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库(1004)
内容
编辑推荐

《读库》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本辑收录了《父亲的一生》、《中芭往事》等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以下内容:《中芭往事》介绍的是中国芭蕾五十年的甘甜与辛酸。经过长期细致的采访,大量生动的细节和珍贵的图片被挖掘出来,让我们得以看到这门“最美的艺术”、“二十世纪的仪式”如何在新中国蹒跚起步;继《读库0902》中《母亲和我》一文之后,熊景明老师又写出《父亲的一生》。一代兢兢业业、公而后己的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大潮中跌宕起伏,并随二十世纪一起成为历史。这一代曾经关注天空的年轻人,一生坎坷,他们失去了理想,失去了机会,中华民族也失去了他们。是的,“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理解父亲”;《京东奇案》是萨苏的大作,记述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北京城郊的一桩大案;《鲁兵和他的朋友们》介绍的是开创中国儿童图画书巅峰时代的一代艺术大师群体;《左派》一文,介绍的是西方的左派知识分子娜奥米·克莱恩和她所代表的反企业运动;《英伦两生花》一文介绍的是最具悬疑色彩的一部《指匠情挑》……

目录

中芭往事

父亲的一生

京东奇案

考工记

鲁兵和他的朋友们

“毛毛虫童书馆”选页

左派

英伦两生花

官妓

数字生产力

试读章节

练功时,所有女孩子们穿上经过洗、烫、浆等工序制成的白色小裙子,从后边系起来,配上自己准备的小白袜子,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无论何时,小公主一样的打扮,都可以满足女孩子的爱美之心。  ,而吃饱喝足的男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训练“芭蕾王子”所必须具有的高贵优雅的气质。

芭蕾舞演员对练功是既恨又爱。有一次,赵汝蘅的姐姐来学校看她,恰遇苏联专家伊琳娜正在给她们排练第一个实习作品《小鸡舞》,要求她们不断地练习半脚尖。做不到位的时候,老师会打骂。姐姐见此情景,就要去告这个学校的老师打人。赵汝蘅赶紧阻拦:“千万不要,老师打我,说明喜欢我。喜欢我,才这么严厉地对我。”

练功的岁月中,如果哪一天老师走过身边,却没有搭理她,赵汝蘅这一天都会过得不开心。对此,多少年后,经过赵汝蘅苦口婆心的挽留才留在中央芭蕾舞团的年轻演员邢亮,有着与她同样的感受。虽然时代不同,但学生期间练功的经历和心理是相通的。

练得最艰苦的时候,女孩子们会先把脚尖在地上“哒哒哒”地不停跺,跺到麻木,痛感暂时消失了再练。最后练到脚尖全是茧子,茧子一层层增厚,直到足够厚了,才算有耐力。

女孩子显然没有男生那么洒脱,环境陌生,练功艰苦,哭鼻子是常事。赵汝蘅到北京的第一天就哭了。学校在荒郊野外,晚上蚊子来咬,她马上就想家、想妈妈了:“当时就特别想回去,但招生简章上写着,一律不能自动退学。只好坚持。”这一坚持,赵汝蘅一辈子再没离开舞蹈。

把白淑湘等人对练功的回忆拼凑在一起,就是一个芭蕾舞演员和着血的成长路程:脚尖磨破,带着伤继续练,一层层地结痂、生茧,最后形成厚厚的茧;脚趾甲脱落,生新趾甲,趾甲盖由软到硬,慢慢向前生长,坏死的趾甲脱落。期间,经受着疼痛难忍到不知疼痛、最后疼痛减弱的滋味,“那是只有舞蹈演员才能明白的滋味”,每一个演员都是在疼痛中最终实现芭蕾梦的。

然而,刚进校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薛菁华那样有清晰的目标,他们对芭蕾没有任何概念。后来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老四的万琪武,上初中二年级时只是因为“跳得比较高”而被选中。而当时,他和那个时代所有的男孩子一样,理想是飞行员、工程师等显得特别神武英气的职业。

中国第一代芭蕾舞演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女孩子大多来自富裕家庭,而男孩子多出身贫苦,看中的是舞蹈学校管吃管住的优越条件。

白秀峰就是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境条件不好才进入舞蹈学校的。“管吃管住,甚至连衣服都发。每月十五块钱伙食费,还有四块钱营养费,这在五十年代不得了。”在小学就当文体委员的白秀峰感觉舞蹈离自己并不远,考上之后,发现这里的待遇太高了,天堂似的。其他男孩子也有同感,住在学校,不用在家看管弟弟妹妹,简直如飞鸟出笼。

当年,国家在负担学生所有费用的同时,还提供优厚的物质保障。相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舞蹈学校的孩子们过的是标准的贵族生活。苏联专家教导期间,学校还为学生们制定了这样的饮食标准:每天要吃黄油、果酱、点心,每周吃一次鱼肝油。薛菁华说,印象中每一次发营养品的时候都特别开心,跟过年一样。

虽然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但北京舞蹈学校更像是一座与社会保持距离的象牙塔,仿佛处在不同的轨道上,学生们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精神状态。仅是他们的生活待遇,便是外界不能想象的。这种优厚的生活仅维持了几年,之后,无论是实验芭蕾舞团还是中央芭蕾舞团的阶段,再没重现。事实上,这也与中国社会的每一步发展变动紧密相联,正如中国芭蕾的命运一样。

不过,即便是孩子们感觉天堂般的生活待遇,也并不能完全补充练功和身体成长所需要的能量。白秀峰说,他们1961年毕业的这批学生,在所有的毕业班中,早逝的最多,有六个。

艰苦的练功和封闭的生活,使得孩子们特别盼望周末的休息。休息的时候,他们要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薛菁华把妈妈准备的白袜子,今天一双,明天一双,到最后全都穿成了脏袜子,也不知道洗。大多数孩子和她一样,等所有袜子全脏了才忽然意识到,“哎呀,我们要洗袜子了,洗衣服了”,就各自端着小脸盆,带着肥皂,到盥洗室去洗。可是,怎么洗,全不知道。辅导员老师、高班的师哥师姐,就从洗衣服开始指导,告诉他们,要学会管理自己。

除了洗衣服,周末做的最多的就是补袜子。袜子穿几天,脚后跟、大拇趾全出来了。男孩子拿着一堆破袜子找到女生宿合,“谁能帮我啊?”总有人接过来。薛菁华说:“我们就是互相帮助,这个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班级都特别团结,像兄弟姐妹一样的。”现在的城市家庭已经见不到补袜板这种过去生活中必备的模具了,为此,白秀峰专门到潘家园买了一个,要给自己的孙子留着当纪念。

无论是懵懂还是清晰,这些孩子日后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专业的芭蕾舞演员,创造了中国自己的芭蕾形象和芭蕾舞剧。

北京舞蹈学校的成立,有着上层关怀的特殊背景。

1950年9月,欧阳予倩编导、戴爱莲主演的芭蕾舞剧《和平鸽》成功演出。演出时,只有戴爱莲一人穿的是足尖鞋,用足尖跳。周恩来总理观看后,对编导兼主演戴爱莲说:“我们还是需要芭蕾的,什么时候能够演出《天鹅湖》呢?”于是,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北京舞蹈学校开始筹备成立,戴爱莲为第一任校长。

成立专业舞蹈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先培养师资,从未接触过芭蕾的中国舞蹈界何来师资呢?

新中国建立初期,从社会制度到政治制度,从工业生产到艺术形态,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在模拟和照搬社会主义苏联的模式。“苏联专家”是中苏友好时期中国人民最熟悉的词汇,各行各业均不陌生。直至六十年代初,中国众多领域内崭露头角的业务精英,均受益于这一特殊的人群。芭蕾当然不会例外,因为,彼得堡是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之一,当时的苏联拥有世界上最知名的芭蕾舞演员和编导。p9-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库(1004)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立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00315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1
15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08:24