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他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顾城、张国荣、马龙·白兰度、安德列·高兹、文森特·凡·高、欧内斯特·海明威、卡杰罗姆·塞林格、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查尔斯·达尔文、费佳·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传奇》收录了十二个给高伟产生非常感觉的世界顶级男人

这是一次美丽与哀愁的灵性传递。

内容推荐

英伦天才作家C.S.路易斯在他的著作《四种爱》里说:没有最低点,就没有最高点。

我阅读过14个世界顶级女人,写出《她传奇》,这一次我阅读12个给我产生非常感觉的世界顶级男人,写出《他传奇》。是他们生命的最高点让我在意并且仰望。我从他们的起点和生命的最低点开始探寻,试图穿越他们的人生,穿越人生哲学。同时,我也在试图厘清我自己的人生,我在人类生命的地图里面,寻找我所在意的重要的精神支点,比如,救赎:比如,幸福;比如,稳定,比如,爱情:比如超越自我。

《他传奇》由高伟编著。

目录

顾城 从蚁到神的童话诗人

张国荣 怪你过分美丽

马龙·白兰度 坏极了的好人和好极了的坏人

安德列·高兹 抱着爱人一起赴死的人

文森特·凡·高 陨落的向日葵

欧内斯特·海明威 他对自己扣动了扳机

杰罗姆·塞林格 一个背对世界的男人

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 一个想得到一切的人

巴勃罗·毕加索 他让女人的泪滴变成画布上的琥珀

查尔斯·达尔文 他用《进化论》颠覆了整个世界

费佳·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个包扎刀子的人

王洛宾 出产于西部的情圣歌王

跋 我写下他们用来抵抗人生的虚无

试读章节

写顾城最难下笔,因为顾城是在我们还都活着的时候死的。他死得过于出乎我们的意料,过于不像一个我们崇尚的诗人的死法。诗人自绝于自己,古今中外都有,而且不少,和其他艺术种类的艺术家相比,比例高得多。普希金死于与情敌的厮杀,海予卧轨而死,叶赛宁用邓肯送给他的围巾缠住了自己的脖子,届原投江,普拉斯喝了煤气。他们都死得其所,死得极具诗意,仿佛用身体写完生命的最后一句诗。死亡强行地命令我们记住了他们,死亡甚至强行地命令历史记住他们,像记住一个诗歌美丽到飘零的休止符。顾城不行。顾城不仅死得不诗意,还残忍。诗人顾城可以选择去死,一个诗人自己去死,就绝唱了。夫妻一起死的艺术家也有,安德烈·高兹和他的太太多丽娜,两个人把遗书留给这个世界,相约着一起去死。这是我最崇尚的一种死法,一生相爱的男人和女人,一起搂着抱着去死,没有比这种死法更加安全的了。死得毫无牵挂,死得最不恐惧。是不是可以说,死得无比风流无比诗意,死成这等样子的男人和女人真是好福气。顾城也是和妻子一起去死的。顾城先是用斧头砍死了他的妻子谢烨,然后上吊死去。可是,他们是仇恨着死的,像砍刀的利刃一样的仇恨,发着寒光,谢烨是被杀的。她没想死。这是曾经无比相亲相爱的人啊。曾经无比相亲相爱的一种生,怎么会发育成这样惨无人道的一种死,世界上最恐惧的一种死,这种死法里面没有任何可以令人宽恕的理由。顾城把自己死成一个魔鬼,这是顾城的诗行中最最失败的一句。这也是人类诗歌史上最最凶相的一句言辞。

在我认识的人之中,有见到过顾城的,他们分别有自己的对于顾城的看法。有说他是个弱者的,除了诗歌,他打理不了生活中极其细小的东西;有的说,顾城是杀人犯,是施虐狂,是人类病理性生存状态的范本,他死有余辜;有的说,他为情而死。有一天,一个男诗人知道我要写这本有关男人的书,就对我说,你一定要写顾城。听得出来,他很心疼顾城。写这么一个很多人都可以说三道四的人物是困难的。顾城死后不久,我曾经写过他和他的故事中的英儿,还有可怜的谢烨。对于顾城和英儿,我用的是非常不屑的词严和语调,我显得义正词严,而且觉得自己怎么义正词严都不够表述。再后来,从报端上陆续看了一些有关顾城、谢烨还有英儿的东西,一点一点地填充了一些他们之间情色故事中的内容。当然,我也不知道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属于道听途说的性质。或者,哪些是道听途说,哪些接近一些事实。再后来,我看了女作家文昕写的《顾城绝命之谜》一书。我沉默了,我甚至有些可怜顾城了。我觉得顾城死于他自己不可掌控的一种命运,是命运在制造他的死。当然,又是他的性格和人格特征制造着他的命运。命运穷凶极恶地发展着,像隆隆的推土机,势不可当。顾城在他自己可怜又可悲的命运面前是无力的,像个小小的抹布在通电之后自动洗衣机的甩干程序中停不下来地转动。

当然,对于我来说,首先要假定的是文昕述说的顾城是接近于事实真相的顾城。还有,英儿和谢烨,这对我来说有多难为情。我的生活信条几乎是:不要相信我以为的东西,就是亲眼见到的都不要相信。文昕凭什么是我应该相信的?是的,文昕有着特殊的身份。顾城、文昕、谢烨、英儿4人,曾经是特别好的朋友,闲的时候就凑在一起,因为彼此合得来。又因为彼此合得来,更加想凑在一起。因为和别人越来越合不来,就越觉得他们4个人在一起玩真好。如果文昕的话我也不信,别人的话更有什么值得可信?坊间所述说的顾城的故事,是3个人共同制造的悲剧、惨剧。其实,一直是4个人的,加进去的这个人就是文听。只不过,文昕没有加入到顾城命运实质性的悲惨程序之中,文昕却是几乎参与了顾城、谢烨、英儿生活的全过程。她是这个世界上最直接的目击者,假如顾城的故事还有目击者的话。当然,文昕有她自己述说顾城的口气,而这种口气又有着属于自己的喜好倾向。可是,谁的叙述没有自己的喜好和倾向呢?文昕视线里面的顾城与真实的顾城有多少经意和不经意的差异,只有上帝知道了。  先撇开文昕,说说顾城和谢烨的美丽相识吧。

给出顾城给谢烨的一封信。或者,一封情书。顾城写道:

“那是件多么偶然的事。我刚走出屋子,风就把门关上了。门是撞锁,我没带钥匙进不去。我忽然生起气来,对整个上海都愤怒。我去找父亲对他说,我要走,马上走,回北京。父亲气也不小,说,你走吧。”

“买票的时候,我其实没有看见你,按理说我们应该站得很近,因为我们的座位紧挨着。火车开动的时候,我看见了你吗?我和别人说话,好像在回避一个空间、一片清凉的树。到南京站时,别人占了你的座位,你没有说话,就站在我身边。我忽然奇怪起来。我开始感到你、你颈后飘动的细微的头发……我觉得你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晚上,所有的人都睡了,你在我旁边没有睡,我们是怎么开始谈话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你用清楚的北京话回答,眼睛又大又美、深深的像是幻梦的鱼群,鼻线和嘴角有一种金属的光辉。我不知该说什么就给你念起诗来,又说起电影又说起遥远的小时候的事情。你看着我,回答我,每走一步都有回声。我完全忘记了刚刚几个小时之前我们还很陌生,甚至连一个礼貌的招呼都不能打。

火车走着,进入早晨,太阳在海河上明晃晃升起来。我知道此刻正在失去,再过一会儿你将成为永生的幻觉。你还在笑,我对你愤怒起来,我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你生活着、生长着,比我更真实。我掏出纸片写下我的住址……”

谢烨的回信,是不是也是一封情书——

“你是个怪人,照我爸爸的说法也许是个骗子。你把地址塞在我手里,样子礼貌又满含怒气。为了能去找你,我想了好多理由。我沿着长长的长着白杨树的道路走,轻轻敲了你的门。开门的是你母亲,她好像已经知道了我,就那么很注意地看着我。你走出来,好像还没睡醒,黑钢笔直接放在口袋里……我给你留下地址,还挺傻地告诉了你我走的日子。离开那天你去送我,我们什么都没说,我们知道这是开始而不是告别。”

“我问,你会给我写信么?你说,会的。我问,写多少呢?你用手比了比,那厚度至少等于两部长篇小说。”

听说过比这更优美的相遇吗?听说过比这样的文字更加诗意的情书吗?还有,更加让我们艳羡的,是这样一对有灵魂深度的男人和女人。

他和她密集地好起来了,比我们想象出来的好还要好。

在谢烨眼里,顾城单纯得仿佛是一个任性的、充满奇思怪想的孩子。但是,他谈起诗歌、谈起哲学来,会变得沉静而且幽深。谢烨为那种坚硬起来的目光着迷得要命。文昕和谢烨眼中的顾城是一样的,她们私下里说,顾城不是我们所在生活中熟悉的人,而是一个灵魂,他辽阔而宽广的精神世界,是一般人无法了解和把握的。他是无形的东西,他的灵魂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认识的天地。顾城的才华我们太相信了。一个能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样诗句的诗人,怎么估量他灵魂的重量都不为过。而且,那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诗歌艺术还停留在何等夸张肤浅的伪抒情阶段。人们假定出一种对了的激情,然后对着这种激情填充亢奋的句子。北岛、舒婷、顾城,他们就是能写出朦胧诗那么较劲的诗句,形式和内涵都让人吃惊的诗句。在中国人当时那样一种荒芜又浅薄的艺术创造与审美之中,那样诗句的横空出世,类似于艺术的发明创造。他们,我说的是北岛、舒婷还有顾城,是中国新诗的爱迪生。对我而言,对于真正的文学艺术的领略,就是从朦胧诗开始的。是的,顾城的诗给了我生命的知觉、触觉以震耳欲聋的校正,不然,不知我还要在害人的伪文学面前迷失多久。最要命的是,生命被坏文字引领到扯淡的方向,生命会发育成一个价值观错乱的怪胎,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把自己的日子过得错乱,把人际关系弄得错乱。颖慧的谢烨爱上诗人顾城,简直是太顺理成章了。谢烨一定是万分感到自己的幸运,能够在千万人里面遇见一个伟大的天才,而这个天才又是那样地一见钟情于她。谢烨当然是美丽的。谢烨美得大气又大方,珠圆玉翠的那么一种挺拔的美。我看过谢烨的照片,她有点像秦怡,一点小家碧玉的态势都没有。她的气质也是这样的。谢烨不美,幽深的顾城怎会对她一见钟情?P2-6

序言

《她传奇》面世一年多后,《他传奇》又新鲜出炉了。他和她,原本就是人类的阴阳鱼,缺一不可。现在完整地摆在一起,可以供我们欣赏、分析、借鉴、评判,也可以让我们的心情随主人公命运的波涛汹涌而跌宕起伏,还可以使高伟这个女才子,将其灵魂隐密的一面,将其学养汲取的另一端,将其爱恨情仇的立场与态度活脱脱誊无可遮拦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看完全篇的此刻,2011年10月2日上午,我抬起头,目光恰好与云山低垂的庐山西海相遇,大自然给出的物象和高伟语词中织就的情景相交,让人觉得云遮雾罩,水汽蒸腾,一时间山苍苍,水茫茫。生活,竟梦幻般虚幻,生命,竟浮云般无常。

这一感觉显然与我的期待相去甚远。

在我的期待中,高伟选择书写的这些知名男人,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不会那么十分完美,但依然会像沙漠中的胡杨,纵使完全干枯,也能够屹立不倒。而事实偏偏不是,事实是那些在我生命经验中构建起的伟岸男人,大都_个又一个在我眼前轰然倒下,让人莫名地体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凉,是老迈的、饱经沧桑的悲凉,是深秋的、即将迎来万木萧瑟的悲凉,是黄昏的、渐渐要被夜色吞噬的悲凉。

是否真的是越趋近天才,便愈能感觉天人之际的难以弥合?是否真是控制欲太强的名人们;要么他们亲自制造苦难,要么在他们的所谓“盛世”之后,接着就是巨大的苦难?是否真的执著的本质就是渴望改造对方。我们这样做,对方也这样做,但没有谁愿意被另_个人改变,于是我们都忍不住要拒绝彼此,而伤害也由此产生誊是否真的如同庄子所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而所谓的“圣”、“王冀,不过是_种致幻的毒液,并无人间的良药可解?人类,真的是地球的癌细胞吗?

如果我们不能责怪高伟如此坦诚而透彻的解剖,我们也不能责怪名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完他们的人生,而只能进行其他方面反思的话,那么,我只好说,就我这一代人而言,受到的光明、励志教育太多,而几乎没有得到类似幽暗、闲情的智慧照耀。联想到此,悲情顿涨。

成功、成名并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或许是《他传奇》要传递的重要信号。

顾城,是那个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童话诗人。他生命的最终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魔鬼。“这是他诗行中最最失败的一句。”高伟这样评判。而我却这样思考,顾城的悲剧是不是因为幽暗与闲情教育的缺席?

马龙·白兰度,超级演员,大牌浪子。上苍安排他到人问来,制造耐人寻味、让人咂舌不已的他传奇或她传奇,就是让芸芸众生有大戏可看,“从来没有一个流氓如此被爱戴,从来没有一个恶棍如此招人喜爱”。“马龙的身上,同时具有兽性和神性,就是缺乏常人身上所谓的‘人性’。他的一生,比他上演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要露骨。他的残酷与绝望,可以得到滚滚红尘的奥斯卡最佳剧情奖。”高伟这样分析。而我却更为欣赏这样的段落,比如:“男女爱情的试卷上,对的答案永远不是名声、地位、金钱这样的东西。这些看似巨额的东西加起来,也不比一个简单的词语在本质上更接近正确答案,比如心疼。”还有;“马龙演的电影有一个共通的主题,那就是欲望彻底地暴露了它的不可能以及不可能之后的毁灭。马龙又用他真实而又迷乱的一生,揭示了这个重大主题。”

写过《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塞林格,是一个天才的独居者。高伟认为,不想传奇的本身恰恰造就了他的传奇。而其中有关初级神经系统、高级神经系统的举例分析,有关群居动物和独居动物的演绎,都非常精彩,让塞林格从另外一个角度夺目了起来。我想,如果不是高伟,塞林格在中国大众的眼中,可能是一个早已功成名就,但道德败坏的糟老头子而已。  高伟选取的这12个男人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安德烈·高兹。阅读高兹,对于高伟是一种意外,对于我也是一种意外,在这里我深感约不如缘的神秘。高兹与多丽娜应该是人间爱情婚姻的一个范本。我觉得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白蛇传》等等远远不能与之比肩。当婚姻到最后还会真诚地发出《致D情史》这样的声音,肯定是惊心动魂的。“我们都不愿意在对方去了之后,一个人孤独地活下去。我们经常对彼此说,万一有来生,我们仍然愿意共同度过。”

年轻时一起殉情的故事,我们听过很多。那缘由多半是一时的冲动、短暂的血脉贲张所至。而到了80多岁,相伴了58年还愿意一起去赴死,一定是漫长厮守的刻骨铭一心,一定有真爱的相互渗透。本身就是一种石破天惊、一次生命的绝响。我甚至想,世上的男男女女都能走到这一步,是否就是哲学在很大程度上的终结。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高伟用心剖析、用情专注的一位。尽管过去我们对陀氏有所了解,但读完此篇仍然会为之动容。在这里,高伟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给我们剖析的就是这种本能生命必然的黑暗。他的更伟大之处,在于他给我们指明灵魂超越这种黑暗的唯一可能的复活之路。在这里,高伟又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人类才明白自身就是一个复调,是善良与罪恶并存、此岸与彼岸纠结的真实荒诞。只不过许多人不愿意这样承认而已。在这里,高伟还思索了“关于婚姻这道考题”,解剖了“性与爱的秘密”,解读了“白昼提灯”的掌故,分析了智商、情商、学识商数、灵性商数,以及形而上学与科学的关系,纵横恣肆,才气洋溢。我认为这是高伟肉眼闭而心眼开的一次快马轻裘,是从筚路蓝缕的地理行走转向以梦为马的一次精神行走。

我们现在假定,高伟是一个倒提着解剖刀的窥视者。不是吗?那些名人一个个都在天堂,或天堂以远。他们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赤条条地留给了这个世界。他们已经不会反驳,不会申辩,甚至不会有任何不快的表情。他们定格在高伟的喜怒哀乐里,伴随着她的笔、她的立场、她的判断乃至她的七寸柔肠所拿捏的态度而重新活了过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无论是谁,去重新打量这样一批去天堂或天堂以远的名人时,都是一种窥视。

每个人的心里有一间阴暗潮湿的密室,这里藏着自己认为的隐私。而窥视,是人性中最深层的原始冲动,它能在隐私的遮蔽与好奇的探看之问,找到一条合适的通道。在这里,窥视是一种不同于…般的视觉方式,或者说就是一种别样的视角。

海子说,做…个诗人,你必须热爱人类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须歌唱的。高伟作为诗人,在这一点上也完全称职。她在天堂的行走当中,有点像苏珊·桑塔格,又有点像安妮·莱博维茨。能够用灵魂捕捉拍摄对象潜藏最深的精神特质,透视出那个人的精神世界。

希拉里·克林顿褒奖莱博维茨说:“她是我们国家的时代记录者,记录我们所思所想。她捕捉到了那些名人们的态度、性格和不安全感,同时将他们人性化。”

高伟正是这样,她的解剖刀触及最私人的部分。她往往将大幕撩起,让人看到舞台上忙乱却真实的细节。她还像…一个巫师,在施行了必需的几个动作之后,让她的描叙对象在宛若梦境中喃喃地道出阴暗潮湿的行为动机。而情色对于人性乃至人生的书--写,高伟则大胆也非常阳光地通过多种角度展示。让价值取向相近的人们在耳热J心跳过后,自然进入、沉思。

由是,《他传奇》中所披露的人性亮点或弱点,带给人们的思考,恐怕远比震惊要多。

四  《她传奇》面世后,我发现追捧者大大落后于原先预想,这既是判断的失误,也是时代的错过。的确,在一个充满计算和算计的社会里,在一个除了“钱”就很难找出其他物件的世界上,有几个人能想到超凡脱俗,又能有几个人去一过安顿灵魂这桩事?

读懂或者说喜欢读高伟的传奇世界,必须先读懂高伟。

这是一个不太追求世俗生活的人。她孜孜不倦地活在自己的精神领地上。她阅读广泛;当然主要在人文学科,尤其是哲学和心理学。她对某些事物近乎木讷,而对另外_些事又超乎寻常的敏感。她命中注定就是一只蝴蝶,没有更多的实用功能,只是一个劲地将美丽、真相和善良带给人间。为此,她认真而负责任地去观察、去读书、去体悟、去寻觅一些超乎尘世的物象,如梅花,”如玫瑰,如这形形色色在人间作为传奇而远远不是普通人的人,来模拟她的发问,进行她的探究,寄托她的至爱,安置不安甚至有时苦痛的心灵,这样一个高伟,是-条波动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是_个单纯而庞杂的思绪麻团而不是一块通透的水晶体。由此,她的言语可能是随意的。跳跃的?甚至是对立的,有时心里急切会说出一些臃长得让人不太耐烦的句子,她信马由缰而不侃侃而谈,她不善于故事的叙述,却善于捕捉故事产生的缘由,有时也会编造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她的思想,并不在_个稳定的、完整的、光洁无比的容器里。我们必须学会找到高伟在文字中那些看起来有些分裂的碎片,只有去拼凑碎片'才能辨出其中的妙处。我们还要学会找出她的叙事方式中的气流方向,这样阅读才不会被那些大大小小的障碍所阻断。

在传奇一类的文体中,高伟那里始终有两个空间,一个空间住着自己的内心,一个空间住着她的审视对象。

这两个空间,由于高伟一直去顽强地寻找自己而基本融为一体,类似于住房中的两室一厅,那厅堂里,充斥着高伟的苦乐观和审美态度。

人,离不开其他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帮助他们,支配他们。因此,我们无时不活在一种关系之中;又因此,我们时时都渴望得到关系对方的认同。

我对高伟的认同首先来源于高伟的态度。

我们知道,态度是对待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

关于认知。高伟的成见就是认定生命中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而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主动参与的生命体验的总和。这一点,一般人不会认识到这种高度,至少也不会有如此清晰。

关于情感。女性的天性就是追逐浪漫,追求爱情。高伟是追逐浪漫、追求爱情的先锋,她常常站在一个制高点,待那些跟随者簇拥了上来,她又站在了另外一个制高点上。把她比附为引领浪漫和爱情的精神自由女神,我认为毫不夸张,这些我们完全可以从她的诗歌和随笔中得到体悟。她的追逐热烈而不盲目,妩媚而不妖媚,浪漫而不浪荡,高洁而不高傲。也许高伟深知,在日常生活态度中,情感比认知更为重要。

关于行为。一个人的行为,绝对受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作为青岛女记者的高伟,还是奥运火炬手的高伟,抑或是大写特写蝴蝶与玫瑰的高伟,她都在践行着里尔克的一句话:认清痛苦,学会爱。我从高伟诸多的文字里得到启发:一个具备了正确态度的“我”,才是自己人生的选择者和判断者。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而远行,相信是每个人心底的梦。高伟因《她传奇》和《他传奇》,独自走笔天堂或天堂以远,这样的远行,不是随便谁说说就能做到的,除了基因,还有环境,除了环境,还有个人的修为。敢于圆梦,敢于攀援,这是我认同高伟的第二点。  至于第三点,看完高伟的诗歌和随笔,特别是这两部传奇,我不得不承认有一句话无比正确:“其实女人更懂人生,男人懂得的无非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同,似乎无须太多的理由,尽管我至今仍然未与高伟谋过面。但我想,一位知性女子能将美丽与哀愁、将传奇与风景不断地传递给我们,我们能不为之心动吗?

因此,当高伟在为她叙述对象的岁月而泪光闪烁时,我在为高伟对生命美学、诗意人生的苦苦追寻而泪光闪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他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010425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8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