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辰养生(一天之中的中医养生指南)/通俗中医药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养生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书店里,养生保健类书籍琳琅满目,不断有养生书荣登全国各地书市的畅销书排行榜。电视里,各种各样的养生保健类节目在播出,不断有能说会道的养生专家和伪专家们成为明星。当然,还有我们看不到的是,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遵照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和专家们的指点,虔诚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养生活动。这样的情景真可谓蔚为壮观。

总体来讲,这是一种好现象。追求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权利和梦想,让所有人健康快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人们对养生的关注也反映着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身处这一风潮中的人们又往往感到困扰,那就是琳琅满目的养生书籍和林林总总的养生理论,令人眼花缭乱、无可适从,特别是在中医养生方面。中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养生保健,并且有非常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正因为这样,讲述中医养生理论知识的书籍和专家又格外地多,而且观点五花八门。有主张食养的,有主张吃药的,有主张使用经络穴位的,有主张气功导引的,有号称找医生不如找自己的,有宣扬吃出来的病可以吃回去的……到底谁说的才真有道理,谁的才真正管用,一般老百姓真是一头雾水,莫衷一是。尤其是有些书籍和专家,也许是因为太有学问了,把中医养生描绘地神乎其神、玄而又玄,让老百姓看了听了只有敬畏的份。还有的是把中医养生的方法讲得很复杂,看起来很严谨,可真让老百姓按照他的方法去养生,就意味着生活新增加了许多繁琐的事情,很难严格施行,实在是增添压力和烦恼,反而与养生背道而驰。

其实,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很深奥,也很简单。翻开中医学历史上的那些养生大家(诸如药王孙思邈等)的著述,看他们的养生主张,也无非是顺应自然、恬淡虚无,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加以注意而已,并无多么复杂的理论和玄乎的方法。“大道至简”,我想这才是中医养生学的瓯面目。这也正是各位正在看的这本读物——《时辰养生》要达到的目的——用最浅显的文字,告诉大家最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方法。 时辰养生,顾名思义就是根据一天之中各个时间段的特点来养生。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角度来讲述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 其一,顺应时间变化,特别是以日为周期的时间变化是中医养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中医学主张“天人合一”,即认为人是天地宇宙的产物,人的生命规律同天地宇宙运行的规律是一致的。即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意为人凭借天地中的气而诞生,内在的生命活动根据四季变化的规律而运行)。那么,一个人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最关键就是要遵守、顺应天地宇宙的规律来生活,即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中医养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理念就在于一个“顺”字。

天地宇宙的变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时间性。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一日之中,昼夜昏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周围的世界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要达到养生的目的,就要顺应时间规律,安排好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

当然,时间的变化并不只是时钟的摆动那么简单,中医学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发现了,随着时间的行进,身体内的阴阳气血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体的阴气和阳气会发生此消彼长的运动变化规律。白天阳气盛,夜晚阴气盛。这就是中医学的“阴阳气化”学说。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体各个脏器和经络的功能也会出现依次此消彼长的变化,某个时间段某一脏器和经络功能旺盛;而到另一个时间段,则是另一个脏器和经络功能较旺盛,这就是中医学的“子午流注”理论。中医学认为养生要顺应时间规律,最主要就是顺应这两种规律。

我们发现这两种规律都是以一日(即一个昼夜)为周期的,当然中医学主张顺应时间还不止是要顺应日周期,还包括要顺应月周期、年周期和一生的周期,但相对而言,一月、一年也好,一生也好,都是由一天一天累计而成的,因而相对而言,日周期更为基础也更为重要。

其二,现代人的日常活动,主要是以日为周期安排的,顺应日规律的养生活动更容易同现代人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经过无数代人的生活实践,现代人也早已习惯了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也大都是安排在每天的日程中进行的,如早晨起床、洗脸刷牙、锻炼身体,上午工作学习,中午午餐、午休,下午继续工作学习,晚上晚餐、娱乐、家人团聚、洗澡睡觉。这些内容构成了现代人最基本的日常活动节律。养生活动必须和这些活动紧密结合才能更有效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真正发挥作用。如果像某些书籍或某些人主张的那样,让养生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内容之外的另外一项内容,那不仅是额外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负担,而且也很难为大多数人所接受。P2-4

后记

时光荏苒。《通俗中医药》科普丛书第一辑首发式的热闹情景仿佛还在眼前,不料想,一晃已然过去五年。如今,第二辑又要付梓了。

《通俗中医药》科普丛书第一辑在2006年诞生后,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不少好评,也得到了不少荣誉。2006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亲自题字赞该书“是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首批重要成果之一”。2007年,获广州市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2008年,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中,被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内外来宾。2010年,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彰为“最佳科普作品”。

盛名之下,我们编撰者在颇感欣慰的同时,更觉战战兢兢。我们一边更加坚定了把Ⅸ通俗中医药》丛书编下去的信心,一边也为第二辑能否继续第一辑的成功而深感忧虑。我们原本以为有第一辑的经验,在编写第二辑时肯定会顺利很多,但出乎意料的是,原计划两年完成的任务,我们竟又用了五年才完成。说来汗颜,但个中的缘由却又是任何一个写作者都能理解的:科普写作的确非易事,各书风格需要协调,为精益求精而反复修改……而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辑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压力,让各位作者有些不敢放开手脚。

但不管怎么说,最终,第二辑的五本书还是诞生了。

客观点说,第二辑比第一辑有难度。第一辑的话题,我们选择的是中医学最基本的,也是广大读者最关心的几个领域——中医发展历史、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理论、中医药文化、中医药趣闻;第二辑的话题,只能向不那么基础,因此也许是一般读者并不特别关注的一些领域去选择。我们又不想选择太实用的内容,因为讲述这些内容(如教人如何养生保健、如何防治某种疾病、如何食疗煲汤等等)的读物现在已经太多,我们还是想讲一些更基础、更理论、更文化味一点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初策划《通俗中医药》丛书时的定位。

基于以上考虑,几经斟酌,我们最后奉献给大家的是以下五本:

《神针奇灸》 一主要讲述中医的经络理论以及针灸和民间疗法的基本知识;

《心病玄机》——主要讲述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读者从中医学的角度对人类的内心世界有更多了解;

《中西医道》——主要从医学历史的角度,对中医和西医进行比较,使读者对中西医学有更多了解;

《时辰养生》——主要从时间医学的角度,按一天从早到晚的顺序,讲述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古方今病》——主要讲述“古”中医对各种“现代病”的认识,使读者从中医学的角度对各种现代常见疾病有更多认识。

延续第一辑的风格,我们坚持图文并茂,每本书都插了许多图片。这些图片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拍摄的,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教学资料,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网络公共资源,也就是说,这些图片并非都是我们自己的原创,在此,也向所有图片资料的原创者们致谢,如果涉及权益问题,请同我们联系。

好吃也罢,难吃也罢,这几道菜就算摆在了大家面前,请各位读者品尝吧。

由于水平有限,错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和读者谅解并斧正。

陈英华

2011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目录

引言:养生其实很简单

1 卯时:让阳气复苏

起床

五步起床法

排泄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洗漱

面部推拿

中药浴面

咽津

晨练

晨练忌宜

晨练的最佳项目——八段锦

2 辰时:善待你的胃

早餐

不吃早餐坏处多

早餐吃什么

养胃八宜忌

着装

冬不过暖夏不过寒

春捂秋冻

衣取适体

3 巳时:保持中气旺盛通畅

上午茶

不同的人喝不同的茶

喝茶的方法

中药健身茶

缓解压力

静坐

执敬涵养

减压五招

恬淡虚无

4 午时:呵护心气

午餐

“午餐宜饱”有讲究

吃好快餐的五个原则

用餐保健

午睡

睡好午觉的5个要点

午觉前的养生功

5 未时:补充阳气防疲劳

下午茶

防治疲劳

你属于哪一种疲劳

预防疲劳

解除局部疲劳的6个办法

解除全身疲劳的4种方法

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6 申时:护好颈和腰

养护颈腰

保护腰部健康的10个要点

腰部自我按摩

预防颈椎病的5个习惯

颈部自我按摩

排小便

小便宜常清

排尿三忌

7 酉时:养精蓄锐护肾精

晚餐

“晚餐宜少”有学问

晚练

散步

甩手功

站桩功

保健功

娱乐养生

8 戌时:让心放松

房事

节欲保精

七损八益

房事十忌

房事卫生

沐浴

沐浴的要领

药浴

家庭温泉浴

“热水泡脚,胜吃补药”

9 亥时至寅时:休养百脉

入睡

头勿北卧

睡眠十忌

药枕

“操”“纵”二法助睡眠

“好睡”七道汤

安眠

至关重要的3个时辰

序言

说起中医,人们并不陌生,它的不少术语早已深深烙入我们的日常用语之中。像“上火”、“中风”、“湿热”,一说大家都知道;常用中,像大枣、生姜,也是饮食中常用的佐料,药食两用。这都说明,中医中来源于生活,是非常生活化的医学,“百姓日用而不知”。更重要的是,中医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临床疗效,能解决问题,这是它立足的根本。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中医药取得很好的疗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也让老百姓温习了一次生动的中医实践课。

但是现在一般的老百姓,讲起中医理论会觉得非常深奥难懂。原因之一,恐怕与近代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足有关。自从鸦片战争后,有些人对本民族文化失去了自信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了头。缺乏了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中医理论也就难以很好地理解。像“阴阳”、“气”、“风”等等生理病理概念,离开其临床基础和文化背景,就不好体会了。

中医理论“难懂”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习惯于用西医的观念来看问题。中小学的常识课、生理卫生课,教的都是西医的知识。这些知识当然很有用,但对中医的理论绝口不提,反映的仍然是民族自信心缺失的问题。中西医是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用西医的思维来看中医,就不容易理解。要知道中医某些貌似“不科学”的说法背后,其实有着大科学的内涵,我们不能用西医的标准作为“科学”的标准。

在21世纪,我们必须重新对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树立起信心并加以发扬,以造福于世界和人类。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除了医疗、科研、教学和药业等各条战线的努力外,向老百姓宣传和普及中医,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普及并不是要求人人都能完全学懂中医,但是希望能够通过普及让人们可以了解中医理论的特点,知道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学会一些中医的养生防病原则,这对健康生活和防病治病是很有好处的。

应该说,中医的科普工作很有必要,但要做好却不容易。难就难在怎样把中医的高深理论,用现代的语言很好地表达清楚,既要有科学性,也要力求通俗性。所以我认为,科普也应该属于科研工作。《通俗中医药丛书》的作者在科普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丛书既介绍趣闻轶事与医史源流,又讲述医药原理与人文传统,语言明白晓畅,图文并茂,我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读起来也觉得趣味盎然,广大读者一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知识。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精华。人类不能没有中医。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更多的中国人,甚至世界各国人民,能够领略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更加了解和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为序。

邓铁涛

内容推荐

这本《时辰养生(一天之中的中医养生指南)》(作者何丽春)是国内首部图文版中医基础知识普及读物《通俗中医药丛书》中一册。

《通俗中医药丛书》由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亲笔作序推荐!

《时辰养生(一天之中的中医养生指南)》收录了五步起床法;冬不过暖夏不过寒;不同的人喝不同的茶;睡好午觉的5个要点;解除局部疲劳的6个办法;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保护腰部健康的10个要点等内容。

编辑推荐

这套《通俗中医药丛书》是国内首部图文版中医基础知识普及读物!

《通俗中医药丛书》既介绍趣闻轶事与医史源流,又讲述医药原理与人文传统,语言明白晓畅,图文并茂。

这本《时辰养生(一天之中的中医养生指南)》(作者何丽春)是其中一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辰养生(一天之中的中医养生指南)/通俗中医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丽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369583
开本 16开
页数 1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