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画坛圣手吴湖帆
内容
编辑推荐

吴湖帆的画,负海内外硕望,苍浑萧疏,不拘一格而空灵超逸,妙具化工,对之似读前人烟柳斜阳之什,濯涟净植之图,觉峦气葩芬,拂拂从十指间出,为之尘襟俱涤。

这本《画坛圣手吴湖帆》由戴小京著,适合艺术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这本《画坛圣手吴湖帆》由戴小京著,也可以这样说,湖帆之所以为湖帆,具备三种条件:一、书画的兼擅,二、鉴别的高超;三、收藏的富赡。三者参互错综,交相为用,这也是世罕其匹的,因此徐邦达从赵叔孺、陆抑非从陈迦庵、杨石朗从贺天健,最后三人均叩吴氏梅景书屋之门,有如百川滔滔,朝宗溟海了。

这本《画坛圣手吴湖帆》适合传记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前言

小引

壹 金色的艺术摇篮

贰 画学之舟起锚

叁 驻足海上画坛

肄 绿遍池塘草

伍 气度恢弘的一代宗师

陆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柒 神州光复古鼎归

捌 霎时锦绣江山出

玖 千秋笔墨在人间

吴湖帆书画作品

试读章节

1894年(农历七月初二日),正值震撼世界的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际,吴湖帆诞生于苏州南仓桥一个累世簪缨之家。

翼燕——作为吴湖帆最初的得名——是具有深意的。因为时局艰难,国事陵替,这个江南望族便在他们后辈身上寄托了让他将来继承祖业、屏护边陲的厚望。。待稍长后他又更名为万,取字通逡,又字东庄,而湖帆一名,则是以后作书画时才署用的。

吴湖帆是愙斋先生吴大潋文孙。吴大潋系晚清大吏,甲午战争的主要指挥者之一,曾历官山、陕、两河、湖、广巡抚。尝受命办理西北边防,因珲春黑顶子久为俄入侵占,于1885年会俄使查勘侵界,援咸丰旧界图立碑五座,并于所建铜柱上自篆铭日:“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于是侵界复归中国,一时朝野交口称誉。1892年,中日开衅,吴大潋以湖南巡抚之身请缨,旋领兵部尚书衔率湘军出关。1895年与日军战于海城,为日军所败。兵败之初,清廷震怒,欲重办其罪,因得新军袁世凯诸重臣力保,遂置不问。不久便回到了故乡苏州。

吴大潋兄弟共三人,其兄大根原为吴湖帆嫡祖,因吴大潋之子九岁时在大潋广东任上夭折,便过继吴湖帆以承香火。吴湖帆原尚有一弟名翼鸿,可承大根家业。不料翼鸿三岁时惊风而死,于是大根、大潋兄弟共一孙,吴湖帆成为两房的兼桃子。

吴大潋雅好文艺,于鉴赏、诗文、书画皆有深研,而尤以大篆为胜。他为官近二十年,虽视学赈荒,治河巡边,筹屯戎马,足迹未尝一日闲,却仍然编撰了大量论著。如《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恒轩吉金录》、《愙斋集古录》、《愙斋诗文集》、《十六金符斋印存》等,大都为古文字和书法方面的重要著作,在近现代艺文领域里产生过重大影响。

吴大潋在任时有直声,名士多归之。当日幕府就有王同愈、陆廉夫诸人。退归林下后,一度任龙门书院院长,后又与苏州顾鹤逸结“怡园画社”。“怡园画社”者,以顾鹤逸曾居台州,而“怡”则取“心在台州”之意。于是一时东南俊彦如吴昌硕、金心兰、翁尹若、倪墨耕等均为社友,在苏州形成了一个文士群,皆志深笔长、梗概多气之士。这些,对吴湖帆的成长造就了极为有利的氛围。他童年的艺术摇篮编织得如此精美,条件如此的得天独厚;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人品上受到的熏陶,前辈们的思想和品行在他心灵上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烙印。

“我祖父罢官后十分清贫,过着鬻字画,售古铜器自给的日子。但他甚重名节,从不愿启叩权势者之门的。”后来吴湖帆在回忆吴大潋时经常这么说。长成后的吴湖帆颇具祖上遗风,喜交游,坐客常满,人比之孔北海。朋友困顿不惜倾囊相助,而自己则每甘于淡泊,虽处困窘也不愿受人之施。

在艺事上为吴湖帆念念不忘的先贤是陆廉夫。陆廉夫久居吴大潋幕下为军师,大潋致仕以后又偕游林下,日以诗文书画相酬唱。陆廉夫擅绘花果,于湖帆四五岁起,陆便日课以数帧,边教湖帆看图识字,边手把手地教他在自己的画上印着摹写。吴湖帆以后对门弟子提起这段往事时说:“陆先生这种绘画教导方法并不足为训,但我是受启蒙于他的。他那诲人惟恐不及之意深深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由于他的引导,我在受小学之前,己认识了许多花果之名,并初初解得调笔弄墨之法。使我在书画上的发展,得到了先飞之助。”

湖帆生母沈静研夫人为川沙名门沈韵初女。沈韵初官至内阁中书,善治经史子籍,又好收藏,是以静研夫人得幼承庭训,诸子百家、琴棋书画皆通,湖帆于未进学前已时时受其濡染。

然而对于书画,吴湖帆似乎还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这种语焉难详的天性,虽然迄今未获得科学的索解,但却委实存在。吴湖帆尝自言每读白乐天《与元九书》,对于作者自称与文学有宿习之缘和描述其在襁褓中已能记字的情景,仿佛有神会之感。他幼年时,对童龄百戏殊无兴趣,唯以仿着家中悬挂的字画东涂西抹或随陆廉夫作画为乐。久而久之,他的卧房里堆满他的杰作。又其生父吴本善(字讷士),喜临池,行草书为当地之冠。湖帆逢其父自课时,常常凝神敛气在一旁静观,久久不觉倦怠,神情一似成人。一日,见与二姐吴惠菁合影的相片,于筒中拔笔书其背面:“二姐十岁我八岁。”。字迹清晰可爱,一门上下见者无不解颐。吴大潋观其所书叹道:“此子他日必有所成。”此际大潋已中风卧床,乃时将湖帆唤至榻前,以平生藏物之名目相授,并细观其悟性。湖帆亦机敏过人,每能举一反三,应对如流。于是大潋谓家人曰“有嗣如此,死复何恨!”遂将所积聚的财物分而为二,一份给两个待字的女儿,一份授湖帆。因有意要让湖帆承家学,故其所藏字画彝鼎多归湖帆。

吴府从吴湖帆六岁起为其延师发蒙,与其二姐同时受小学。至七岁又将其送入长元和第四高等小学读书。当日课程的安排,无非是传统教育的正规内容;而课余之际,吴湖帆仍处于一种不经意的自我发展状态。由于吴大澂的影响,吴湖帆早年很喜欢钟鼎文和篆书。他家旧藏的一百多件铜器上的铭文,以及吴大潋、吴昌硕所作的篆文,吴湖帆都朦朦胧胧地作过临写。由此而生发出的兴趣,又使他兼喜铁笔,常常仿着吴让之、黄牧甫一路学刻印。数年之后,竟粹然探得徽派正宗。曾自刻学名及字号印数方,虽学校老师及吴府文士见者,亦不能指疵摘漏,是故早年艺事已深获长者期许。

1902年,吴大潋病故。临终除遗嘱编修家谱、分配产业、整理登记家藏文物外,特嘱“为我善视万儿”,盖以吴氏一脉俱系于湖帆一身也。向吴大潋在日,曾多次言及上海近数十年来人文荟萃,概揽江左风流,意属他日当使湖帆游学其地。所以湖帆小学读完后经大潋故人介绍至上海中国公学读书。大潋于同治初曾寓居上海并掌“萍花社书画会”,其门生故吏及昔受其恩泽者遍布沪蠕。今闻其嗣孙来,时有人相视照拂,问或有持钱物馈赠者,故湖帆非仅不至寂寞,而且客囊也较丰裕。

在中国公学就读的一年时日,虽未对湖帆的艺事形成明显的影响,却使他初步熟悉了上海,并由各种关系拜识了一批前辈耆宿。这为他日后定居上海,奠立了思想和社会方面的基础。

第二年,中国公学因故迁徙,湖帆中途辍学。正当他谋归苏州时,有一同学欲随前往东瀛经商的亲戚游日本,该同学与湖帆相得甚欢,便力邀他同行,遂欣然东渡,时年一十三岁。

东土日本的文化风情与中国大同小异。唯其地偏重佛教而人民敬畏鬼神。又当地人士多喜下围棋,常于黑白子间赌胜。吴湖帆于闲暇中学得此道,并购置了一批棋谱,以后在中晚年时经常以此与友人和门弟子遣兴。在日本逗留的近三个月期问,有两件事给湖帆留下了深刻印象。

P10-13

序言

吴湖帆的画,负海内外硕望,苍浑萧疏,不拘一格而空灵超逸,妙具化工,对之似读前人烟柳斜阳之什,濯涟净植之图,觉峦气葩芬,拂拂从十指间出,为之尘襟俱涤。

年来坊间出版了好多种记述画家的专书,如郑板桥、赵捞叔、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都属图文并茂,风行一时。深惜对于吴湖帆,各报刊虽有一些介绍,可是东鳞西爪,看不到那茫洋穷乎玄间的统体。我友戴小京有鉴于此,凭他对于湖帆的探讨和研究,垂若干年之久,举凡湖帆的作品,十之七八,曾经过目;举凡与湖帆相交往的人士,遍谒咨询,写成札记,得五万余言,并不弃葑菲,请我有所增益,以收补苴罅漏,张皇幽眇之功。我和湖帆居同乡里,又复共砚于草桥学舍,是相契相知的,当然义不容辞。小京又谓:最近期间拟把这书付诸手民,请撰一前言以弁首。我初颇有难色,卒亦勉允其请了。

在画坛上,一致推崇湖帆的画,以气韵胜,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但我认为气韵尚得分之为二,气是笔之所施,而墨之所蓄,这个境界,仅仅是基本功而已,不难达到的。至于韵,那就非腹有诗书不可。积年累月,沉浸于葩骚汉魏三唐,涉猎于梦窗屯田的长短旬,从恬吟密咏中,挹取其清晖芳泽,然后宣泄于尺缣丈幅,便具春云卷舒,游丝自袅之致,有不期然而然者。湖帆工倚声,有《联珠集》、《佞宋词痕》刊行,此韵之所从来,那就是基本功外的基本功,不是轻易可就的。在观画方面来谈,一般所谓悦目赏心,我亦认为悦目和赏心,也当一分为二,那敷红滴翠,倾动炫转,那是取悦于一瞬,经不起一再的考验。画梅题旬,前人不是有着“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么?千万和两三数字的差距有如此,那难度之高,也就不言可喻的了。湖帆之画,既得骊龙之珠,复合延津之剑,举世能有几人。

湖帆画山水,我曾亲睹其挥毫,初以巨笔洒水纸上,稍干,乃以普通之笔蘸淡墨略加渲染,而云气滃然出岫迂绵,不可名状,不啻造化之权给他掌握了。他的画荷,叶叶花花,设色运墨,有全湿时为之,有半干时为之,有全干时为之,信手拈来,似不那么费力。在旁学他的,神情潜注,兀是跟不上他操作的变幻,未免有窥夫子的门墙,莫由深入夫子的堂奥之感。

也可以这样说,湖帆之所以为湖帆,具备三种条件:一、书画的兼擅,二、鉴别的高超;三、收藏的富赡。三者参互错综,交相为用,这也是世罕其匹的,因此徐邦达从赵叔孺、陆抑非从陈迦庵、杨石朗从贺天健,最后三人均叩吴氏梅景书屋之门,有如百川滔滔,朝宗溟海了。

这部《吴湖帆传》的问世,和湖帆历来所刊若干种的画集相表里。我自忘谫陋,谬抒芜见,以求正于海内大雅,给湖帆更隆崇的地位,这也许是戴小京和我抱着同一的愿望吧!

丁卵初秋郑逸梅撰于纸帐铜瓶室

时年九十有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画坛圣手吴湖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戴小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903506
开本 32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3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