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不是管家/梦山书系》编著者贾书建。
有人说你现在不也是校长吗?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确切地说我不是校长,我现在的职务是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而且今后既无再当校长的可能,亦无再当校长的奢望。有许多朋友非常关心我,见面就问我现在工作的感受,我略谈两点:首先,教师进修学校跟中小学校不是一个概念,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其性质相当于教育局下属的一个具体主管区域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等诸项工作的业务科室,国内许多地方没有教师进修学校这个机构,其职能是由教育局下属的教研室等业务科室来行使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其次,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跟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性质也不是一回事,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身心可以很放松、活得可以很潇洒,不必像中小学校长那样整日里提心吊胆,如坐针毡,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校长不是管家/梦山书系》编著者贾书建。
何为校长?校长何为?贾书建校长胸怀赤心,凭借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二十多年的实际经历,边做边思边写,用亲历亲为印证了一个真理:学校与校长是相互成全的关系。《校长不是管家/梦山书系》重点探讨了校长角色认知、在职研修、学校行政(后勤)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科研管理及教育热点等八个方面的问题,既有经验总结,又不乏理性思考,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读者对象主要为中小学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师。
有正气的校长一定有勇气。“夫战,勇气也”,这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魄;“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一种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亮剑精神;“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是为将者必须具备的修为。校长之勇主要体现在捍卫教育规律,坚守道德高地,破解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变革等方面。
校长要有“人气”。人气,是指一个人在群体中受关注和受欢迎的程度。
台湾作家吴淡如认为,人气一方面与人们是否需要你、喜欢你、欣赏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你可能接纳多少,愿意付出多少有关。“人气管理需要一点点晶莹剔透的聪明和善体人意,一些豁达,还有一些微妙的领悟。”
校长在学校里处于受关注的核心,在取得人气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位平易近人、大公无私的校长,容易得到教师的拥护。校长要自重而不自轻,你自己不拿自己当一回事,还指望别人把你当一回事吗?校长要贵人而不贱人,你不尊重他人,又怎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呢?办学校办的是人气,而人气主要靠校长来凝聚,这种凝聚力源自亲和力。 。
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毛泽东说:“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校长要有“文气”。文气即人文气息。
校长是知识分子、是文人,理当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别以为“任命书”在手你就是校长了,充其量只是学校的校长,还不是教师的校长。
有文气的校长一定有才气。我们不苛求校长一定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要求校长一定要有真才实学。如果把《菜根谭》里的名言“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送给才子校长们的话,那么把解缙的名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贴在那些不学无术的校长的办公室门上,岂不正合适?
有文气的校长一定有灵气。这是一种对外界事物感应的能力,是一种由里向外的聪慧、秀美的气质。这样的校长让人怎么看都觉得舒服,打心底敬他、信他,在他手下做事感到幸运、安全,苦些累些也心甘情愿。
有文气的校长一定有雅气。雅而不俗,落落大方,有君子之风,怀绅士之度。而有的校长不是出口成章而是“出口成脏”,除了抽烟喝酒打麻将以外别无所长,非但不雅,实乃庸俗。
校长要有“大气”。大气即大度包容。
做校长的要大度。“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校长要有这样的额头,这样的肚量。
做校长的要包容。李斯说:“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有的校长心眼儿小得像针鼻儿,锱铢必较,睚眦必报,这样的校长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老古语说,“舒服莫过倒着,好吃莫过饺子”,相传饺子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它不仅是一种中华传统美食,而且蕴含着中华优秀文化:和谐与包容。
星云大师开示道:“真正的管理,要包容。包容才能和谐,肚量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要空出所有,才能建设一切。”我们的心胸不能包容,是因为装的“私”字太多了;想要包容,就必须把这些“私”字倒掉。“从管理上来说,我们的心能包容多大,就可以领导多少人。如果容得下一家人,可以做家长;容得下一村人,可以做村长;容得下一国人,就可以做国君。”是了,如果容得下一校人,就可以做校长。
校长要有侠气。侠气即豪侠气概。
有侠气的校长一定有义气。
P6-P7
我曾经做过校长。
我曾经“一不留神”做过校长。
我曾经在一所普通初中做了十一年的(正职)校长。我曾经把凝聚理想、梦想与希冀的“金色种子”小心翼翼地播在那里,我曾经把富含汗水、泪水与心血的“合成肥料”毕恭毕敬地洒在那里,我曾经把一生中最宝贵、最珍贵与最美好的时光、后来方知那是一种叫做“青春韶华”的东西漫不经心地丢在那里。现在,这一切已经幻化成一个传说,虽不见得美丽,但也不失庄重。
何为校长?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苦苦地求证。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位智者,用手里的藤杖敲着我的脑壳说:小子,别傻想了,校长就是坐在校长室里的那个人,那个被称为学校“一把手”的人,是男人也可能是女人,是老者也可能是后生,他或她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对学校负总责的,如是而已。现在,中小学校级领导班子的配置,一般为一正二副,即正校长一职、副校长二职,而实际上副校长设三职、四职甚至五职的都有,这与学校规模大小没有多大关系。虽然“副校长”一词中含有“校长”二字,但是,我向来以为副校长不能称其为校长,或者说学校压根就不应该设副校长职务。人们在称呼副校长时也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副”字给私吞了,某些副校长挖空心思、就连晚上做梦也惦记着有朝一日能把这个“副”字去掉,这似乎为我的“歪论”提供了旁证。一位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笑话抑或是真事,说有那么一所学校,正职校长偏偏姓“傅”,而副职校长恰恰姓“郑”,因此弄得笑话频出、尴尬迭生。于是我与朋友开玩笑说,我这个曾经的“贾校长”,若恰好跟一位姓“甄”的副校长搭班子,那岂不是更热闹了吗。都是这个“副”字惹得祸,如果没有“正”“副”之分别,傅就是傅,郑就是郑,贾就是贾,甄就是甄,恐怕就不会生出这许多的笑话与这许多的尴尬来了。不设副职校长,难道学校里的活都由校长一个人来干不成?当然不是。校长完全可以立几个得力的主任级干部,作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作为学校的四梁八柱,并赋予其相应的职权。学校管理的实践证明:主任级干部要比副校长好用得多,而且这有可能歪打正着,破除了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发展的领导体制之魔咒。若实在不行,则不妨变通一下,校长之下配几名校长助理足矣。校长助理者,协助校长管理学校也。
有人说你现在不也是校长吗?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确切地说我不是校长,我现在的职务是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而且今后既无再当校长的可能,亦无再当校长的奢望。有许多朋友非常关心我,见面就问我现在工作的感受,我略谈两点:首先,教师进修学校跟中小学校不是一个概念,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其性质相当于教育局下属的一个具体主管区域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等诸项工作的业务科室,国内许多地方没有教师进修学校这个机构,其职能是由教育局下属的教研室等业务科室来行使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其次,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跟中小学校长的工作性质也不是一回事,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身心可以很放松、活得可以很潇洒,不必像中小学校长那样整日里提心吊胆,如坐针毡,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曾经是一个不合格的校长。
我曾经是一个被淘汰出局的校长。
我曾经是一个从校长队伍中出逃的校长。我之所以要逃离校长队伍,是因为像我这种人、像我这路人是不适合做校长的,我还算有那么一丁丁点自知之明吧。做了这么多年校长,虽然没有值得向人炫耀的业绩,没有值得自我骄傲的谈资,但教训还是有一些的,思考还是有一些的,它们都零星散落在每篇小文的字里行间。我愿朋友们,若有缘读到它们时,透过字缝能够看得见满天无言的星斗,能够感受到一颗律动的赤心。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