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朦编著的《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经典珍藏本)》主要通过《庄子》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庄子的智慧,将庄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老庄哲学”的智慧之师——庄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智慧起来。
图书 |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经典珍藏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孙朦编著的《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经典珍藏本)》主要通过《庄子》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庄子的智慧,将庄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老庄哲学”的智慧之师——庄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智慧起来。 内容推荐 孙朦编著的《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经典珍藏本)》内容简介:庄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经典珍藏本)》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庄子散文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的思想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目录 从容淡定,宠辱不惊 沽名钓誉,不可取也 成败关键,在于方法 大智闲闲,小智间间 实事求是,态度客观 锋芒内敛,处世低调 不争之智,人生至境 学海无涯,科学进取 勤于练习,熟能生巧 怀平常心,达无为境 身残志坚,德行高远 返璞归真,合乎自然 无拘无束,洒脱人生 妒贤嫉能,小人之心 无论贫富,保存本性 骄傲自大,徒增笑柄 处变不惊,安然自若 拒绝诱惑,坚守信仰 不卑不亢,一身傲骨 欲望过多,烦恼自生 生老病死,坦然面对 因为专注,所以成功 患得患失,难以成事 养生首要,内外兼修 言行稳重,戒骄戒躁 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急于求成,欲速不达 君子交友,平淡如水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恃才傲物,处世大忌 赞美之术,大有技巧 脚踏实地,方有所成 不计得失,甘于奉献 进退得失,处之泰然 推荐人才,唯才是举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先见之明,处世必备 行事鲁莽,难有善果 帮助别人,要有诚意 交朋结友,要有选择 没有功劳,不受俸禄 做事做人,懂得自制 心胸豁达,可以无忧 玩物丧志,迷途知返 贪图物欲,丧失本心 好辩之人,难服人心 试读章节 在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不可能都是“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时常与“事与愿违”、“逆水行舟”相伴。关键是要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心。 从容淡定是一种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得意时,不必彻夜狂欢;失落时,更无需寻死觅活的悲伤。面对别人的夸赞和外来的诱惑,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付诸一笑;面对朋友的背弃。希望的破灭也不会有过多的痛苦,淡淡的。不会为打翻的牛奶而永远哭泣。 从容淡定是一种宽容的美德。理解别人的做法;原谅别人无心的过错;尊重他人的选择。不会为一点点的不快耿耿于怀。事物的存在,必有他存在的理由,事物的消亡更有它消亡的道理。没有了尖酸刻薄,没有了斤斤计较,更不会白寻烦恼。宽容一切,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用自己的达观豁达和宽容,取得别人认同的快乐。 从容淡定是一种理智。能在喧哗的人群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楚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他人。君子之交淡如水。睿智的人,才知道平淡才是真的道理。正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只有放下浮躁,才能取得心的平和。所以,淡定从容是一种智慧的沉淀,是一种经历的累积。是为人的最高境界。 人生在世.要想面对世事时做到从容淡定,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是一门人生艺术,更是一种处世智慧。宠辱不惊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更是一种命运。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是“庆历新政”的代表人物。正因为他谨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宗旨,所以当他被谪居邓州时,能从容处之,做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从范老夫子的这句话里,不难窥见一种自尊自强的人格魅力,一种淡泊名利的洒脱和机智。 日本一直传颂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多年以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酒店当服务生。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将从这里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为此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干出成绩来!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司安排她这个漂亮姑娘去洗厕所! 对于洗厕所这样的工作,除非万不得已,一般人都不会主动承受,更何况一个细皮嫩肉、喜爱洁净的少女呢?她能干得了吗? 一开始,她虽然不停地暗下决心,鼓足勇气去尝试,去适应,但是,真正用自己白皙的小手拿着抹布伸进马桶里时,视觉和嗅觉上的反应还是侵袭而来,让她感到恶心,胃里立即翻江倒海,想呕吐又吐不出来,实在太难受了!而老板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是: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是什么含义,也知道这样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她为此而痛苦,陷入了困惑与苦恼之中。她也想过退却,想过辞职另谋职业,但是她又不忍心自己人生面临的第一课就以失败告终。她认为那是非常丢人的事情,她真的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她想起了自己曾经下过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可是。即使她憋足了勇气要干好工作,还是适应不了这样的工作环境。 就在这时,一位令她感动的同一单位的前辈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了苦恼和困惑。他并没有对她反复说教.而是亲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她树立工作的榜样。 首先,他非常愉快地帮她进行工作示范,一遍一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得光洁如新。然后非常得意地去欣赏自己的工作成果。接下来,他从马桶里舀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 这让她非常感动。他不用多少语言就告诉了她一个极为朴实的道理:光洁如新的要点在于新,新的东西就一点儿也不脏,新的容器里的水是完全可以饮用的;反过来,只有马桶里边的水达到了可以喝的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经被证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就这样。这个日本小姑娘从前辈的关怀、鼓励中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她激动得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震颤不已。她从目瞪口呆到热泪盈眶。从如梦初醒到恍然大悟,从痛下决心到付诸行动:就算今后一辈子洗厕所,也做一名全日本最出色的洗厕所人。 她开始振奋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洗厕所的工作中。她的工作从来没有老板在身边监督,但她始终以前辈做榜样,使工作质量达到前辈的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下自己清洗过的马桶的水,既是检验自己的工作质量,也是检验自己的自信心。 ’ 正是这种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宠辱不惊的敬业精神,使她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有了这种精神,她可以克服工作中所有的困难,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人生不断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程。几十年的光阴很快就过去了,后来她成为日本政府内阁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有人说。是上帝偏爱她,让她洗厕所。这话其实不完全对。野田圣子真正的成功来自于她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她之所以拥有成功的人生,成为一个幸运的成功者,或者说成功的幸运者,就在于她对于工作的坚定信念:就算是一辈子洗厕所,也要做全日本最出色的人。 这也印证了我国古代孟子的一段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由茧化蝶需要痛苦的蜕变,要获得成功也需要必要的磨炼。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宠辱不惊,无疑是一种大智大慧、大觉大悟的心境.有了这种心境。人就能够从容淡定地面对世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总之,为人处世,始终要保持一份从容淡定的心态。对任何事都应该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每临荣辱有静气,淡定从容,达到了这种境界。无论面临着何种境况,我们的人生都会气象万千,生机勃发。P2-5 序言 庄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庄子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他一生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亦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堪称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一时期,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精神上,庄子崇尚逍遥自在;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会流露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鲁迅先生曾说:“其文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就是将庄子的智慧进一步大众化、通俗化,让其脱离传统文化的壁垒,脱离教条式的机械说教,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服务于大众,发挥其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本书主要通过《庄子》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庄子的智慧,将庄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老庄哲学”的智慧之师——庄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智慧起来。 庄子生平 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生卒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多数人认为大约于公元前369年出生于战国中期的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 庄子有着一定的贵族身世,他的祖辈们原在楚地为官。“战国七雄”时期,楚国通过吴起变法日渐强盛起来,但后期由于楚悼王逝世,吴起失去王权庇护,原先在变法中利益受到损害的达官贵人联合起来作乱,攻打王宫,追杀吴起。最后,吴起抱住悼王的尸体被乱箭射死。不过,那些参与作乱的显贵们也没有得到善终,他们因射杀吴起而犯了伤害王尸的“夷宗”大罪,继位的楚肃王因此而诛灭“七十余家”。庄子的父祖辈就是在这时为避“夷宗”之祸而越境迁居宋国蒙地的。 一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家庭陡然沦落为普通平民,流亡异地,自食其力,必然是一个相当难以适应的艰难过程。由此可以想见,庄子的幼年时代是生活在一种动荡、忧患的环境气氛之中的。不过,对于天资聪颖的庄周来说,这种不堪回首的幼年生活经历,也顺理成章地造就了他那善于思考的内敛性格。 幼小的庄周经历了世事的变迁,很小就学会了思考很多问题,由于其家庭成员有着极高的文化素养,他在耳濡目染中也读了许多书。这是庄子成为思想家,成为一个反传统、反异化、非理性,重内在精神修养的思想家的最根本性的原因。 庄子早在7岁时便开始读书,18岁时拜长桑公子为师,学习《道德经》。及至公元前340年,秦伐魏,魏都济阳城(今东明境内),任命宋人惠施为相,魏占宋地,庄子为吏漆园。这个工作简单地说就是掌管漆事,即负责所有与油漆相关的事情。家业颓败至此,庄子只好安于这种手工业,以谋求生计。 庄子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他可以织出非常精细的草鞋,可以做出当时堪称一流的漆器,并对木工、陶工、屠宰、洗染等几乎所有的手工业都十分精通。司马迁记载:“周尝为蒙漆园吏”,这也证明了庄子曾因技艺的精湛,做过一任管理漆器作坊的小官吏。 由于庄子的勤奋和用心,他在手工业劳动的实践过程中,对各种工具的属性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并通过这种体验进入了“直观体道”、“道不可言”的精神修养境界和哲学境界。 这种悉心于技艺的经验体会,也成了庄子哲学思想逻辑展开的不竭源泉。他管理漆器作坊的时间并不太长。即使担任漆园吏期间,庄子的生活也十分贫困。据《庄子》书中的描写,他住在穷街陋巷,靠打草鞋维持生活,饿得面黄肌瘦;他身穿打着补丁的衣服,鞋子磨出了洞,用绳子绑在脚上;他曾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见魏王时也穿得十分破烂,这可能是有意衬托出内在的清高,彰显一种关于忍受贫穷的理论,但终庄子一生,他在清贫中过着一种恬淡寡欲的生活却是毫无疑问的。 庄子担任漆园吏这段时间,是他近距离了解专制制度运作方式及其悖道本质的重要经历。不过,公元前338年,也就在庄子32岁时,宋君剔成之弟也就是后来的宋康王,逐兄篡位,开始实行长达52年的残暴统治。庄子见此,不久便弃职而去。 关于庄子弃漆园吏,《庄子.夕}、篇·山木》载有这样一段轶事: 有一天庄子在雕陵的栗园里游玩,看见一只异鹊从南方飞来,翼展七尺,眼大一寸,翅膀扫过庄周额头,栖息在栗树林里。 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啊?翅膀很长却不能飞远,眼睛很大却视力不佳。”提起衣角快步跟过去,手持弹弓留意其举动。看见一只蝉,正躲在树叶下纳凉而忘了真身。一头螳螂在树叶遮蔽下正伺机捕蝉,由于将有所得而忘了真形。而那只异鹊正准备捕杀螳螂,因为将获其利而忘了真性。 庄子惊叹说:“唉!万物原本互相牵累,每一物类都会招致更强物类的捕杀。”于是扔掉弹弓转身就跑,结果招来了怀疑庄子偷摘栗子的守园人的追赶斥骂。’ 庄子回到家里,三天心情不好。弟子蔺且问:“夫子为何这几天心情很不好?” 庄子说:“我只知守护肉身,反而忘了真身。我习惯了在浊水中认知肉身,在清泉中看到真身反而感到迷惑。况且我早已听老师说过:‘沉溺俗世之中,就会盲从俗世命令。’如今我在雕陵游玩就忘了真身,那只异鹊的翅膀扫过我的额头令我惊醒。我在栗林里游玩又忘了真性,栗林守园人怀疑我偷窃而侮辱了我,因此我心情不好。” 由此可以看出,庄子不愿再依附于专制庙堂。他在《人间世》中写道:“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显然与他曾供职漆园有关。因不愿像漆树那样听任宰割,庄子遂弃漆园之职。 庄子辞去漆园吏后,安贫乐道,滑稽放言;寓言讽世,痛诋专制。从庄门弟子后学在“外杂篇”中记录的庄子言论来看,庄子撰“内七篇”时尽管极其慎言,但生活中却极其敢言。 《杂篇·列御寇》记录了庄子对宋康王的评论。 有人游说宋康王,得到十乘马车的赏赐,以此向庄子炫耀。庄子说:“河边有人家贫,靠编织苇席为生。儿子潜入深潭,采得千金宝珠。其父对儿子说:‘拿石头把珍珠砸了。那千金宝珠,必定是在九重深渊,而且含在黑龙嘴里。你能采到宝珠,必定恰逢黑龙打瞌睡。假使黑龙醒着,你怎能侥幸得手?’如今宋国的水深火热,不是九重深渊可比;宋王的凶猛暴虐,也非黑龙可比。你能得到车子,必定恰逢宋王打瞌睡。假使宋王醒着,你就粉身碎骨了。” 庄子对专制制度采取强硬不合作态度,既不出仕母邦,也不游仕异国。同时对取富贵于母邦专制君主或异国专制君主者,都予以猛烈批判和无畏嘲笑。庄子认为,无论母邦、异国,当时的整个天下都是专制制度,既不能为专制君王服务,更不能对专制制度屈服。 公元前322年,庄子48岁,隐住南华,这年为宋偃王十一年,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漆园复归宋。 公元前317年,庄子53岁。当时,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宋康王派他出使秦国。他去时,从宋康王这里得到几乘马车。到秦国后博得了秦王欢心,加赐他一百乘马车。返回宋国后,曹商见到庄子,大肆炫耀。庄子讽骂曹商。 公元前312年,庄子58岁,秦大败楚,庄子授徒。公元前299年,庄子71岁,秦伐楚,屈原投江,庄子写《人间世》。公元前298年,庄子72岁,赵平原君有辩士公孙龙与孔子玄孙孔穿争辩“坚白异同”,庄子《天下篇》问世。 公元前286年,齐浯王灭宋。宋康王出奔魏,卒于魏国。庄子于宋灭之年去世,寿84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经典珍藏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7013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3.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7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