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敬畏真实
内容
试读章节

1.三个疑点

这些年.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之后,文怀沙先生频繁亮相于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媒体,故事越讲越生动,名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了。

在各媒体发表的自述或专访中,此公生平的耀眼传奇引人注目者,主要有三点:一、自称出生于1910年,故今年已被媒体称做“百岁老人”;二、自述“文革”经历,系因被打成“反革命”而锒铛入狱,同时,又因写藏锋诗“反对江青”而被视为“英雄”;三、被誉为“国学大师”、“文史大家”、“楚辞泰斗”。

事实果真如此吗?

2.1910年出生。还是1921年出生

近些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或演讲中,文怀沙都自称为九旬老翁,年表中所写出生时间为1910年1月。但我所了解的情况,却大相径庭。

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退休,文怀沙工作过的单位与待过的地方主要有三处:1.1953年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2.约1953年调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现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任剧本编辑;3.1963年年底入狱劳教至1980年释放回原单位,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离休。

据查.人民文学出版社20世纪50年代初的第一本花名册.文怀沙的出生时间填为“1922年”;据中国国家话剧院记录,其出生时间填得更为具体:1921年1月15日:1963年12月被判劳教时。年龄记录为“43岁”,推算一下,出生时间也在1921年年初。三处记录的出生时间虽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到一年。

当年社会.尚无60岁退休之忧,似不必把年龄说小。与如今的讲述相比,当年相对严谨的档案记录无疑更为可信。因此,有一点可以明确,即在2009年的今天,所谓“百岁”老人,真实年龄应是88岁左右。

年龄虚报近一轮.是为了便于给早年经历加上一个又一个耀眼光环。

突出的一个光环:文怀沙多次自述中称章太炎是其老师,故与鲁迅是前后弟子。

据查,1934年秋天,67岁的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但在1963年文怀沙的劳教记录中明确写到,他是“1941年上海太炎文学院肄业”。如果他出生于1921年,1936年才15岁。另外,章太炎去世之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是否继续办,文怀沙“肄业”的“上海太炎文学院”与之是什么关系,是否为同一学校?也有待考证。即便是同一所学校,也应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苏州迁至“孤岛”上海。按此时间推算,当文怀沙入学时.章太炎早已去世.又如何见过?

另一个光环:相关年表写到.1928年18岁的文怀沙,“受聘担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后任上海剧专教授”。按1921年出生计算,这一年他才7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身担此任。

由于年龄提前了近12岁,抗战期间的经历也就容易丰富得光芒四射了。如其年表所记:“一九三八年二十八岁秋,于重庆作《听雨》诗:‘滴滴更丝丝,江楼听雨时。一灯红豆小,此夕最相思。’柳亚子评日‘诗出王摩诘而胜之’。”实际上,此时他还在上海念书,只有17岁,如何在重庆与柳亚子交往,得柳亚子如此嘉评?  P2-3

目录

一、质疑,再质疑

 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

 答复文怀沙先生的“视频谈话”

 我为什么要质疑文怀沙?

 我的主要目的是打假

 历史叙述与史料

 珍爱历史文化

 可惜从此失荆州

 喜闻荆州去复来

 可惜从此无徽州

 徽州,徽州,欲说还休

 襄樊何不称襄阳

 忧虑周庄

 忧虑告示牌

 北大的拆墙

 风景的悲哀

 纪实,还是编造?

 《沈从文与丁玲》为何被“腰斩”?

 有多少天窗可以再开?

 烦恼

 底线:巴金赠书为何流失?

 在恐惧中开始生活

 贴金与空白

 “改写”之忧

 永远的困惑与误区

二、读书怀人

 告别权力的瞬间

 我写《告别权力的瞬间》

 历史还原:必要与可能

 生命的穿透力如此强烈

 在冬天,怀念梅志

 记忆,为何如此美丽

 解读一个村庄

 信与画结伴而行

 钩沉,为了填补

 冷寂无声,水流恒久

 沉静从容而行

 记忆喧哗

 雁来燕去.二十春秋

 画出心中的巴金

 “跑好人生最后一圈”

三、“历史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历史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站在斯霞老师雕像前

 残缺的窗栏板:红卫兵运动再思考

 旧梦重温时:“五七干校”的历史回望

 直面现实,追寻历史

内容推荐

《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资深记者、著名传记文学作家李辉编著的《敬畏真实》收录了作者随笔的作品集以供读者赏析。《敬畏真实》中公开质疑的一个最直接原因,它关乎个人感情,也关乎对历史的敬畏。

编辑推荐

李辉在《北京晚报》刊发的掀起文艺界、学术界轩然大波的文章《三疑点诘问真实年龄及其他——李辉质疑文怀沙》,其散文集《秋白茫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以及2007年4月因发表 《封面中国》系列作品被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评选为“2006年最佳散文奖”。李辉编著的《敬畏真实》收录了作者随笔的作品集以供读者赏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敬畏真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06780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