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鼠标垫/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吴岩,满族,北京市人,管理学博士,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幻与创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由董仁威、姚海军主编的这本《鼠标垫》收录的就是吴岩的9篇科幻小说,包括:《鼠标垫》、《探案集》、《异种遭遇记》、《生死第六天》、《心灵探秘》等。

内容推荐

  董仁威、姚海军主编的这本《鼠标垫》收录了著名科幻作家吴岩的中短篇及长篇科幻小说代表作品《鼠标垫》、《探案集》、《异种遭遇记》、《生死第六天》、《心灵探秘》等共9篇。

《鼠标垫》适合青少年读者、科幻和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怪谈集

探案选

秘密时间之路

换岗

星际警察的最后案件

异种遭遇记

鼠标垫

生死第六天

心灵探险

后记

试读章节

醒来的时候,马思协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脖子后边隐隐作痛。肯定是受了重重一击,当了40年警察,橡皮棍的滋味他分得清。

四处一片漆黑。动了动身子他才发现自己躺在一只又细又长的箱子里,手脚都抬不起来。一阵凉风从头顶吹来,原来箱子还是个两头没有挡板的框子。于是,他像虫子一样蠕动起来,不一会儿,上半身就探了出去。

微弱的光线让马思协大吃一惊:这是个巨大的、满是方格的柜子,每个格子里都躺着一个人,人们的头全露在外边。算起来,他自己的格子距地面2.5米左右,那么,整个柜子里的男女老少恐怕有500多个呢。

对!他全想起来了。他进了那座神秘的电影院……因为他接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上面只有“紫光电影院——安达大街18号”几个字。他找到这里,细心地观察了三天。他眼见着每天都有稀稀落落的观众走进大厅,可从不见有人出来。怪了,他们失踪了?

虽然马思协是个退了休的警察,用不着再费心去办什么案,可习惯驱使他买了电影票,随人流走进了大门。

果然与众不同,电影院是无人管理的。检票机在自动行使职责,前厅里有一排自动售货机,几个孩子在等着买冰激凌吃。

电影开始了。马思协悄悄地借垂下的门帘挡住身体。厅里的坐椅是半卧式的,整个屋顶都是银幕。在穹隆形的屋顶上,正在放一部关于另一个星球的科幻片。渐渐地,放映厅里弥漫起一股淡淡的香气,观众们在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

躲在门边的马思协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刚想退出来,就被一记猛击打昏了……

现在,他小心地从格子里爬出来。一束光亮照进来,他连忙蹲了下去。一辆自动车满载着刚从放映厅抬来的人,两只机械手准确地把他们塞进空格中。

马思协尾随着自动车,来到一个环形走廊。墙上挂着一些影片剧照。奇怪的是,那些照片像是在其他星球上拍摄的。

另一个星球?!马思协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但是,宇宙中有生命的星球绝不止地球,据估计,光是银河系,有生命的星球就有6亿个!

咦,那是一扇门吗?马思协看见一片长方形的线条。他在线条边缘轻轻一推,墙立即开了个口子,一股旋风把他吸了进去。

房间里绿莹莹的,四壁上排满了闪动着绿光的仪表和按钮。一阵嗡嗡声骤然响起,房间中央的一个圆形玻璃柱渐渐亮起来:紫色、青色、绿色、黄色,最后变成红色。隐隐地,那里出现了一个人形。难道这就是另一种宇宙生命?它的双眼像两个向内转的旋涡,摄人心魄。

声音停止了,玻璃柱中的人蠕动起嘴唇。声音肯定是经过了翻译,好一会儿才传进马思协的耳朵。

“418号,马思协,你想干什么?”

他吓了一跳,他怎么知道他的警察编号?

“请立即回到格中,离起飞还有30分钟!”

“不!”马思协一定要弄明白,他坚持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原谅你作为一名警察的好奇,这里有个使你难以相信的故事。在遥远的银河外,有个仙奴星系。1908年,这个星系的第336号飞船又一次光顾了地球。很不幸,飞船在西伯利亚丛林的上空坠落,燃起了熊熊大火。要不是载人舱顺利地脱离了飞船,上面的人都会死在这异球他乡。失去了运载工具,500名仙奴星人无法离开地球,他们被迫改变了自己的外形,混迹于人类之中。年复一年,他们失散到各地,并生儿育女。今天,他们的人数已经超过了5万。现在,他们的救援飞船来了,几百艘飞船分别降落在地球上不同的城市里。飞船变成了电影院、商店、旅馆、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向每个仙奴星人的后代发信……”  “这么说,信是你们发的?我也是仙奴星人的后代?”

“千真万确。如果你愿意,你的身体器官能帮你找到仙奴星人才有的遗传记忆。请用手接触我……”

马思协伸出手,立即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麻木。

“可我什么也想不起来。”

“你受过伤吗?”

40年警察生涯,马思协受过的伤太多了。一次大手术,还切去了他的一部分肝脏。

“肝脏!那是仙奴星人的记忆中枢啊!早知如此,一定不会对你下手那么狠。”

看不见圆柱人的表情,只有柱中的灯闪了闪。

“你将会受到最好的照料,现在离起飞还有15分钟。”

“不,我不想回去。”马思协郑重地做出了决定,“我在地球上生活了60年,我熟悉这里的一切。无论是这里的花草树木还是人类,都有着十分迷人的魅力。你不了解这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星球,这里生活着许多绝顶聪明的种族,他们用双手把地球变成了花园。地球上有我一生的奋斗,有我热爱的人民,也有我制服过的罪犯……我不愿意到另一个陌生的星球上去。”

“如果真是这样,我无权强迫你。”圆柱人沉默了片刻说道,“祝你好运。”

旋风般地,马思协来到了灯火通明的街道上。一声巨响,整座电影院腾空而起了,五彩斑斓的光在它的下方旋转、流动着。

“看!飞碟!”孩子们惊叫着。

马思协抬起头,庞然大物在轻轻摇动。“他们在和我告别。”他抬起手,向飞碟挥了几下。

飞碟开始爬升,一瞬间就消失了。

马思协走进惊魂未定的人群。他仰望夜空,灿烂的繁星神秘地闪烁着。他打定主意,把秘密深深地埋在心里:“让那些孩子们去惊异,去猜测吧,也许有一天,他们会飞向我的仙奴星。”

P14-17

序言

人民邮电出版社邀我主编一套“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但说实在的,我并不是科幻研究方面的专家,只是一个传记作者。不过,我对写作科幻作家的传记有特别的爱好,采访过不少有名的科幻作家。

我追踪华人科幻作家的人生道路已长达30多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对郑文光作过多次深度采访,80年代初又对童恩正进行过深度采访,90年代和21世纪初,我采访过的科幻作家更多了。

在采访过程中,我近距离接触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作家,他们以科学为武器,做“赛先生”的战士,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添砖加瓦,为人类的未来出谋划策。

我斗胆将华人科幻作家分为四代。第一代为20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以前的科幻作家,如顾均正等,我把他们称为“古生代”科幻作家。我对“古生代”科幻作家没有什么研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把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83年,中国科幻作家被封杀为止的第二代华人科幻作家,称为“中生代”科幻作家。我对大陆地区的“中生代”科幻作家比较熟悉,深入跟踪采访了其中五位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和王晓达。对“中生代”中大陆地区的其他著名科幻作家,如肖建亨、金涛、魏雅华、姜云生等,以及港台地区和海外的著名科幻作家,如倪匡、黄易、张系国等,虽看过他们的不少作品,但或无缘相识,或没有深入采访,不便说什么。我只对台湾地区的黄海进行过采访,对他的儿童科幻作品很赞赏。我的小孙女对我说,她很喜欢黄爷爷的科幻童话。

第三代科幻作家是“新生代”科幻作家,这不是我命名的,但我认同这个叫法。“新生代”科幻作家是“中生代”科幻作家整体陷入沉寂后,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坚守科幻阵地的科幻世界杂志社精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并在90年代形成了气候。他们与“中生代”科幻作家几乎没有传承关系,很少看前两代科幻作家的作品,走着一条独特的创作道路,形成了追逐他们的上百万的科幻迷队伍。我采访过“新生代”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吴岩、星河等,并写了前五人的评传。

第四代科幻作家是2l世纪涌现出来的新锐科幻作家,科幻理论界有的称他们为“后新生代”科幻作家,有的称他们为“更新代”科幻作家,我比较认同“更新代”科幻作家的叫法。我对他们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写了《21世纪新锐科幻作家巡礼》一文,向广大读者重点推荐了12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锐科幻作家——江波、陈楸帆、拉拉、谭剑(中国香港)、迟卉、墨熊、宝树、夏笳、飞氘、李伍薰(中国台湾)、程婧波、长铗。

新锐科幻作家,即“更新代”科幻作家有什么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采用的是下面三个鉴别标准:

一是从时间上讲,是在21世纪才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或“窜红”,而为读者所知的;二是从作品质量上看,这批科幻作家作品要有深度、有厚度,有各自的特色,有独创性,其风格不能用前三代科幻作家中的某一位作家的风格来概括,被称之为某某“第二”;三是从数量上看,要有足够多的作品,特别是长篇科幻作品,这样才能跳出“科幻圈”,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要编好“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丛书,仅有对科幻作家人生道路有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识别科幻人才及科幻佳作的非凡本领才行。这个本领我没有,于是,我邀请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副总编辑,毕身从事“科幻淘金”事业的著名科幻编辑姚海军,与我共同主编这套丛书。姚海军独到的慧眼,成就了许多“新生代”和“更新代”科幻名家,“淘”出了许多科幻名著。

姚海军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我们商定先从我撰写的科幻名家评传《穿越,2012》入手,第一辑出版十位“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代表作家,包括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刘兴诗、王晓达、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和吴岩的选集。

第二辑则准备从我正在撰写的《更新代杰出科幻作家评传》入手,出版“更新代”知名科幻作家江波、陈楸帆、拉拉、谭剑、迟卉、墨熊、宝树、夏笳、飞氘、李伍薰、程婧波和长铗等人的选集。

这之后,再陆续编辑“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更新代”其他科幻名家的优秀作品,出版第三辑、第四辑……

总之,我们欲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倾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组织之力,向读者全面展示华人科幻作家的面貌,推动中国的科幻事业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

董仁威

2012年6月10日

后记

青少年是否应该阅读科幻作品?该怎样阅读科幻作品?这是我近年来思考较多的问题。

从2010年起,我在北师大开设了一门“科幻与科学教育”的课程,专门研究这个问题。我和我指导的研究生从观察中发现,科幻作品在进行全方位科学教育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全方位科学教育,就是从科学理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知识、科学与社会关系和科学家生活等多个方面给人以教益。我们看到太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对他们所学的科学课程“恨之入骨”,急欲抛弃。究其根源,这是传统科学教育太注重考试,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把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彻底泯灭的结果。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样的状况居然被少数教育工作者大为肯定,强调是所谓的“世界第一”和“国际经验”。在我看来,这种“第一”和“经验”是十足毁灭人性的,它同时也毁灭了中国的创新前途。

作为一个时代中的渺小个体,谁也不可能充当拯救天使。但作为这个文化中的一员,则有必要用自己的微弱努力做力所能及的反抗。从1979年开始,我就把创作具有想象力、拓展性、能引发思考科学与社会关系、辅助对科学过程和科学家生活进行独立判断的科幻作品当成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任务。在此后的年代中,我出版了一系列科幻小说和研究科幻小说的读物。我的作品多数是集中于少年读者,这不但是因为我个人的成熟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成年人所“应该有的”高度,更因为我相信,少年读者是中国未来最有潜质,最能接受塑造的群体。当然,我也会面对成年读者群进行工作。在这方面我主要组织了对科幻作品存在价值和构成美学的探讨。我觉得,一旦成年读者对这个文类表示出亲近,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迁就少年读者对科幻的喜爱,而亲子共同面对这种包含着探索、质疑、求证、创新的文学,某种全新的文化空气便会在这个社会中壮大。

抱着上述美好的想象,我不自量力地在创作领地做了一些尝试,这些尝试都显得过分简单和幼稚。当然,也获得了一些亲历亲为后的心得。读者拿到的这本书,就是我在少年科幻小说创作方面的最新合集。

本书中的大部分作品写于20世纪80到90年代。由于撰写时间太早,加上我创作时太注重科普,使许多东西过时感很强。以《生死第六天》为例。这部中篇小说原本写于1995年到1996年。那个时代互联网在中国还是少见的怪物。由于之前在国外生活了一年,获得了许多亲身体验,又被瀛海威公司邀请为教育专家,因此得以经常使用。在跟互联网的交流中,我感到这个技术的发展必定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生活变革,就拼命地在作品中“仔细描述”互联网的结构和应用状态。谁知这种近未来作品如果写准了方向,立刻会被技术更新的大潮所抛弃。

今天再看《生死第六天》,读者会发现太多的操作都显得习以为常甚至早已被抛弃,这导致了小说无法再度出版。《生死第六天》是给我的科幻创作最严酷的教训。此次拿出来重印,一方面是由于董仁威先生的盛情,一方面是由于人民邮电出版社期待记录历史的渴望。即便如此,我还是对一些明显过时的部分进行了删改和处理,但整个结构则无法更动,期待大家谅解。

选集中更多的作品,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过时问题。这其中,社会生活的改变、读者想象力的提高,是导致作品吸引力减弱的重要原因。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人的生活得到了许多改善,生存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简单的事实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家庭的现状,但小说中仍然以兄弟姐妹故事居多。再比如,由于非独生子女的珍稀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加强,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有机会单独在外面玩耍或独立探险,而小说中的故事仍然多数发生在我自己童年的记忆之中。

与生活改善并行发展的是读者的想象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2000年英国作家罗琳的小说《哈里·波特》系列出版之后引发了全球奇幻创作热潮,读者从自由潇洒的奇幻作品中获得了极大的想象熏陶。于是,我原有的那些仍然处于封闭时代爆发出的想象,已经在这样的幻想百花丛中失去了瑰丽色彩。我终于理解为什么当我去拜望很多儿童时代崇拜的作家,期待他们能将自己的作品重版时,他们会苦笑着拒绝我的原因了。是时代本身在评判作品,我们中任何人也不能逃离这种审判。在这样的时代,安慰自己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随着我们曾经期待的未来逐渐显露自己的容貌,我们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努力所留下的影子。

再次感谢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感谢董仁威、姚海军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几位朋友的盛情邀请,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对出版这套丛书做出的努力。

吴岩

2011年5月2日

于北京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鼠标垫/中国科幻名家名作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284198
开本 32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