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
内容
编辑推荐

15个首创·6个首次揭示·5个首次公布,外汇、股票、期货等交易者都需要知道的真知灼见;真正的投资客才会告诉你的事,真正做投资的人才会懂的事;破除误导操盘的理论教条,应用精简创新的交易技巧。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以系统交易为着眼点,以图表分析为主线,以道氏理论和相关独创理论为工具,详细介绍了用于外汇、股票、贵金属和大宗商品期货等金融交易产品的交易流程及相关心理控制技巧(图例均为外汇)。本书由李汉军著。

内容推荐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以系统交易为着眼点,以图表分析为主线,以道氏理论和相关独创理论为工具,详细介绍了用于外汇、股票、贵金属和大宗商品期货等金融交易产品的交易流程及相关心理控制技巧(图例均为外汇)。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具有几大特色:

系统性:从图表分析到交易过程

本书从道氏理论这一基本方法开始,辅之以其他分析技巧,解决单张图表的趋势方向抉择问题。然后结合创新的三重时间窗口理论,揉和三张不同周期的图表,以揭示长中短期方向,并从中甄选交易机会及其信号系统。之后详细介绍了如何入场、持仓、出场,以及这些过程中的心理控制方法。

创新性:每一章都包含创新性和独创性内容

本书创新性和独创性内容包括趋势停滞的认定、逢高/逢低交易法、123法则的深度应用、形态本质的揭示、关键位置理论、九类节奏、道氏理论短期反转的认定、顺势概率的计算、宏观图表/中观图表/微观图表、小级别图表五大主旋律的认定、微观图表的短期大概率、交易机会的选择、交易信号的认定、基于图表辨析的交易布局等。

深刻性:对关键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这些关键性问题包括趋势重启问题、反转问题、入场、入场前的准备等。

实战性:实际走势讲解

本书的所有图例除了少量自画图外,绝大部分为实际走势,就图说图。同时针对投资者实战问题有的放矢地讲解。

批判性:勿为流行观念所惑,勇于深入自检

本书明确了市场非随机的特点,批判了当下流行的一味重视心理控制的现象,揭示了盈利的实质及实现盈利的原则,批驳了“提高盈亏比”的非实用性。最终利用木桶原理帮助读者梳理系统各部分关系。本书由李汉军著。

目录

推荐序

序言

INTRODUCTION

总论 系统看待交易

第一节 个人投资者·市场

第二节 市场是随机的吗

第三节 盈利的实质

第四节 如何实现盈利

第五节 分析重要吗

第六节 以系统的观点看待交易

Chapter 1

第一章 趋势运行的基本轨迹

第一节 趋势发展路线图

第二节 明细道氏趋势分析

第三节 趋势的停滞

第四节 趋势的反转、延续

第五节 趋势的调整

Chapter 2

第二章 辅助性分析方法

第一节 趋势线与趋势通道

第二节 123法则与2B法则

第三节 形态

Chapter 3

第三章 关键位置理论

第一节 关键位置的支配性影响

第二节 明细关键位置

第三节 关键位置的属性

第四节 关键位置的首要应用:方向取向的本质

第五节 关键位置的其他应用

Chapter 4

第四章 单根K线定乾坤

Chapter 5

第五章 节奏

第一节 节奏概论

第二节 最有利可图的两类节奏

第三节 两类重要的修正节奏

第四节 规范震荡的节奏

第五节 1小时图时间桥梁改变短期方向节奏

Chapter 6

第六章 单张图表的最终方向

第一节 道氏理论短期反转

第二节 涉及关键位置的道氏理论短期反转

第三节 涉及部分节奏的道氏理论短期反转

第四节 顺势的概率有多大

Chapter 7

第七章 三重时间窗口

第一节 单张图表的宏微观缺失

第二节 单张图表的自治性特点

第三节 小图自治性导引的四种交易策略

第四节 小图的五大主旋律

第五节 大图的盘整

第六节 微观图表的短期大概率

第七节 三重图表应用双重图表关系规律

第八节 多空博弈期理论

Chapter 8

第八章 交易机会及其信号系统

第一节 交易机会

第二节 概述交易机会的进场信号系统

第三节 中观图表的进场交易信号

第四节 微观图表的进场交易信号

第五节 进场交易信号的级别

Chapter 9

第九章 交易布局

第一节 方向策略布局

第二节 入场方式、时间点选择

第三节 资金管理概论

第四节 账户主体管理与风险控制

第五节 头寸投入管理

第六节 交易风格的逐步形成

Chapter 10

第十章 交易过程控制

第一节 心理分析在系统中的地位问题

第二节 市场是个什么人

第三节 自我保护诱导出的自我挫败心理

第四节 选择自我意识

第五节 交易过程及其心理过程:入场、持仓

第六节 出场及其心理控制

试读章节

投资者以盈利为目的而进人市场,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进入市场的行为可能更快速、更强烈地证明了一个常识: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随意尝试。本书不是基础读物,但笔者仍然认为,有些赤裸裸的真相被认清得越早、越清晰,投资者看待市场才能越理智。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是输家

在个人投资者参与的大多数市场中,无论是股市、期市还是汇市,个人投资者较为确定的角色为净输家。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是输家,极少一部分为赢家。要彻底理解这样一种令人悲观的现象,首先要了解这个市场的一些基础要件。

第一,股票、外汇、期货市场等都是零和游戏。这些市场本身并不产生价值,股票市场的输家就是最后一个接棒的傻瓜,即常说的“最后的傻瓜”;而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中依赖的是那个接错棒的傻瓜。

第二,投资业是由投资本业和投资服务业这两大部分构成。我们常见的服务机构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外汇经纪商(部分)等并不参与交易,它们的生存依赖什么?诸如证券公司所得的印花税、外汇经纪商的点差(可能还有佣金)等作为交易成本,归根结底还是输家的亏损。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揭示为什么大多数投资者必定是输家的问题。

假定甲、乙两位投资者交易资金都为100元,两者互为对手,每次交易成本为l元。假设经过一次交易后,甲将100元全部亏损完。其实甲的亏损要被分为两部分,即甲的整体亏损为:100元=99元+1元,其中的1元为付给服务业的交易成本。

也就是说,投资者甲只是将其中的99元亏给了对手乙。但乙却拿不到全部的99元,因为乙的整体盈利为:99元-1元=98元,其中的1元为付给服务业的交易成本。

在这个只有200元资金的池子里,经过一次交易,甲全部亏完100元,但乙只盈利了98元,很明显有2元流到了投资服务业的口袋了。这个例子说明:在投资业中,投资服务业是绝对的赢家。这就好比淘金者未必能淘到金,但是为淘金者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的人一定能赚到钱。

整体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

输家的亏损=赢家的盈利+输家的交易成本+赢家的交易成本

这个公式说明:输家的亏损与赢家的盈利并不对等,前者是大于后者的,这就要求必须有大部分投资者是亏损的,才能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一个似非而是的悖论

投资业不断兴起,投资服务业更加繁荣,如电视媒体的、网络媒体的,收费的、免费的等,这客观上表明投资服务业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诸如我们看到的交易建议、交易评论,这些都必然要求更多的投资者出现更多的亏损。在这种客观要求下,出现了两个看似相悖的现象。

(1)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其实是在日益降低的。在整个投资市场中,投资服务业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更多的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幅增加。投资服务业的繁荣以及随之而来的激烈竞争,对于投资者个体而言其实是受益的,比如证券公司或明或暗对印花税的调低、外汇交易商点差的缩小等都是竞争对投资者个体利好的表现。包括本书在内也可以笼统地归类到投资服务业的范畴中。

(2)投资者的盈利难度在增加。一方面,交易成本的降低促使投资者每次入场的成本非常低或者比以往低很多,市场操作更加容易;另一方面,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服务业中的专业人士会尽最大努力去增强对市场的正确解读,并从中寻找交易机会。然而,这两种趋势却无形中增加了盈利的难度。这是市场的零和规则导致的,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相同或者相似的机会,没有人愿意充当对手,反而降低了盈利的可能性。单次交易的成本不断下降,投资者更易进入市场,但想要从中盈利却更加困难。

个人投资者中的输家缺乏什么

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在信息掌握、交易决策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对的劣势,导致绝大部分为输家也就不足为奇。不过上述事实并未吓退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相反,随着针对单个投资者而言交易成本的下降,个别赢家催生的财富效应簇拥着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进入这个明知其输而博赢的市场中。因为投资者会问:即便大多数人在亏损,不也有赚钱的吗?为什么我不能成为那个赚钱的人?有时,人要做一件事,真的只需要一个理由。

那么,我们暂时抛开“大部分投资者亏损”的客观事实,也暂时抛开盈利难度日益增加的趋势,来看一下个人投资者中赢家与输家的差异到底在哪儿。或者说,相比赢家,输家缺乏哪些赢家具备的优势。

在笔者看来,许多投资者最为缺乏的是系统性的市场认知与交易技巧。这具体表现为:市场认知较为零散,难成系统,逻辑性不强,交易方法较为主观,时机把握不好。归结为一点,就是对一些笔者称之为“本质性的内容”知之甚少,训练太少。投资者可以自问:

常说的概率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

大概率如何才能被识别出,如何才能被把握?

盈利的来源到底是什么?

交易到底是什么,是一个系统工程吗?如果是,它的子系统是什么?

如果它的子系统被常识性地分为分析系统和交易系统,那么什么是分析系统,什么是交易系统?

分析系统和交易系统是什么关系?

分析系统包含什么内容?分析系统究竟解决什么问题?

交易系统是什么,交易系统的内容是什么?

我们经常提及“人场、出场”,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场、出场?它们分别涉及哪些因素?

风险控制到底是什么?资金管理是什么?

交易心理到底发挥什么样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吗?

上面提到的分析系统、交易系统、风险控制、出场、入场等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

如何在交易中处理它们的关系?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诧异,为什么这些问题中没有提到诸如“趋势”、“顺势而为”之类的概念?因为它们并非本质性的东西,它们只是交易中的表象,深入其中的才是以上问题的答案。

试想:如果这些具有极端重要性的本质不被我们掌握的话,我们的交易怎么可能获得盈利呢?P1-4

序言

走在探索之路上

本书截稿时,我刚好29岁。记得我的第一本书《外汇交易实战全典》出版上市时我刚过完27岁生日。这第二本书前前后后写了一年半,相当于个人思路的第二次提升,也相当于对过去7年来交易的一次全新总结,如果再自傲一点的话,可以说是一次理论上的升华。

有感于被垄断的话语权

回顾7年来的学习、实践和总结,我发现,其实一开始我并未认识到这些问题:为什么所有的技术分析(其实也包括基本面分析)理论、绝大部分的指标、法则的创始人都是西方人,唯独K线来自日本?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创造自己的技术分析理论?当然许多中国人发明了很多指标,包括流行的不流行的,但是技术分析理论上鲜有建树。

也许这些问题看起来并不难解释。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是:以股市为代表的金融市场真正进入普及时代也不过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不过,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经不起深究。

“时间短”可以作为创新不足的理由,但也可能只是一个“借口”。因为我们见识了太多存在于某些产业或者行业中即使时间很长但是仍然创新不足的事实,这在中国现代制造业中表现得太明显了。具体到金融市场上,技术分析未来在中国也可能进入这样尴尬的情境中。不过,试图进一步探讨创新不足的成因不是笔者所做的工作。

笔者已做或者想做之事是,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践总结出一套认为适合自己(当然也希望能适合其他投资者)的图表分析方法。体现在本书中的创新主要是应用创新和理论创新,前者是针对已有理论进行实际应用上的创新,后者则是理论上的原创行为;如果系统整合也算是一种创新的话,那么本书也确实包括这种形式。以上三类形式的创新包括理论原创、应用创新、系统整合。

理论原创 首创“非随机与震荡走势、趋势与调整走势”区别及界定

首创九类节奏

首创关键位置理论

首创“单根K线定乾坤”

首创“账户主体管理”的概念

首创系统太极图

首次揭示高风险回报比的陷阱

首次公布逢高/逢低交易法

首次公布十类高价值交易机会

首次公布交易信号的认定

首次公布交易布局的系统方法

首次公布交易过程控制方法

应用创新 道氏理论应用创新 首创“利用LDL/H分析趋势”

首创“趋势的停滞、反转、延续、调整”认定方法

首创“虚假反转”的概念

首创“七类短期反转”及其认定方法

首创顺势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重滤网应用创新 首创宏观、中观和微观图表

首创五大图表主旋律

首创“短期大概率”

首创“多空博弈期”概念

其他应用创新首次揭示创新应用123法则和2B法则的方法

系统整合 首次揭示趋势通道及形态的本质

首次揭示盈利的实质

首次揭示心理因素的地位问题  首次揭示交易系统及其子模块

以上共有15项首创,6项首次揭示和5项首次公布。笔者认为,在以上26项创新中,具体哪一类应该归为何种创新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技术分析在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上有所贡献。

笔者并不介意自己的思想能否被大众接受,也不奢望能彻底改变金融市场对技术分析的传统和所谓“主流看法”,之所以仍要在本书中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是因为笔者认为紧要处在于讲出自己认为正确并有可能利于大众的看法和观点,就像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言:

“……一个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自己内心深处闪烁的微弱光亮,而不仅仅注意诗人和圣贤者辉耀天空的光彩。可惜的是,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它抛弃了,仅仅因为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在天才的每个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我们自己抛弃了的想法;这些失而复得的思想警谕我们:即使在大众之声与我们相悖时,我们也极须遵从自己确认的真理,乐于不作妥协。否则,明天一个陌生人能说出他的灼见,而这恰是我们想过并一直感受到的真知,我们只得惭愧地从别人手里接受自己的思想。”

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

如果我们有心罗列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即使抛开基本面分析,单纯在技术分析领域涌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指标就有太多太多。笔者认为,亨利?戴维?梭罗对生活态度的呼吁同样适用于技术分析:我们的生活都被耗费在细节上……简单,再简单。本书所讲的技术分析方法是经过笔者缩减、再缩减之后的浓缩,简要说明如下:

只涉及道氏理论,不涉及波浪理论、江恩理论、亚当理论、混沌理论等其他任何理论;

不涉及所有技术指标,包括均线、布林带、MACD、RSI、威廉指标、ROC、MTM、抛物线、Ichimoku、KDJ等所有你看到的、未看到的、想到的、未想到的;

不使用斐波纳契/黄金分割法;

形态较少适用,而是将其融合在道氏理论中;

趋势线只用有效的,即使正确但无效的绝不使用(123法则除外);趋势通道只在上轨和下轨操作,内部观望;

123法则被“深度应用”后,其他体现为123法则的走势不予关注;

2B法则基本不用,在关键位置理论中借鉴其思路;

K线方面,除非是在关键位置,否则单根反转型K线、反转K线组合基本不用;

多重时间窗口只用到三张图表,多则无须看;

……

笔者希望自己也希望所有阅读本书的读者,最好能把内容缩减到只有一张纸那么薄,如果这就是我们对“简单”的极致追求的话。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确能说明,越是简单的东西,可能越实用,尤其是对于规则性极强的事物。

比如下方的交通图,如果驾车的起点在A点,目的地或者终点是C点,A、B、C、D、1~8均为交叉口,有交通灯信号。在较为正常的情况下,你会选择怎么走?很简单的生活实例吧。

A—B—C或者A—D—C是最直接的路线。

曲折的路线则有很多,可能是A—1—4—7—C,也可能是A—3—4—5—6—C,也可能是A—3—4—5—8—C……

无论走哪一条路,只要不是故意延长路程和浪费油钱,路程都是一样的(假定路线平行,路程皆为AB+BC),所要经过的交叉口数目也是一样的,排除起点和终点的两个交叉口后是4个。  相信大多数人从直觉上会选择两条最直接路线中的一条,且也是如此打算的;然而,真实的情况未必如此。

比如,如果我们起初试图通过A—D—C路线达到目的地C时,我们很可能在接近第1个交叉口时因为交通灯当时允许右拐但禁止直行而选择右拐至4,我们在交叉口4会遇到类似或者同样的抉择困扰……

在这种生活实例中稍微有过思考的人都会体认到,如果所有路线车流量比较类似且正常的路况下,一般最快的仍然是那两条最直接的路线;只要我们稍微在其中一个小路口试图“走捷径”,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就会被延长。

“走捷径”只能满足心理上对“当下”继续开车走路的需求,并不能减少实际的路程,更有可能增加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要达到交易的目的可能更为艰难,因为交易少有可供参考的地图,它更像是摸索。令人感到残酷的是,期间会有众多诱惑牵引我们去“走捷径”,比如新发现的技术指标、被人追捧的某交易理论等。其实,哪一位交易者不曾走过最终沦为死胡同的“捷径”呢?

在上述有关按照路线行车的例子中,我们默认已经有了相应的路线,应用在交易上即是默认了存在达到交易盈利的路线。因此,进一步来说,即使存在这样的路线,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仍然是按照A—B—C或者A—D—C路线运行,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该走时走、该停时停,不试图走其他任何仍然能行得通但很可能费时费力的路线;体现在交易上就是按照规则走,该交易时交易,该观望或等待时就观望或等待,而不再过度优化系统以试图抓住更小幅度的波动,或者试图抓住更接近底部的位置或者更接近顶部的位置……

用一句话总结来说就是,建立一套可信赖的简单法则并简单地执行。

章节介绍

本书中的“总论:系统看待交易”就是试图从宏观角度来讲述交易,为简单法则的建立和执行构建框架。

第一、二、三、四、五章主要介绍建立可信赖的趋势分析方法的细目,第六章是这些方法在单张图表中的综合应用,重点强调了道氏理论短期反转的界定。

第七章是创新性地应用三重滤网系统,从介绍单张图表的宏微观缺失开始,到大、小时间级别图表的关系规律,并最终应用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图表中,特别指出了多空博弈期理论。

第八章着眼于建立明面化的法则,包括交易机会和进场信号。

第九章强调如何应用这些法则,从方向策略布局、入场方式、时间点选择到账户管理、头寸管理等,逐步清晰化个人交易风格形成过程。

第十章主要处理在执行以上法则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亦即交易过程的控制,直面交易心理困境。首先认识心理的地位,其次认识市场为什么,并反思个人交易心理的困扰之处,最后讲解在入场、持仓和出场环节上的具体操作和心理调节方法。

感谢

本书的出版有赖于多方面的支持、鼓励和帮助。

来自家庭的爱和支持是最大、最亲密的。感谢母亲,她现在是家庭的精神支柱,在我研究和工作低谷时对我百般呵护、安慰,就像再脆弱的孩童只要有母亲的乳汁和臂弯都会停止抽泣,并变得愈加坚强。感谢我的岳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我很少去看望他们,但是他们对我的支持和理解始终让我感到温暖;还有,他们的女儿真的很棒。感谢妻子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近两年来,她既要主力养育初生的儿子,还要承担几乎所有家务琐事,她所做的要比我写一本书要多得多;儿子是我最好的开心果。感谢所有其他家人,包括我的姐姐、姐夫、兄弟和嫂子等,一句句鼓劲的话、一件件为我着想的事,让我感觉生活在两个和睦而温馨的大家庭里是最幸福的恩赐,家庭是我最大的财富。

感谢一起共事的郑州萌祥投资(兴业投资驻河南办事处)、河南福瑜特投资的朋友们,包括李萌歌、李杰、王克伟、梁宏雷、智伊洛、王志强、郭建、符大刚、杜强、张红顺、韩斌等;感谢陈旭、喻太成、孙博雅、何源等圈中好友。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交易员或有责任感的投资顾问,是业内的精英,对我的交易理论和实践、我对行业的发展看法等都有不小的帮助和启发。

还要感谢生活圈里的朋友们。

感谢为本书撰写推荐序的盛宝银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李纪纲,感谢外汇通的CEO Andy前辈曾帮我解惑。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对我个人提供了很多实在的支持,尤其是策划编辑颜诚若以及本书的责任编辑蒋桂霞,他们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交易之路枯燥而漫长,写书码字同样单调而费神,感谢所有提到名字和没有提到名字的亲友的支持、鼓励、理解和帮助。

本书与其说是图表分析知识的讲解,倒不如说是基于总结和创新的实战研究,其中不乏错误或者不足之处,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毕竟交易就像序言题目所言:走在探索之路上。

李汉军

2012年5月于郑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汉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90572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0.9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3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