游、混饭谋生,或则略知一二,或则了如指掌。

我们围坐在一张红木餐桌四周,桌面映出桌上的酒瓶和斟满红葡萄酒的玻璃杯,也映出了我们用手肘撑着的脸庞。在座的一位是几家公司的董事,一位是会计师,一位是律师,一位叫马洛,还有一位就是我。董事当过“康威号”上的服务生;会计师曾在海上干过四年;律师是一个杰出的老派托利党人,高教派教徒,老头儿里的佼佼者,道德的化身,在往昔美好的日子里曾经当过伊比利亚——东方轮船公司的大副。那时候,邮船至少在两根桅杆上扯着横帆,外加上下辅助帆,乘着和顺的季节风直下中国海。我们都是从当商船船员开始走上生活的。大海把我们五个人牢牢地系在一起,同时,我们之间还存在着深厚的同行情谊,任何对游艇或快艇的爱好以及诸如此类的兴趣,都不能产生我们这样的感情,因为后者只不过是生活中的娱乐,而前者却是生活本身。

马洛(Marlow)——我想至少他是这样写自己的名字的①——向大家讲述了在一次航行中发生的事情,或者不如说,讲述了一段航海的历史:——

“不错,东方的海洋我见过一些;可是我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在那儿的第一次航行。你们诸位都知道,有那么些航行,它们似乎注定了是用来解释人生的,它们可以作为生活的象征。你努力奋斗,你拼命干活,你出力流汗,差点儿要送掉自己的性命——有时候确实把命丢了——想完成一件事,可是你完不成。这并不是由于你犯了什么过错,可你就是一事无成。既做不成大事,也做不成小事,你做不成世界上任何一件事——你甚至要跟一个老处女结婚,或是要把区区六百吨煤运到一个指定的港口,也都不能办到。

“那确是一件很值得纪念的事:既是我第一次航行去东方,又是我当上二副后的第一次航行;同时,也是我们船长第一次指挥远航。你们会承认,这是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船长肯定有六十岁了,他个子矮小,背很宽,但有点儿驼;肩部前屈,两条罗圈腿一条比另一条更向外翻。你常常可以在那些庄稼人中问看到他那种歪歪扭扭的怪相。他的脸像把胡桃钳——嘴部凹陷,下巴和鼻子试图在瘪嘴上空靠拢——面孔四周是铁灰色的蓬蓬松松的毛发,像是围了一条撒着煤灰的棉絮带。他那衰老的脸上长着一对蓝眼睛,跟孩子的眼睛惊人地相似,带着一种坦然的眼神,那是心地单纯灵魂正直的普通老百姓直到临死还保持着的那种眼神。他为什么接受我当他的助手,这是一个令人不解的谜。我当时刚离开一艘漂亮的澳大利亚横帆快艇,在那儿我担任三副的职务。而他对快艇似乎颇有偏见,认为那玩意儿豪华而不切实际。他对我说:‘你懂吧,在这条船上,你得干活。’我说我不管在哪一条船上都得干活。‘啊,这可不一样,对你们这些大船上出来的绅士先生们;……不过,好吧!我看你行。明天来吧。’P1-3

序言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文坛上,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4)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他不仅是英语世界杰出的作家,而且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他的小说背景广阔、性格复杂、手法新颖、风格独特,在十九世纪传统小说与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之间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康拉德并不只是一个写海洋的作家。他一生写了十四部长篇小说、七部短篇故事集(含二十七个中、短篇小说),此外还写有许多散文和三出戏剧。评论界一般把他的小说分为三个部分:海洋小说,丛林小说,政治小说。也有按题材背景的地域分为:写海洋的小说,写亚非拉的小说和写欧洲的小说。尽管康拉德是一位擅长叙说海洋故事的大师,他本人并不愿被人归入海洋小说家之列。1906年他曾告诉一位记者:“他们想把我放逐到大海中间去。”十多年后,他又曾对一位朋友说:“也许你不会认为这太过分,在写作生涯二十二年之后,我还会说我一直没有被人很好理解。我被人们称为海洋作家,赤道作家,描写作家,浪漫主义作家——还有,现实主义者。但是,我全部的关注其实都是给予事物、事件和人的‘理想’价值的。如此而已。”

确实,康拉德的作品广泛地探索了人生和自然,涉及社会的许多方面,即使他那些以海上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海洋也不单单是故事的背景和自然环境。康拉德作品中的海洋和海船上的小社会,是世界和人生的缩影,他用它们作为一种媒介,来探讨人类生存的涵义和价值。同时,从创作手法上来看,他的写作也突破了传统的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概念,努力追求风格与形式上的革新。因此,读康拉德的海洋小说,应该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意义上去理解和欣赏。

康拉德本是波兰人,姓克尔泽尼奥夫斯基,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别尔季切夫。他的父亲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地主,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戏剧,翻译过狄更斯、莎士比亚和雨果的作品,因参加波兰民族独立运动被沙俄政府放逐到俄罗斯北部的沃格洛达。五岁的康拉德随父母一起到了流放地。艰苦生活的折磨,使他母亲和父亲相继患肺病去世,小康拉德被送往母舅家抚养长大。康拉德九岁时在海边度过一个夏天,大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海洋的向往使他十五岁时立志要做一名海员。1874年,十七岁的康拉德离开波兰到了法国马赛,参加了法国商船队,从此开始了持续近二十年之久的海上生涯。他先后在法、英等国的商船或货船上工作,从徒工、水手、二副、大副,直到当上船长。康拉德随船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足迹遍及南美、非洲、东南亚、澳洲等地。

1878年,康拉德到一艘英国货船上工作,从马赛到君士坦丁堡,再回到英国的洛斯托夫特。这是他第一次踏上英国的土地,当时他几乎还不会说一句英国话。八年以后,他加入了英国国籍,并正式使用英语化的姓名约瑟夫·康拉德。1895年他用英语写成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问世,此后他开始定居英国,并一直用英语从事创作。尽管康拉德至死说的是带有外国口音的英国话,但他被公认是一位英语语言大师。他的作品特别是早期作品的文字,有时不免有沉重或浮夸之感,时而还有晦涩之处,但这些缺点不断有所克服,在他最好的一些小说中,他抒情写景、讽刺幽默,都能够做到挥洒自如,把英语用得恰到好处。这使得英语民族的作家和读者们也赞叹不已。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翻译过康拉德的小说,但他说:“谁若是想学习英语,他应该读一读康拉德的英语原作。”  康拉德是一位真正的海员,近二十年的海上生活经验为他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写作素材。他在《台风》的序言中曾经说,人们“总爱谈他们自己的本行,一则因为这在他们的生涯里最富于浓烈生动的兴趣,再则因为他们对于旁的问题知道得不多。他们也实在没有工夫跟旁的问题打交道。”因此,康拉德的全部创作中海洋故事占相当比重,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康拉德的海洋小说,指那些以海洋为背景、以船员为主人公、以航海生活为内容的作品,最著名的有《水仙号上的黑家伙》(The Nigger of the Narcissus,1897),《青春》(Youth,1898)、《台风》(Typhoon,1902)、《秘密的分享者》(The Secret Sharer,1910)、《阴影线》(The Shadow Line,1917)等。因篇幅限制,本集只选收了《青春》、《台风》、《秘密的分享者》三个中、短篇作品。

《青春》曾被康拉德同时代的评论家爱德华·加奈特称为“现代英国的海洋史诗”,一直被收入各种选集,甚至用作教科书的课文。它以康拉德本人第一次远航东方的经历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事实的具体细节,是一篇“小说化了的自传”。故事情节很简单,说的是一次航程中的种种艰难遭遇。海洋上的狂风巨浪,船员们跟水火灾难的殊死搏斗,主人公充满浪漫幻想的追求,古老帆船的自燃焚毁,这一切都被作者用来象征并解释人生。小说带有浓烈的抒情气氛,歌颂了青年人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血性和毅力,赞美了海员们与自然斗争时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对人生匆促、青春易逝表示了无限的感慨。

《台风》可以算是康拉德海洋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标志着康拉德的写作艺术已达到成熟的程度。故事描写了两个方面的矛盾:一个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康拉德是这样解释故事的含义的:他认为,尽管这篇小说也属于“专写暴风雨之作”,但它的真正的主题“不是恶劣的天气,而是甲板下人为因素造成的极度紧张给船上生活带来的复杂情势”。康拉德用细致、明快而有力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狂暴力量,但他最关心的不是自然而是人。人是故事的中心。小说的主人公马克惠船长是康拉德塑造得最好的人物之一。在小说开头时,马克惠的形象显得古怪可笑,颇有点狄更斯笔下人物的味道。此人外表平凡无奇,缺乏想象力和幽默感,甚至有点儿木讷愚鲁,但随着故事的进展,在外有台风袭击内有中舱骚乱的双重危机中,他显示出勇敢沉着、刚毅坚定的性格。他对风暴的态度不是退让躲避,而是“直穿过去”;他对中舱里中国苦力间的冲突采取了果断、合理的解决办法,表现了他思想周密、判断正确、处理公正、为人善良。而这一切品质平时在马克惠身上并无表露,只是在受到外部强大压力时才显示出来,这就使人物性格更加具有深度。值得注意的是,康拉德决不为写海洋而写海洋,在他的许多小说中,他总是把海洋作为陆地的对照物。陆地上往往充满邪恶和狡诈。海洋虽然有时凶猛可怕,但它是纯洁的,它能荡涤人的灵魂、显示人的本性。马克惠船长是一个没有受到陆地上肮脏和罪恶污染的人,他“航行于海洋的表面,就像有些人轻轻掠过生存的岁月,悄悄沉入一座平静的坟墓,始终没有懂得生活,也从来没有机会看见生活所包含的一切奸狠、狂暴和恐怖”。正是这样一个不懂得生活的人,他的内在品质,战胜了风浪,平息了纷争,使一次艰难的航行得以胜利完成。

《秘密的分享者》写的不是外在的惊涛骇浪,而是人的内心的脉动。主人公是一个两星期前刚被委派带船的年轻船长,对自己能否胜任信心不足,身为船长却感到自己在船上还是个“陌生人”。一天夜里,一个叫莱格特的逃亡者游泳来到船上,他是另一条船的大副,在一次风暴中杀死了一名不听指挥的水手,因而成了杀人罪犯。这位年轻的船长偷偷地把他藏在自己的舱房里,发现莱格特竟然是自己的“另一个自我”。船长度过了担惊受怕的几天时间,最后在茫茫夜色中冒险驾船尽量靠近海岛,让莱格特跳海逃跑。经历了这段可能导致身败名裂的航程,船长认识了自我,树立了信心,“一个航海者同他第一次指挥船的使命有了完美的沟通”。这篇小说不仅受到文学评论界的注意,也引起了心理学者的兴趣。不少人对船长与莱格特的关系从心理学角度作了种种分析和解释。有的认为莱格特是船长的“更低的自我”,有的认为他是“更高或理想的自我”,还有的认为他是船长的“隐蔽的无意识的自我”。另一些人则主张不必把一部文学作品纳入心理学研究的范畴,莱格特就是莱格特,《秘密的分享者》只是一篇叙说年轻船长一次奇异而带有戏剧性遭遇的故事,读者尽可以欣赏康拉德的写作艺术,但不必从中寻找隐晦而并不存在的象征。我们且不管评论界的见仁见智,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康拉德在这篇小说中确实着力于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与《青春》、《台风》比较,这篇小说更加显示了作者在写人物心理方面的功力和特色。

康拉德早期的作品中可以见到模仿屠格涅夫、福楼拜、莫泊桑等大师的痕迹,但他不是一个满足于走前人道路的作家,他力图按照自己的美学准则从事创作。康拉德的艺术主张表述于他自己作品的前言、附记以及他与友人的一些通信中。他认为小说不仅为人提供娱乐,更应作为深入探究人性和行为动机的媒体,要表达人生哲理。“艺术家应该和思想家及科学家一样,寻求真理然后发出呼吁”。因此他的海洋小说与比他稍早的另一位英国作家史蒂文森(1850—1894)的海洋小说就有明显的不同。史蒂文森着重讲述冒险故事,康拉德更加关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物在事件中的作为和事件在人物意识中的反映。在康拉德的小说中,人物比情节、故事更为重要,他不像巴尔扎克那样写环境如何造就人物性格,也不像陀斯妥耶夫斯基那样写入物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康拉德通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人物的体验、感想,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心境、内在品质和潜在力量。康拉德希望能发掘出人性中隐藏的东西,不管是善良的、优秀的,还是邪恶的、卑劣的,他都将它们展示在读者眼前,促使读者自己进行思考,作出道德判断。

康拉德的作品不仅风格雄浑壮阔,手法也独到新颖,有强大的感染力。值得指出的是,他的许多艺术手法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启示,而许多现代派小说家也十分推崇康拉德。

康拉德的小说常常使用不同的叙述角度,有时由无所不知的作者来进行叙述,如《台风》;有时又由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或事件见证人来进行叙述,如《青春》中的马洛,《秘密的分享者》中的“我”。即使在由作者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台风》中,叙述角度也时有变化,例如“南山号”受台风袭击的主要场景是通过大副朱可士的眼睛反映出来的,马克惠船长如何处理中国劳工间的纠纷则由朱可士给朋友的信进行描述。这样,在同一小说中叙述的角度也不相同了。这种由事件参与者现身说法的叙述角度,使读者感到小说传达的都是叙述者的实际经验,从而使小说内容更具真实感。康拉德还使用了时空交叉的叙述方式,他常常不采取传统小说按事件发生先后讲述故事的惯例,而以跳跃的方式打乱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青春》中年老的马洛与友人聚会,讲述二十二年前的一段航海经历,两个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交叉出现,马洛在讲述中几次插入一句话:“把酒瓶递给我。”这犹如电影中镜头的切换,使读者的视线从二十二年前的海上一下回到了聚会现场。在康拉德其他一些长篇小说(如《吉姆爷》、《诺斯绰摩》)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种时空交叉、情节相互穿插的叙述手法。

康拉德特别强调人的感官作用,他认为“一切艺术最初无不诉诸感觉”,因、此他说:“我所要竭力完成的任务,就是通过文字的力量使你们听到,使你们感觉到,特别重要的是使你们看见。”他对入和物特别强调传达令人难忘的印象。《青春》中的许多场景,就仿佛一幅幅印象派的画。在展示人物性格时,他常从人物在某一时刻给人留下的强烈印象开始,然后交叉穿插地进行描绘,把人物性格的不同层面逐步展开。在他的作品中声、光、影、色的描绘,不仅用来传达感觉经验,有时更被用来表达各种象征意义。康拉德非常重视象征的作用,他认为:“所有伟大的文学创作都是象征的,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获得复杂性、感染力、深度和美感。”从大海、狂风到丛林、旧船,以至于一顶帽子,都可以传达象征意义。他的象征手法也表现为不写日常生活中肤浅的喜怒哀乐,而写深藏不露的心理意识,以揭示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真实。

康拉德对二十世纪的西方小说家,不论是传统的还是反传统的,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英国的G·格林,法国的A·马洛,美国的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福克纳等都是康拉德作品的爱好者,都曾得益于康拉德。菲茨杰拉德就曾直言不讳地承认,他的创作受到康拉德的启发。有人把他的《伟大的盖茨比》比作当代美国化了的《吉姆爷》。法国新小说派作家,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克劳德·西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记者问:“您喜欢的作者是谁?”他答道:“我喜欢康拉德、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喜欢能使我扩大视域、触觉、感受、听觉的一切……”。

当然,要全面理解和欣赏康拉德的创作艺术,仅仅阅读他的部分海洋小说是不够的,还必须读一读他的另两类作品,丛林小说中的《吉姆爷》(Lord Jim),《黑暗的心》(Heart 0f Darkness),政治小说中的《诺斯绰摩》(Nostromo),《特务》(The Secret Agent)、《罗曼亲王》(Prince Roman)等都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读康拉德需要沉下心来,钻进去体味品尝,要用“心”去“看”、去“听”、去“感觉”,这样你就会发现那是一杯浓茶,而不是一杯白开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康拉德海洋小说(新文艺外国文学大师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诗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3399
开本 32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0
13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