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游记(上下)/名家导读古典名著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唐朝高僧玄藏西去拜佛取经这一历史事实的基础,经过作者极具想象力的构思及描写,塑造了神勇忠心的孙悟空,迂腐的唐三藏,好吃懒惰的猪八戒以及勤恳的沙和尚的形象,通过西去取经的磨难与艰辛,从中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深刻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凶暴。

内容推荐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目录

《西游记》考证

《西游记》新叙

《西游记》总论

目录

《西游记》正文第一至一百回

校读后记

试读章节

次日,依旧排营。悟空会集群猴,计有四万七件余口。早惊动满山怪兽,都是些狼,虫,虎,豹,麝,麂,獐,犯,狐,狸,灌,猪,狮,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儿,神熬……各样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来参拜猴王为尊,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也有随班操备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各路妖王,又有进金鼓进彩旗,进盔甲的,纷纷攘攘,日逐家习舞兴师。

美猴王正喜间,忽对众猴说道:“汝等弓弩熟谙,兵器精通,奈我这口刀着实榔棣,不遂我意,奈何?”四老猴上前启奏道:“大王乃是仙圣,凡兵是不堪用;但不知大王水里可能去得?”悟空道:“我自闻道之后,有七十二般地煞变化之功,筋斗云有莫大的神通;善能隐身遁身,起法摄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人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那些儿去不得?”四猴道:“大王既有神通,我们这铁板桥下,水通东海龙宫。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趁心?”悟空闻言甚喜道:“等我去来。”

好猴王,跳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捻着诀,扑的钻入水中,分开水路,径人东洋海底。正行间,忽见一个巡海的夜叉,挡住问道:“那推水来的是何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那夜叉听说,急转水晶宫传报道:“大王,外面有个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口称是大王紧邻,将到宫也。”东海龙王敖广即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接道:“上仙请进,请进。”直至宫里相见上坐。献茶毕,问道:“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

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近因教演儿孙,守护山洞,奈何没件兵器。久闻贤邻享乐瑶宫贝阙,必有多余神器,特来告求一件。”

龙王见说,不好推辞,即着鳜都司取出一把大杆刀奉上。悟空道:“老孙不会使刀,乞另赐一件。”龙王又着铂大尉,领鳝力士,抬出一杆九股叉来。悟空跳下来,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轻!轻!轻!又不趁手!再乞另赐一件。”龙王笑道:“上仙,你不看看。这又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龙王心中恐惧,又着鲠提督,鲤总兵,抬出画杆方天戟。那戟有七千二百厅重,悟空见了,跑近前,接住在手中,丢几个架子,撒两个解数,插在中间道:“也还轻!轻!轻!”老龙王一发害怕道:“上仙,我宫中只有这根戟重,再没甚么兵器了。”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你再去寻寻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龙王道:“委的再无。”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

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收造,送出宫门便了。”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悟空道:“拿出来我看。”龙王摇手道:“扛不动!扛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悟空道:“在何处?你引我去。”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

P28-29

序言

《西游记》新叙

陈独秀

“……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这就是《西游记》作者之旨。这种南北朝以来三教合一的昏乱思想,我们是无所取的了。

在文学的技术上论《西游记》,那描写人情本非作者之意,固不当和《水浒传》《金瓶梅》及《红楼梦》相提并论,即述妖状怪,亦欠深刻。

我们所取于《西游记》的是什么?

元明间国语文蔚然大起,《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都是这时代底代表著作,在研究这时代底语法上,我们不能不承认《西游记》和《水浒传》《金瓶梅》有同样的价值。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陈独秀叙于上海

后记

我这次点读的这部《西游记》和我从前点读的《水浒》《红楼梦》《儒林外史》三书有几点不同的地方:

(1)我从前不曾认定一种好版本翻印,这次却认定一部乾隆木板本的《西游正旨》作底本。

(2)我从前只分小段,这次却除了分成小段之外,遇到可以分成大段的地方,我一概把他用“空一行”的法子分开。

这不同的理由,我且分开来细说:

(1)为什么要认定一种本子翻印呢?我这次用的《西游正旨》是二十册的大字木板本。这个本子的好处比今本多的多,我在后面再说。木刻本的错字是很不少的,也间有硬读不下去的地方。遇到这些地方,我虽然也参照别本来校出原本校对上的错误,但我始终抱定不损原本丝毫的宗旨。因此,我现在可以说:我这次用来作底本的是一部乾隆木板《西游正旨》;因为他又是我所有的本子里的最古的一本,我又叫他做“古本”。

(2)为什么要分成大段呢?旧小说的体裁往往是一大段说这一方面,又一大段说那一方面;一大段说那一方面,又一大段说这一方面。这种掉转笔另写一方面的痕迹虽然也易于看出(如段头有“却说”或“话说”等字,煞尾有“不题”或“不在话下”等字),但终不如再空开一行的格外明显。

(3)为什么符号要改在右边?从前那种排在字下的办法有几桩不好处:一是有时碰着一个符号在每行的开头——除了(“两号是可以的;——二是有时碰着一个符号在每行的末了——如“号;——三是有时竟有一个符号单独占一行的,这三种都是很不合理,形式上又不美观的。这次的排法就革去了这样的弊病了。

我上面既把这次排版时略有变动的情形说过,这里要说我为什么决定用《西游正旨》来作底本的原故了。在大略列举几条他的好处之先,我且把我有的三种本子列在下面:

(1)《西游正旨》。这一种是木板二十册的大字百回本。三晋张书绅(南薰)批点的。善成堂藏版。卷首有一篇张书绅的自序;又有一篇《西游记总论》,年月为乾隆戊辰年(一七四八)秋七月,又有一篇《全部西游记目录赋》;又有一篇《经书题目录》。

(2)《西游原旨》。这一种是二十四册大字木板百回本。护国庵藏本湖南版,悟元子批的。封内书明“悟元道人”,《读法》里是“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他也有一篇自序,年月是嘉庆十五年(一八一O)春月。

(3)《绣像西游记》。商务印书馆铅印百回本。这是悟一子批的。  这三种本子(1)的内容大不相同而且好,我认为这是一个本子,叫他做“古本”。(2)和(3)的内容大体相同(我还有两部木板的也是这一类的本子),我认为是一个本子,叫他做“今本”。

这个古本依据张书绅的《西游记总论》的年月看来自然是乾隆年间刻的。但我的本子是不是乾隆原刻本呢?是不是后人依据乾隆原刻本翻印的呢?我虽不敢决定,但我相信这个本子要不是原刻本,也是嘉庆本,决不是道光以后的。我叫他做“古本”,没有什么不妥当。何以知道是道光以前的刻本呢?我除了看他的纸色很古之外还有一条证据:

全书的“真”字都缺末笔,我且不说他。单说一个“弘”字,全书都是缺末笔的。这一定是为了乾隆帝名弘历的原故。看这一个字,可见当时刻这书时,的确守着遇到犯讳的字都缺末笔的规矩,我因此去查皇帝的名字。我打从嘉庆查起,只有道光帝名曼宁的“宁”字是这书里常见的。但全书却没一个缺末笔,可见这个本子不是乾隆本,也是嘉庆本,决不是道光本。

这个古本每回比今本多的多,排起来,每回至少要比今本多出十分之一。一是因为今本把骈体的韵文诗词删去不少;二是因为把句子删去不少;三是因为把字面也删改的很多。论骈体的韵文,有的是硬对的,有的是很费解的,固然也有短处,但删了便不能不改动字句,未免就失了原文的精神。且如第十回有一首写魏征在后宰门把守宫门时的打扮的词:

熟绢青巾抹额,锦袍玉带垂腰。兜风鹤袖采霜飘,压赛垒荼神貌。

脚踏乌靴坐折,手持利刃凶骁。圆睁两眼四边瞧,那个邪神敢到?

这首《西江月》今本删去了。我觉得这样的词实在没有删去的必要。再看第四十四回猪八戒把三清圣像抛到毛坑里去的一段祷告:

“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养,无处安宁。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

这个祷告,今本也删去了。试看下一回(四十五回)行者大叫云:

“道号!道号!你好胡思!那个三清,肯降凡基?吾将真姓,说与你知。大唐僧众,奉旨来西。良宵无事,下降宫闱,吃了供养,闲坐嬉嬉。蒙你叩拜,何以答之?那里是甚么圣水,你们吃的都是我一溺之尿!”

这一段今本也有。这一段可存,难道猪八戒的祷告就不可存吗?我真不知道今本为什么硬要把他删去。

这里我再举出些今本删了的句子,而我以为不可少的。我用着重点加在今本没有的字句旁边:  (1)石猴却又暝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今本作“众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桡腮。缠一会,也都进去了。(一回七页。)

(2)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佛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今本此处作‘有’)何远虑而忧也?”(一回八页。)

(3)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一回一六页。)

(4)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一回一七页。)

(5)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晶风”。(二回七页。)

(6)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似你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云也还算不得哩!”悟空道:“怎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祖师道:“凡腾云之辈……”(二回八页。)

(7)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二回九页。) (8)大众见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二回一。页。)

(9)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内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五回四页。)

(10)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及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今本作“瓮”)造酒的仙官,搬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那里。他就弄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啼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磕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却去盹睡。(五回六页。)

照以上的例非常之多,无回不有,无段不有。我单就第一第二第五三回举出这几个例,也就可以看出原本和今本大不相同,而且更好了。至于一两个字面之间,今本有许多改的大不如前的。我且举一处。第三十一回七页有一段如下:

行者笑道:“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都弄嘴施唇!要保师父,如何不走西方路,却在这里蹲甚么?”  双圈的字,今本删了,又把“尼”字改作“僧”字。我们统看上下文的情形,再细看今本删去的那一句的意味,那“蹲”字和“尼”字显然是带着打趣的意思,何能把“尼”字改作“僧”字!

以上所说都不过是说明古本怎样胜似今本,和我为什么决用他来作底本的原故。

我上面说过,古本的错字很多,也间有读不下去的地方。所以我这次校读时遇着的困难着实不少。我根据着在每回回末随手记出的分为两类。甲类是校出原本的错字,这类不必说明,这里单说乙类的。这一类分做四部分:

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原本错了,参照今本校改的。

(1)第三回第八页三行“敖广道”改为“敖钦道”。我们看四页末行“东海龙王敖广即忙起身……出宫迎道”一节,知道接着猴王的是敖广了;再看七页“龙王(敖广)道:‘舍弟乃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是也’”一句,又知道敖广是四海龙王的老大了;再看同页“老龙(敖广)道:‘……我这里有一面铁鼓,一口金钟;凡有紧急事,擂得鼓响,撞得钟鸣,舍弟们就顷刻而至。’悟空道:‘既如此,快些去擂鼓撞钟’”一段,又知道吩咐撞钟的也是敖广了:——可见八页三海龙王到时决不是“敖广道:‘大哥,有甚紧事,擂鼓撞钟?’”这一处非照今本校改敖钦不可。

(2)第十一回十八页二行“那鬼使领命,即将刘全夫妻二人,同出阴司而去。”“将”字照今本改为“领”字。

(3)第七十八回十三页三行“我主,今夜一阵冷风,将各坊各家鹅笼里小儿,连笼都刮去了,更无踪迹。”“今”字照今本改作“昨”字。古本作‘今’,或者是为了皇帝上朝总是五更三点的时候,但试看九页‘至天晓,三藏起来,一句,足见天亮了,不能说“今夜”。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或者是原本和今本同有的错,我不得不校改的。

(1)第十八回四页一行:

行者把一只手扶若行李,一只手抵住那人(高才),凭他怎么支吾,只是不能抓着。行者愈加不放,急得爆躁如雷。……

这一段古本今本都是一样。我把“急得爆躁如雷”改成“急得他爆躁如雷”。他指高才,便清楚了。

(2)第七十六回十二页:

八戒道:“嘴脸!这是甚么私房?都是牙齿上刮下来的,我不舍得买来嘴吃,留了买疋布儿做件衣服,你却吓了我的。还分些儿与我。”行者道:“半分也没得与你!”八戒骂道:“买命钱让与你罢,好道也救我出去!”行者道:“莫发急,等我救你。”

这一段是今本没有的。双圈的“你”字是我校改的,原本作“我”。

古本还有一桩不好处,就是有些字面前后参差乱用。如“我们”有时作“我门”,有时作“我每”。“我门”一定是刻错的,“每”和“们”通。(作“每”亦可证此本之古。)但我觉得不如统一的好。

这样的地方还有许多,我不一一举出了。总之,我无非是求其明白,使读者不至发生疑惑就是了。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我疑心有错,但又不敢校改的。我且列于下:

(1)六回,五页,七行。菩萨道:“你下界的如何?”似宜作“你下界的情形如何?”

(2)五十七回,五页,十二行。“师父,没有老孙,你连水也不能彀哩。”似宜作“你连水也不能彀得着喝哩。”

(3)六十九回,一页,七行。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说视毕,却将身子抖了一抖,“说”字似宜作“诊”字。

(4)七十回,三页,八行。“陛下说得是巴山转岭步行之话。”又七十一回,五页,二行。“娘娘与那妖王专说得是夫妻之话。”这两句里的“得”字似宜均作“的”。

(5)七十九回,十五页,二行。“行者叫城里人家来认领小儿。当时传播,俱来各认出笼中之儿,欢欢喜喜跑出叫哥哥,叫肉儿,跳的跳,笑的笑,都叫……”这一句今本也如此。无论如何似都有语病。

以上是关于句子和字面的。

(6)全书里的“木叉”有时作“木咤”,“惠岸”有时作“慧岸”。但我不曾改他。总之,四个名字都只是一个人的。

以上是关于名字的。

我这次用来作底本的乾隆木板本《西游正旨》是承胡适之先生送给我的。我在这里恭恭敬敬的谢谢他的好意,谢谢他的大度!

我这次校读时和校对时得着我的两个老同学,章希吕,余昌之两君非常的帮助!我现在想起他们俩对于我的不当的标点符号和分段便指出改正;对于费解的地方便帮同解决;对于我校改的地方觉得妥便同意,不妥便不答应的精神,真使我感激不尽!但我们老实说:这书里有许多地方很不易懂得。我们懂得的当然细细校过,还有些不懂的地方,——也许是当时的方言与在这书里是特别用的,也许是我们脑子里所不知道的错,——这就要请读者诸君原谅指教了。

十,十二,九,汪原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游记(上下)/名家导读古典名著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吴承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55174
开本 32开
页数 1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366
CIP核字 2012295106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3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5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