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游学在台湾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湾海峡情谊水,两岸学子书作舟。

在这里,我们与台湾学子相遇。

祖国同一胞胎且隔着海峡的台湾人文究竟是怎样的呢?请跟随作者王英达编著的这本《游学在台湾》的视角 ,一起来了解那的人文风情吧!

内容推荐

《游学在台湾》作者以一个游学在台湾的学生的视角,生动有趣地记录了在台湾“清华大学”交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有台湾大学课堂上的妙趣横生,教授风采,作业、讲座等学习生活,也有课余生活吃穿、游玩、追星、做志愿者的丰富的生活体验;王英达用敏锐的目光,游刃有余、流畅自如地娓娓道来,对于台湾的老荣民,对于乡情,对于两岸同胞、同根的和平的期许都有情真意切的感触。

《游学在台湾》里有感性的文字,也有理性的思考,是内地学生在台湾交流以来比较全面记录游学在台湾生活的一本书。

目录

垦丁的海(自序)

第一篇 学 业

 在你没有常识之前,不需要提问

 在台湾听讲座

 我们的写作课

 台湾学校里为什么没人背书

 作业!作业!

第二篇 生活与梦想

 去台北追星

 饮食男女

 西门町

第三篇 走遍台湾

 老街

 阳明山

 台南的寺庙

 台湾生活札记

 荣民

 望乡人

 和平的衣钵

 遥远的城(后记)

第四篇 两岸情

 荣民

 望乡人

 和平的衣钵

 

遥远的城(后记)

试读章节

刚进学校时,我选了一门《语言学概论》,是外语系开的。第一节课时,有研究生来招人参与项目,我就报了名。后来因为大陆生的身份,还专门与研究生交流,一个学期做了三四次Interview。

最后一次Interview是1月份了,那时已经开始了期末,天天在忙着复习,离考试不过几天,我们已经快走了。跟研究生学长交流期末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来,觉得很不可思议。

我问他:“学校里为什么没人背书呢?”

他有些莫名其妙。

是啊,台湾学校里为什么没人背书呢?

台湾“清大”校园广阔而幽深,我刚进学校时就爱四处乱转,看到处处都如此幽静,顿时乐开了花。这么好的地方,到处都适合背书。人口有大草坪,上面不见有“禁止踩踏草坪”等字台湾学校里为什么没人背书样,想必重要场合可以进入,学校演唱会便选在此举办。进去不远便有成功湖,以郑成功命名,湖面幽静高深,湖畔长椅,湖中小岛凉亭,纪念先人。就是山上,也有相思湖,且不说校园里那十个亭子了。这简直是背书的天堂!我怀着兴奋的劲,跟同学说,以后我们出来背书吧。

同学听了就笑,说,人家会笑话你的。

我初时不以为意,久了才留意,确实不见背书的人。无论成功湖畔、相思湖畔,还是山脚下、树林里,都没有背书的声音。

可能是还不到考试吧。我安慰自己。

期中考过去了,期末考过去了,还是不见背书的人。可能时间错开了,他们已经考过了。我又安慰自己。

周二晚上我熬了一个通宵,早上的课已经结课了,于是我约了九点半跟学长interview。整个冬季都在下雨,可那一天突然天晴了。我一路走去办公室,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处处很安静,我迷迷糊糊就上了山,走进人社院。研究生的办公室背靠后山,后面是个树林,又有花丛,在碧蓝的天空下显得分外妖娆。我看见飞快移去的云,兴致一高,便开始东聊西扯起来。说到期末复习,我说我的课业还好,只是因为毕竟是交换生,不太了解这边情况,跟之前相比,氛围少了一些。想着想着,突然心里一动,也不困了。

来的路上没有人背书,人社院也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声音,也没有拿着书默念的人,自然图书馆理应是不会出声的,那这些人到底在哪里复习呢?

别说他们没有背的东西。中文系便要背一堆东西,期末也是会考默写的。就算说中文系可以默读,那外语系也是可以默读的吗?不发声不练习,口语怎么会好呢?但是以台湾“清大”的水平,连中文系英语都是要过A等级的,其他人外语又会差到哪里去?

我周五上午是一门《人文经典阅读》的课,那个老师曾经发下一页纸,上面是几个经典篇目的经典段落。那一次我出演小组的《麦克白》短剧,也应该是第一次被老师认识。正式上课之后,毫无征兆的,老师便让我起来读这一段《麦克白》的英文。他没有问我,你的英语好不好?或者,你愿不愿意起来读这段英文?而是直接便让我起来读了。我内心深罕,这个学校的同学英语有这样厉害?甚至连问都不用问,便清楚这些句子,是一个非外语系的人可以读懂的?

看来是了。

那么,马路上没有背书的人,湖边没有人背书,树下没有,山下没有,人社院楼下的小花园里没有,图书馆外面没有,教室外的走廊里没有,大家到底是在哪里背书呢?

我的想象力已经穷尽了。

以我之前的经验,就算是平素,学校里也有练习口语的人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扰民(有时候是真的不忍卒听,不过他们常常有很大进步,久了也能听下去了)。各个英语社团都会组织晨读英语,或者各年级学生自发地背诵,以应对四六级。而期末考试时,背书的情况就发展到了顶峰。

此时,学生会从学校的四面八方各个犄角旮旯里涌现,占据每一个稍微隐蔽一点的、幽静的角落,诵读跟专业课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作为一种专心的记忆方式。这些人有人细声细语,有人粗犷豪放,种种风格种种风情。有背外语的,日语、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俄语,各种都是对听觉的冲击;有背生物的,脑神经、内脏部位,都曾经猛然让我听到;还有中文的拼音,想来就是汉语言文学那些同学的音韵学语言学之类了。

但是,最不可少,每年都会惹得整个年级痛苦呻吟的,还是政治公共课。这就是思想政治修养、马克思主义原理、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概论四门学科。你可以有几门偷懒,但是一门都不背的人,基本上别想过了。

……

序言

2011年,我19岁。走到人生的这个路口,抬起头环顾四周,突然感觉寂然了很多。当年的朋友们一一着手自己的计划,每个人都卷起行囊,散布于世界各个角落,在茫茫栈道间匆匆行走。十九二十的年纪,终于淡漠了年少的鼓噪不安,沉淀出了些许成熟,当年青涩而激越的故事,满枝桠绿意盎然的年华,如今却凝成某块心结,黯在心里,寂静守护,不复滔滔不绝的言说。最后的青葱流年,窝进角落里的陈年老窖,隐隐暖着,而把剩下的时间全部交付于野心与激情,一刻不停歇追赶未来的脚步。想想,可能是我们自己变了,也许是我们聆听的、崇拜的那些人变了。某一刻,我发现大家都已经不会再回头,而是执着于脚下的路。有人神色匆忙,好像在追赶什么,仿佛一停下来,就再也追不上了。

这年秋,我来到了台湾。当我们最后挣扎着逃出最终的懵懂时,我像度了一个长长的、温暖的假期。漫长的亚热带纪年过去后,寒冷的春季来临时,我将站立在20岁的北纬线上,撒腿往前奔跑。

这一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喧嚣了台湾和大陆,所有的男生都开始怀念自己当年的梦中情人“沈佳宜”。这一年,突然问大陆的朋友们都向我问起《我可能不会爱上你》。在外旅行难以成眠的时候,我便打开电视,看他们也在学生年代的回忆中迈人30。这一年,在诚品书店闲逛的我,看到台湾的畅销书架上,也一径摆开了大陆的畅销书《倾世皇妃》。这年秋,我满怀着憧憬来到了台湾,作为一名学期交换生,我渴望汲取台湾全部的文化知识,了解台湾全部的风土人情。胃口不免有些大。可是看到校车上五六十个交换生的面孑L,也都是那么雄心勃勃。

有雄心是件好事。如果让我在2011年春许一个最宏伟的愿望,我也不会想到半年后我会站在台湾的土地上,面朝台湾海峡,沉默微笑。

每个人对于台湾都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你问台湾当地人,来到台湾要去哪儿呀?你也会获得不一样的解答。有人会告诉你,来台湾就是来看看大陆未来二十年的状况的,观察机遇,寻求走向。也有另外的人会告诉你,来台湾,要去台湾南部看看,南部才是真正的台湾。

台湾北部,算是繁华的大型都市台北市的辐射地了,半个台湾岛都是台北的城郊,高楼雄踞。在101的顶端俯视芸芸众生,漫步西门町,在新光三越凝视美丽的奢侈品,去台北小巨蛋听各种演唱会,这自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台湾与大陆联系越来越紧密,只是来到台湾,只是这一趟走过确实很不够的。

要我说,真的要去台湾南部走一走。台湾南部住着土著台湾人,他们没有被剧烈的城市化湮没,过着乡土生活,民俗民情都被淳朴地保留了下来。交通可能有些不便,可是却也没有过度开发,自然环境依旧优美完好。

事实上,我对台湾南部的第一个印象来自于大海。垦丁的大海。

台湾寄居在一个小岛上,与海有特殊的联结关系。我常年生活在北方城市,与海隔得远,更没有见过亚热带缤纷的海。.这一次去垦丁,为了去看海,也果真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海。

台湾北部的海与南部的海也并不一样。北部的海平淡无味,南部的海多姿多情。北部的海不过是汹涌的灰蓝色,远处朦朦胧胧,像是在雾中一般不清晰。可是南部的海如南方的女子,眼波一转,便柔情万千,色彩重重叠叠,深邃妩媚,一颦一笑,又像是要满溢出来,一直溢到人心里去。

从猫鼻头望过去,台湾海峡碧蓝清澈,寂静无声。西部的海碧水盈盈,一望无际,海底五色的珊瑚礁将海水折出粼粼的亮丽色彩,浅处还可以看出细白柔软的海底沙滩。近海礁石非常多,船不便行,于是我们浮潜过去。一路浮潜,一路看着海底悠游的鱼儿,或者急速地从眼前掠过一群,或者在阳光直射的礁石上闪着亮丽的色彩,或者只是不紧不慢地从我们前方游过,无视我们的存在。水又清又蓝,在海上漂浮,看到渐渐升起的太阳,和蔚蓝蔚蓝的海水,雪白雪白的浪花,上下翻滚的海浪。那是另一个世界——海的世界。

在台湾最南端的海岸线上,站在栈道上,海边的世界一览无余,栈道下连绵的礁石,礁石上绿色的青苔,远处涨退的潮水。透底蓝的夏天,阳光刺眼地照射了下来,每一寸皮肤,每一寸土地,都婉转地生出了最美的色彩。

这是西部的海。

东部又真是另一番模样。垦丁细长,只是绕道另一边,还未看到太平洋,已觉察激烈的风,整个人的边边角角都被吹了起来。靠近了观看,才看到汹涌的太平洋。在这里,人显得太脆弱。太平洋一刻不停息,海面上永远没有风平浪静的一刻,却如同鱼鳞般处处刮出风波,海浪不停翻腾,远远望去,海面上处处是白色的浪花。没有沙的地方还好些,龙盘公园风大草荒,粗硬低伏着,高高的崖地形屹立出格外一种气势,在高处俯视,太平洋恒久深远,像是没有日月星转。有沙的地方,像是风吹沙,风刮着沙子往人身上打,像在枪林弹雨中淋了一场沙,浑身疼痛不已。风急速旋转,云急速翻腾。

就是这样的坚强有力,飓风般的摧毁力。人若有这样的坚强意志,那就不怕什么了。

我们来到垦丁,是先从高雄坐的接驳车。台湾南部公共交通不便,多依赖私家交通和接驳车。我们同行共九人,在日落后到齐,便坐上接驳车前往垦丁。从高雄往垦丁要近三个小时了,在路上,大家都十分疲惫,一上车都倒了过去。

刚睡过去不久,就被热心的司机叔叔叫醒。他笑着对我们说:”我们下车去看台湾海峡。”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夜幕中的海,而且终生难忘。

夜之大海,青墨无鸟。我看到通体的黑,直到看到远处一闪一闪的信号灯,海天得以痛苦地分别。满心的激动,冲着大海声嘶力竭地呼喊,而后坚决沉默。我想起了泰坦尼克号。在一个平静的夜晚,无边无际的星空,无边无际的海水,没有人来救你。看上去,这里如陆地一般平坦一般蔚蓝,没人想着你的坠落,只有想你会航行,向着星星航行,向着夜晚航行,向着无边无垠航行。落蓬的黑暗,在前方隐逝。

这也是我想做的。

我们都是这样的船,意气风发地起航,在杳无边际的大洋上,一只只孤傲的船斩风破浪高速前进。

若此时天边一轮满月,我就可以望清楚这黑暗中的海上,到底是波涛暗涌,还是依旧平静。可是没有必要,因为我们只有航行。在黑暗中我看着一望无际的海,和一望无际的夜色,黑暗掩藏住了那个年代那些故事。而我刚到台湾,参加社团时,便听社团同学对我讲述《海角七号》对于台湾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个年代,年轻人心怀梦想到大城市闯荡不成,沮丧地回到家乡,这好像也是一个时代特征。可是他在家乡又办起了乐队,他还是没有放弃。

这是一个梦想与爱的故事。大家说。

垦丁的海,就容易让人这样想起梦想与爱的故事。

某一天突然爱上了苏打绿乐团的歌。反复听,才听出他的用心。

尊严,多么的迂回

人总是费心爱着消失的一切

多么的纯粹

让我明知危险就往那里追

我们热爱诉说梦想,我们坚持用心,明知危险却偏偏就往那里追。不怕坠落,不怕暗礁。

我想我不会忘记垦丁的海,正如我不会忘记我的梦想。

因为它一直在那里航行,并将一直航行。

后记

我住的小城,在新竹的山上。

每日黄昏,我走到走廊外面的阳台上,直直地对着微风夕阳,和学校里人文社会学院的一座塔楼。我可以看到台绩馆前面的大草坪,一展绿色的绸缎,而在远处,便是山坡上一些鳞次栉比的楼房了,而它们离我很远,像是不同世界的生活。在我眼前的是茂密的树木,雨下起来的时候,淅淅沥沥的声音在车灯过处愈发鲜明。斜阳前至,风露微凉,我偶然间一晃,才瞥到在我视野的右方,极为细微的地方,是远处的闹市,华灯初上,遥遥地看过去,城就像绾在我的心上的小小的一个心结,隔着满面风霜。

第一次见时,我以为自己看错了,愣愣地趴在台子上,半晌才回过神来。我知道我没错,可是我在山上,我俯视着那遥远的灯光,遥远的城,蓦地生出一丝想念。直到看到长在心口上的那座城的时候,我才终于明白,我在离家乡很远的地方,而我这下真的回不去。我细心地看着远方模糊的霓虹,我想它逃不掉的,可是还是细心看着,怕有一天它会在我疏于照看的时候,默默地溜走了。

住在这里的日子,是寂静安详的。回到那个安静的小城的床位上,才是整个旅途最让我安心的事情。在路上奔波的那些天,我的心里一片喧哗。我不想停下来,一直走在路上,不知多少次与美丽邂逅——十七公里的海岸,宁静的垦丁,夕阳西下的淡水。然而我频频地失眠。身在台南的那个凌晨,一点半我还漂在路上,我知道自己回到旅馆是安全的,却不是安稳的。我会喝下满满一杯热水,打开电视重复地看最后一轮的竞选辩论,然后倚靠在软绵绵的枕头上,盯着天花板沉沉地失眠。

那个冬天下了一季的雨,若能碰到晴天,便是大幸。若是踩着夕阳的缝隙回到寝室,看到热烈的夕阳便激动不已,回到寝室拿出相机,对着人社院的塔楼和夕阳一阵阵地拍,我留着一张张模糊不已的相片,记住了一个个视野无碍的风和日丽。

第一次爬到人社院的顶楼,是在周四的一个下午。我看到屋外渲染的红色,便拿起相机,四处寻找合适的角度。我没有想到人社院的四通八达,处处可以到达,连通往顶楼的门也没有锁。于是我上去了,可是日头已经沉落了下去。而跨年那天,我第二次爬了上去,站在高台上遥遥地看着下面聚拢的人,隔岸观火地笑着。

塔,纠结铁马成雷。笙的诸指将风捏为谶语。

顶楼的风很大,在2011年最后一天的那个夜晚。人社院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烟火节,楼下摆起了夜市,红薯球、烤鱿鱼、杏鲍菇的摊铺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仿佛留在校园里的学生都四处围拢了过来,向着一个共同的中心——人社院塔楼的烟火。主楼对面的小剧场的广场上还兴起了许多娱乐活动,而我站在高高的顶端,看到聚拢的人群和激烈的热舞,都像一场热烈的美梦中的一层尘埃,不久就能拂拭去了。而我热爱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晚风,那样地舞动着我的头发,狠狠鞭策着我的皮肤,手中握着的奶茶渐渐地凉了,尘满疏帘素带飘,我便狠狠地记住了。

那晚,整个新竹四处爆起了烟花,从不同地方向散了开来。我可以看到很远的城,那些我也不知道为何处的人生。我相信如果我更用力,我会看到海岸,看到排空的浪,听到迅疾的风,我甚至会看到几个小时或者几个月以前曾经骑过脚踏车的栈道,暗旧的大桥下方车流不息,两岸茂密的红树林上空掠过几只白鹤。

一颗圆滚滚的夕阳坠了下去,而我只看到了奔腾着涌向黑暗的大海。

或者是此刻,四散着、隐落在树木的缝隙中的零星的灯光。彩云易散,落月孤倚,忆人相思,欢声笑语,都不如此刻静静的高台上,看到的最后的城,那亦将是一个没有日月星辰的夜晚。远远的西方的某个角落里,会有市中心的标志,高大辉煌的太平洋购物商场附近,从火车站沿着狭窄阴仄的街道走去,不久便是一片热闹的城隍庙夜市,绕着城隍庙聚拢了一圈的本地食物。沿着一路车从火车站回来的路上,还依稀记得有一个山东馒头店,拐角处一个装潢五光十色的玻璃工厂,在花市的前方便是新竹动物园,整条线路从终点到起点总是有很多的高中生,他们的校服是小脚裤,无论男生女生穿上,都那么的漂亮。两个路口外有一个超市,坐落在空旷的风中,附近是一些居民区,迎着晴朗的日子归来,会在一个隐秘的却安静的路口,看到安详纯粹的日子。我的北方会有一片低低的灯,那是常常光顾的消夜街,那里有热情的老K店主,是附近唯一一家水果店,水果卖得贵,可是也好吃;还有常常去吃的臭臭锅、小火锅,里面有自助的酒水饮料;还有一径卖着各式各样的书和文具的大学书局,每一方纸都整整齐齐地放在架子上。学校附近是交通大学的校园了,我只爱夜晚才去,穿过和煦的灯光下一段清交小径,便到了,有热乎的松饼和日夜灯火的图书馆。最后的最后,在我的背后低矮的黑暗中,是一片后山,我见过这里飞舞的蝴蝶和高森的树木,低湿的石道每日都有人踩着进去打扫,我透过窗户看到一丝丝湛蓝的天,闻到一口口树木腥湿的味道,偶尔驻足在附近的相思湖畔看野鸭戏水,宁静自足,只是寻常。

这就是我的城。那样的生活,重要的便是,离我远去了。宁静自足,只是寻常,可是怎敌他,离去秋波那一转?

那日临走时,学校里又是下了一段的雨,生出了一片雾。我的寝室、我的城都模糊在一片雾气中,回过头,望不见了。雨声淅淅沥沥的,让我不禁想起,那次跟陆洁去大润发购物,偏偏没有直达的车,只好坐上免费公交,四处寻路。不巧下错了站,多乘了一路,已过了桥,便只好在桥下等着。附近是低暗的社区,雨湿漉漉地沾湿了路面,汪着一摊水,还一滴滴地透过檐间的缝隙滴下来,扣在地面上,清脆击打。我们没有撑伞,躲在檐下,同样在等的还有两个高中生,我们四个就无言地站在那里,看着外面劈里啪啦的雨,一直安静地等了很久。那已经是很遥远很漫长的事情了。

班雅明在《普鲁斯特的形象》中说的这一段话叫人难忘:“对于我们生命中的戏剧性时刻,我们没有体验它的时间,使我们老去的,便是这点,完全不是别的原因。我们脸上皱纹记录了曾在我们之中表达的伟大激情——然而做主人的我们,那时却是缺席的。”

在我们生命中的那些时刻,岂不是也是同样?我们生命中的时刻,自己没有体验的时间,但是我们依然怀抱着巨大的热情去面临稍纵即逝的每一刻。而日后回忆起来,也记得那一刻,是怎样的故事,只是我们仿佛错过了,再也找不回来。那些幸福的光阴,也许往往我们回头,才看得到。而当时,我们仿佛是缺席的。

啊,遥远的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游学在台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英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02100
开本 16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1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