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淌过博物馆/双子星科普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淌过博物馆》由梁进所著,博物馆,自然紧系“物”,收藏了各种好物、老物、奇物、贵物、证物、例物等,因其不同的主题,粗略可分为文物类、艺术类、科学类、宗教类、皇宫类、综合类、专题类等。一个城市文化水平的高低,只要看看这个城市的博物馆就可以大致判定。重要的是博物馆所赋有之功能为: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项。然而博物馆的意义远不只是收集了一些物品,而是刻录社会发展的脚印,记载人类获得的成就,展现自然神奇的奥秘,揭示历史复杂的矛盾,最终增长参观者的知识,激发访问者的反思。毫不夸张地说,博物馆是集中人类智慧的地方,淌博物馆就是滋润心灵的过程。

内容推荐

《淌过博物馆》由梁进所著,《淌过博物馆》介绍的各类博物馆是我们大千世界方方面面的精致模型。作者以她科学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和读者一起分享了她淌过世界各地各种博物馆的感受和领悟,从科学到艺术,从古远到民俗,从自然到文明,有考证有悬疑,有灿烂有黑暗,有故事有趣味。让读者和她一起欣赏博物馆的精彩。

目录

自序

科学篇

艺术篇

文史篇

皇宫篇

宗教篇

遗迹篇

故所篇

陵墓篇

巡回篇

悬疑篇

专题篇

古堡篇

大学篇

事态篇

综合篇

杂类篇

世博篇

结束语

试读章节

科学类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功能,担负着对大众普及知识,提升素养、展示科学的重要责任。

科学类博物馆,我在欧洲淌过的主要有伦敦科学博物馆、巴黎科学和工业城以及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后者。

德国的博物馆密集林立,光是慕尼黑就有十几个博物馆。最有名的就是这个建于20世纪初的拥有50多个科学领域约3万件展品的德意志博物馆(Deutsches Museum)。20年前的某天早晨,我带了一瓶水,早早地赶到了博物馆,没想到的是科学博物馆竟如此之大,在开馆的以后8小时内,我不吃少喝,腿不停、手不停、眼不停、脑不停地来回穿梭,还是来不及消化博物馆里的巨大宝藏。闭馆时,我走出博物馆见到阳光的一刹那,忽然感到眼前发黑,一阵虚脱。我无力地扶住了门框,才没有使自己倒下。

科学博物馆的内容太多,只能挑一个交通馆的部分内容简单讲讲。可惜当时条件所限,没有留下什么图片资料。交通馆里展出着各种人力的或机动的陆用、水用、空用或混用交通工具。

先说自行车,展厅里展示着最早的自行车以及之后的演变。有实物,有照片,有模型。如果你不过瘾,还可以在那一大一小的轮子组成的模型车上骑一骑,体验一下老自行车的魅力。馆里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自行车。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尚未走出过实验室。

然后是汽车,从最老的汽车到现代汽车,每个时代的代表车一应俱全。一辆典型的车被大卸八块,详细实解动力系统、传送系统、刹车系统等。边上还有一个汽车装配流水线模型,一个大大的机械手正在实际装配着一辆汽车。旁边还有一段纪录片,反复不停地播放着汽车破坏试验的全过程。那边详细图解高速公路的结构,一个高速公路的剖面图呈现在眼前,详细解释着每一层的作用,下面还有一个模型剖面实体供参观者亲手感触。

飞机是交通馆里的重头戏。从风筝、莱特兄弟的早期飞机、滑翔机、热气球到现代民用和军用飞机都有模型。飞行的原理有很清楚的说明,有的还通过一些小实验进行原理解释。战斗机模型的驾驶室可以让每位参观者都上去坐一坐,甚至动一动操纵杆,瞄一瞄射准镜,还可以体验模拟飞行的感觉。对于飞行失败的案例,博物馆也不避讳公布于众,每个典型案例都有详细分析,飞机那神秘的黑匣子醒目地展示着,还有部分失事飞机的残骸也触目惊心地辅示一旁。机场的引导和控制系统也用详细的图解和模型展示。还有一部分是概念飞机,有最新的还有在实验室里的飞机。各种先进之处一一揭秘。

飞机发展到航天器,展览更是不厌其烦地细说。从航天的原理到火箭、卫星、航天器的构造和模型,航天员的衣着甚至是食品都有展示。航天飞行的成功、进展或失败都会被逐一分析。

P2-3

序言

很多人都觉得,科学网是藏龙卧虎之地。我佩服的科学网博主很多,掰着手指是数不过来的,其中包括同济大学的梁进教授。她的博文我每篇必读,细细咀嚼。不过,我迄今尚未与梁进老师见过一次面。

给一位未曾谋面者的书写序,不亦怪哉?

说怪也不怪。梁老师刚开始在科学网博客上写“淌过博物馆”系列时,我就开始给她发短消息,吹毛求疵:为什么用“淌”而不用“趟”呢?梁老师耐心地解释了“淌”之妙:

博物馆可以淌吗?“淌”有“趟”的意思,但更有湿淋淋的感觉,比较传神。

我淌过的博物馆比梁老师少多了,但也是位淌客(不是坦克)。想当年,20世纪80年代在驻美使馆科技处工作期间,每到周末,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华盛顿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公立私立的博物馆,我都不放过。不光我自己去,而且我拉着使馆里的伙伴们一道去。那时,伙伴们给我起了个绰号——子,即孔夫子的“子”。往好了说,是说我知识比较丰富:往坏了说,是说我比较迂腐,不能与时俱进。但是,“子”毕竟是有作用的。有时候,伙伴们为周末去哪里而争论不休,有的说看电影,有的说逛商场。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他们就问我去哪里好?我常说:“去博物馆。”于是,他们开玩笑地嚷嚷起来:“子日,去博物馆,那我们就去博物馆!”于是,使馆里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回到梁老师的“淌过博物馆”系列。其第一大特征,是梁老师的文字水平绝对一流,毫不夸张。2010年2月27日,我在得知梁老师生病后,写过一篇博文《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里面写道:

苏联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1890—1972)在一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写了12500张打字稿纸的论文,内容涉及昆虫学、哲学、遗传学、历史学、戏剧学,等等。他去世后,不同学科的人都在张罗纪念他,可是,历史学圈子的人根本没想到,他的本行是昆虫学家;昆虫学圈子的人根本没想到,他在人文领域有如此骄人的成就。您说:他到底是什么家?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最佩服柳比歇夫这样的学者。

梁进老师的“淌过博物馆”系列已经写了7篇。您若不了解梁老师的职业身份,能猜到这是出自数学教授之手的文字吗?她的《玉佛之约》简直就是一部高水平小说啊!这是我受到很大震撼的科学网博文之~。更别谈,她还是制谜高手。您说:梁老师是什么家?

该系列的第二大特征,是梁老师的感触特别细腻,充分体现了知识女性的优势。我若看了一个博物馆,也许抓住了它的重大特征,也许抓住了它的某一细节。但是,绝没有像梁老师那样的功力,能够捕捉每一个博物馆的特殊气氛。如果每座博物馆是一条独特的溪流,梁老师就能通过文字和图片让读者听见这条小溪的流水潺潺,使你禁不住想挽起裤脚,去淌一淌那流淌的生命之源。还需要第三大特征“图文并茂”吗?还需要第四大特征“门类齐全”(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应有尽有)吗?不需要了,不需要了!有以上两大特征就足够了。

现在是数字化时代,虚拟博物馆越来越多。用“virtual museum”在谷歌网上搜索,可得1050万个西文网页:用“虚拟博物馆”搜索,则命中263万个中文网页。既然探访网上虚拟博物馆如此方便,而且免去了鞍马劳顿,虚拟博物馆的访客就越来越多。但是,身临现场之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可以推断,陈子昴如果不登临幽州台,决计写不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的千古名句。梁进老师在本书中记下的感悟和体验,对于那些从未去过现场的虚拟博物馆访客将是极其宝贵的替代性体验。

另外,当代社会较普遍地认可“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愿意像梁进老师那样投入巨量时间遍访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人少之又少,再次投入大量时间将访博体验付诸文字的人则几乎见不到了。因此,这本书必将成为图书中的珍稀品种。

Blog音译为“博客”纯属偶然,但“博客网”与。博物馆”同享“博”字则属必然。博物馆必欲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博客网必欲汇聚千家。吞吐万言。科学网著名博主梁进老师动笔撰写“淌过博物馆”系列,不亦宜乎!

梁老师邀请我写个序,恭敬不如从命。我甚至可以腆着脸皮说:当今之世,如欲为梁老师的这本书写序,舍我其谁也?

是为序。

武夷山

2011年5月11日急就

2011年8月29日修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淌过博物馆/双子星科普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0077429
开本 16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69.1-49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