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克莱纳的《管理的异端:激进思想家令企业管理重生的历史》非常难能可贵,这本书不仅极具重要性,而且读来还令人饶有兴致。其副标题——“激进思想家史使企业重生的历史”,令读者从阅读的一开始就知道他们将从该书中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而不必又一次面对那些今天市面上绝大部分商业类书籍的作者,及其书籍里的明星式人物。这部原创性极强的书主要讲述的是管理领域先驱们的历史,包括一些怪人,甚至流氓。他们的名字大都已被遗忘,但是他们却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商业经营方式,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组织管理模式。
图书 | 管理的异端(激进思想家令企业管理重生的历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阿特·克莱纳的《管理的异端:激进思想家令企业管理重生的历史》非常难能可贵,这本书不仅极具重要性,而且读来还令人饶有兴致。其副标题——“激进思想家史使企业重生的历史”,令读者从阅读的一开始就知道他们将从该书中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而不必又一次面对那些今天市面上绝大部分商业类书籍的作者,及其书籍里的明星式人物。这部原创性极强的书主要讲述的是管理领域先驱们的历史,包括一些怪人,甚至流氓。他们的名字大都已被遗忘,但是他们却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商业经营方式,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组织管理模式。 内容推荐 《管理的异端:激进思想家令企业管理重生的历史》第一版于1996年出版后便得到广泛称赞。人们认为它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关于管理界各种变革最全面的概述。 该书作者阿特·克莱纳在这本畅销书的第二版中探究了有效领导力的特征,并阐述了其对企业未来的重要作用。在他的描述中,“异教徒”是富有远见的人,正是他们给大型公司带来了各种变革,将无法否认的反面真理和他们对自己公司的忠诚相平衡。《管理的异端:激进思想家令企业管理重生的历史》这本书讲述了公司经理人是如何被困于事与愿违的做事方法当中不能动弹,而且它还告诉人们为什么需要借助异端思想来冲破阻碍,不断前进。 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企业变革者非常受用,其中充满了突破性的管理思想和我们这个年代关于异端思想家一些引入入胜的故事。其中所描述到的一些人,比如爱德华-德明,科特-勒文,阿莫瑞·拉文思和索尔·阿林斯基,无论人们对其熟悉与否,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非常具有影响力。虽然这些人在他们当时那个年代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经常会由于他们的一些激进观点而被贬低,但是,他们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思想却得以在美国不断变革的企业当中永葆生机。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致读者 第一章 修道士 第二章 伯拉纠派 第三章 改革派 第四章 抗议派 第五章 神秘派 第六章 信念和理智的拥护者 第七章 帕西瓦尔的困境 第八章 千禧派 第九章 急进派 试读章节 T组会议一般在星期日晚上开始。参加者们往往下午才匆匆赶到伯特利,然后冲向会议室,按照安排和其他十来位陌生人一起围着一张大圆橡木桌坐下。每个人都带着一副专注而友好的表情。然而这种友好并不能持续很久。 每次会议都有两名培训人员在场,通常是心理学或社会学的专业研究人员。培训人员个个都敏锐而认真,他们是掌握了“倾听”这门艺术的优秀代表。他们允许小组会议自由发展,整个会议只有开头部分是提前设定好的。“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们将会一起度过。”其中一名培训人员会这样对屋子里的人说,“我们通过分析我们在一起所发生的事来进行学习。接下来的时间,我不会当大家的领导。”然后他(她)就保持沉默,不再说话了,进而用一种不露声色的表情看着大家。 “请问你能重复刚才说的话么?”终于有人忍不住发问道。然后培训人员会重复一遍前面的话语,之后又是一片寂静。 “那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呢?”又有人会提出问题,“我们又该怎么开始呢?” “这个由你们来告诉我,”第二名培训人员说道,“这个决定该由整个小组来做。” 又是一阵沉默。然后有些坐在角落里的人会忍不住打起响指,或者嚷嚷起来:“这简直是浪费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开始吧,这样才能多少得出个结论什么的。我建议我们来讨论讨论关于大型机构里面的交流问题,我们先选出一个领队吧。谁愿意当领队?” 更长时间的沉默。大家的表情还是友好的,但是都带上了些许紧张和苦恼。他们中的有些人从小到大参加过各种会议,但是就是没有参加过这种没有议程的会议。最后,他们终于开始作自我介绍。他们围着圆桌,每个人都介绍自己所在的机构以及担任的职务。这时,一个培训人员会插话:“为什么你们要以自己所在的机构介绍自己呢?难道大家觉得多讲点关于自己个人的事儿不安全么?” 一两个人也许会找各种借口,或者对自己的害羞自我嘲解。然后有个人朝着培训人员打了个响指,说道:“你自己没有给我们任何帮助啊。就这样一直让我们毫无头绪地乱撞。现在你要么告诉我们该怎么办,要么就不要批评我们。” 这时候整个房间的气氛变得死气沉沉,让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中满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那种沉重感。另一个与会者跳出来为培训人员说话了:“那并不是批评,他说的话对我们是有好处的。”这时候,其他人也开始对这次会议说起自己的看法来。于是,整个小组终于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接下来的两个星期,他们会在继续发言的同时,隔一两分钟就停下来思考自己取得的进步。“为什么约翰不说话呢?”有人会这样问。或者“在我看来,莎莉的回答与麦克提出来的问题牛头不对马嘴。有人觉得是这样么?”或者“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分成了三个派别,这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在会议中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动作都像凝固在空气中一样,很可能在几分钟或者几天之后被小组成员拿出来研究,这真是一件既刺激又可怕的事。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会仔细研究他们记忆中其他人所说过的话,并对这些话进行解读,作出回应。有些时候甚至还会借助录像带,批评自己在会上的发言。大会为期三个星期,每天上午都有一场会议,下午则是讨论来自其他大会的录像带。在会议的技巧学习部分,与会者们能够学到如何才能有效地领导团队。而在公开会议部分,一个小组在旁听另一个小组的整个会议过程之后,要对会议的公开程度及组员的表现发表意见。与会者也许要参加一个大型的被称为“地方城市”的角色扮演项目。这个项目要持续一到两天,来到伯特利的所有人员会分别扮演虚拟的同盟会、校董会、家长会、商会、警察局等机构的职员。通过这样的练习,与会者能够切实感受到实战学习的价值(亲身进行一次实验并感受实验结果,比听一场专家讲座更能对人类的组织行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与此同时,T组会议也有讲座部分,这些讲座由培训人员主讲,内容是团体行为动力学。这些讲座是事先录制好的,以播放录音的形式进行。参加会议的人员将会听到他们自己与权威斗争的过程。他们的这种表现会在各种工作场所及个人人际关系中都能有所体现。所以,与会者会请别的组员帮助扮演自己镜子的角色,为他们提供培训人员所谓的“个人情况反馈”,以便时时刻刻帮助他们回顾反思自己的表现。这样一来,所有与会者都变得对对方的言行异常敏锐。他们能够清楚地感知到会场气氛中的虚假和怀疑。那些看不见的问题不是某个人造成的,而是人人都该为它的出现负责,这种看不见问题有足以妨碍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每个人能够勇敢地告诉对方他们为什么在会议上表现得态度恶劣、自怨自艾,并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 国家培训实验室还发明了各种非常有效的重新设计会议形式的方法,这些方法只有在实验室能够找到。这其中便包括如今会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使用活页纸做笔记。用活页纸做笔记的起源应该追溯到康涅狄格研讨会。当时,科特·勒文需要一些纸张来画他的鸡蛋形力场图。有个人(可能是罗恩·利皮特)跑到一个文具店找了一圈,但是什么收获也没有,所以他走进一家印刷店,买了些纸张。当这些纸被挂到墙上的时候,会议室突然成了整个小组活生生的记忆库。到了这次T组会议的第二周,所有的会议室都成了迷宫,墙上挂满了厚厚的图纸,上面写写画画,有各种箭头、表格,还有笔记。 P32-34 序言 阿特·克莱纳的《管理的异端》非常难能可贵,这本书不仅极具重要性,而且读来还令人饶有兴致。其副标题——“激进思想家史使企业重生的历史”,令读者从阅读的一开始就知道他们将从该书中获得耳目一新的体验,而不必又一次面对那些今天市面上绝大部分商业类书籍的作者,及其书籍里的明星式人物。这部原创性极强的书主要讲述的是管理领域先驱们的历史,包括一些怪人,甚至流氓。他们的名字大都已被遗忘,但是他们却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商业经营方式,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组织管理模式。 这本书历史跨度巨大,写作很不容易,但这也恰恰体现了克莱纳的抱负和能力。一部全面总结并重现该领域60年历史的书籍,其价值肯定是无法估量的,但是这样的书也可能因为太卷帙浩繁而令人不堪卒读。因此作者非常明智地决定通过讲述最具代表性的故事来阐释主要事件,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往往多姿多彩,个性绝不循规蹈矩。 正如克莱纳在书中所分析的那样,当战后美国商业充斥着灰色法兰绒西服和精致领带之时,一些不走传统路线的人们开始将商业范式转向比较接近今天的那种形式活泼的,如谷歌式的工作模式。这些改革的先驱们包括许多理想主义的社会科学家及非学术界人士,如索尔·阿林斯基。阿林斯基是利用股东激进主义使柯达公司向更多非裔美国人敞开大门的先驱。阿林斯基可以说是那种会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而大摔盘子的人,他是行动主义原则的化身。行动主义原则认为某些情况下不恰当的行为是必需的,因为公民权利赞歌中唱到:“温文尔雅的态度总会失败。” 克莱纳用宗教词汇为书中的每一个章节命名,修道士、伯拉纠派、神秘派,等等。乍一看去,人们会觉得这种命名方式对于一部研究现代企业和其他俗世机构的作品来说有些奇怪。然而,克莱纳这么做是很有见地的。正如拒绝正统宗教教义的异教徒可能被送上火刑柱一样,克莱纳笔下的管理理念上的异教徒是那些找到了真理的人,这真理和他们所在机构持有的理念相抵触,但他们会对两头都保持忠诚:忠于原来的体制,同时也忠于新的真理。那些愿意作出重大牺牲去改变他们所热爱的原有体制的人是英雄,同时也是异教徒。正如克莱纳所写的:“工业社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能力超越以往那些具有破坏性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一套比较优越的经营模式。” 克莱纳笔下的异教徒给管理领域带来的一种改变,就是现代化的工作场所。这种工作场所越来越注重员工对工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需要和渴望。作者用“乡土”一词来形容今天许多员工所渴求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需求体现在方方面面:从公司对员工福利,到开明的领导艺术,再到员工们有做好事情的强烈意愿的同时,会希望能够自由地将零食摆在办公桌上。由此看来,谷歌的座右铭——切勿作恶,比其免费大餐更能吸引那些潜在的高素质求职人员。 克莱纳的作品在本质上来说是一部关于思想的历史,这些思想有的精辟绝伦,当然也有的乏善可陈。历史上影响力盛极一时的印度精神导师葛吉夫(G.I.Gurdjieff)极力推崇东方精神,在克莱纳书中记录的这些思潮中,有一些正是关于西方主流思想如何有选择地容纳吸收东方精神的。读者读到皮埃尔·瓦克如何在数十年前就帮助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准备好适应今天的石油领域现状时,一定会拍案叫绝。瓦克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除了受到葛吉夫思想的影响,同时他也受到了一位日本园艺大师的影响,是他教会瓦克如何看清自己所面临境况。因为受益于这些导师,瓦克的洞察力有了极大提高。但是,如果以西方旧有的分析方法加上自己的直觉仔细分析一下,读者也会怀疑,其实很多人只是简单地引用东方文明的词汇,来为他们取代健全稳定的西方分析模式的行为进行辩护。 克莱纳写作时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活力就像一个小说家或电影制作人遇到了极有价值的情节。读者一定很难忘记在国家培训实验室的培训中,一群美国海军军官跪在地上努力从一堆柠檬中找出属于自己那一颗的情节。同样令人难忘的还有,我的合作者及好朋友克里斯·阿基里斯(Chris Argyris)用一个惊人的论证攻击他学生的商业偏见的情节。 这本书为读者提供的乐趣之一是它的涉及范围极广,而且还提供了各种例证。我不记得有任何一本书,里面会提到海洛伊斯(Heloise,?—1164,法国女修道院院长)和阿伯拉尔(Abelard,1079—1142,法国哲学家、神学家、诗人,他与海洛伊斯之间的爱情乃是历史上的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挪威的反纳粹斗争,我的良师益友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格(Douglas:McGregor。),消费者权益卫士拉尔夫·内德(Ralph Nader),还有反传统文化的漫画家罗伯特·克拉姆(R.Crumb)。更为精彩的是这本书里有几处令人意想不到的虚构故事,精彩到足以令人以为确有其事。你大概不知道如今被用烂了的“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一词,最早是由在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供职的业余作家莱奥·罗斯滕(Leo Rosten)最早提出使用的。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名为《享受意第绪语》。 尽管知道别人怎么看和怎么写自己,是一件很令人不自然的事,但我还是很高兴能成为这本书中许许多多个异教徒式的改革者之一。正如克莱纳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管是英雄还是“不法之徒”——在精神与智慧上都是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科特·勒文的孩子,也是早勒文近2000年的英国异教徒伯拉纠的孩子。勒文和伯拉纠都相信人类是可以通过教化变完美的,二人也都致力于帮助人类实现自身的完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在摧毁那些窃取人们劳动和空闲时间的毫无灵魂的组织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都对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的形成作了贡献,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这是一段值得了解的历史,而且这本书所写的这段历史也值得一读。 沃伦·贝尼斯 2008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成功地向大家展示了管理界的变革源于什么理论。这些变革并不是‘变革急流’,而是轰鸣的瀑布,其中充溢着各种重塑企业的学术和道德力量。” ——《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的作者,《必要的革命》(The Necessary Revolution)的合著人 彼得·圣吉(Peter Senge)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管理的异端(激进思想家令企业管理重生的历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阿特·克莱纳 |
译者 | 钱峰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0464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70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9-6711号 |
版权提供者 | John Wiley&Sons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