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构建最高可用Oracle数据库系统(Oracle11gR2RAC管理维护与性能优化)/数据库技术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国内数据库市场,Oracle数据库是绝对的霸主。企业对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部分企业选择Oracle RAC作为核心数据库。如今,Oracle RA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和稳定。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准备将内部网络带宽升级为万兆或者采用Infiniband技术进行内部通信,Oracle RAC的私有网络已不再是瓶颈,它更像是融为一体的、具备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单一的Oracle数据库。

《构建最高可用Oracle数据库系统(Oracle11gR2RAC管理维护与性能优化)》由刘炳林著。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结合11gR2 RAC,从多个方面深入而全面地讨论了Oracle数据库的最高可用性话题。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从宏观上理解Oracle RAC的组成、架构和工作原理,而且还能从微观上掌握支持OracleRAC稳定高效工作对各类硬件的要求和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它的管理、维护和性能优化,最终实现构建一个最高可用Oracle数据库系统的目的。

内容推荐

《构建最高可用Oracle数据库系统(Oracle11gR2RAC管理维护与性能优化)》由刘炳林著,从硬件和软件两个维度系统且全面地讲解了Oracle 11g R2 RAC的架构、工作原理、管理及维护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以及性能优化的技巧和最佳实践,能为构建最高可用的Oracle数据库系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它实践性非常强,案例都是基于实际生产环境的,为各种常见疑难问题提供了经验性的解决方案,同时阐述了其中原理,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构建最高可用Oracle数据库系统(Oracle11gR2RAC管理维护与性能优化)》一共15章:第1章介绍了RAC的体系结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包含的各种软件;第2章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如何搭建一个类似于生产环境的RAC;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讲解了集群软件Clusterware和存储软件ASM的作用、特点以及工作原理;第5章和第6章深入阐述了RAC的工作原理和高可用性连接;第7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高可用数据库类型;第8章详细地讲解了RAC节点的管理与升级;第9章和第10章分别讲解了ASM和RAC涉及的各种管理工具和管理问题;第11章深入探讨了RAC的最高可用性;第12~14章讲解了RAC的备份、恢复和安全性;第15章从多个维度探讨了RAC的稳定性和性能优化。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认识Oracle RAC / 1

 1.1 RAC产生的背景 / 1

 1.2 RAC体系结构 / 2

 1.2.1整体结构 / 2

 1.2.2物理层次结构 / 4

 1.2.3逻辑层次结构 / 6

 1.3 RAC的特点 / 6

 1.3.1双机并行 / 6

 1.3.2高可用性 / 7

 1.3.3易伸缩性 / 8

 1.3.4低成本 / 8

 1.3.5高吞吐量 / 8

 1.4 RAC存在的问题 / 9

 1.4.1稳定性 / 9

 1.4.2高性能 / 9

 1.5 RAC软件 / 9

 1.5.1存储管理软件 / 10

 1.5.2集群管理软件 / 10

 1.5.3数据库管理软件 / 11

 1.6本章小结 / 12

第2章 搭建类似生产环境的RAC / 13

 2.1搭建环境 / 13

 2.1.1 RAC的物理结构 / 14

 2.1.硬件环境 / 16

 2.1.3软件环境 / 16

 2.2搭建存储服务器 / 17

 2.2.1安装Openfiler操作系统 / 17

 2.2.2Openfiler主界面 / 19

 2.2.3配置iSCSI磁盘 / 20

 2.3搭建数据库服务器 / 26

 2.3.1为服务器配置4个网卡 / 26

 2.3.2安装Linux操作系统 / 27

 2.3.3挂载iSCSI磁盘 / 30

 2.3.4配置udev固定iSCSI磁盘设备名称 / 33

 2.3.5配置服务器的图形化环境 / 35

 2.4 RAC运行环境安装前检查 / 36

 2.4.1服务器检查 / 37

 2.4.2存储检查 / 37

 2.4.3网络检查 / 38

 2.5配置数据库服务器 / 38

 2.5.1安装软件包 / 38

 2.5.2修改系统参数 / 40

 2.5.3配置域名解析服务 / 41

 2.5.4配置hosts文件 / 46

 2.5.5创建组、用户和目录 / 47

 2.5.6设置环境变量 / 47

 2.5.7配置SSH用户等效性 / 49

 2.5.8配置时间同步服务 / 51

 2.5.9安装cvuqdisk包 / 52

 2.5.10 CVU验证安装环境 / 53

 2.6创建ASM磁盘 / 53

 2.6.1安装ASMLib驱动 / 53

 2.6.2创建ASMLib磁盘 / 55

 2.7部署RAC / 59

 2.7.1安装Grid Infrastructure / 59

 2.7.2安装Database DBMS / 65

 2.7.3创建ASM磁盘组 / 66

 2.7.4创建RAC数据库 / 68

 2.8测试RAC / 72

 2.8.1连接方式测试 / 73

 2.8.2异常情况测试 / 73

 2.9虚拟机搭建RAC / 74

 2.9.1虚拟机Xen简介 / 74

 2.9.2启动主机Xen内核 / 75

 2.9.3 Xen虚拟机创建网络环境 / 78

 2.9.4创建Xen存储服务器 / 79

 2.9.5创建Xen数据库服务器 / 82

 2.10本章小结 / 86

第3章 Clusterware集群软件 / 87

 3.1 Grid Infrastructure架构 / 87

 3.1.1 GI的特点 / 88

 3.1.2 GI的应用 / 88

 3.1.3 Clusterware的特点 / 89

 3.1.4 Clusterware增强的特性 / 90

 3.2 Clusterware磁盘文件 / 93

 3.2.1表决磁盘 / 94

 3.2.2集群注册表 / 95

 3.2.3本地注册表 / 95

 3.3 Clusterware启动流程 / 95

 3.3.1启动流程 / 96

 3.3.2后台进程 / 97

 3.4 Clusterware隔离机制 / 100

 3.4.1 Clusterware心跳 / 100

 3.4.2 Clusterware隔离特性IPMI / 102

 3.4.3 RAC隔离体系 / 103

 3.5网格即插即用 / 105

 3.5.1 GPnP结构 / 105

 3.5.2 GPnP profile文件 / 106

 3.5.3 mDNS服务 / 107

 3.6日志体系 / 107

 3.6.1 ADR的特点 / 108

 3.6.2 ADR目录结构 / 108

 3.6.3命令行工具ADRCI / 110

 3.6.4 Clusterware日志文件 / 113

 3.6.5 ASM实例和监听日志文件 / 114

 3.6.6 Database日志文件 / 116

 3.7本章小结 / 117

第4章 ASM存储软件 / 119

 4.1 ASM简介 / 119

 4.1.1 ASM的特点 / 120

 4.1.2 ASM实例的功能 / 121

 4.2 ASM磁盘组 / 122

 4.2.1 ASM磁盘 / 122

 4.2.2共享ASM磁盘组 / 123

 4.2.3 ASM逻辑结构 / 123

 4.2.4 ASM故障组 / 125

 4.2.5 ASM条带化 / 128

 4.3 ASM文件 / 130

 4.3.1 ASM文件类型 / 130

 4.3.2 ASM别名 / 130

 4.3.3 ASM文件模板 / 130

 4.4 ASM数据结构 / 131

 4.4.1物理元数据 / 131

 4.4.2虚拟元数据 / 133

 4.5 ASM操作 / 136

 4.5.1 RDBMS操作ASM文件 / 136

 4.5.2 ASM文件的分配 / 138

 4.5.3 ASM区间读写特性 / 139

 4.5.4 ASM同步技术 / 140

 4.5.5 ASM实例恢复和Crash恢复 / 143

 4.5.6 ASM磁盘组操作 / 143

 4.6 ACFS集群文件系统 / 145

 4.6.1 ACFS概述 / 146

 4.6.2 ADVM动态卷管理 / 147

 4.6.3 ACFS快照 / 147

 4.6.4 ACFS的备份和恢复 / 147

 4.6.5 ACFS同ASM整合 / 148

 4.7本章小结 / 148

第5章 RAC工作原理 / 149

 5.1单实例并发与一致性 / 149

 5.1.1数据读一致性与写一致性 / 150

 5.1.2多版本数据块 / 150

 5.1.3 ANSI/ISO事务隔离级别 / 152

 5.1.4 Oracle事务隔离级别 / 152

 5.1.5锁管理器 / 153

 5.2 RAC资源的协调和管理 / 158

 5.2.1 Cache Fusion的结构 / 158

 5.2.2 Cache Fusion工作原理 / 159

 5.2.3 GES全局控制 / 160

 5.3 RAC并发与一致性 / 162

 5.3.1 DLM锁管理器 / 162

 5.3.2多版本数据块 / 163

 5.3.3 Cache Fusion资源 / 164

 5.3.4 RAC中的SCN / 170

 5.4本章小结 / 170

第6章 RAC的高可用性连接 / 171

 6.1 Oracle Net Service / 171

 6.1.1 Oracle Net结构 / 172

 6.1.2 Oracle Net命名方法 / 174

 6.1.3 Oracle Net工作原理 / 177

 6.1.4 Oracle Net Listener工作原理 / 178

 6.1.5 JDBC工作原理 / 179

 6.2 Oracle高可用性连接组件 / 181

 6.2.1 SCAN别名 / 181

 6.2.2 SCAN监听器 / 182

 6.2.3 SCAN解析 / 183

 6.2.4 SCAN兼容性配置 / 185

 6.2.5动态注册与负载均衡 / 187

 6.2.6 SCAN配置信息 / 190

 6.2.7 SCAN VIP与节点VIP / 194

 6.2.8 CLUSTER_INTERCONNECTS参数 / 195

 6.2.9 HAIP高可用性内联接 / 195

 6.3 Service资源 / 207

 6.3.1 Service资源的特点 / 207

 6.3.2使用SRVCTL工具添加Service资源 / 209

 6.3.3使用DBMS_SERVICE管理Service资源 / 210

 6.3.4使用EM管理Service资源 / 212

 6.3.5 Service数据字典 / 213

 6.3.6 Service功能测试 / 214

 6.4 Failover特性 / 214

 6.4.1连接时Failover / 215

 6.4.2 TAF机制 / 215

 6.4.3 Failover功能测试 / 220

 6.5本章小结 / 223

第7章 高可用数据库类型 / 224

 7.1 Restart数据库 / 224

 7.1.1安装Restart数据库 / 225

 7.1.2 Grid Infrastructure重新配置 / 228

 7.1.3 Restart数据库的管理 / 228

 7.2 RAC One Node数据库 / 229

 7.2.1安装RAC One Node数据库 / 229

 7.2.2 RAC One Node的Failover特性 / 232

 7.2.3 RAC One Node数据库在线迁移 / 232

 7.3 RAC One Node和RAC相互转换 / 234

 7.3.1从RAC转换为RAC One Node / 234

 7.3.2从RAC One Node转换成RAC / 236

 7.4本章小结 / 238

第8章 RAC节点管理与升级 / 239

 8.1添加节点 / 239

 8.1.1服务器配置 / 239

 8.1.2添加节点 / 240

 8.1.3克隆节点 / 241

 8.2删除节点 / 244

 8.2.1删除节点实例 / 244

 8.2.2卸载节点Database软件 / 244

 8.2.3卸载节点Clusterware软件 / 245

 8.3卸载工具 / 246

 8.3.1 deinstall工具 / 246

 8.3.2 clusterdeconfig工具 / 247

 8.4 RAC升级 / 248

 8.4.1升级Grid Infrastructure软件 / 248

 8.4.2升级Database软件 / 254

 8.4.3升级Database数据字典 / 255

 8.5本章小结 / 257

第9章 ASM管理 / 258

 9.1 ASM磁盘、实例与权限 / 258

 9.1.1 ASM磁盘支持的存储介质 / 258

 9.1.2 ASM初始化参数 / 259

 9.1.3管理ASM实例 / 263

 9.1.4 ASM实例访问认证 / 266

 9.2管理ASM磁盘组 / 268

 9.2.1 ASM磁盘组使用的原则 / 268

 9.2.2磁盘Discovery机制 / 269

 9.2.3加载、卸载磁盘组 / 271

 9.2.4磁盘组属性 / 273

 9.2.5创建磁盘组 / 273

 9.2.6磁盘组容量管理 / 281

 9.2.7修改磁盘组 / 282

 9.2.8 DROP磁盘组 / 293

 9.2.9重命名磁盘组 / 293

 9.3管理ASM磁盘组特性 / 297

 9.3.1 ASM快速镜像重新同步 / 297

 9.3.2磁盘组兼容性属性 / 299

 9.4 ASMCMD工具 / 302

 9.4.1 ASMCMD运行环境 / 303

 9.4.2 ASMCMD命令 / 306

 9.4.3 ASMCMD管理实例 / 307

 9.4.4 ASMCMD管理文件 / 309

 9.5创建与管理ACFS / 311

 9.5.1 ACFS驱动资源管理 / 311

 9.5.2 ACFS注册表资源管理 / 312

 9.5.3 ASMCA图形化工具创建ACFS / 313

 9.5.4 ASMCMD管理卷 / 316

 9.5.5手动创建ACFS / 318

 9.6 ASM管理工具 / 320

 9.6.1 SRVCTL工具 / 320

 9.6.2 ASMCA工具 / 321

 9.6.3 EM工具 / 321

 9.7本章小结 / 323

第10章 RAC管理 / 324

 10.1 Clusterware磁盘文件管理 / 324

 10.1.1管理表决磁盘文件 / 325

 10.1.2管理OCR文件 / 329

 10.1.3表决磁盘和OCR的恢复案例 / 337

 10.1.4管理OLR文件 / 342

 10.1.5重建表决磁盘和OCR文件 / 343

 10.1.6重新配置Grid Infrastructure / 346

 10.2 Grid Infrastructure常用的管理工具 / 348

 10.2.1 OLSNODES工具 / 348

 10.2.2 CRSCTL工具 / 349

 10.2.3 SRVCTL工具 / 352

 10.2.4 OIFCFG接口配置工具 / 353

 10.3验证工具CVU / 354

 10.3.1基于阶段的验证 / 354

 10.3.2 Grid Infrastructure安装阶段验证 / 355

 10.3.3基于组件的验证 / 355

 10.3.4共享存储组件验证 / 356

 10.3.5遇到问题时的验证 / 357

 10.4 Grid Infrastructure故障检测 / 357

 10.4.1 ohasd.bin不能启动成功 / 357

 10.4.2 OHASD代理不能启动 / 360

 10.4.3 ocssd.bin不能启动 / 361

 10.4.4 crsd.bin不能启动 / 362

 10.4.5 gpnpd.bin不能启动 / 365

 10.4.6其他守护进程不能启动 / 365

 10.4.7 CRSD代理不能启动 / 366

 10.5修改RAC节点网络配置 / 368

 10.5.1修改VIP地址 / 369

 10.5.2修改SCAN VIP地址 / 370

 10.5.3修改私有IP地址 / 372

 10.5.4修改内联网络接口 / 373

 10.5.5修改公共IP地址 / 374

 10.5.6修改机器名 / 380

 10.6 EM工具的创建和管理 / 380

 10.6.1使用DBCA配置EM工具 / 381

 10.6.2使用EMCA创建EM工具 / 383

 10.6.3 EM工具的日常管理 / 385

 10.7 CHM集群健康监控 / 388

 10.7.1 CHM工具介绍/ 388

 10.7.2 CHM支持的平台及版本 / 388

 10.7.3 CHM的进程和组件 / 389

 10.7.4 CHM的基本特性 / 390

 10.7.5 CHM的管理与维护 / 390

 10.7.6 CHM与OSWatcher对比 / 393

 10.8本章小结 / 394

第11章 最高可用性 / 395

 11.1最高可用性架构 / 395

 11.1.1 Data Guard优势 / 396

 11.1.2客户端Failover / 397

 11.1.3 Data Guard配置 / 398

 11.1.4 Standby数据库 / 399

 11.1.5 Data Guard保护模式 / 400

 11.2 Data Guard服务 / 401

 11.2.1日志传输服务 / 401

 11.2.2日志应用服务 / 404

 11.2.3数据库角色转变 / 407

 11.3物理Standby数据库 / 408

 11.3.1创建物理Standby数据库 / 408

 11.3.2监控日志传输服务 / 420

 11.3.3监控日志应用服务 / 425

 11.3.4管理日志应用服务 / 427

 11.3.5修改Data Guard保护模式 / 427

 11.4逻辑Standby数据库 / 429

 11.4.1创建逻辑Standby数据库的前提条件 / 429

 11.4.2补充日志及日志记录规则 / 430

 11.4.3验证主数据库唯一标识 / 431

 11.4.4创建逻辑Standby数据库 / 431

 11.4.5管理日志应用服务 / 433

 11.5快照Standby数据库 / 434

 11.5.1快照Standby数据库的特点 / 434

 11.5.2将物理Standby数据库转换为快照Standby数据库 / 434

 11.5.3将快照Standby数据库转换为物理Standby数据库 / 434

 11.6主备数据库切换 / 435

 11.6.1 Switchover切换 / 435

 11.6.2 Failover切换 / 437

 11.7本章小结 / 439

第12章 RAC备份 / 440

 12.1备份与恢复基础 / 440

 12.1.1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 / 441

 12.1.2数据库备份的分类 / 442

 12.1.3错误类型 / 444

 12.2物理备份工具RMAN / 444

 12.2.1 RMAN工作环境 / 444

 12.2.2 RMAN支持备份的文件 / 445

 12.2.3闪回恢复区 / 446

 12.2.4 RMAN环境变量 / 448

 12.2.5 RMAN的登录方式 / 448

 12.2.6 RMAN执行命令的模式 / 450

 12.2.7修改数据库归档模式 / 451

 12.3 RMAN工作原理 / 452

 12.3.1 RMAN与控制文件 / 453

 12.3.2 RMAN与数据块 / 454

 12.3.3 RMAN恢复需要的文件/ 454

 12.3.4 RMAN通道 / 455

 12.4 RMAN备份介质 / 456

 12.4.1备份集与备份片 / 456

 12.4.2镜像拷贝/ 460

 12.5 RMAN备份方式 / 460

 12.5.1完全备份 / 460

 12.5.2增量备份 / 461

 12.5.3合并备份 / 462

 12.6 RMAN备份命令 / 463

 12.6.1永久参数配置 / 463

 12.6.2 RMAN中常用命令 / 468

 12.6.3多通道配置 / 472

 12.6.4归档Redo日志删除策略 / 476

 12.6.5二进制压缩 / 479

 12.7其他备份恢复技术 / 480

 12.7.1用户管理备份 / 481

 12.7.2导入/导出工具数据泵 / 483

 12.7.3跨平台数据迁移 / 483

 12.7.4可传输表空间 / 484

 12.7.5使用RMAN工具复制数据库 / 487

 12.8本章小结 / 492

第13章 RAC恢复 / 493

 13.1恢复技术基础 / 493

 13.1.1恢复解决方案 / 494

 13.1.2 SCN时间机制 / 494

 13.1.3日志线程与联机Redo日志 / 497

 13.1.4 UNDO表空间 / 498

 13.2实例恢复 / 501

 13.2.1 RAC的实例恢复 / 502

 13.2.2实例恢复的阶段 / 502

 13.3介质恢复 / 503

 13.3.1介质恢复的过程 / 503

 13.3.2物理坏块和逻辑坏块 / 505

 13.3.3坏块的检测工具 / 508

 13.3.4块的损坏与恢复 / 512

 13.3.5数据库完全恢复 / 521

 13.3.6数据库不完全恢复 / 523

 13.3.7表空间时间点恢复 / 525

 13.4闪回恢复技术 / 532

 13.4.1闪回配置 / 532

 13.4.2闪回数据库 / 533

 13.4.3闪回表 / 536

 13.4.4快速闪回细粒度数据 / 537

 13.4.5闪回事务 / 539

 13.4.6闪回DROP的表 / 545

 13.5数据库特殊情况的恢复 / 549

 13.5.1联机Redo日志损坏与恢复/ 549

 13.5.2数据文件脱机与恢复 / 551

 13.5.3表空间脱机与恢复 / 551

 13.6本章小结 / 552

第14章 RAC安全性 / 553

 14.1数据访问安全性 / 553

 14.1.1 Oracle安全性解决方案 / 554

 14.1.2 VPD和OLS策略 / 555

 14.2 Database Vault部署 / 555

 14.2.1 Database Vault软件安装 / 555

 14.2.2 Database Vault组件添加 / 556

 14.2.3 Database Vault注册 / 558

 14.2.4 Database Vault禁用和启用 / 562

 14.2.5 Database Vault的配置和管理 / 563

 14.3 Database Vault访问控制组件 / 564

 14.3.1领域 / 566

 14.3.2规则集 / 569

 14.3.3命令规则 / 572

 14.3.4因子 / 576

 14.3.5安全应用程序角色 / 582

 14.3.6多规则认证例子 / 585

 14.4本章小结 / 587

第15章 RAC稳定性与性能优化 / 588

 15.1服务器硬件 / 588

 15.1.1 Firmware固件升级 / 589

 15.1.2硬件设备兼容性 / 589

 15.1.3 FC HBA卡冗余 / 592

 15.1.4 Infiniband技术 / 592

 15.1.5 RAC硬件结构案例 / 593

 15.2操作系统 / 595

 15.2.1认证操作系统 / 595

 15.2.2多路径软件 / 596

 15.2.3双网卡绑定 / 598

 15.2.4合理分配SGA大小 / 600

 15.2.5提高内存的访问效率 / 602

 15.3 RAC Database / 607

 15.3.1 Oracle版本 / 607

 15.3.2数据表空间的调整 / 607

 15.3.3 DML语句性能调整 / 607

 15.3.4临时表空间的调整 / 609

 15.3.5日志文件的调整 / 609

 15.3.6 UNDO表空间的调整 / 609

 15.4应用系统 / 609

 15.4.1应用拆分 / 610

 15.4.2 SQL执行过程 / 610

 15.4.3 SQL解析 / 611

 15.4.4 SQL优化 / 614

 15.4.5 SQL行源生成 / 615

 15.4.6 SQL执行 / 616

 15.5本章小结 / 61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构建最高可用Oracle数据库系统(Oracle11gR2RAC管理维护与性能优化)/数据库技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炳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81457
开本 16开
页数 6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P311.138
丛书名
印张 4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89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