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纳豆与心脑血管疾病(纳豆大健康的奥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科普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郭卫军主编的这本《纳豆与心脑血管疾病:纳豆大健康的奥秘》是中国首部详细介绍纳豆与人类身体健康状况的科普性书籍。

本书从纳豆的起源、纳豆的发展、纳豆产品的成熟壮大,详细记述了纳豆发展史的沿革,从多个方面详细描述了纳豆中多种成份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纳豆产品的研发进程,多种成熟、安全的纳豆健康产品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本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多位医药、健康领域的专家、领导为本书提词。

内容推荐

郭卫军主编的这本《纳豆与心脑血管疾病:纳豆大健康的奥秘》重点从心脑血管疾病的本源、纳豆对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防治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认识纳豆产品及其相关健康知识等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纳豆与心脑血管疾病:纳豆大健康的奥秘》内容通俗易懂,适合于普通大众及相关健康从业者阅读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心脑血管疾病/1

 第一节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概况

一、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者达1200万

二、我国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三、我国每年心脑血管医疗费用1300亿元

 第二节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心脑血管病高发

一、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

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二章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7

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及症状

 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一、心脑血管疾病所带来的危害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及根源

一、血栓和血管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杀手

二、血液垃圾是形成血栓和血管硬化的直接原因

 第三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治疗方式

一、治疗方式

二、常见治疗手段的优缺点

三、心脑血管保健食品的使用

 第四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日常保健及预防

第三章 人类健康的新希望——纳豆/30

 第一节 神奇的溶栓物质——纳豆激酶

一、纳豆激酶的发现

二、什么是纳豆激酶

三、纳豆激酶分子量与溶栓效果

 第二节 纳豆激酶与传统溶栓物质之比较

一、纳豆激酶与传统溶栓物质之比较

二、纳豆激酶溶栓效果相关实验

 第三节 纳豆激酶的优点与缺点

第四章 纳豆与纳豆激酶/43

 第一节 纳豆激酶溶解血栓的能力卓越

一、纳豆激酶的溶栓效果

二、在临床使用比传统血栓溶剂疗效更好

三、纳豆激酶特殊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强劲的溶栓能力

四、可口服给药的溶栓剂——纳豆激酶

 第二节 纳豆的适用性更广

一、纳豆的营养价值

二、纳豆的生理功效

三、纳豆对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基础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节 纳豆激酶与维生素K2

一、什么是维生素K2?

二、维生素K,在人体内的作用、功效

 第四节 纳豆与纳豆激酶的辩证关系

 第五节 人体血液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的平衡

第五章 纳豆对多种疾病的防治效果/65

一、大豆——“田地里的肉”

二、纳豆黏液与优质蛋白质的秘密

三、纳豆黏丝的秘密

 第一节 常吃纳豆能预防、干预癌症

一、癌症的由来

二、纳豆菌能杀死癌细胞

三、活性氧是引发癌症的导火线

四、活性氧使脂质发生过酸化反应

五、纳豆能将活性氧无毒化

六、纳豆在漫长的历史中培养出耐活性氧的特质

七、纳豆中含有的皂苷具有抗癌作用

八、纳豆中含有的异黄酮能预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第二节 用纳豆的健康好处

一、赶走骨质疏松

二、强大的抗菌作用

三、控制便秘

四、最优健脑食品

五、除去饮酒的害处

六、精力增强营养品

第六章 纳豆沿革史/83

 第一节 纳豆的本源、发展和现状

一、纳豆起源于中国

二、纳豆在日本蓬勃发展

三、纳豆在台湾得以壮大

 第二节 纳豆的生产工艺

一、食品级新鲜纳豆

二、粗加工纳豆粉

三、精提取纳豆制剂

附录1 人工血栓平板溶栓试验基本流程/100

附录2 新型溶栓剂——纳豆激酶/102

附录3 保健食品、特膳食品的对比/111

一、什么是保健品

二、什么是保健食品

三、什么是特膳食品

四、特膳食品与保健食品的相同及差异

五、健康产品实行特善食品和保健食品双标准的意义

参考文献/119

试读章节

第二节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

心脑血管病高发

一、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

我国饮食结构从20世纪50~70年代的以粮食和蔬菜为主,油、鸡蛋、鱼、肉等的定量供给,转变成现在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三高饮食,人们的运动减少,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显著增加。存在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急剧增加,这些危险因素直接导致了上述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严峻形势。

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1991年增加31%,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近2亿,成人中每5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但在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6%,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明显低于美国。

糖尿病患者群迅速增加,目前,我国确认糖尿病患者已超过一亿,占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成倍增长,我国将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胆固醇水平偏高者持续增加,以北京人群为例,从1984年到1999年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了1.04 mmol/L(40 mg/d1)。

除去我国3.5亿的吸烟人群外,不吸烟的人群中一半以上遭到“二手烟”的危害。医生的生活方式往往被看成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楷模,他们的行为对其他人有很大影响。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显示,中国男性医师吸烟率平均为61%。

1992~2002年的10年间,我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分别上升40.7%和97.2%。10年间估计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人。

这些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的变化加上吸烟、高血压等以往就很严重的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将面临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次浪潮。

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已获得国际社会的公认。而对于此类疾病,只靠单纯治疗是无法解决其根本问题的,也无助于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率。因此,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已受到了高度重视。

1.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熟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所以,饮食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十分密切。过食肥甘厚味,可使人突然中风偏瘫,也可以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为什么饮食也能引起心脑血管病呢?主要是因为饮食成分的不同可影响人的血压、血糖、血脂以及钠、钙等离子的含量,这些都是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它们与心脑血管病都有关系。如食物中糖的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过多的摄入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又在体内转化为甘油三酯,使血脂升高。长期的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此应有所限制。而豆制品、牛奶、淡水鱼等,含胆固醇较低,可适当多吃一些。

蛋白质饮食可延缓血管壁弹性减退进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降低血压,促使钠离子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所以,对蛋白质饮食不必限制。  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如果膳食中含盐量较高,则易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病。据报道,日本北海道地区,人们盐的摄入量相当大,每天15~20g以上,84%的成人患高血压,而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在我国,对北方有些地区进行人群调查,也有类似情况。因此,在膳食中应注意限制盐的摄人量,每天宜降低到5g以下,而那些口重的人,更应注意加以限制。

2.嗜烟

心脑血管和肺并不一样。在临床上曾看到因吸烟而变黑的肺,但血管无论受到怎样的伤害是永远不会变黑的。这里的“黑”实际上指的还是心脑血管受到的侵害。张纪蔚说,很多心脑血管病变并不会在第一时间就表现出征兆,但是牙齿却能很好地给提醒。吸烟越多、时间越长,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在体内沉积得越多,牙齿会变得越黑,心脑血管等器官受到的伤害也越大。

吸烟是导致人体血管发生故障的最大凶手之一。其实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吸烟仅次于高龄。哪怕原来的身体再好,一天两包烟,肯定会影响血管,然后血管就会逐渐产生病变。美国科学家经过五十多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他所承担冠心病的风险会比平常人增加2~3倍。

3.事业至上,忽视减压。终日愁眉苦脸

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精神压力最大的冠心病患者比精神压力最小的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要高三倍。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观察150位健康的男性长达十年,最后发现,在这次试验一开始态度就非常乐观的人得心脏病的可能性比那些态度比较悲观的人要小一半。

当然,这里所说到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只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都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用一句话进行总结,那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盐,充足睡眠,还要保持心理平衡,情绪要保持稳定。

P4-6

序言

现代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显著的三个阶段,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了从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发展的大跨越,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全球性的开始了健康文明新时代,从经历了物质文明时期、精神文明的跨越,到现在的健康文明发展,是整体社会积极发展的一个基本形态。

3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目标的途径和策略,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3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潜在动力和重要标志,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政府从可持续发展、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使“全民健康”精神在我国得以发扬光大。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种老慢病、传染病不断出现扩大和传播蔓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人们生活方式相关的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防治,人类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那就是日本学者发现了纳豆激酶的神奇溶栓效果。在此之后,全球范围内针对纳豆产品的研究掀起了巨大的风潮,随着各个领域针对纳豆产品的不断深入研究,对于纳豆产品在人类健康保健方面的用途,有了全新的、系统的认知,广大的老百姓也对纳豆有了最基本的认识。然而随着纳豆健康产品商业化的市场推广,也让众多的老百姓对纳豆产品的健康认知走入了很大的误区。

什么是纳豆?什么是纳豆激酶,7纳豆和纳豆激酶的关系是什么?维生素K2在纳豆产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甚至也有人会问到,什么样的纳豆才是最好的?纳豆、纳豆激酶从日本学者的重大发现,到现在全球性高科技的研究发展,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期间全世界科研领域对纳豆产品的研究从未中断过,特别是中国近20年的科技发展水平使纳豆产品研发水平已经趋居全球首位,远远超越了发现纳豆激酶的日本学者的研究水平。

本书重点从心脑血管疾病的本源、纳豆产品的相关真实内容给读者进行阐述。几千年前,中国的豆豉传到日本,逐步的演变到现在的纳豆,从普通的食品到现在的健康保健品,都离不开在日本的认知和发展。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发酵工艺及现代高科技研发工艺的结合,同时也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的天然环境,造就了纳豆产品在中国的壮大发展。从中国起源、在日本得到认知和发展,现在又回归到中国,纳豆产品研发、生产的壮大,是纳豆健康产品全球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特别是中国的台湾,无论从纳豆产品的深入研究、规模化生产、全球专利技术——豆饼共生复合发酵工艺,都奠定了在全球的纳豆产品研发、生产领域独一无二的领先地位,中国台湾的纳豆产品初级原料、提取原料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的大部分国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纳豆原料生产供应地。从2011年的日本核辐射事件开始,中国台湾的纳豆产品更是畅销全球。

在中国国内的东北、华北等地纳豆产品的研发生产也是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未来纳豆产品在中国即将成为广大老百姓的健康保健圣品。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纳豆产品及相关健康知识,也是我们每一位健康从业者的心愿,同时衷心希望此书能够给广大的老百姓带来健康的指引。

编者

2012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纳豆与心脑血管疾病(纳豆大健康的奥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科普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卫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755252
开本 16开
页数 1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1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540.5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